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大英帝国当年为什么不整体迁移到广大的北美洲去?

爱问才会赢


这的确是一个脑洞大开的问题,大航海时代尤其是工业革命以来,西方国家成为世界的中心,四分五裂、总面积不过与中国相仿的欧洲,却几乎将大部分世界纳入了殖民地范围。长期占据世界第一强国位置的英国无疑是个殖民地第一大国,当时,英国遍布全球的殖民地,让英国的日不落帝国变得名副其实,英国曾占长期占据了超过3000多万平方公里疆域的殖民地。

殖民地遍布全球的日不落帝国

法国则位居第二,曾拥有1200多万平方公里的殖民地。后起之秀德国也在非洲拥有广阔的殖民地,哪怕是名副其实的欧洲小国,如丹麦、比利时、荷兰等国,也都有拥有数倍甚至数十倍于本土面积的殖民地。

我们都知道,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根本,就是不可再生的资源——国土,因此,一个国家的国土面积,决定了一个国家发展的潜力和上限。拥有3000多万平方公里殖民地的英国,几乎将当时全世界最优质土地纳入了统治范围,英国因此成为世界第一强国。

不过,英国并非无懈可击,它依然是有隐忧的,这个隐忧就是英国过于狭小的国土面积和人口。对于英国本土而言,位于欧洲的英伦三岛不但资源算不上丰富,面积仅24万平方公里的小小岛屿,更几乎直接决定了英国发展的上限。那么,英国为什么不直接将全体国民移居到资源更丰富、环境更是以面积更为广阔的殖民地呢?比如,以英国移民为主的北美。

北美洲

由世界第2面积大国加拿大和世界第4面积大国美国组成的北美洲,可谓名副其实的天选之地,其辽阔的疆域、肥沃的土地、丰富的自然资源,给予了加拿大和美国无与伦比的发展潜力,也促使北美成为当今最为富裕和发达的地区。

相反,二战后失去绝大部分殖民地后的英国只能退回英伦三岛,虽然英国依然是世界排名前列的大国之一,但与其巅峰时期相比,却相差不可以道里计,至于与如今的唯一超级大国美国相比,更难以相提并论。

为什么在数百年的时间里,英国人不愿意将本土整体迁移到潜力很大、资源更丰富的北美洲呢?英国人并也并非没有这样的想法,在二战最危急时刻,丘吉尔就曾发出“即使英国政府迁往加拿大,也必将继续抵抗纳粹德国”的言论。当然事实是,从始至终,由于德军并无能力攻破英伦三岛,英国政府从未迁出过英伦三岛,为什么会这样呢?

如今的英国地图

第一,也是最根本的原因,得益于英国人的故土难离和英国人根深蒂固的优越感。故土难离并非只有中国人才会拥有的感情,对于绝大多数国家和民族而言,都是如此,英国人自然也不例外。

虽然大航海时代以来,颇富冒险精神的英国人,在全球各地掀起了移民运动,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英国人就不喜欢回归本土,事实上,许多英国人也有“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的想法。

在英国人的对外移民和殖民的人,绝大部分都是在本土活不下去的贫苦农民,当这些人在殖民地发了财之后,很多人会选择回归英国本土。很显然,对于英国人而言,本土才是他们魂牵梦绕的根。

英国曾经的罪犯流放地澳大利亚

不惜海外移民的贫民尚且如此,因此,即使英国政府脑洞大开,决定将全体国民迁往北美或其他殖民地,相信对于大多数英国人而言,尤其是生活还不错的英国人而言,根本是难以理解的,也必将激烈反对。

第二,英国人并没有想到有一天他们庞大的殖民地会全部脱离。经过数百年的经营,英国建立了遍布全球的殖民地体系,这些面积超过3000万平方公里、人口超过4亿的庞大殖民地,也为英国人带来了难以数计的财富。

其实对于英国人而言,统治中心或者说本土位于哪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英国人始终保持着一支拥有绝对优势、足以镇压世界的庞大海军舰队。

