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春秋五霸,哪個國家維持的霸業最長,哪個國家最短?

民間非知名評論工程師


春秋時期有四大強國,分別是東方的齊國,南方的楚國,西方的秦國,北方的晉國,這四個國家均有一段時間的霸主地位,其中晉國最長,秦國最短。公認的第一任霸主是齊桓公,他開啟了霸主模式。所謂霸主,就是代天子徵四方以伐不臣,霸主雖不是天子,但是實力卻遠遠超過天子,權力也遠遠大於天子。諸侯可以不朝貢天子,但必須要聽霸主的命令,否則有亡國失地之危。

齊桓公死後,齊國發生內亂,霸權快速丟失,這時宋國的宋襄公高舉齊桓公大旗,他平定齊國內亂,以齊桓公繼承者自居。宋國是小國,不具備霸主的實力,但宋襄公有名聲,也能聯合諸侯對外作戰,不過最終在跟楚國的戰爭中落敗。宋襄公之時,晉國已經強盛,晉文公上位後,作三軍六卿制,對外四處征戰,以其實力贏得了霸主之位。五霸中最沒有爭議的霸主主是齊桓公、晉文公。

晉國的霸業持續時間較長,它先後接受了秦國、楚國的挑戰,其強勁的實力讓秦楚兩國不得不聯合對晉。秦國被晉國打敗後,不再向中原爭霸,轉而向西戎用兵,史載秦穆公西霸戎狄,滅國十二,拓地千里。楚國北上,遇到的最強對手就是晉國,儘管楚莊王時代擊敗過晉國,但是楚國的霸主地位並不被中原諸侯承認。晉國低蘊深厚,以一國之力力敵秦楚兩大國,可謂霸業持久。後來晉國支持吳國對楚作戰,吳國一度攻破楚都,在秦國的幫助下才收復國都。

吳國、越國的霸業都是曇花一現,且不被中原諸侯廣泛承認,因此他們不算真正的霸主。秦國從穆公稱霸西戎後,經歷了四代亂政之禍,秦國衰落了,且衰落得十分嚴重,戰國初期,秦國差點被三晉之一的魏國給滅了。相比較而言,楚國雖然也衰落了,但是楚國實力依久,中原戰國不敢輕視楚國。齊國雖然失去了霸主的地位,但是實力不損,且隨著田氏代齊的完成,齊國實力更強,是戰國初期唯一敢跟魏國硬戰的戰國。


大秦鐵鷹劍士


春秋五霸,哪個國家維持的霸業最長,哪個國家最短?

提這個問題,就是對春秋五霸不瞭解。春秋五霸指的是五個人,不是指國家。論稱霸的國家,則只有晉國和楚國,晉楚爭霸貫穿著春秋時代的大部分時間,最後趙魏韓三家分晉,標註著春秋時代結束,東周進入戰國時代。

尊王攘夷齊桓公

春秋時代的霸主,實際上就是"盟主",霸同伯,相當於諸侯之長兄。要想成為霸主,必須得到周王的授權。霸主可以號令諸侯,集合諸侯之兵,討伐對周王不臣的諸侯國家戎狄蠻夷之國。

但春秋時代,周王只是名義上的共主,不斷有諸侯和中原之外的其他民族挑戰周王的權威,周王也無力征討。而霸主的權威更高,打著周王的旗號約束諸侯,尊王攘夷,成為事實上的領袖。

其他諸侯國不僅要向王天子進貢,也要向霸主進貢,還有參加會盟,跟隨霸主出兵打仗。如若不從,馬上就有亡國的危險。事實上所有的霸主國家,都滅了不少周邊小國。

春秋時代能夠稱為霸主的諸侯,公認的春秋五霸包括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秦穆公、吳王闔閭,也有人把鄭莊公、宋襄公、越王勾踐列入春秋霸主。其中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吳王闔閭、越王勾踐是周王承認的霸主,楚莊王是周王被迫默認的霸主,鄭莊公是率先打破周王權威的春秋小霸、宋襄公是企圖稱霸的但不成功的霸主。

