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6 6-12岁应该学会的东西!你确定没有落下?(超全,记得收藏)

小学,是孩子成长中一个承前启后的关键阶段,而在孩子6-12岁这段成长的时光里,有哪些事是不可忽视的呢?这个时期,家长最要注意的是什么?

6-12岁应该学会的东西!你确定没有落下?(超全,记得收藏)

先看完包括哪几个部分,后面会把每个部分要关注的点告诉大家。

习惯的养成

所谓“习惯”具体地还分为学习习惯生活习惯。最重要的学习习惯养成便是“阅读”,而生活习惯的养成则要注意培养孩子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

家长要记住,在培养孩子一个新习惯、新兴趣的时候,父母是要牺牲一些自己的休息时间、娱乐时间的。家长一定要陪着孩子一起成长,不能偷懒。

性格的培养

正所谓性格决定命运,性格品质不仅影响着孩子的现在,更决定着孩子的未来。多年的教育工作中,专家老师们发现一个现象,就是父母婚姻美满、家庭氛围民主和谐有利于培养孩子的阳光心态。

父母的感情会影响孩子的性格,所以,父母要努力营造一个温馨幸福的家庭环境,这对孩子的性格养成会非常有帮助。

能力的培养

和前面提到的“习惯的养成”一样,能力的培养也分为学习能力生活能力。在学习方面,家长要特别注意培养孩子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生活中要给孩子建立安全意识和独立生活的能力


好习惯具体如下

日常生活好习惯细节

(1)早睡早起精神足——培养早睡早起的习惯

(2)衣着整洁每一天——培养讲究卫生的习惯(3)早晚刷牙要细致——培养爱护牙齿的习惯

(4)不用脏手揉眼睛——培养保护眼睛的习惯(5)每天锻炼一小时——培养锻炼身体的习惯

(6)做事迅速不拖拉——培养讲求效率的习惯(7)用过东西归原处——培养物归原处的习惯

(8)珍惜粮食不剩饭——培养勤俭节约的习惯(9)街头零食不乱买——培养健康饮食的习惯

(10)零钱使用有规划——培养合理消费的习惯(11)衣食住行不攀比——培养不爱虚荣的习惯

学习好习惯细节

(12)认真写字不潦草——培养正确书写的习惯

(13)完成作业不马虎——培养认真细致的习惯(14)课前预习有准备——培养课前预习的习惯

(15)课后复习要及时——培养课后复习的习惯(16)敢于提问和发言——培养上课发言的习惯

(17)观察事物要细心——培养善于观察的习惯(18)善于动脑勤思考——培养善于思考的习惯

(19)每天坚持写日记——培养勤写日记的习惯(20)学习方法常总结——培养发现规律的习惯

(21)阅读好书不能少——培养经常阅读的习惯

品行好习惯细节

(22)多为父母做些事——培养孝敬父母的习惯

(23)礼貌用语挂嘴边——培养文明礼貌的习惯(24)尊重别人不轻视——培养尊重他人的习惯

(25)不讲假话和大话——培养诚实谦虚的习惯(26)说了就要努力做——培养守时守信的习惯

(27)不乱动别人东西——培养自尊自重的习惯(28)爱护身边动植物——培养亲近自然的习惯

(29)公共场所不喧哗——培养遵守秩序的习惯(30)爱护桌椅公用品——培养爱护公物的习惯

(31)喜欢东西不独享——培养与人分享的习惯(32)做错事情敢承担——培养知错就改的习惯

(33)乐于关心帮助人——培养富有爱心的习惯(34)志愿活动常常做——培养有责任感的习惯

健康心理好习惯细节

(35)与人交往会沟通——培养善于交往的习惯

(36)赞扬别人有优点——培养取长补短的习惯(37)面对困难敢尝试——培养自信坚强的习惯

(38)做事情要有始终——培养善始善终的习惯(39)调节压力不焦虑——培养乐观向上的习惯

(40)自我克制不任性——培养控制情绪的习惯(41)喜欢明星不盲从——培养行为理性的习惯

自我保护好习惯细节

6-12岁应该学会的东西!你确定没有落下?(超全,记得收藏)