一战时期的英国舰队

从击败西班牙的无敌舰队开始,英国人就以巨大优势成为世界第一海军强国。这支堪称无敌舰队的英国海军舰队,也是英国赖以维持世界第一强国、成为殖民地第一大国的根本之所在。

因此,数百年间,英国人并没有觉得面积更为广阔的北美洲或其他殖民地就要优于本土,更没有觉得欧洲本土维持庞大殖民体系有什么不方便。只要他们在本土维持着世界第一舰队的强大海军武力,就足以控制住所有的殖民地,英国人根本不需要将本土迁往北美。只是英国人万万没有想到,科技的发展居然如此迅猛,英国人赖以威压世界的大炮巨舰居然这么快就过时了。

第三,即使英国人真的有了这样想法,并决定付诸于行动,也很难真正做到。英国对于北美洲的殖民统治,大致分为两个阶段。初始阶段时,英国人刚刚将北美大部从西班牙、法国人的手中夺过来,境内更遍布印第安人部落,根本没有多少开发。

北美洲

此时英国虽然迁徙到北美大陆最为容易,但是很显然,一片蛮荒、毫无工业基础的北美,根本不适合作为英国人的本土。此时迁徙与流放无异,英国人自然不会这么做。

然而,等北美发展起来之后,北美的形势却变得愈发错综复杂,在美国独立之前,北美地区已经拥有良好的工业和经济基础,同时,北美地区的欧洲移民不仅仅只有英国人,德国人、意大利人和法国人等欧洲后裔的数量也十分庞大。

如果英国人决定迁徙到北美,这些人势必会成为另类,也因此,这些非英移民的反对将成为必然。即使是英国人的后裔,由于数代繁衍之后已占据庞大利益,成为北美的既得利益者,这些英国人后裔们也未必会愿意本土数千万人迁徙而来。

防抗英国统治的美国独立战争

因为,本土数千万人一旦迁徙过来,势必占据主导地位,鸠占鹊巢,最早为开拓北美付出巨大贡献和牺牲的英国移民及其后裔,反而会边缘化,利益被侵占也就难以避免。这些人和其他国家的移民一起反对英国的迁徙,也就成为大概率事件。为了迁徙出本土,与原殖民地移民打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这自然是一场亏本无比的买卖,精明的英国人自然不可能这么做。

威压整个世界时,足够强大的英国人根本不需要将本土迁往其他地方,而当英国没落时,包括北美在内的绝大部分殖民地都纷纷独立或脱离英国的控制,英国人即是想迁移也不再拥有机会,最终,英国人最终还是回归了本土,曾经的日不落帝国,也变成了过眼云烟。


鸢飞九天2018


对于“英国搬到美洲”这事,我想当年的英国国内肯定也有不少人想过,毕竟搬到广袤的美洲看起来确实比挤在小岛上好许多。

这也让我想到了康有为这个忽悠出了名的“康圣人”,他曾经也有过一个又疯狂又奇葩的构想——既然清政府打不过洋人了,那便让给洋人瓜分了算了,咱们跑到巴西再创辉煌,“既审中国之亡,救之不得,坐视不忍,在发浮海忧居夷之叹,欲行教于美,又欲经营殖民地于巴西,以为新中国”。

康有为后来还感叹:“吾国人若能早留意于巴西,则吾创一新中国于巴西久矣。”

他的这个构想之所以不可能实现,一则是因为没几个人愿意背井离乡,二则是因为清朝的实力根本不允许呀!

不过,当年的英国的实力却不弱,可他们为什么一定要挤在那个小岛上,却不愿意搬到美洲去呢?