大器晚成晉文公


若論霸業最長的國家,則非晉國莫屬。晉國在公元前632年城濮之戰大敗楚國,同年召開了“踐土之盟”大會和“翟泉大會”,晉文公重耳被中原各主要諸侯國公推為盟主,周天子予以承認。

晉國霸主地位,一直到公元前482年黃池大會上吳國夫差稱霸,晉國失去霸主地位,持續約150年,當然中間晉國也多次經歷內亂,也被楚國打敗過,但總體上仍為霸主。

其次是楚國,楚國自楚莊王時代,多次與晉國爭霸,貫穿了春秋時代霸業的主線,長期主宰春秋時代其他國家的命運。

而其他霸主國家,稱霸的時間短,影響範圍不大,比如齊桓公,齊桓公為春秋首霸,九合諸侯,一匡天下,稱霸約40年,但齊桓公去世,齊國內亂則霸業衰敗。鄭莊公、宋襄公只是一時小霸主,無關大局,秦國長期處於西陲,不參與中原政治活動。吳越爭霸主要在東南一帶,且處於春秋後期。

問鼎中原楚莊王

晉楚之間爭霸,自公元前632年的城濮之戰開始,到公元前546年彌兵大會之間,先後發生過11次戰爭,其中晉國獲勝9次,楚國獲勝2次,晉國佔據著絕對優勢。

比較著名的戰爭包括城濮之戰、鄢陵之戰。總體上晉國佔據主動,但未能消滅楚國,楚國仍然保持著強大實力。

由於晉楚爭霸,中原各諸侯國經戰火之苦,疲憊不堪。公元前546年,經過宋國大夫向戌的不懈努力,往來奔波,14個國家召開彌兵大會,約定晉楚兩國大致上平分霸權。除了齊國和秦國外,其他國家都需要向晉國和楚國進貢和朝拜,各國免去了連年征戰之苦。

彌兵大會後的約定維持了40年大體上的和平,公元前406年,晉國與18國諸侯會盟約定伐楚,廢了彌兵大會之約,晉國成為中原唯一的霸主。後雖然沒有攻打楚國,但楚國已經完全孤立,蔡國、唐國又聯合吳國,一舉攻入楚國郢都,直到楚國向秦國求救才得以復國。

在此之後,吳王闔閭之子夫差繼位,又打敗齊國,公元前482年在黃池與中原諸侯歃血為盟,周王也派代表參加,吳王夫差以去掉王的稱號改為吳公的代價取得主盟地位,晉國的霸主地位也結束了。但此時,越王勾踐已經偷襲了吳國,夫差不久後即三戰三敗被自殺身亡,吳國也被滅了,應該說吳國是稱霸的時間最短霸主,沒有之一!

臥薪嚐膽越王勾踐

越王勾踐滅掉吳國後,公元前472年,在徐州與諸侯會盟,當上了春秋最後一任霸主,被周元王封為"越伯"。但是越國稱霸也只是曇花一現,勾踐死後越國很快陷入內亂,甚至又恢復到了原始部落狀態,連王也沒有了。


鄭說豫見



春秋五霸是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越王勾踐。春秋五霸是一個文藝概念。而非史學概念。這就與楊宗保、穆桂英類似,也是文藝概念。真正的歷史上,楊文廣並非楊宗保之子,而是楊延昭之子。楊宗保和穆桂英是虛構的人物。

鄙人曾在《議春秋五霸》一文中,以三大標準評選霸主:一是取得爭霸戰的勝利或不戰而屈人之兵;二是以霸主身份大會諸侯;三是被周天子承認和冊封。此外,成為霸主之後,他乾的好與壞?要看是否救危濟困,主持公道。

最終總結出春秋時期有十位霸主:

