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3 “一場‘新武器’助力的攻堅戰”

“我們在水源地保護攻堅戰中的一大亮點,是充分運用新技術。”執法局一位相關負責同志總結說。生態環境部研發了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區環境執法衛星遙感支持系統,即“水源執法APP”,通過定期對水源保護區開展衛星遙感比對,可以篩選出存在可疑環境違法問題的水源地,目前已研發了網頁端和手機端兩個版本。同時,融合執法督查人員的即時定位信息,實現移動端(手機或平板)空間信息發佈、共享與分析。水源執法APP則把環境問題清單發送到現場執法人員手中,並把現場信息有效收集與整合。

“這套系統精準度高,你可以直觀地看到飲用水水源地一級、二級保護區的邊界和自己所在的位置。同時,水源地之前存在什麼問題、是否整改完畢等一系列信息,都可以顯示。”這位同志解釋說,這就為現場執法檢查提供了“靶向指引”,成為環境執法的一個有力工具。從部裡到縣一級基層執法人員,都能便利地使用這一新技術。

“衛星遙感+執法APP”這一技術創新,“將使水源地監管徹底告別過去完全依賴人工的‘粗放型’管理模式,推動我國水源地保護進入精準化、智能化時代。”生態環境部衛星中心專家姚延娟說。

除了執法系統,另一個常被用到的新“利器”就是微信工作群。

“一些地方都建立了水源地攻堅微信工作群,地方政府分管市長、縣長主動加入,緊盯水源安全突出問題,實時調度工作進展情況,協調解決難點問題,這樣抓工作幹勁十足。”生態環境部執法局副處長肖靜介紹說。

2017年6月底,長江經濟帶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內仍有107個未完成整治的環境問題,個別省份問題就佔了1/3,風險隱患較為突出。7月中旬,翟青副部長趕赴現場調研,現場組建了一個微信群,副部長和副省長共同擔任群主,微信群名為“飲用水水源地工作群”,專門調度整治問題。隨後,這個省相關地市分管市長被拉入了群。每週五,各地都要在群內交流水源地治理進度情況。

效果立竿見影。就在建群當天,有的市立即啟動水源保護區範圍內項目整治,推進任務持續完成。有的市連夜請來專家商討分析,為推進整改加快研究步伐。

“最大感受是大家積極交流信息,有一種熱火朝天的工作氛圍。”一位市長表示,工作進展及時,還會得到部級群主點贊,幹勁更足。

而後,現場督辦、精準幫扶工作持續深入推進,針對難啃的“硬骨頭”,生態環境部與相關地方建立了“飲用水水源地攻堅決勝”工作群,共商治理措施。成員們大多是尚未完成整治任務的地方。採用滾動運行方式,完成任務的人可以退群。隨著群裡的人數不斷減少,留下的人壓力倍增。

“相比長江經濟帶地級及以上城市水源地歷時一年半,共完成490個問題整治,2018年繼續推進全國地級以上城市水源地整治,歷經一年就完成了6251個水源地問題整治。在如此短期內快速推動取得成效,主要得益於各級黨委政府高度重視,全程持續加強調度,持續加壓。”肖靜說。

4年光陰似箭,如白駒過隙。在沒有硝煙的攻堅戰中,一個個生態環保人,用敬業和奮鬥書寫了感人至深的鐵軍篇章。

珠海市斗門區環境保護局高澎,統籌協調組建跨部門攻堅工作組。在1個月時間裡,對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內存在的兩家大型大米加工生產企業依法責令拆除,共拆除超過5萬平方米違法建築物。同時組建以環保、司法、徵拆、審計、糧食等多部門參與的臨時談判小組,依據相關法律流程、資產評估、存貨拍賣到完成建築物拆除。談判過程坎坷萬千,從晨曦微露到半夜三更,其間高澎更是病重入院。最終,珠海市斗門區在短時間內投入近2億元,按時完成清理工作任務,併為日後同類型問題提供了極有價值的工作經驗。

“我來!”這是河南省第四督察組第四分隊隊長陳盛銓的口頭禪,這位曾經榮獲全國環境執法大練兵表現突出個人稱號的同志,在水源地督查過程中,不論是翻越鐵絲網,還是爬坡過坎踏勘現場,均身先士卒,衝在最前面。

而他們,不過是鐵軍隊伍的一個個點滴縮影。

從調查摸底,到現場調研、精準執法,生態環保鐵軍以雷霆之勢,堅定不移地捍衛水源地的一江清水。以2018年為例,5月-6月,抽調全國執法骨幹1426人,組成273個現場組對水源地環境安全進行排查,發現6251個環境問題;到了9月,抽調全國執法骨幹622人,對這6251個問題的整改情況又逐一現場核實,持續緊盯不放、推動整改到位。

“打好水源地保護攻堅戰是黨中央、國務院作出的重要部署,是關乎民生的政治問題,絕不可以掉以輕心,要以抓鐵有痕、踏石留印的作風,推動問題解決到位,保障好老百姓的大水缸安全。”生態環境部有關負責人表示。

鐵軍精神如影隨形,可觸碰的是生態環保人對黨和人民的無限忠誠和熱愛。

保護好飲用水水源地,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偉業。曾記否,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生態環保鐵軍,仍將砥礪前行。


記者:張春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