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如何看待自新政出来后各个老板对足球投资欲下降甚至撤资?

熬骨撕龟


为什么会这么说呢?首先我们来看看足协刚出台的新政,到底对恒大有什么好处!

第一就是对于规划球员的政策,意思就是说,每支俱乐部的规划球员都可以按照本土球员的名额去注册,有血统的规划球员可以不受限制,但是非华裔球员只能上一名,再上就得使用外援名额上,也就是说像艾克森、阿兰、高拉特这样的非华裔外援,恒大可以用本土球员的名额去注册,这样就不会浪费外援的名额,虽然出场比赛只能上一人!但这样也给恒大俱乐部更多的选择机会!


第二就是外援的新政,中超每一个俱乐部可以“上四、报五、注六”,每场比赛可以同时上场四名外援,这对于恒大来说,估计整个出场11人估计有一半甚至更多都是非本土球员,恒大本来就是中超的霸主,队内的大牌“外援”很多,新政一出,恒大不但不用清理这些人,反而还有名额去挑选更优秀的外援!这就有点说不过去了,你让其他俱乐部怎么玩阿,其他老板也不是傻子,不撤资才怪呢!


所以综上所述,之所以各个老板投资欲望下降甚至撤资,我认为其根本原因还是足协对于恒大的照顾,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既然这样,那就让你恒大一个人去玩吧,我们不奉陪了!小伙伴们,你们认为呢,欢迎评论点赞交流!

(我是话说球球,原创不易,希望关注鼓励一下,谢谢大家!)

话说球球


中国足球如果不划归为“足球人”(一批真正愿意想踢足球的人)手里自己控制永远都踢不好!说实话我感觉在中国足球踢不好并不是教练的问题!而是决策层的问题!记得我的一个乘客和我聊天时说过一句大实话:“让一群软脚虾去踢足球能踢的好么?记得足球出线的那一年看看那一批队员,看看壮的跟一群牛一样!”

我听完后只能沉默不语,,,,,


润园


去年2月份,大连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正式入主大连一方俱乐部后抛出的豪言如今还历历在目,也让“一夜暴富”的大连球迷又重新盼到了让大连足球重返中国足球霸主地位的曙光。

但什么时候中国足球走上霸主地位,还是个未知数。对球员薪酬作出调整,虽然给企业减负,但实际是对中国足球失去了信心,也可以这么说是‘死心’。

我看新政出来,和老板们对足球投资下降甚至撒资好像没有多大关联,主要不看好足球近几年的前景。



春天里的咏叹调


我个人是这样理解的,现在所有的中超球队都没有一个自身的造血功能,都是要靠大企业去推动前进的。大企业不断增加投入,最根本的想法是推广自己的品牌。当然了,一些领导说外国成功的如利物浦,曼城,巴塞那些都是中性名字,但那是要长时间地沉淟的。或者又从另一个角度看,如果中超联赛不打平安的名字,中国平安会白花钱吗?大家可别忘了,这是一个商业联赛。


来自广州的我


每个领导上任都会推行新的政策,总想在自己任上做出点成绩,其结果是投资人遭秧,中国男足依然还是中国男足。世界上怕没有哪个国家的足协政策和我们足协一样,朝令夕改,改来改去依然还是原来一个样。请足协的领导们好好想想,不要把足球投资人的热情浇没了,连球迷也会跟着离去,那真的是中国足球的悲哀。


周青山20


如果你有很多钱,想买个著名球星,但是后面有个足协规定你买什么样的合理,你开心吗?

如果你可以组织一支强大的球队,并且拿了很多冠军,但是有人整天逼逼“拿那么多冠军有用吗?”,你还愿意投资吗?

如果你夺冠了想搞个夺冠庆典,但是足协说你愿意搞就搞,但是没有奖杯,你还愿意投资吗?

如果足协告诉你,要搞足球,就必须穿我规定的品牌球衣,你还愿意投资吗?

如果足协告诉你,虽然你投资的足球,但是我想抽你的人就得无条件赞成,你心里还愿意吗?

如果有人一边跟你讲情怀“多为国归化点”,一边给你撤梯子限制归化你还愿意吗

如果有人总想着不投资也想拿冠军你还愿意投资吗


卡拉斯科斯基


中超新政已经确定:1.新赛季中超国内球员年薪不超过1000万,入选国家队可上浮20%。2.2020年1月1日后签订的外援年薪不超过300万欧。3.U21球员年薪不超过30万4.新赛季外援政策为累7、注6、报5、上4(一家俱乐部最多可以累计7名外援,同时注册6人,每场比赛报5人,同时上场4人)。

新政减负

2019年中超球员薪水总额为48亿,算下来人均1000万,这比一些英超俱乐部球员的薪水都还高,大部分俱乐部给球员开的薪水占俱乐部投入的70%左右,新政一下来,着实给许多企业减负。外援300万欧的限薪令也让俱乐部高兴不已,奥斯卡2400万欧、胡尔克2000万欧、阿瑙托维奇1600万的年薪可能会成为历史,不过这也会带来另一个问题,以后想在中超看到大牌外援的机会就很少了。所以说,不是俱乐部投资欲望下了,而是不用像以前花大价钱买球员了!