滿分霸主:齊桓公、晉文公、晉景公、晉厲公、晉悼公、晉平公和越王勾踐。

及格霸主有楚莊王、晉昭公、晉頃公。

其中,絕對優勢的超級霸主有三:晉厲公、晉悼公和晉平公。這三位國君在位時,晉國的國力和威望就如同維多利亞女王時期的英國和今天的美國。

春秋第一霸,便是八年之內,九合諸侯的晉悼公。晉悼公在春秋十霸中的地位,就如同喬丹在籃球界,馬拉多納在足球界一樣,獨領風騷。

至此,春秋時期稱霸時間最長的諸侯顯而易見——晉國。稱霸長達140年。

春秋時期稱霸時期最短的諸侯是楚國。春秋時期主要的爭霸,是晉楚爭霸。在多次爭霸戰中,楚國唯一一場勝利。是在邲之戰中戰勝楚國。

公元前589年,楚國大會諸侯於蜀。魯、齊、秦、宋、鄭、衛、陳等諸侯參與會盟。楚莊王終於成為春秋時期的第三位霸主。

一種普遍的觀點認為,楚國稱霸的時間是從邲之戰勝利開始,到鄢陵之戰失敗結束。其實不然,三年之後,以宋為代表的諸侯又紛紛親晉。魯成公五年,晉會合魯、宋、衛、曹伐鄭。鄭晉結盟。楚子伐鄭。諸侯救鄭……又一番拉鋸戰在鄭國上演。

所以,春秋之時最短暫的霸主是楚國,稱霸只有短短三年。

附錄:春秋時期,晉國與齊秦之間的很多戰爭。也屬於晉楚爭霸戰。例如:晉國在邲之戰失利後,先在鞌之戰中戰勝齊國,瓦解了齊楚同盟。又在麻隨之戰中戰勝秦國,瓦解了秦楚同盟。這兩次戰役並非齊晉、秦晉爭霸戰,而是屬於晉楚爭霸戰的組成部分。


楊朱學派


有關春秋五霸的問題,史學家說法不一,大致有五種說法:

《史記索隱》說,五霸為秦穆公、宋襄公、晉文公、楚莊王、齊桓公。《荀子》說,為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越王勾踐。《四子講德論》說,為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越王勾踐。《白虎通》說,為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吳王闔閭。《漢書注》說,為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宋襄公、吳王夫差。

我認為史學雖眾說不一,但都有其一定的合理性,我們不能說那個對那不對。所以我們在分析那個諸侯國稱霸長與短的問題上都要把每個人選都考慮進去。 結論是:

晉國稱霸時間最長:先是公元前632年至公元前597年晉文公稱霸,此後至公元前506年晉襄公接霸,晉景公失霸後晉悼公復霸,共稱霸百餘年。

宋國稱霸時間最短:宋襄公稱霸僅12年。



本昌談歷史


我是日月千年依舊。讀史可以知興替,明得失。所以背下來是沒有用的,要去提煉,正所謂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春秋五霸分別是齊恆公、晉文公、楚莊王、秦穆公和宋襄公。另外一說是吳王夫差和越王勾踐。

其實我們只需要看一下毫無爭議的三位,就可以。

因為即使秦穆公拓地千里,也終究只能稱霸西戎;

宋襄公就是個笑話,被楚成王大敗,淪為千古笑柄;

吳王夫差稱霸時已經外強中乾,黃池會盟之後沒過多久就被越國所滅;

越王勾踐更是勉強,剛有點成就對文種就狡兔死,走狗烹。導致越國有霸主底子,進入戰國迅速衰落,最終被楚國所滅。

先來看齊國。齊恆公任用管仲,最終九合諸侯,一匡天下,標誌他霸業的北杏會盟到身死霸滅(前681-前643,)霸業時間共38年,但是僅限於恆公一代。



晉國。晉文公城濮之戰打敗楚國而稱霸,第一次霸業時間從城濮之戰到邲之戰(前636-前597)第一次霸業時間39年,但是此後包括晉悼公復霸,趙盾復霸,基本一直左右春秋後半段局勢。



楚國。楚莊王前597年邲之戰打敗晉國稱霸,到前575鄢陵之戰時基本也一直左右中原局勢,所以第一次稱霸時間為22年。但是之後也有一定程度復霸,如前546年向戎弭兵,晉楚並霸。



所以,綜上我們得出結論:無論是第一次稱霸還是之後復霸,第一非晉國莫屬。而剩下的霸業最短者四個爭議霸主當中宋襄公算吧。只有霸主名義,沒有霸主實力,短時間內就被楚成王大敗於弘水,淪為千古笑談。