原因也不复杂,这是因为英国的“欧洲本位思想”在作祟。

他们之所以会产生欧洲本位思想,这是他们的文化自信所导致的结果。陈寅恪治隋唐史时提出了“关中本位”,近代欧洲崛起之后,世界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等各领域的中心转移到了欧洲,他们产生欧洲本位思想也是理所当然的事。

即便时至今日,欧洲人也仍然这么认为,他们的世界地图也是以欧洲作为中心。

当欧洲已经完成了工业革命,已经步入了近现代化的社会之后,美洲却几乎还处于原始状态,在英国眼中,美洲太落后了。

所以,当时的美洲对英国只有两个用途,一是被当成一个“监狱”来使用,用于流放罪犯;二是用于殖民掠夺。

让英国放弃“世界中心”,跑去一个落后、蛮荒的美洲?这显然是不可能的事,这就类似于让中原王朝放弃中原去西伯利亚一样。

除了欧洲本位思想之外,英国不可能搬到美洲去的原因还在于“搬迁成本”和“搬迁技术”。

美国独立战争始于1775年,这便是说英国想要实现整体搬到美洲去的时间至少也得赶在1775年之前。

英国虽然并不大,但在1750年的时候人口也已经超过了一千万,想要将这一千万人口通通运到美洲,这得花费多少物质成本和时间成本?耗时、耗力、耗钱,这个成本英国根本支付不起。

更何况,当时的运输能力根本撑不起这么英国的“搬迁”,第一艘蒸汽轮船产生于1802年,这意味着什么?

哪怕是到了1840年,英国蓄意挑起鸦片战争之后,他们东拼西凑的也才凑出了两万人,这也是受限于运输能力。

所以,不论是从“搬迁成本”去看,还是从“搬迁技术”去看,英国都不可能完成这个庞杂的“搬迁计划”。

英国也有自知之明,所以不可能会傻到真的以为这个“计划”可行,所以只想好好地掠夺,只想好好地发财而已。

英国不可能实行“搬迁计划”,除了自身的原因之外,当然还有美洲的原因。

独立战争为什么会打起来?说白了,英国想要搬到美洲去,也得问问美洲人愿不愿意呀!

当时英国将美洲当成罪犯流放地,让他们去开拓美洲,既然是罪犯,他们又会有多少人还会心心念念地向着英国?野心这东西,谁也控制不了,美国独立战争的领导人可有不少是英国人后裔。

葡萄牙亲王佩德罗也曾在巴西创建巴西帝国,可是后来如何?不也照样被推翻了。

所以,英国真敢整体搬到美洲的话,等待他们的很可能是毁灭性的灾难,只有殖民掠夺才最符合他们的利益。


宁糊涂


其实,英国人已经进行了大规模的移民,只是我们没有意识到而已。

自从光荣革命之后,英国实力逐渐强大起来,到了18世纪时期,英国人已经在亚洲、非洲、大洋洲、美洲建立起了庞大的殖民帝国,巅峰时期,英国人殖民的领土面积一度高达3000万平方公里,相当于3个欧洲大陆那么大。

在这一段时期里,英国人实际上已经进行了规模庞大的移民,典型的就有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的土著属于棕色人种,但是我们现在看澳大利亚,发现澳大利亚人几乎都是白人,比例超过80%。这些白色人种哪里来的?就是当年英国人移民的后裔。

有人会说了,移民到澳大利亚的英国人基本都是流放的犯人。那这种说法就有失偏颇了。有数据表明,在英国殖民澳大利亚的前期,移民确实以流放的犯人为主,但是到了后期,由于在澳大利亚发现了金矿,吸引了大量的英国人主动前往。有数据表明,至1850年时,主动前往澳大利亚的英国人高达18.5万人,大大超过当时流放犯14.5万的人数。到了1901年,澳大利亚的英国人数量达到了380万左右。由此可见,英国人确实是大规模的进行了移民。

那么有人就会问了,英国人掌握着如此庞大的殖民地,为什么不举国搬迁到广阔殖民地去这样不是更加有利于英国人的发展吗?

诚然,在当时的背景下,英国人掌握了北美和澳洲这样地广人稀,资源丰富的殖民地,看起来比面积狭小的英伦三岛更有发展前途。但是英国的统治者为什么不举国搬迁?

