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6 6-12歲應該學會的東西!你確定沒有落下?(超全,記得收藏)

小學,是孩子成長中一個承前啟後的關鍵階段,而在孩子6-12歲這段成長的時光裡,有哪些事是不可忽視的呢?這個時期,家長最要注意的是什麼?

6-12歲應該學會的東西!你確定沒有落下?(超全,記得收藏)

先看完包括哪幾個部分,後面會把每個部分要關注的點告訴大家。

習慣的養成

所謂“習慣”具體地還分為學習習慣生活習慣。最重要的學習習慣養成便是“閱讀”,而生活習慣的養成則要注意培養孩子合理安排自己的時間。

家長要記住,在培養孩子一個新習慣、新興趣的時候,父母是要犧牲一些自己的休息時間、娛樂時間的。家長一定要陪著孩子一起成長,不能偷懶。

性格的培養

正所謂性格決定命運,性格品質不僅影響著孩子的現在,更決定著孩子的未來。多年的教育工作中,專家老師們發現一個現象,就是父母婚姻美滿、家庭氛圍民主和諧有利於培養孩子的陽光心態。

父母的感情會影響孩子的性格,所以,父母要努力營造一個溫馨幸福的家庭環境,這對孩子的性格養成會非常有幫助。

能力的培養

和前面提到的“習慣的養成”一樣,能力的培養也分為學習能力生活能力。在學習方面,家長要特別注意培養孩子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生活中要給孩子建立安全意識和獨立生活的能力


好習慣具體如下

日常生活好習慣細節

(1)早睡早起精神足——培養早睡早起的習慣

(2)衣著整潔每一天——培養講究衛生的習慣(3)早晚刷牙要細緻——培養愛護牙齒的習慣

(4)不用髒手揉眼睛——培養保護眼睛的習慣(5)每天鍛鍊一小時——培養鍛鍊身體的習慣

(6)做事迅速不拖拉——培養講求效率的習慣(7)用過東西歸原處——培養物歸原處的習慣

(8)珍惜糧食不剩飯——培養勤儉節約的習慣(9)街頭零食不亂買——培養健康飲食的習慣

(10)零錢使用有規劃——培養合理消費的習慣(11)衣食住行不攀比——培養不愛虛榮的習慣

學習好習慣細節

(12)認真寫字不潦草——培養正確書寫的習慣

(13)完成作業不馬虎——培養認真細緻的習慣(14)課前預習有準備——培養課前預習的習慣

(15)課後複習要及時——培養課後複習的習慣(16)敢於提問和發言——培養上課發言的習慣

(17)觀察事物要細心——培養善於觀察的習慣(18)善於動腦勤思考——培養善於思考的習慣

(19)每天堅持寫日記——培養勤寫日記的習慣(20)學習方法常總結——培養髮現規律的習慣

(21)閱讀好書不能少——培養經常閱讀的習慣

品行好習慣細節

(22)多為父母做些事——培養孝敬父母的習慣

(23)禮貌用語掛嘴邊——培養文明禮貌的習慣(24)尊重別人不輕視——培養尊重他人的習慣

(25)不講假話和大話——培養誠實謙虛的習慣(26)說了就要努力做——培養守時守信的習慣

(27)不亂動別人東西——培養自尊自重的習慣(28)愛護身邊動植物——培養親近自然的習慣

(29)公共場所不喧譁——培養遵守秩序的習慣(30)愛護桌椅公用品——培養愛護公物的習慣

(31)喜歡東西不獨享——培養與人分享的習慣(32)做錯事情敢承擔——培養知錯就改的習慣

(33)樂於關心幫助人——培養富有愛心的習慣(34)志願活動常常做——培養有責任感的習慣

健康心理好習慣細節

(35)與人交往會溝通——培養善於交往的習慣

(36)讚揚別人有優點——培養取長補短的習慣(37)面對困難敢嘗試——培養自信堅強的習慣

(38)做事情要有始終——培養善始善終的習慣(39)調節壓力不焦慮——培養樂觀向上的習慣

(40)自我剋制不任性——培養控制情緒的習慣(41)喜歡明星不盲從——培養行為理性的習慣

自我保護好習慣細節

6-12歲應該學會的東西!你確定沒有落下?(超全,記得收藏)