歷史如明鏡


誠邀回答;

從古至今,春秋五霸有至少六種說法。



但是大部分中學課本

通常都是用《史記》或《荀子》的版本。

1. 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宋襄公。《史記》

2. 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鄭莊公。《辭通》

3. 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越王勾踐。《四子講德論》

4. 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吳王闔閭。《白虎通·號篇》

5.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宋襄公、吳王夫差。《漢書/卷014·諸侯王表·顏師古注》

6.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越王勾踐。《荀子·王霸》

春秋五霸在位年代

1.鄭莊公 前744年—前701年

2.齊桓公前685年—前643年

3.秦穆公 前659年-前621年

4.宋襄公 前650年-前637年

5.晉文公 前636年—前628年

6.楚莊王 前613年-前591年

7.吳王闔閭 前514年─前496年

9.越王勾踐 前496年-前464年

10.吳王夫差 前495年─前473年

但根據所有曾經被稱為春秋五霸的霸主一共9人,而且各人在位年代相差甚遠,更沒有5位霸主同時在位的時間出現。

另有學者認為,所謂“五霸”應是一個虛數,指諸多位君主,並非實指五位國君。《白虎通義》中記載兩種說法,以夏代昆吾氏,商代大彭氏、豕韋氏與東周齊桓公、晉文公為五霸。另一種說法為,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與吳王闔閭。



其中五種都認為,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是前三霸。 事實上,齊晉秦這三公,都是活躍在同一個年代的。

據《東周列國志》記載;春秋五霸之一的宋襄公出來時,打了一面大旗,上面的字不是【替天行道】,也不是【順天護國】而是【仁義】二字【宋襄之仁】就成為了千古佳話。

如果就論那個國家維持的霸業時間最長,當然是秦穆公了。



秦穆公的霸業定義,來自於翟泉之盟。

夏,公會王子虎、晉狐偃、宋公孫固、齊國歸父、陳轅濤塗、秦小子憖,盟 於翟泉,尋踐土之盟,且謀伐鄭也。~《左傳》

秦穆公重用百里奚


春秋時期,晉獻公【假道伐虢】,滅了虞國,虞國大夫百里奚,成了亡國之人。後來晉獻公把自己的女兒穆姬嫁給了秦穆公(史稱“秦晉之好”),而百里奚作為陪嫁的奴隸,不堪受辱,逃亡到了楚國,秦穆公用了五張羊皮從奴隸主手上換來了百里奚(百里奚舉於市)。

百里奚得到秦穆公的賞識,歷史上說,秦穆公和百里奚暢談三天三夜不知疲倦。百里奚給秦穆公提了幾條建議【教化人民】【內修政理】【外圖霸業】

秦國西面全是戎國,第一,戰鬥力很低,生產力不行,武器不精良;第二,戎國國家小,我們可以把戎國一個一個吃掉,得到土地我們可以耕作,得到士兵、百姓可以作為我們秦國的士兵,這樣我們土地有了、人口也有了,將來哪天中原有變的時候,就是我們成王業的基礎!我們就可以跨過黃河向中原圖霸!

在百里奚的輔佐下,秦國獨霸西戎。





部分史料中,其實不稱「穆」公,而是用「繆」。 繆是破音字,其中有一個意思是「錯誤」。 秦繆公,惡諡。也就是說這個國君幹了很多錯誤的事情。 秦穆公則是良諡,表示這個國君德行不差,營造了一個美好的時代。 在史學上多有辯證,我想我們只要記得,秦穆公對於先秦史來講,是一個充滿爭議性的人物。 王蘧常先生的秦史,展開了不負「穆」名的一段歷史。 春秋時代也過了大半,晉秦的互相爭戰沒有告一段落,反而越演越烈。 楚國也加入了抵抗秦國的行列。齊國後面還有一次中興,不過目前就是個打醬油跑龍套的。


