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7 数学不及格、效率低,多半由这4种因素引起!高中生家长转发

明明上课很认真听讲,为什么还是跟不上老师的思路?好不容易听懂的题目,为什么下课一做题就蒙圈;为什么做了那么多题目,成绩还不见起色?

在与同学交谈的过程中,我发现有好多同学都有这样的困扰!今天学长就为大家分析一下引起数学不及格、效率低的4种元素!

01课前不预习,被动听课

很多同学都没有课前预习的习惯,觉得反正上课的时候老师会讲,不预习也可以听得懂,其实,这是一个错误的思想,老师课堂上讲解的知识都是比较全面的,也就预示着,知识点非常多,需要掌握的东西非常多,一节课40分钟,你能够保证自己40分钟全部都在学习吗?一般是不能的,一个人集中注意力做一件事的时间是有限的,所以,课前预习就起到了“打基础”的作用,而上课的时间是用补充知识的。提前预习,找到自己不懂的点,上课也会更加专心。

数学不及格、效率低,多半由这4种因素引起!高中生家长转发

02依赖性强,缺乏自主学习

有些同学对老师的依赖性很强,老师上课讲的时候,可以认真听讲,等到下课的时候,不会自主练习,仅仅利用上课的时间来学习,消极的对待学习,完全忽略了课堂后的时间,没有完全的把学到的知识转化成自己的。这就很容易造成:“上课听懂,下课就懵”情况。

03简单题不懂装懂,难题一带而过

在碰到简单题的时候,认为自己懂了,所以就扔到了一边,等到想捡起的时候发现捡不起来了,发生这样的事情主要是由于对自己太过于自信,觉得自己听懂了,但是其实只是瞬时的记忆,课后需要重复学习,进行巩固,才是真正的懂。

同时,在碰到难题的时候,下意识的就觉得自己不会,缺乏学习、钻研的勇气,其实,同学们要有这样一种思维,难题不都是由简单题堆叠到一起的吗,要相信自己可以学会,然后慢慢去分析,难题也可以轻松掌握。

数学不及格、效率低,多半由这4种因素引起!高中生家长转发

04课后不巩固,知识掌握不扎实

学习三部曲,课前预习,课上认真听讲,课后复习巩固,知识才能掌握的扎实,三步缺一不可。

有一大部分同学,本身很聪明,上课讲授的知识也都能听懂,只是因为课后没有复习巩固,导致知识掌握的不扎实,知识框架不完整,导致学过既忘。等到考试的时候,碰到稍稍难点的题目就头疼,最后对题目产生恐惧感,更不利于以后的学习。

学长给大家的几点建议,趁着寒假,赶快养成好习惯。

一、减少被动学习,养成积极、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随着学习任务的不断增多,预习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会主动学习的同学就会比别人有更大的优势,提前预习,对自己不能理解的题目有个大致的了解,等到上课的时候,不会的地方认真听老师讲解。

二、勤学好问,碰到不会的问题主动询问老师

从中学开始,就已经有了晚自习,一般学校的晚自习是不安排课程的,是用来让大家自主学习的时间,这个时候,碰到不会的题目,要主动的去向老师请教,也可以利用课间的时间去办公室问问题,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对做其他的事情也会有益处。

数学不及格、效率低,多半由这4种因素引起!高中生家长转发

三、掌握好上课时间,做到真正听懂

上课认真听课是学习每一门课程的基础,上课的时候,不能只是单单的听讲,而是要思考每一个问题,多刨根问底,跟着老师的授课节奏,合理安排时间,做好笔记,便于课后复习。

四、课后积极巩固、复习,独立完成学习任务,养成好习惯

课后认真整理上课的笔记,将稍有欠缺的笔记补全面,找出一些类型题,进项专项训练,认真完成上课老师布置的作业,积极主动的学习,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好了,今天学长就分享到这里了!今日看到文章的同学或老师,发送私信【数学】,免费领取清北学霸编写的【高考数学冲刺笔记】!

数学不及格、效率低,多半由这4种因素引起!高中生家长转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