万达不属于撤资

至于撤资的情况,目前来看只有万达集团,但万达撤资的主要原因是:2年来投入近40亿组建青训梯队、修建足球基地、为前任偿还债务,大连此前在2018年就承诺一年内搞定一方债务和股权的问题,不过万达至今还没有获得大连一方的股权。王健林感觉自己又被耍了,这才愤然撤资,而且万达也说不会退出大连足球,日后将会组建新的俱乐部参与职业足球。

总的来说,足协的新政大部分还是不错的,中超球员“高薪低能”的表现早已让球迷愤怒不已,外援超高的年薪也让大家觉得中超俱乐部一直在当冤大头。不过新政对于中国足球的改变我们还要等时间去考证!
各位,意下如何?谢谢阅读,祝您心明眼亮~


体育快递员


中国足协在2019年12月25日公布了2020年联赛新政,新政主要包含了外援政策、限薪政策、俱乐部名称中性化、U21球员转会&U23登场政策、球队支出限制等方面的具体细化措施。总的来说,新政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俱乐部考虑的,也是从政策层面为俱乐部减负,对于非理性的金元投资起到了抑制作用。

然而,即便这样,在一些职业球队中仍然暗藏着变动。先是广东华南虎俱乐部传出转让传闻,后是万达集团宣布不再继续以现有方式支持大连一方,还有没有其他俱乐部酝酿着变动,我们不得而知。尽管最后,华南虎发布官方声明,俱乐部继续将会保持稳定并且正常参加联赛,万达集团也在官方声明中声称不会退出中国足坛。但是,在新政出台的前后出现这样的情况,未免让人把这些情况与足协的新政联系起来。

事实上,今年新出台的政策,总体感觉还是比较积极的,也能够更多的从俱乐部的角度去考虑。我们知道,对于俱乐部和它的母企业来说,足球是一种商业行为,他们考虑问题首选用商业思维,那么盈不盈利、值不值得投资就是他们放在第一位的了。如果一个俱乐部老板撤资了,大体上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判断其原因:

一是投资人是否愿意继续通过足球扩大其品牌影响。在中国,体育产业是一门新兴的朝阳产业,随着越来越多的人们参与体育活动,“体育+”或“+体育”的运营模式成为很多企业营销的一种手段,成为扩大其品牌影响力的一个重要途径。足球作为体育产业中受众面广,群众参与度高以及社会影响力大的一个运动项目,自然成为众多资本投向的目标。在中超球队里,凡是运营着球队的企业,其品牌知名度都是会得到极大的提升。所以,如果说投资人撤资不玩了,那么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其要放弃足球这个版图。

二是其投入与产出是否能够平衡。当前,没有一家中超俱乐部能够实现盈利,都是靠母企业的不停输入。在这种情况下,投资人当然就要考虑投入和产出的比值了。在金元足球时代,没有钱持续投入根本就玩不动,像上港、恒大、苏宁、大连等这些俱乐部每年都是以数十亿的资金投入,这对于一般的小本经营的俱乐部来说,很难与之抗衡。早些时候,贵州恒丰队的美女老板文筱婷接受采访时说道,像他们这种球队每年投入10个亿也就是只能保个级,可见在经济下行压力这么大的情况下,要维持一支职业球队的正常运营确实不容易,难怪在去年有网友调侃一些中甲球队被动冲超成功、一些球队成功留在中甲。

三是现行的政策环境是否有利于继续投资。这些年,中国足坛的政策确实不够连续,有些政策的出台还比较仓促,没有给投资人留够足够的反应时间,让投资人无所适从,以致有“中国足协打个喷嚏,中国足坛就得感冒”的说法。再者,在中国目前的足球环境里,大家都比较急功近利,难以有耐心做好一件事情,投资的风险就会增多,自然让投资人有诸多后顾之忧。

