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4 第一财经嘉宾 吴俊琛:科技股的终极逻辑:自主可控(附股)

-—电子-—-电子零组件:从追赶着到领跑者,已瞄准下一个弯道超车的领域!

第一财经嘉宾 吴俊琛:科技股的终极逻辑:自主可控(附股)


在过去十年,大陆电子公司凭借低廉的成本以及高质量的服务,在科技进步中主要扮演推动产业化以及降成本的角色,是典型的“赚辛苦钱”模式。随着产业不断进步,我们认为大陆电子公司的综合能力已经更进一个台阶,有望向高价值量、高壁垒、国产替代空间大的“芯/屏/存储”等核心元件领域突破,并实现向“赚技术费”的角色跨越。

虽然这些核心元件供应被三星、高通、Avago、Intel等国外厂商所垄断,但不断提高的研发和资本实力使得大陆公司有能力往门槛更高的领域业务延伸,如核心芯片、存储器、OLED屏。目前LCD屏领域,国内厂商京东方、深天马、华星光电、中电集团等已经成为全球主要力量,而在高端柔性OLED屏领域,京东方、维信诺也已小批量量产;华为海思、紫光展锐等在处理器、射频芯片上也具备相当竞争力;兆易创新,长江存储,合肥睿力等在存储器上突破也指日可待。高端装备和材料环节的中微公司、安集科技等在部分细分领域也具备自主可控能力。

第一财经嘉宾 吴俊琛:科技股的终极逻辑:自主可控(附股)

站在十年的维度上看,未来十年将是大陆电子产业的下一个黄金十年。在技术积累、产业政策、工程师红利、配套齐全等有利因素支持下,将看到大陆电子公司从细分行业龙头成长为零组件全能管家,在供应链的地位大幅提升,而核心组件的国产化突破也有望带动整个产业链变革,并孕育出一大批新的高市值成长企业。

在电子零组件和终端领域,我们看好立讯精密、生益科技、歌尔股份、汇顶科技等具备较强研发实力、资本实力和规模经济的龙头企业,其业务横向扩张与并购整合更强。而在核心元件领域,我们建议重点关注大陆企业有望实现进口替代加速的领域,包括OLED面板(国内面板龙头)、存储(兆易创新/北京君正)、功率模拟(韦尔股份/闻泰科技/扬杰科技/圣邦股份)、射频前端(卓胜微、信维通信)、化合物半导体(三安光电)、半导体封测(通富微电/长电科技)、上游核心设备材料(中微公司/大族激光/安集科技)等。

第一财经嘉宾 吴俊琛:科技股的终极逻辑:自主可控(附股)


半导体

国内政府对半导体产业的大力支持,加上本土半导体厂商的发展壮大,2017到2022年,大陆IC产值将以20%高复合增长,本土IC制造公司占比将提升至13%。目前中国大陆IC产业链三大环节中,封测环节最为成熟,设计环节成长较快,而晶圆制造相对偏弱。封测环节由于门槛偏低,大陆最先突破,早期份额占比在40%-50%,而后随着设计环节高速增长,封测份额降低到36%,而设计占比从27%增至37%。制造环节则基本保持稳定,份额约在27%。设计、晶圆制造环节具备较大发展潜力,AI芯片、射频前端、存储、功率器件、模拟芯片等国产替代前景看好。

第一财经嘉宾 吴俊琛:科技股的终极逻辑:自主可控(附股)


半导体国产替代比例逐步提升,部分领域自主可控


第一财经嘉宾 吴俊琛:科技股的终极逻辑:自主可控(附股)

第一财经嘉宾 吴俊琛:科技股的终极逻辑:自主可控(附股)

第一财经嘉宾 吴俊琛:科技股的终极逻辑:自主可控(附股)


18年华为半导体采购额超210亿美金,为全球第三大半导体采购商。美国作为华为全球第二大采购地区,占比23%,合计约45亿美金左右。从产品看,从美国采购较多的是存储/射频/光芯片/模拟芯片,CPU由于华为自产麒麟/鲲鹏而从美采购金额较低。功率/触控IC/FPGA/EDA等采购金额较低。看好存储、射频、光芯片、模拟等领域采购订单转移给国内半导体带来替代机会。

第一财经嘉宾 吴俊琛:科技股的终极逻辑:自主可控(附股)


新建多条晶圆线推动上下游配套,本土替代是国内公司成长主逻辑


第一财经嘉宾 吴俊琛:科技股的终极逻辑:自主可控(附股)


根据规划,中国地区新增的fab线,总投资超1万亿元,满产后产能超180万片/月,较目前产能提升约3倍。2018-2020年是产线投入与产能爬坡密集时期,因此晶圆新产能能够大规模开出将主要集中在2020-2021年。

5G加速物联网等新应用兴起,带动半导体增量机会


第一财经嘉宾 吴俊琛:科技股的终极逻辑:自主可控(附股)



行业景气度有望触底反弹。19H1半导体月销售额和北美设备商出货呈现企稳和环比改善迹象。半导体产业链各环节,包括台积电、日月光、旺宏/华邦电/南亚科、联发科等厂商19Q2业绩环比Q1改善明显,19Q3指引业绩继续环比改善。

过往历史看,国内集成电路行业规模基本与全球半导体大周期同步;不同在于,国内集成电路增速整体较全球更高,近三年维持20%左右增速;


第一财经嘉宾 吴俊琛:科技股的终极逻辑:自主可控(附股)


未来三年大陆新建多条晶圆线,产业链上下游环节迎来配套良机

在产业升级及核心元件自主可控趋势下,大陆半导体产业的进口替代有望加速。

1)从投资时钟来看,设计和设备靠前,其次是晶圆/材料,最后是封测;

2)从产业结构来看,大陆半导体晶圆制造和设备需要补强,芯片设计更需要补短,有望得到更大扶持;

3)从产品和下游而言,存储器、功率半导体、模拟/射频的门槛、经营风险、盈利能力均较为适中,国产突破可能性较大。

4)突破难度:我们认为从易到难分别为CIS/指纹,封测,功率,MCU,模拟,射频,存储,CPU/GPU。

第一财经嘉宾 吴俊琛:科技股的终极逻辑:自主可控(附股)


重点标的:兆易创新、闻泰科技、卓胜微、韦尔股份、三安光电、生益科技、华正新材、TCL

选自中信建投《自主可控硬件基石,本土突破正在加速》

(以上观点仅供教学参考,不具备买卖依据。)

第一财经嘉宾 吴俊琛:科技股的终极逻辑:自主可控(附股)

吴俊琛 执业证书编号:A0150618080002

好人好股明星讲师 第一财经《公司与行业》和《财经风味》栏目重要嘉宾。 2017年2月28日至2019年3月8日第一财经旗下“有看投”个人锦囊总收益高达144.72%。 十年新经济研究,F10功能发起人和参与者之一,5年10万份研报的阅读量级,对因基本面变化而形成的投资机会总结出一套独到的分析系统和应用方法,通过三大逻辑前瞻性的把握热点和主题性投资机会。

第一财经嘉宾 吴俊琛:科技股的终极逻辑:自主可控(附股)

不管你是激进型的朋友还是稳健型的股民,都欢迎关注我们 @中和应泰上海分公司 。我们会定期发布一些热门题材干货和边风炜 魏宁海 徐文明 凯恩斯 等财经大咖视频。请大家多多点赞和转发,期待与你们更多的交流与互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