之前也有很多人说了,因为英国人有故土情节。这个确实是一个很重要的理由,祖祖辈辈都在这里生活了那么多年,现在突然要举国搬迁,那得有多么的舍不得啊!

也有人说了,以当时的技术,想要把英伦三岛的所有人漂洋过海的前往其他大洲,成本太高了。确实,举国搬迁,可不是只把人搬迁过去就行了,还有大量的生产工具和生产资料要带走,普通人家可能还好,但是对于资本家来说,还有各类的大型机器。以当时的运输水平,把整个英国搬过去恐怕就是一个旷日持久的过程,那么在搬迁的这段漫长岁月里,谁来进行农业生产?谁来就行工业生产?这其中还得防卫其他国家趁火打劫。有可能,搬迁过程还没有完成,英国就先垮掉了。

除了上面这两个原因,其实还有一些很重要的因素。

第一个,英伦三岛的人口承载力还远未到极限

英伦三岛的面积虽然不是很大,只有24万平方公里,但是对于当时整个英伦三岛的人口来说,已经足够了承载来了。生活在岛上的英国人,并不会觉得人口过于拥挤。既然本土还有生存的空间,为什么要搬迁呢?

第二个,英伦三岛非常适合防御。

英伦三岛孤悬于欧洲大陆之外,四面环海,和欧洲大陆之间还有英伦海峡阻隔,敌人想要直接进攻是不可能的,在飞机还没有投入使用的年代,想要直接进攻英伦三岛只有靠海军,而英国人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想要保卫面积并不大的英伦三岛还是很容易的。但是一旦举国搬迁,那就没有那么容易防守了,不论是美洲还是澳洲,海岸线狭长,英国人未必能守得住。

第三个,英国一旦搬迁了,英国将不复存在。

英国人在英伦三岛经营了那么久,早就行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不论制度还是阶层,基本上已经固化,行成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统治环境。但是一旦举国搬迁,这个稳定的体系就会被打破。面对着广袤的领土,有实力的资本家会不断的寻求独立,脱离原本的体系。

这个可不是我瞎说,大家想想,北美十三州为什么要寻求独立?澳大利亚为什么也要寻求独立?明明北美十三州和澳大利亚的统治者阶层都是英国移民过来的?难不成是为了反对压迫吗?其实这背后的更深层的原因就是移民过来的资本家为了获取更大程度的利润而选择独立,脱离本土的控制。

一旦英国举国搬迁,那就意味着原本的那些资本家获得了自由,野心会膨胀,面对着大量的资源,资本家们为了攫取更大的利润,寻求独立也绝非不可能。到那时候,英国可能就不再是英国了,可能分裂出了好几个国家。

综上种种,英国人自然不会选择举国搬迁,而是从殖民地攫取资源和财富这种更加实际的选择。


小镇月明


现在大英帝国早已经没有了原来的那种气势,都龟缩在一个小岛上,让人感叹到当年的日不落帝国是那么的辉煌,但现在的英国却只是一个比较普通的发达国家而已。

自然有人想当年英国拥有那么多殖民地的时候,为什么不把整体迁到美洲去呢?因为美洲的国家美国,现在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它拥有广阔的国土和丰富的资源。如果当年英国能够先走一步,把自己的整体迁到北美洲去,说不定英国日后就不会衰落,并且能够把自己日不落帝国的辉煌一直保持下去。

这种想法至少在当时是不切实际的,因为在当时欧洲人民看来欧洲是世界的中心,其他美洲非洲亚洲都是落后地区和荒凉的地区。虽然有广阔的国土,但是英国人对那些地方可谓是不屑一顾,那些地方往往都是流放罪犯的地方。英国的一些贵族往往被派去美洲非洲都相当于是被发配到那里去了,恨不得早一点回到英伦三岛,所以谁也不愿意跑到那种鬼地方去。