四是俱乐部的建设有无达到预期的要求。就中超现有的球队来说,大部分球队离真正的职业俱乐部还有较大的差距,这种差距体现在球队的日常管理、球队的经营运作、足球文化的培育养成、青年人才的培育,等等,俱乐部作为企业的一个窗口,社会关注度高,稍有情况就会引发较大的舆情反应,让一些母企业疲于应付,牵扯精力,在这种情况下,退出或许对某些企业来说就是一种解脱。


大湾区创客


我来说一下我的观点吧。

首先,中超是一个不成熟的联赛,这种不成熟不仅仅体现在球员的水平上,而是体现在方方面面,这样就需要有关部门指定政策,实行有效的监管和控制。

在这个联赛中,各俱乐部的性质也不一样,有鲁能,上港这样的国企,也有恒大、万达这样的私企参与其中。

由俱乐部的性质可以看出,各家俱乐部对球队的投资不是没兴趣,更不是没钱,而是政策出台,限制了俱乐部投资的比例,根据最新的政策,俱乐部每个赛季的运营成本不能超过11亿。

再来说一下万达撤资,这个事件与新政的关系不大,差在万达投入了将近40个亿,至今没有得到一方的股权,某些部门的承诺放了空炮,这才导致万达要撤资。




闲来半支烟


新政出台之后,对于中超影响甚大,甚至对于中国足球未来影响甚大!其中关于对本土球员限薪举措是否能够有积极作用,还是一个疑问,这里柱子认为只是适得其反!在引援调节费上做出适当调整,由全额收取改为差额收取,在一定程度是给重金引援开了一个口子!

但是在规划球员使用上释放的信号处处充满矛盾,归根到底足协不认可规划球员,此次规划只是为了冲击世界杯而已,完全是权宜之计。

从足协在领导会议上怒怼恒大冠军“无用论”,到万达计划从一方撤退,可以想象现在中国足球看似风平浪静,实则暗流涌动,新政出现不是这次舆论的导火索,而是火上浇油!

说白了,从恒大开始搞足球到现在,完全就是博取“上位”开心,不单单是恒大一家,包括上港、国安等等在内的绝大多数俱乐部,初心不在于为中国足球做贡献,而是顺势而为,不然每年在投资足球上入不敷出,每年都有近亿元的亏空,谁还坚持下去,毕竟钱不是大风刮来的!恒大则是个特列,在这场金元足球风暴中,许老板商人嗅觉真的太厉害了,完全把握“上位”的喜好,虽然引爆了中超,但恒大迅速崛起,成为商业帝国,赚的钵满盆满!

万达集团再次进入足球圈也是迫不得已,要知道王健林此前大连实德时期就宣布永远退出足球,不再染指中国足球!凭借王健林的嗅觉,在恒大入主中超最初的两年,恒大品牌效应迅速打响,万达能不迅速抓住机会强势入主吗?反而在17年才开始布局中超,整整晚了6年,6年时间里恒大体量增加了多少!

万达之所以开始搞足球,完全是为了“自救”,毕竟在马来西亚大马城偷了央妈一手,虎口夺食之后,国内的舆论和风头对于万达不利,接连爆出万达集团各种问题,包括资产转移的丑闻等等,对于转卖马竞的股份也有“自我救赎”之嫌。

转回到国内足球产业中,大连是万达的根,扶持大连足球发展也是顺理成章,但是从17年开始投入足球之后,从万达布局足球砸进去几十亿的资金,带着巨额陪嫁,到头来却没有任何名分。其实不单单是一方俱乐部自己,中超、中甲很多球队都存在问题,内部管理混乱不堪,都是“照猫画虎不成反似犬” ,很多人都堂而皇之认为只要投钱一切就可以迎刃可解,实则是摸着石头过河,说白了就是不职业!

在国内很多人都认为搞足球类似于慈善,为了中国足球发展可以倾尽所有,这种观点很大程度上导致中国足球发展停滞!足球从上到下就是一种产业,从建设基础设施,到搞青训,培养球探,发掘球星,都应该是一种成熟的产业,要让投资人有利可图,利之所在才能前赴后继!

而事实上,俱乐部投资人从足球身上获得利益少之又少,就拿简单的青训联合机制补偿费来说,国内联赛有名无实,在之前膨胀的转会市场上,国内球员动辄千万转会身价,但收到联合培养补偿的青训俱乐部有几个,就拿青训大户鲁能来说,都不知道找谁去要,在这件事上连个监管、监督的部门都没有。

此外,在球衣/球鞋赞助上来说,五大联赛每支球队有权利寻求赞助商,而中超、中甲球衣万年不变,被足协牢牢把持着!不成熟的联赛、不合理的机制,投资人光出不进,能不寒心?


我是柱子,喜欢的点赞,关注订阅一下!你怎么看?欢迎大家留言交流一下,记得转发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