子非魚


【四海終歸一,秦為萬代師】

春秋五霸有兩說

一、晉文公、齊桓公、秦穆公、楚莊王、宋襄公。

二、晉文公、齊桓公、楚莊王、吳王闔閭、越王勾踐。

誰維特的霸業最長?答:秦穆公。

堪笑五羊皮,換來百里奚。

春秋無義戰,七國競雄期。

問鼎成強楚,安疆嘆弱齊。

老莊風骨在,孔孟德心依。

四海終歸一,秦為萬代師。

一一詠史(閬水漁民)🉐

問鼎:楚莊王問鼎中原。弱齊:齊國未經一戰而亡,成六國中的笑柄。老莊:老子、莊子。

孔孟:孔子、孟子。








白溪釣客


關於春秋五霸,目前存在著六種的說法,其中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秦穆公、是毫無爭議的,而宋襄公、鄭莊公、吳王闔閭吳王夫差、越王勾踐則爭議極大。


春秋首霸齊國,盛極而衰

春秋五霸中的第一個霸主齊桓公,乃姜氏齊國第十五代君主。齊國自太始祖姜尚被周武王分封在山東以來,便因為其負山擁海,盛產魚鹽、經濟富庶,成為東方之大國。齊桓公任用管仲為相,推行改革,實行軍政、兵民合一的制度,很快就使齊國逐漸強盛起來。



齊桓公還接受管仲的意見,打出“尊王攘夷”的旗號 ,與各諸侯合作,北擊山戎,南伐荊楚,不僅在諸侯國中樹立了威信,還具備了成為盟主的底氣。公元前651年,齊桓公在葵丘大會諸侯,連周襄王都派代表參加,會上,齊桓公“九合諸侯,一匡天下”,周天子的代表正式承認了齊桓公的霸主地位。

齊桓公成為春秋時期的第一個霸主,但是管仲死後,晚年的齊桓公失去約束,變得十分昏庸,重用豎刁、易牙等奸臣。公元前643年齊桓公病死後,齊國陷入五公子奪位的混亂,齊國盛極而衰。齊國雖然是春秋五霸中第一個成就霸業的國家,但霸業時間並不長,在齊桓公死後,隨著晉文公的強勢崛起,齊國內亂不斷,霸主之位易主。

晉國稱霸主,霸業持續百餘年



齊國之後,晉國成為霸主,齊桓公小白與晉文公重耳並稱“齊桓晉文”,是史學界公認的先秦五霸中的兩霸。晉文公很有治國才能,手下人才濟濟,通過通商寬農、明賢良、賞功勞等政策,使晉國國力大增。公元前632年,晉國在城濮之戰中大敗楚國,同年召集齊、魯、宋、鄭、蔡等國於踐土會盟,周天子也派人參加,晉文公成為春秋五霸中的帝二位霸主。

晉國在整個春秋歷史上持續了長達百年之久的霸業(公元前632年-公元前506年),是春秋時期持續霸業最長的國家。在長達百年的時間裡,晉國到基本享有領導各諸侯國的權力,肩負著為周天子替天行道的重責。

和齊桓公死後諸子奪位,齊國內亂不斷盛極而衰不同,晉國的接班過程相對平穩,晉文公死後,晉襄公接霸、晉景公失霸、晉悼公再一次稱霸中原,並把晉國推向了霸業的最高巔峰,其功業、成就都要強於晉文公。

秦國稱霸西方,楚國“問鼎中原”



齊、晉之後,秦穆公和楚莊王也是受到公認的春秋霸主,但是秦國當時要想兵進中原,卻要面對強大的攔路虎晉國,由於晉國這一超級強國的壓制,秦國難以東進,轉而向西發展,攻打函谷關以西的國家,開闢疆土達千餘里,周襄王任命他為西方諸侯之伯,秦國得以稱霸西戎,成為春秋五霸中的西方之霸。楚國是春秋五霸中唯一位於南方的國家,楚莊王很有野心,乘著齊國衰落北上擴張與晉國爭霸,前598年,楚國與晉國發生邲城之戰,晉軍大敗,各諸侯國都望風投靠楚國,楚國得以成為中原霸主。楚莊王還“問鼎中原”,隱有取代周天子之意,沒有強大的國力做支撐,是不可能說出這句霸言的。



