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6 印度淪為英國殖民地,1757年的普拉西之戰是背叛還是命運使然?

事件簡概:在普拉西戰役中,孟加拉當時擁有7萬名軍隊,以及53尊法國東印度公司送給他們的大炮和40名法國炮手。築壕固守的克萊武指揮的軍隊只有900名英兵和2000名印度士兵,雙方實力懸殊。戰役開始前,詭計多端的克萊武,事先買通了孟加拉軍隊的將領米爾·賈法爾作為英國的內奸。

戰役打響後,適逢一場傾盆大雨,孟加拉軍和法軍的槍炮火藥受潮,失去效力,而英軍的槍炮火藥都預先蓋上了防水布,保持完好,因此,當孟加拉軍隊向前衝鋒時,遭到英軍槍炮的密集射擊,死傷甚眾。

賈法爾勸說西拉傑率兵撤回,他自己按兵不動,其他孟加拉軍隊也心懷異圖,許多駐軍對英國人甚至不抵抗,從而使孟加拉的軍隊變成一群烏合之眾。英軍幾度大炮齊發,孟加拉軍隊驚慌失措。

此時,漢奸米爾·賈法爾率領的騎兵轉到克萊武方面,孟加拉的軍隊就在一場大屠殺中被殲滅了。許多世紀以來,印度一直是各國爭相奪取之地,政權瓦解給了入侵者蜂擁而至的理由,這些貪婪的歐洲人,如同禿鷲般將印度瓜分殆盡。

一、 印度最富庶的地區

1696年,加爾各答僅是有著幾個小茅舍的小村以及樹林沼澤,但是英國東印度公司以非常低廉的價格買下了這裡,並且耗費大量錢幣修築了福特威廉大城堡,內有教堂、碼頭、市場、廠房,更可以容納10000駐軍,把加爾各答變成了英國在印度東北部殖民勢力的主要據點。到半個世紀之後,這裡已經擁有20萬人口。

印度淪為英國殖民地,1757年的普拉西之戰是背叛還是命運使然?

加爾各答所在的孟加拉是當時整個印度最富庶的地區。這裡也成為莫臥兒皇族奢侈生活的主要依靠。而英國人從孟加拉統治者手中獲得了自由貿易的特權,他們在這片沃土上大肆斂財,相繼建立了多達150個貿易站點,英國人以低廉的價格收購印度的紡織品和精美的手工業產品,再將這些精美的產品運送至其他國家,攫取驚人財富與高額利潤。

陰謀和政變,貪汙和無能正在吞噬這個國家,面對這樣唾手可得的肥肉,貪婪的英國人當然不能放過,商業掠奪已經不能滿足殖民者的胃口,他們要的是整個孟加拉。

1756年初,英國人以防備侵略印度的競爭對手法國人為藉口,在加爾各答的舊炮臺上架起了大炮,而且不經孟加拉當局允許,擅自在加爾各答修築新的炮臺。殖民者的蠻橫無理激起了年輕的新任納瓦布西拉傑·伍德·道拉的反抗,他要把英國人完全驅逐出他的國家!

二、戰爭爆發

1756年,剛剛即位的西拉傑統率5萬大軍包圍加爾各答,英國人驚恐萬分,大多數人逃到船上避難,西拉傑的部下把146名投降的英國俘虜塞進了狹小的牢房內導致123人死亡,僅剩23人倖存,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黑洞事件”。

雖然當時加爾各答參事會的紀錄沒有提及此事,很多學者也認為倖存者有意誇大了俘虜的人數,但是英國殖民者終於找到了煽動民族仇恨,發動侵略戰爭的大好藉口。

印度淪為英國殖民地,1757年的普拉西之戰是背叛還是命運使然?

當“黑洞事件”的消息傳到英國設在印度東南海岸的據點馬德拉斯時,英國人立即決定由海軍上將沃森和羅伯特·克萊武上校的率領軍隊從海路前去“收復”加爾各答。

克萊武以其勇敢善戰而聞名于軍隊之中。受命出征、野心勃勃的他不以奪取加爾各答為滿足,他曾表示,這次征討不只以收復加爾各答為目標,而要永久性地鞏固在整個印度的地位!

