03.04 疫情防控的“侦察兵”

自1月22日阜阳出现首例确诊患者之日起,阜阳市疾控中心就开启了全天候的疫情防控模式,而李淮彪所在的疫情处置组从1月20日夜里接到有疑似病患通知后,就开始了连天加夜的工作。作为流调员,李淮彪的任务就是查找传染源,排查密切接触者,切断传播途径。

每接到一个疑似病例上报,李淮彪就要像侦探一样,想尽一切办法了解病人的基本情况、就诊情况、发病前后活动轨迹及可疑病例接触情况,找出与该病例接触过的每个人,包括发病前14天内的所有行踪,发病后的接触史,最终形成调查分析报告。

“一个病例从上报疑似,到实验室出第一次检测结果,一般在2-3个小时,留给我们的时间不多。”李淮彪告诉记者,密切接触者本身就可能是传染源,如果这些人找不出来,极有可能把疾病传染给更多的人,而排查密切接触者是流行病学调查员的一个重要任务,密切接触者必须尽快找到,而且不能遗漏。

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流调员每一次接报都严阵以待。“基本上得到疑似病例的消息,我们就要立马赶到现场,与隔离病房内的病人深入交流,了解情况。”李淮彪说,每次走进隔离病房,与高度疑似病例面对面,也会十分紧张,但工作一旦开展,紧张的情绪就慢慢缓解了,“两三个小时后,我们会带着患者的接触史信息走出医院,每当脱掉防护服时,才发现汗水已经浸透衣衫。”

面对面的调查结束了,但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才刚刚开始。拿着记录的行程轨迹,李淮彪和同事要挨个核实,并与患者家属、邻居联系确认,一整套流程下来,到最后的报告形成,可能需要一天时间。

流行病学调查需要细心,大部分情况下都能顺利得到调查结果。但也不是每次都一帆风顺,有的被调查对象会产生抵触心理,拒绝回答;有的因为身体状况欠佳,不能很好地交流;还有的则故意隐瞒或说谎。1月29日,李淮彪接到医院上报疑似病例杨某某,发热伴咳嗽、乏力及肺炎,没有犹豫,他立即联合颍东区疾控中心工作人员赶往医院开展调查,但由于当事人记忆模糊,传染源一直不够清晰。

“从那时我们调查的路径来看,杨某某没有武汉出行史,也没有与武汉返乡人员接触史,传染源调查一度陷入困境。”李淮彪告诉记者,传染源的明确十分重要,关系着密切接触人群的隔离,也关系着其他人的生命安全,调查一度陷入了困境。

随后通过联系公安、交通等部门,查询到杨某某曾乘坐飞机到内蒙古,并在内蒙古参加一场年会,存在暴露风险。“查到了传染源,我们心中的大石落下了一半,随后就开展下一步工作。”李淮彪说。

作为现场处置组组长,李淮彪的工作任务还有很多,不仅要负责病例的流调,还要统筹当天的病例情况。随着疫情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密切接触者出现,流行病学调查人员的工作量也与日俱增,早已没有白天黑夜,通宵作战更是常事。“战疫面前,我们没有工作时间,只有第一时间。”李淮彪说。

记者 王雪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