还有一个就是搬迁和重建的费用,那可谓是个天文的数字。因为英国当时已经极度辉煌,如果要在美洲重建那么一块辉煌的地方的话,那个资金可不是英国能够承担的。还有英国数千万人要从英国搬到美洲,横跨整个大西洋光这一点,让人想想就不寒而栗。而且英国本土的那些人,世世代代都居住在英伦三岛,谁也不愿意背井离乡跑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去。

所以说这种想法只能够是想想而已,根本没有实际操作的可能性。要知道当年日本占了中国的东北三省,也有人鼓捣过要把整体迁到东北去,但是日本人也只是有限的移民,但是日本的上层并没有搬迁过。

我是冰哥聊史论古今,期待您的关注和点评!


冰哥聊史论古今


这个好主意是谁想出来的?快站出来,让英国女王封你一个大大的爵士干干。怎么这么美妙的注意当年英国人就没想到过?

我认为假如当年英国人能有这种先见之明,那么不但大英帝国还可以继续它的日不落,或者整个世界的格局都将为之一变。

可事实上,大英帝国并没有迁都无比广阔的北美洲,而是一直窝在英伦三岛上继续编织着它的日不落帝国之梦。而之所以英国人没有迁都美国,我认为也许是因以下几个原因:

一、自傲自大,睥睨四方

英国人以大英帝国自居,认为自己就是世界的霸主,世界的中心,日不落帝国的太阳已经可以照遍地球的每一个角落,而北美洲那时候不过是一片不毛之地,这个就跟当年我们以中央帝国自居,瞧不上周围的蛮夷是一个道理。

二、缺乏远见,战略误判

英国肯定没有预料到北美洲天地广阔,资源丰富,后来会有那么大的潜力。美国后来的发展其实也有各种机缘巧合凑成的成分在内。假如没有两次世界大战让美国大发战争横财,美国哪有机会积累那么多的财富,并最终替代了母国而成为了新的世界霸主。

三、固定思维,固步自封

即便英国人什么都想到了,但要他们打破固定思维,把整个国家都来个万里大迁移,从一个欧洲强国变成美洲新贵,这种巨大的改变恐怕也不是每个英国人都能接受的——有时你什么都不因为,就因为你不想改变现状而已。

四、故乡难舍,故土难离

世上只有妈妈好,故乡水井里的井水才是最甜的。那个远在天边的美洲即便再好,那也只能是自己的殖民地,有什么好的东西从殖民地搬回来就行了,干嘛要跑到殖民地去活受罪呢?

五、风云变幻,世事难料

世界后来的诸多变迁大多都是出乎人们意料之外的,没有那件事是谁设计好的。比如美国的独立,再比如二次世界大战,再比如各种社会的变更和科技的进步。英国人怎么也不会预料到在欧洲大陆上会出现一个希特勒,也不会预料到他工业革命的红利吃不了一万年。

六、太成功也有不好的地方

也很可能最大的一个原因是英国在美国独立前的这段时期太成功了。假如英国那时也像日本一样,一直囚在一个小岛上过日子,在火山地震的威逼下,天天都盼着走出去,夜夜都想着把别人的好地盘都抢到自己手里,则那样的一个英国一定也会抛弃旧家,建立一个新家的——新家好,当然就乐意乔迁新居了;旧家好,那又穷折腾个什么劲呢?

当然,可能还有很多其他的咱们想也想不到的奇怪原因导致了英国最终还是英伦三岛上的那个英国,而没有成为美洲大陆上的大英帝国2.0版。

不过,也许一切的一切都只是英国女王的一个很女人化的想法:老娘是英国的女王,把家搬到美洲那还是英国女王了吗?美洲的女王不该是那些饮毛茹血的印第安人吗?要去你们去,老娘就不去!