1757年,在艦隊炮轟之後英軍輕易地佔領了加爾各答。英軍與西拉傑簽訂了和約,迫使西拉傑歸還了加爾各答俘獲的物資,並且承認了殖民者在城市裡設防和鑄造貨幣的權利,雙方的關係暫時緩和。

但此時,孟加拉內部爭權奪利的矛盾鬥爭激烈,恰好給了克萊武可乘之機。4月底,西拉傑的反對者與英國人密謀造反,克萊武無端指責西拉傑違反和約,不待答覆就把軍隊開到了普拉西,此刻,具有跨時代意義的普拉西戰役就此揭開了序幕。

印度淪為英國殖民地,1757年的普拉西之戰是背叛還是命運使然?

三、3000對5萬,相差懸殊的戰爭

西拉傑帶來了5萬大軍迎戰,其中步兵大約3.5萬人,不過大部分都是臨時徵募的壯丁,這些步兵語言不通,紀律也不嚴,如同散兵無疑。

這支軍隊的精銳是1.5萬名的裝甲長槍騎兵,裝備大刀和長矛,經常進行狩獵訓練勇猛非凡。炮兵裝備53門野戰炮,多數都是24磅和36磅的重炮,每門大炮都架在四輪炮臺上,操作這些大炮的是法國軍人。

而克萊武的軍隊總兵力不過3000人而已,其中包括713名步兵和171名炮兵,另有2100名印度僱傭兵。其核心是從英國本土帶來的皇家39擲彈兵連和第12炮兵連。還有的是3個東印度公司的部隊,裝備10門6磅炮和2門從海軍借來的榴彈炮。

孟加拉軍隊佔據著有利地形,其軍營前有條塹壕,向東延伸近200米,轉向東北達四公里半。轉彎處有配備大炮的防禦工事,由此向東,塹壕的前方有一座滿布叢林的小山。小山的南邊是一小一大兩個人工湖。戰役即將在這兩個地點進行。雙方的軍力對比是3000對5萬,相差懸殊。

印度淪為英國殖民地,1757年的普拉西之戰是背叛還是命運使然?

四、雙方展開激烈炮戰

1757年6月23日清晨,西拉傑的軍隊擺開陣勢,在離英軍陣地僅有半公里架上野炮。在他們後面是將領米爾·馬丹指揮的5000名騎兵和7000名步兵。旁邊是西拉傑的2000人衛隊,由法國教官調教的印度步兵隊列整齊。其餘的3.6萬人由米爾·賈法爾等人統帥,部署在一個新月形的陣地上,對英軍形成包圍之勢。

狡猾的克萊武一直監視著納瓦布軍隊,他看到對方佔領了與他側翼相對的陣地,還有抄他後路之勢,決定針鋒相對。他命令軍隊出動一字排開,左翼與司令部相連,正面部屬歐洲士兵,兩邊架起大炮,印度僱傭軍分別部屬在兩翼。

上午8點,戰鬥開始。雙方展開了炮戰,雖然英軍火炮數量少,但勝在英軍的炮手訓練有素,彌補了數量的不足。雙方炮兵對轟3個小時,不分勝負。

印度淪為英國殖民地,1757年的普拉西之戰是背叛還是命運使然?