(42)穿越马路要看清——培养遵守交通的习惯

(43)懂得安全用火电——培养远离危险的习惯(44)不和陌生人搭话——培养防止受骗的习惯

(45)健康上网不成瘾——培养健康上网的习惯(46)影视作品选择看——培养辨别是非的习惯

(47)不沾烟酒和毒品——培养珍爱生命的习惯

(48)会用法律护权益——培养维护权益的习惯


性格发展的特点与性格培养

集体意识和集体关系(跟孩子的同伴关系有关)

刚入学的儿童,尚未形成真正的集体关系和集体意识,他们还没有把自己和集体联系起来。到一年级下学期,儿童初级的集体关系和集体意识就能初步形成起来。

到了二年级,儿童已经能明确地意识到自己是班集体的成员,把集体的要求变成自己的要求,积极参加班集体的活动,努力为班集体和小组争光。但低年级儿童的这些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还不是很自觉的。

中高年级的小学生能日益自觉地服从集体,维护集体利益。以上是在正常的学校教育下,小学儿童的集体关系和集体意识发展的一般过程。但对每一个儿童来说,又是有一定的个别差异的应该积极创造各种条件,来发展儿童的集体关系和集体意识。

自我意识的发展与培养(跟孩子的自信心有关)

(1)培养自我评价的独立性

小学低年级儿童独立评价自己和别人的能力还是很差的,他们对自己和同学的评价,几乎完全依老师的评价为转移。小编补充一句: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特别怕老师。

从中年级起,儿童开始学会独立地把自己的行为和别人的行为加以比较,把别人的行为当做自己的“镜子”来对照,把别人的行为当做自己行为的依据。这时,儿童自我意识的独立性就开始发展起来。但总的讲,小学生自我意识的独立性还是比较差的。

(2)培养自我评价的原则性

小学低年级儿童和学前儿童差不多,他们的自我评价主要是以具体的、外部行为表现为依据,他们对自己或对别人的评价总是比较具体的。

6-12岁应该学会的东西!你确定没有落下?(超全,记得收藏)

从中年级起,特别是到高年级,儿童才逐渐学会从道德原则上来评价人的行为

因此,家长在培养孩子的自我评价能力时,对于低年级甚至中年级的孩子应该更多地提示具体范例,同时,尽可能指导学生逐步掌握些初步的道德原则

(3)培养自我评价的批判性

所谓自我评价的批判性,就是在评价自己或别人的行为时,能够比较全面、比较深刻。

小学低年级儿童,自我评价的批判性一般很差,他们更容易看到自己的优点,不大容易看到自己的缺点,他们的评价也常常片面,很不深刻。而且,由于自我评价的原则性还未形成,他们的评价又容易改变

家长应该根据这些特点对孩子做个好的榜样,

经常客观、全面地对孩子进行评价,积极引导孩子逐步认清自己的优缺点和评价好坏的标准,并逐步发展他们批判地对待别人行为的能力。小编补充一句:这点非常重要,孩子是否太过于在乎别人的评价(好面子),能不能全面的了解自己的优缺点(客观评价自己、自信),都跟这方面的培养有关

道德意识、道德行为的发展与培养(跟孩子对别人的评价、交友有关)

小学儿童对道德意识的理解是比较肤浅、比较片面的。

低年级小学生还没有形成正确的道德概念,例如,他们认为有勇敢行为的人都是勇敢的、什么都不怕,他不能理解有勇敢行为的人也有害怕的东西或者害怕的时候。小编补充一句: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特别崇拜父亲。

到了中高年级,他们逐渐区分是非,逐步过渡到比较正确地掌握这些道德概念,但是,理解的水平还是不高。

小学儿童在道德品质的评价上,一般说来,在中、低年级,儿童主要是根据行为的效果,主要是看这种行为是否和预期的效果相一致。在教育的影响下,大约到了高年级时,儿童评价道德行为才逐渐注意到行为的动机,并把动机和效果结合起来考虑。小编补充一句:说实话,现在有些大人也做不到用“行为的动机”去评价一个人的行为,好吧。

温馨提示:头条号上现有不少家长咨询儿童心理问题,因三言两语无法获取全面信息,也无法有针对性地给出建议。刘鸿雁工作室提供一对一咨询服务,预约请加微信号“lhyxinli”,注明“头条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