蛙眼看天下


当年英国为什么不整体迁往北美洲,原因很简单,是英国贵族挖了个坑把自己埋了。

王室、贵族心目中的肮脏之地

自17世纪初,英国在北美洲建立第一个定居点开始,北美洲殖民地的定位就是黄金、资源和流放地,另外有很多在欧洲混不下去的人也希望在新大陆寻找机会。

总之,在英国贵族们看来,去北美洲的都是些地痞流氓、罪犯和下贱人,北美洲也是肮脏混乱的代名词,贵族们醉心于尽可能的从北美洲获取金钱,但是,移民的话就算了吧,强大的日不落帝国王室和贵族丢不起那个人。英国王室贵族不迁移,整体搬迁就更是无从谈起。



事实上,不单单是英国贵族是这样认为,在那个殖民年代,整个欧洲大陆的贵族都从未考虑过要整体搬迁自己的国家,首都搬过去也不可能。

欧洲王室唯一一次尝试

到了19世纪,整个欧洲被拿破仑玩个稀烂,葡萄牙被拿破仑灭国,当时的布拉干萨王朝无奈之下逃亡至它的殖民地巴西,并于1815年在巴西成立王国,这是唯一一个欧洲王室在美洲建国的案例。


然而好景不长,拿破仑玩翻车之后,布拉干萨王朝第一时间返回小小的葡萄牙,巴西由摄政王佩德罗管理,不久之后,佩德罗建立了巴西帝国,但是仅仅几十年,巴西帝国于1889年便瓦解了。

综上,之所以包括英国在内的欧洲国家当年没有向美洲搬迁,一是因为欧洲贵族们的傲慢与偏见;而是因为就算搬迁过去也不一定能吼住美洲的混乱。


秦血汉骨


题主的问题是:大英帝国当年为什么不整体迁移到广大的北美洲去?

英国最近一次想要搬到北美大陆的时间是二战时期。

第2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后,德国人对英国开始了潜艇破交战,英国海军当时虽然远超过德国海军,但是漫长的航线仍然漏洞百出,难以完全阻挡住德军的袭击。

大量商船被击沉,物资的运输越来越困难了。

所以,英国本土这个本来就资源匮乏的小岛岌岌可危。当时英国被迫开始了粮食配给制度,所有的生活必需品一定要定量发放。

很多产品其实有钱也买不到。

比如,那个时候如果你在英国去餐厅吃饭,只能点一个肉菜,多点一个就犯法了。

在这种严厉配给制度的控制下,英国虽然能够暂时满足居民的普通消费,但是如果德国对英国的威胁没有降低,英国照样会最终陷入崩溃。

因为,当时英国做了一个测算,在德国潜艇破交战的威胁下,到1942年英国刚好能满足老百姓的基本生活需求。

这只是一个理论值,实际操作的时候肯定会有很多人陷入饥荒,因此肯定会导致英国社会陷入崩溃。

所以,当时英国政府就有人建议把王室迁往北美加拿大的想法。英国王室迁往北美,意味着英国也许会在以后完全放弃英伦三岛,而在加拿大再造不列颠了!

好在珍珠港事件爆发美国人加入进来了,形式一下子出现了逆转。

(珍珠港事件遭到攻击的美军战列舰)

当时美国工业能力占到了全球的大约4成,有美国在,大英帝国不需要考虑前往北美大陆,反而需要牢牢守住英伦三岛,为反击德国保留一个前进基地!

不过,二战结束之后,虽然英国没有整体搬迁到加拿大,由于生活的艰辛,大量英国人移民到了加拿大,一直到1980年代英国仍然是移民净输出国!

在二战之前,大英帝国有没有整体将英国迁往北美大陆的想法不得之,不过一直到二战之后,英国的任意一块殖民地都没有整体接受英国的能力!