除了這公認的四霸,其他幾霸的含金量、持續時間就大大不如這四霸了。鄭莊公被稱為“春秋小霸”,但鄭國本身國小民弊,難以成為大氣候。而吳王闔閭,雖然在伍子胥的幫助下差點打的楚國亡國,自己卻死於與越國的槜李之戰,被越大夫靈姑浮揮劍重傷而死。吳王闔閭的兒子夫差報父仇,勵精圖治,大敗越國,並生擒越王勾踐,於艾陵之戰全殲十萬齊軍,在黃池會盟諸侯成為中原霸主,然而,吳國稱霸猶如曇花一現,夫差二十三年(前473年),吳國都城被越國攻破,吳國滅亡,夫差遭流放後自殺。

至於宋襄公,霸業未成卻命喪於與楚國的戰爭。越國雖滅亡吳國,然而越國縱然橫行於江、淮東、諸侯畢賀,號稱霸王,但既沒有入主中原,也沒得到周天子承認,越國在勾踐死後國力迅速衰弱,最後亡於楚國,因此越國的霸主地位廣受質疑。春秋五霸之中持續霸業最長的非晉國莫屬,吳國的霸業持續最短,不足二十年。


大國布衣


春秋五霸哪個國家的霸業最長,哪個國家的霸業最短?回答問題之前我們需要先確認題主問的五霸是《史記》中說齊桓公、晉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莊王;還是《荀子》中記載的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越王勾踐。



春秋初期,諸侯實力超過了周天子。諸侯國中的明君就開始尋找替代周天子的方法“尊王攘夷或者說挾天子以令諸侯”顯然是最好的方法。

個人認為無論是《史記》還是《荀子》的春秋五霸都不完全實至名歸。不過今天討論的不是這個問題😜😜😜

言歸正傳,無論是《史記》還是《荀子》中的春秋五霸,晉國無疑是最強大也是稱霸時間最長的諸侯。

晉國從晉獻公開始強盛“並國十七,服國三十八”,晉獻公死後晉國經過驪姬之亂動盪20年重耳流亡歸來,從此晉國走上稱霸中原的道路。聽說晉文公繼位時已經60多歲,對於古代已經是長壽才能活這麼久了。

晉文公繼位後迅速穩定國內形式,在趙衰等人的輔佐下成功討伐了曾經瞧不起他衛國和曹國最後在城濮之戰中戰勝了楚國完成了稱霸的事業。

晉國從晉文公稱霸中原以來也經歷過多次動盪時期,可是一直到三家分晉,晉國的國際實力依然是第一梯隊。

齊桓公是第一個稱霸諸侯的國家,可是在管仲與齊桓公去世以後齊國就迅速動盪再也無法號令天下諸侯。由於他的國際地位、人口、地盤都是排在諸侯前列,所以在後來的齊景公時期再次輝煌起來。齊國不能算時間最長也不不是稱霸最短的。

楚莊王最有名應該是不鳴則已一鳴驚人的典故。楚國在很長一段時間裡被中原諸侯稱為蠻夷,他的稱霸之路坎坷難行。齊桓公爭霸時拿楚國開刀,晉文公稱霸時也是和楚國幹了一架。後來終於在邲之戰中戰勝了晉國稱霸諸侯,可是後來又在夷陵之戰中被晉國打敗……所以楚國不是稱霸最久的也不是稱霸時間最短的。

秦穆公一個雄才大略的統治者,在晉國內亂時秦穆公的態度直接決定了秦國君主是誰。晉獻公死後秦穆公支持夷吾繼位,夷吾死後支持大子圉繼位,在後來的晉文公重耳也是在他的支持下才能順利回國繼位。他的女兒先是嫁給了大子圉,後來又嫁給了晉文公成為晉國夫人。

他的稱霸存在爭議卻不是最有爭議的一個。我們看看宋襄公就知道。

宋襄公是齊桓公時代的人物,在齊桓公稱霸時相當信任他。所以在齊桓公死後他認為自己可以成為齊桓公霸業的繼承者。於是他約來了當時最強大的兩個國家齊國和楚國開會,提出自己作為霸主。可是話剛說完楚王就出來綁架了他。

