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4 看了这季《奇葩说》以后,我有点心疼罗振宇了

上周奇葩说的一个片段让我印象很深:

马东让李诞给罗振宇的情商打分,罗振宇为了圆场说了一个没响的段子,场子冷了一会,接着李诞调侃了一句:

“罗老师请给自己的幽默感打个分吧。”

全场大笑。

距离比赛还有12天,罗振宇要求队员们第二天定稿,马上背熟,抄100遍。

和李诞战队“你命由天不由你”的佛系风格形成了强烈反差。

看了这季《奇葩说》以后,我有点心疼罗振宇了

相比于更加博学更有颜值还自带天然萌属性的薛兆丰,以及蔡康永、马东、李诞在节目上表现出的幽默和高情商,罗振宇在节目中“无趣”、“严苛”的人设似乎不太讨喜。

试想如果一个人不幸,出身相貌平平,无趣,没才华,但还有点野心,有点追求,他该如何改变自己的命运?

我在罗振宇身上找到了答案。

看了这季《奇葩说》以后,我有点心疼罗振宇了

01

罗振宇出生于安徽芜湖的一个普通家庭,父母都是普通工人。

为了激励儿子学习,罗振宇的母亲甚至对他说过“只要你能考上大学,我们从此不见面都可以。”

相比于马东、蔡康永和高晓松的家庭,罗振宇的出身算是相对平庸的。

凡是看过罗振宇的相貌、谈吐以及了解了他的出身以后很容易让人确信,他现有的成就真的是全靠努力。

努力之道也没有太多的窍门,就是曾国藩的那套心法:“结硬寨,打呆仗。”

在早期的罗辑思维节目里罗振宇也分享过他对抗拖延症的一些方法。

看了这季《奇葩说》以后,我有点心疼罗振宇了

为了提高高考成绩,对抗拖延,他把历史、地理、政治的所有教材抄了5遍。

为了进央视,他在研究生3年期间发表过18篇论文。

为了运营自己的公众号,他每天准时在公众号里推送一条60秒的语音(即使是提前录好的)。

现如今罗振宇公司旗下庞大的讲师阵容和包罗各种学科的繁杂内容,也都是3年以来“日拱一卒”的积累而成。

确定的努力加上时间的积累,引起质变。

02

如今的罗振宇坚持以每周5篇长约十几分钟的音频内容免费交付于他的用户,这种稳定、高效的输出自然也离不开更高效的信息摄取能力。

他在节目中说:一天至少读2本书,最快的情况下会是10本。

别害怕,是速读,只观其大略,如陶渊明所说:“好读书,不求甚解。”

别不害怕,这种持久稳定地输入输出又有多少人能一直坚持?

对于罗振宇团队每天生产的知识“分享”(说付费他会急眼)类的音频内容,许多人会觉得不如去读原著、听网课、成体系地学习,而不是在app上听这些碎片化的二手知识。

看了这季《奇葩说》以后,我有点心疼罗振宇了

能这么说且这么做的人固然是幸运的。

高考报志愿选择时单一专业的选择限制住了很多人对于其他领域的认知,或者说专业分类的形成在某种程度上抑制了他们对其他专业的好奇心。

听了薛兆丰的经济学课并不会让你变成经济学家,听完“每天听本书”也不意味着你就能和读过这本书的人交流心得了。

用户的使用方式决定了能从产品中攫取的知识价值,利用闲暇时间从一则碎片化的信息中窥见的某些其他学科的魅力,从而引起系统学习的兴趣,又何尝不能有所收获?

西塞罗说:

“只要一息尚存,就应该不断学习,自我提高。”

03

“信自己,信自己的奋斗”是某期《罗辑思维》节目里对于本杰明·富兰克林信仰的归纳。

这也成了罗振宇一以贯之的信仰准则,不聊理想、不谈情怀,只着眼于做好当下的每一件事。

罗振宇曾在公开场合中宣扬以被人称作“奸商”为荣。

他讨厌“粉丝”这个称呼,用“用户”来代替,甚至对热心用户自发组织的线下活动,他也公开表态“不主动,不拒绝,不负责”。只为和他的用户们保持纯粹的金钱关系。

这种只追求务实的观念难免被人批判成过于功利,正如当年对本杰明·富兰克林的批判:“像你这样的人,是贴地爬行的,根本就不理解人类志愿的真实本质。“

然而反过来讲,这套观念还有一个难以替代的好处:当你只相信自己的奋斗时,就没空去抱怨命运了。

看了这季《奇葩说》以后,我有点心疼罗振宇了

“我未曾见过一个早起、勤奋、谨慎、诚实的人抱怨命运不好。良好的品格,优良的习惯,坚强的意志,是不会被假设所谓的命运打败的。”

——《富兰克林自传》

自然也不会再为出身、相貌、才华等与生俱来的东西而困扰了。

问题不是你没出身、没相貌、没才华。

问题是你还不努力。

04

在大众面前罗振宇一直是保持低调谦逊的。

看了这季《奇葩说》以后,我有点心疼罗振宇了

而实际上随着得到APP业绩的突飞猛进,罗振宇创办的公司也开始准备上市。

按照他直接和间接控股的计算,其身家近百亿。

他用诱人的分成极力网罗各个领域的精英去得到开课。

甚至在《奇葩说》的开场就表明参加这个节目的唯一使命:就是为得到APP来找老师。

从最初的个人脱口秀,到后来成为各行业精英云集的内容生产平台,罗振宇在商业上的成功也来自于他持之以恒地点滴积累,在时间的杠杆下,加倍放大。

而这样的成功似乎和出身、相貌、才华的关系不大了。

即使他满口生意经的“奸商”姿态经常遭到批判,但也正是这样的信念支撑着一个从三线城市走出的小镇青年,变成身家近百亿的企业家。

看了这季《奇葩说》以后,我有点心疼罗振宇了

说到这必须要往回说一下在《奇葩说》里的罗振宇。

我在开头似乎提到过他的“无趣”,那只是单从《奇葩说》这个综艺节目里,由剪辑、特效等手法处理后给观众呈现的一个人设效果而已。

实际上他的能说会道和为人处世上的老练才是支撑他最初做企业的契机。

当然与其说是心疼罗胖,更多的其实是劝勉自己。

毕竟人家赚到钱了。


作者:李小刀,喜欢刨根问底的网络探险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