英国人是17世纪初开始经营美洲地区的,一开始英国人的重点放到了加勒比海地区。在17世纪早期,前往美洲的英国人超过70%都移居到了加勒比海地区,而不是加拿大或者是后来的美国境内。

直到18世纪这一情况才逐渐逆转,北美13块殖民地的逐渐开拓让这里人口激增,到美国独立战争之前已经达到了300万人口。

这13块殖民地也成了英国海外最富饶的领土,在美国独立战争之前足以创造相当于英国本土4成的GDP。

但是所谓的富饶是建立在农业基础上的,这里出产的粮食、棉花等比英国本土多得多,但并不证明英国就可以整体的迁到这里,因为基础设施太差了!

直到美国独立后的19世纪初期,美国境内还没有一座人口超过10万人的城市,并且城市建设极为混乱。所谓的城市,只不过是一些人口稠密的居民聚集点而已。无论是卫生、市政管理都无从谈起,哪怕是美国的首都!

这样的环境,根本无法接受英国上千万人口的移民。

当然,到19世纪中期,以当时美国的建设程度来看,完全有能力接收整个英国人口。

可惜,此时这里已经不属于英国。

加拿大就更不行了,加拿大在美国独立战争时期几乎没有得到有效的建设,因为当时英国只对五大湖南岸的13个殖民地情有独钟。

直到美国独立之后,英国才逐渐的将加拿大的建设重视起来。

但是,毕竟加拿大的先天地理条件远逊色于美国,所以英国人的开发效果以及远不如当初十三块殖民地那样好了。

而且,此时英国又将注意力放到了另一块新大陆大洋洲这里。

估计是英国人想要分散风险,不希望辛辛苦苦建设的加拿大像美国那样独立搞得自己血本无归。所以,到19世纪初英国在加大建设加拿大的同时,也在努力开发澳大利亚和新西兰。

不过,一直到加拿大,新西兰,澳大利亚独立之时,也没有能力接受英国的整体搬迁。

英国的殖民地中,只有美国后来有这个能力了,可惜他早已经独立了!

所以,英国所经营的这些殖民地,就没有一个有条件接受英国整体搬迁。


历史风暴


楼主提出的是一个政治问题。

政治,是一个悠久的问题。具体什么叫政治,词典不会告诉你的。可以说,有人群的地方就有政治,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政治,只不过政治有大小,目的有不同罢了。而政治是时刻存在着的。而政治的结果就是统治者,最成功者就是国王,小成功者就是郡王,或是次等统治者。醉心于政治的人往往是生活无忧者、既得利益者、或者是精神至上者,也就是说他们已经不需要全身心投入物质追求,而是全身心投入政治追求,或者说他们必须全身心投入政治追求,才能保住既得利益。他们的最大资源并不是既得利益,而是认可他们既得利益的社会或群体,所以他们必须立足于能够掌握的社会资源,来维系并扩大既得利益,如果失去这个群体,就等于死亡,无论肉体是否存在。

而征服者,面对的并不是政治,而是生存,征服者同样需要优秀的品质,但如果不是迫于无奈,一般人都愿意当统治者,而不是征服者。他们风险的代价是不同的,政治家失败的代价是下台,死亡是意外,而征服者失败的代价一定是死亡或逃亡,没有下台,因为你根本就没有上台过。

回到楼主的问题。首先,在位的统治者除非遇到灭国之灾,他不会放弃既得利益而去追求风险利益的;然后,在位统治者的优势在于驾驭当下人群的政治筹码,而不在于开疆拓土的武力优势,说开了,就是既没有必要,又没有把握。再后,开发新大陆的人都是他的子民,作为统治者,也在享受开发者的利益,为什么要亲力亲为呢?同样的解释既适合于英国对于美洲,也适合于西班牙葡萄牙对于南美洲。


叮叮东334


英国是最早开始君主立宪制的国家,1688年光荣革命推翻了封建统治,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给英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生产力。同时英国也是最早进行工业革命的国家,工业化推动了英国实力的提升,使英国的经济、军事、科技和文化迅速发展,英国开始崛起。英国的崛起伴随着对外的扩张,在鼎盛时期,大英帝国的领土遍及七大洲和四大洋,包括北美洲美国最初的十三个州和加拿大、非洲的埃及和南非、亚洲的印度、大洋洲的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地区。