所以他的稱霸完全是一個烏龍,如果一定要說誰稱霸時間最短,我想非他莫屬。

在公元前500年前左右。吳王闔閭率領軍隊攻佔了楚國都城,差點滅了楚國。楚國害怕吳國在次攻打被迫遷都,這樣才讓吳楚兩國平靜了好多年。吳國在闔閭之後夫差成為國君,曾帶領吳軍北伐魯國和齊國,後來由於太過猖狂被越王勾踐給滅了。

越國是春秋末期的發展壯大的。說他稱霸中原個人認為實在牽強……

晉國稱霸中原時間最長這點毋庸置疑,可是那個諸侯爭霸時間最短就好像春秋五霸一樣存在爭議……


蟻史為諫


春秋五霸,戰國七雄是東周時代兩大超級大國團體,春秋時期先後的五大霸主在當時都有能力條件“統一”成為始皇帝,但由於時機和“國際環境”的不允許。才沒有成功。對於春秋五霸說法有兩種,在《史記》裡司馬遷記載的春秋五霸是:齊桓公、宋襄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在《荀子》裡記載的春秋五霸的是: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和越王勾踐。這裡面沒有爭議的是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三國國君,有爭議的是秦穆公,宋襄公,吳王闔閭和越王勾踐四國國君。兩個文本的記載一共是涉及了七個國家。那這七個國家又是哪個國家霸業最長?哪個最短?

從實際說,這七個國家稱霸時間都不長,基本上沒有超過三代國君的。齊桓公是春秋無可爭議的第一霸主。也就是一代霸主。沒有延續下去。徹底退出大國行列。晉文公認的春秋五霸中第二位霸主,晉國霸主地位長達數百年。但晉國最終卻是一分為三,以三家分晉作為戰國的 標識。楚國是晉國之後的霸主,延續了兩代國君。應該說,春秋時期主要是晉楚爭霸。楚晉之間進行了長時間的戰爭,最終在邲之戰中大獲全勝。楚莊王成為新一代超級大國。秦穆公霸主地位出現在晉文公之前,秦穆公與晉國交好結盟(秦晉之好)成為盟主,也就是一代霸主地位,但晉文公死後聯盟瓦解,秦晉大交兵,秦穆公想擊敗晉國完成霸業。但兩次被晉軍擊敗,秦東出函谷關的夢想被自此被晉牢牢地扼住直到晉國分裂,宋襄公。吳王闔閭和越王勾踐都沒有延續到戰國時期,被稱為五霸有點不合格,就不多說了。

兩個版本的春秋五霸裡的七個國家裡延續到戰國七雄的就是齊國,楚國。晉國(分裂)。秦國(有爭議)。王霸之業最短的無疑就是齊國。齊桓公一死齊國的霸主地位就徹底喪失。齊桓王任用管仲為相,團結諸侯,北擊山戎,南伐楚。是春秋時期第一個超級大國,但由於太子沒有選好。齊桓公活活餓死,諸子掙位,齊國三個月內戰,無人理會齊桓公。導致屍體生蛆。齊國就此一蹶不振,徹底退出大國行列。但底子還在,齊國延續到戰國,並且是最後被滅的。

春秋五霸延續時間最長的應該是晉國,晉國這個國家太可惜了,他的存在始終讓秦國無法東出一步。先後擊敗秦與楚兩大強國。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如果晉國不分裂。晉國最有資格,最有能力。最有條件統一天下的。從晉文公,晉襄公,晉景公,晉悼公四代國君都是實打實的中原霸主的地位。晉國最牛逼之處周天子租的是他家的土地,晉國替天子行使王道,並且維持了百年霸權綿延百年。但令人惋惜的是晉悼公早死,後來的晉國宗室喪失了權力公卿上位,導致晉國國君被架空。最後被魏趙韓瓜分。即便如此,在戰國時期魏國是早期的戰國第一強國,打的秦國滿地找牙,而趙國則始終是戰國強國之一。對於晉國的解體只能有遺憾來形容。

我是清水空流,歷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關注和點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