這時天空突然下起了瓢潑大雨,納瓦布軍隊的火藥被浸溼了,米爾·馬丹以為英軍的彈藥也會被浸溼,於是下令發起了騎兵突擊。但是克萊武早就下令部下用防雨油布遮蓋了彈藥,保持彈藥乾燥。可憐的米爾·馬丹以為英軍彈藥與印軍一樣也失效了,親自率領騎兵向英軍衝鋒。

英軍步兵列成三行迎戰孟加拉騎兵的突擊,第一排士兵跪立用刺刀抵抗騎兵的進攻,第二和第三行士兵則使用滑膛槍輪流開火。

孟加拉的勇敢騎士在如同機器一般整齊射擊的英軍步兵面前敗下陣來,衝過開闊地的孟加拉士兵紛紛死於令人心悸的英軍槍炮之下,其中包括米爾·馬丹,頓時隊伍大亂,退了下去。

五、將榮耀與財富帶回大不列顛

此時,戰局即刻急轉直下。西拉傑立即與米爾·賈法商量對策,而心懷鬼胎的米爾·賈法爾當面表示將竭盡全力,並勸說西拉傑先行撤退,結果回到軍營以後就露出了內奸的真面目,他立即向克萊武通風報信,要求英軍發起攻擊。

印度淪為英國殖民地,1757年的普拉西之戰是背叛還是命運使然?

可憐的西拉傑相信了米爾·賈法爾,他帶領著手下2000名衛兵撤退,此時戰場上完全變成了一邊倒:克萊武將一半步兵部署在小湖的土丘上,餘下的一半兵力大部分部署在右邊近200米處的一塊高地上,又挑選了160人部署在靠近塹壕的一個水塘後面,滑膛槍隊進行連續射擊,使殘餘的孟加拉軍隊在遭受很大傷亡後潰散。

不費吹灰之力,英軍就攻佔了印軍的整個軍營,由於叛徒米爾·賈法爾率領的3.6萬大軍在漫長的戰鬥中作壁上觀,真正站在西拉傑一邊參戰的僅有米爾·馬丹率領的1.2萬人和幾十名法國炮手,並付出500人傷亡的代價。而英國人方面僅有22人陣亡,53人受傷。

戰敗的消息使全城陷入一片混亂,叛徒米爾·賈法爾帶兵進城後西拉傑倉皇逃亡,最後被追兵殺害。隨後英國人把這個富庶的城市搶劫一空,約有6000萬英鎊的財富被殖民者劫走。

克萊武帶頭搶掠孟加拉的國庫,得到20多萬英鎊的鉅款。米爾·賈法爾已完全成為英國的傀儡,而海運方便、地域富饒的孟加拉則成為英國的真正殖民地,普拉西戰役的勝利,也被後世認為是大英帝國在印度開始的標誌。

印度淪為英國殖民地,1757年的普拉西之戰是背叛還是命運使然?

普拉西戰役將榮耀與財富帶回大不列顛,從印度獲得的財富使英國成為世界上最富有的國家,一如16世紀美洲的財富之於西班牙。這次戰役後不久,孟加拉的掠奪物抵達倫敦,充實了英國社會的流動資金。

而對於印度人民而言,普拉西戰役則是莫大的屈辱與災難。普拉西之戰似乎是一次較小的戰役,但是卻產生了比世界上最大的戰役更為重要的後果。它為英國征服孟加拉以至最終征服整個印度鋪平了道路。

結語

普拉西戰役的勝利,使得英國東印度公司獲得了巨大利益,在孟加拉取得霸權。戰役中,英國人只以死傷75人的代價(22人死亡,53人受傷),卻擊潰了孟加拉的7萬大軍導致印軍死傷500餘人。

雙方作戰,英軍買通了印軍將領裡應外合,而且充分利用了自己的軍事經驗避免炮彈被雨水打溼,這離不開將領的細心謀劃,戰爭本就不是公平的,收買人心也是戰略中的一部分,最終導致這場戰役失敗的是無法團結抗戰的民族精神,領導者的懦弱、大臣的叛變以及難以挽回的民眾。

普拉西戰役雖然只是一個小仗,但它的結果卻比世界上許多最大的戰役還重要,它為英國人征服孟加拉,以至最後征服整個印度鋪平了道路。這次戰役還帶來一個直接後果,就是加強了英國作戰資源和經濟資源,為徹底打敗法國在印度的勢力奠定了最後的基礎。

《普拉西戰役對印度歷史進程的影響》

《高級印度史》

《印度通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