大英帝国鼎盛时期地图

由于大英帝国的国土遍布全球,所以才被称为“日不落帝国”,是继西班牙之后,世界上第二个日不落帝国。那么,在英国的眼里,那些遍布世界的殖民地扮演了怎样的角色呢?不幸的是在英国的眼里,那些殖民地多是原材料的提供地,比如埃及的长绒棉、南非的黄金和钻石、斯里兰卡的宝石和茶叶。这些地区作为英国的原料提供地,英国自然是希望长期统治当地人民,源源不断的为英国提供农产品和矿产资源。1931年的大英帝国及其全球利益

另外,也有一些殖民地,英国人也会把本国人迁移过去,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澳大利亚”,大英帝国把澳大利亚作为流放囚犯的场所。第二种情况是“北美洲地区”,这是一片新的大陆,可以说是可以承载梦想的地方,一些英国人和欧洲其他国家的人移民前往北美洲,其中来自英国的主要是天主教中属于改革派的“清教徒”,他们几乎站在英国政府的对立面,他们逃离英国本土前往美洲发展。所以,当时英国的核心阶层并不会离开英国本土,这个长期经营的大本营,而且当时欧洲还是世界的中心。维多利亚女王


地理沙龙


哥仑布发现新大陆以后欧洲的殖民者纷纷移民北美,在18世纪时英国已经在北美大陆取得了欧洲殖民者的主导地位:拥有现今美国东海岸的13个州。事实英国社会底层人士一直在陆续地移民到北美,但楼主提问的英国人整体搬迁到北美的可能性是根本不会存在的。其中的原因我们来一一分析吧。

一个国家或民族从原来世世代代繁演生息的祖地整体搬迁到远在几千里之外的相对陌生的地域的前提只有两种:祖地已经无法生存下去,为了继承生存下去只能迁移到条件更好、能够使自身继续生存下去的地方,简而言之就是为了继承生存的必要而迁移:例如中国历史上的楼兰古国由于当地水资源危机无法生存下去而集体迁到新疆其他条件更好的地方。另外一种情况就是自己在异乡异地开拓的地方各种条件远远好于祖地:例如清军入关后满族大多数都迁入关内。

但前面这两种前提在当时的英国与北美之间是根本不会存在的。在1783年美国独立以前北美的经济发展水平还跟不上英国本土,北美洲大多数地方都是未开发地,只有东海岸与五大湖周边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开发,移民到北美殖民的欧洲白种人大多数都是穷人与社会底层人士。而当时的英国和欧洲却是世界文明中心,也是当时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英国是欧洲第一强国,英国的大多数民众在当时怎么可能愿意全部搬迁到北美13州去?

美国独立后现在的加拿大也是英国的殖民地,事实上加拿大的大多数地方都不太适合人类生存,只有与美国本土接壤的南沿一线才比较适合人类生存。事实上加拿大的自然条件还不如英国本土,直到今天辽阔的加拿大才有3000多万人口,仅有英国本土人口的一半左右。所以说英国在二战前整体移民加拿大的可能性也不会存在。

我们假设在1783年以前有个别英国身居最高位的政治家能够高瞻远瞩:可以预见未来看到整个北美中部能够大规模开发,现在的美国会成为世界第一,于是强令英国民众集体搬迁到北美,但是这个只是个人美好的愿望,在实际操作上困难与阻力太大,是不会成功的。因只有穷才会有搬迁的欲望,富裕都死守故土。 就像中国的几次人口大迁移一样,什么闯关东,走西口,下南洋不都是穷人才干的事吗? 那些地主贵族与社会上层谁会愿意放弃本来过得滋润的地方去背井离乡受苦? 让你无缘无故突然远离世世代代生存的故土去陌生的、条件还不如故乡的地域,估计你肯定也是不会愿意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