(42)穿越馬路要看清——培養遵守交通的習慣

(43)懂得安全用火電——培養遠離危險的習慣(44)不和陌生人搭話——培養防止受騙的習慣

(45)健康上網不成癮——培養健康上網的習慣(46)影視作品選擇看——培養辨別是非的習慣

(47)不沾菸酒和毒品——培養珍愛生命的習慣

(48)會用法律護權益——培養維護權益的習慣


性格發展的特點與性格培養

集體意識和集體關係(跟孩子的同伴關係有關)

剛入學的兒童,尚未形成真正的集體關係和集體意識,他們還沒有把自己和集體聯繫起來。到一年級下學期,兒童初級的集體關係和集體意識就能初步形成起來。

到了二年級,兒童已經能明確地意識到自己是班集體的成員,把集體的要求變成自己的要求,積極參加班集體的活動,努力為班集體和小組爭光。但低年級兒童的這些集體榮譽感和責任感,還不是很自覺的。

中高年級的小學生能日益自覺地服從集體,維護集體利益。以上是在正常的學校教育下,小學兒童的集體關係和集體意識發展的一般過程。但對每一個兒童來說,又是有一定的個別差異的應該積極創造各種條件,來發展兒童的集體關係和集體意識。

自我意識的發展與培養(跟孩子的自信心有關)

(1)培養自我評價的獨立性

小學低年級兒童獨立評價自己和別人的能力還是很差的,他們對自己和同學的評價,幾乎完全依老師的評價為轉移。小編補充一句:這個年齡段的孩子特別怕老師。

從中年級起,兒童開始學會獨立地把自己的行為和別人的行為加以比較,把別人的行為當做自己的“鏡子”來對照,把別人的行為當做自己行為的依據。這時,兒童自我意識的獨立性就開始發展起來。但總的講,小學生自我意識的獨立性還是比較差的。

(2)培養自我評價的原則性

小學低年級兒童和學前兒童差不多,他們的自我評價主要是以具體的、外部行為表現為依據,他們對自己或對別人的評價總是比較具體的。

6-12歲應該學會的東西!你確定沒有落下?(超全,記得收藏)

從中年級起,特別是到高年級,兒童才逐漸學會從道德原則上來評價人的行為

因此,家長在培養孩子的自我評價能力時,對於低年級甚至中年級的孩子應該更多地提示具體範例,同時,儘可能指導學生逐步掌握些初步的道德原則

(3)培養自我評價的批判性

所謂自我評價的批判性,就是在評價自己或別人的行為時,能夠比較全面、比較深刻。

小學低年級兒童,自我評價的批判性一般很差,他們更容易看到自己的優點,不大容易看到自己的缺點,他們的評價也常常片面,很不深刻。而且,由於自我評價的原則性還未形成,他們的評價又容易改變

家長應該根據這些特點對孩子做個好的榜樣,

經常客觀、全面地對孩子進行評價,積極引導孩子逐步認清自己的優缺點和評價好壞的標準,並逐步發展他們批判地對待別人行為的能力。小編補充一句:這點非常重要,孩子是否太過於在乎別人的評價(好面子),能不能全面的瞭解自己的優缺點(客觀評價自己、自信),都跟這方面的培養有關

道德意識、道德行為的發展與培養(跟孩子對別人的評價、交友有關)

小學兒童對道德意識的理解是比較膚淺、比較片面的。

低年級小學生還沒有形成正確的道德概念,例如,他們認為有勇敢行為的人都是勇敢的、什麼都不怕,他不能理解有勇敢行為的人也有害怕的東西或者害怕的時候。小編補充一句:這個年齡段的孩子特別崇拜父親。

到了中高年級,他們逐漸區分是非,逐步過渡到比較正確地掌握這些道德概念,但是,理解的水平還是不高。

小學兒童在道德品質的評價上,一般說來,在中、低年級,兒童主要是根據行為的效果,主要是看這種行為是否和預期的效果相一致。在教育的影響下,大約到了高年級時,兒童評價道德行為才逐漸注意到行為的動機,並把動機和效果結合起來考慮。小編補充一句:說實話,現在有些大人也做不到用“行為的動機”去評價一個人的行為,好吧。

溫馨提示:頭條號上現有不少家長諮詢兒童心理問題,因三言兩語無法獲取全面信息,也無法有針對性地給出建議。劉鴻雁工作室提供一對一諮詢服務,預約請加微信號“lhyxinli”,註明“頭條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