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醫聖為什麼不是華佗,而是張仲景?

你是今生最美的牽掛


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了解二人生活的歷史背景和對中醫學的主要貢獻:

東漢末年,屢起大疫.張仲景博覽群書,廣採眾方,系統地總結了漢代 以前的醫學精華,根據自己豐富的醫療實踐經驗,著《傷寒雜病論》合十六卷,後世醫學者稱張仲景為"醫聖\

鬼谷說法論史


說來也很奇怪,華佗和張仲景都是同年代的人,可感覺說起兩人,好像隔了好幾個時代,給人一種莫名的錯位感。

其實華佗只比張仲景大了五歲,在三國時期,華佗是名譽天下的“神醫”,而那時的張仲景名聲只活躍於長沙郡,他既當太守又當醫生。

不比與華佗,張仲景不擅長針灸,這點從他寫的《傷寒論》以及散作《金匱要略》裡頭,就能看出來。

不過這並不影響他成為“醫聖”,因為他開創了一方一辯證的理論基礎,為後世治病開方打下基石,所以後世人們又稱他為“經方之祖”。


再看看,華佗醫術雖然高超,但它的東西,說白了人都是前人有的東西,他並沒有在此基礎上有所繼承發展,甚至在他熟悉的外科領域,他都沒有著作問世,《脈經》還是張仲景的徒弟王叔和所寫。

當他嚷著要替曹操開顱去風誕的時候,實際只能說明華佗只是一名天才級“外科手術”醫生,絕不會成為像“醫聖”張仲景一樣,將自己的臨床實踐以及畢生所思彙編成作品。

甚至可以好不誇張地講,即便華佗沒有死於曹操的屠刀之下,哪怕他有時間寫自己的作品,他依舊沒法超越張仲景,因為華佗擅長的針灸,說白了靠的還是個人實踐操作能力,這東西靠的是手藝,真的沒法教你!

張仲景的辯證搭脈,他的理論會給迷途中醫生,突然警醒,突然的頓悟,都有可能來自張仲景的啟示。

華佗與張仲景差距有多大,好比一個執行者與指揮者,一個動手能力超強,一箇中醫思維敏捷,一個執行命令,另一個發佈命令。孰強孰弱,不難得知!


本草百曉生


醫聖為什麼不是華佗,而是張仲景?

要回答這個問題,必須先搞清楚華佗和張仲景各自醫學成就對中醫臨床實踐所起作用的大小,所起作用更大者才會被冠之為“醫聖”。

華佗(?或公元145年~公元208年),張仲景(公元150年~公元219年),他們同為東漢末年人,是“建安三神醫”之二,還有一位是董奉。

華佗的醫學成就體現在外科領域,可行腫瘤切除及腹部手術,這在一千八百年前是非常了不起的。華佗的著作《青囊經》及所發明的麻醉藥“麻沸散”皆已失傳,對中醫外科而言是損失慘重。

華佗曾閱讀張仲景的《傷寒論》,讀到十七卷時,拍手叫絕:“此真活人書也”!可見張仲景學說對華佗影響頗大。《後漢書.華佗傳》說:“兼通數經,曉養性之術”,“精於方藥”,“稱為神醫”。

華佗的醫術雖然傳給了徒弟,但隨著歷史的前進,華佗的醫學成就對中醫臨床所起的作用越來越小。

而張仲景則不然,作為方書之祖的《傷寒論》至今仍發揮很大的作用,並且歷朝歷代都有很多醫家研究《傷寒論》。

張仲景批評當時居世之士:“曾不留神醫藥,精究方術,上以療君親之疾,下以救貧賤之厄,中以保身長全,以養其生。但競逐榮勢,企踵權豪,孜孜汲汲,惟名利是務。”批評當時之庸醫:“不念思求經旨,以演其所知,各承家技,始終順舊。省疾問病,務在口給,相對斯須,便處湯藥。”

張仲景在族人大多數死於傷寒後,“感往昔之淪喪,傷橫夭之莫救,乃勤求古訓,博採眾方”,撰寫《傷寒雜病論》合十六卷。

《傷寒雜病論》熔醫經和經方為一爐,創立了理法方藥相結合的辨證論治體系,從而為中醫臨床醫學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張仲景也因此成為臨床醫學的奠基人。

仲景在世時沒人你他為“醫聖”。

下面是西晉至明代對仲景稱呼的演變資料:

西晉王叔和《脈經》:“今收採仲景舊論,對病真方”。

西晉皇甫謐《針灸甲乙經序》:“伊尹以亞聖之才撰用《神農本草》,以為《湯液》,仲景論廣伊尹《湯液》為數十卷,用之多驗”。

唐代孫思邈:“江南諸師秘仲景要方不傳”。

唐代王燾《外臺秘要》:“引仲景方”。

公元1065年,宋代國家校正醫書局校勘刻印《傷寒論序》說:“仲景本伊尹之法,伊尹本神農之經,‘得不謂祖述大聖人之意乎’?”

公元1144年,成無己《註解傷寒論》、《傷寒明理論》說仲景繼承了聖人的工作。

公元1182年,金人劉完素所寫的《素問玄機原病式》說:“仲景者,亞聖也”。

公元1526年,明代李濂《醫史》說:“仲景被論者推為醫中亞聖”。

公元1589年,明代方有執《傷寒論條辨》:“...稱仲景曰聖”。

公元1632年,明崇禎五年,南陽城東農民挖井時挖到刻有“漢長沙太守醫聖張仲景墓”的石碑,現被保存在南陽醫聖祠。

從此,張仲景被尊稱為“醫聖”。


傳承純中醫


醫聖書留後,神醫民間傳,張仲景是醫聖,醫術不及華佗。華佗是神醫,敬贈篇上寫的:華佗再世,張仲景活著時醫名不如華佗一半,但是,他的著作成了後世經典,華佗可是民間神醫,廟宇遍天下,張仲景有嗎?沒有,說明老百姓不知道張仲景,而知道華佗。只可惜華佗的書籍燒了。華佗留下麻沸散用於治腰間盤突出,外敷療效還是很好的。


京城名醫張一帖


華佗的醫術也很好,但他主要是外科,他生活的年代戰亂頻發,所以外科的他很有名,但不管怎麼說,外科醫生總是幹不過內科醫生,而且華佗沒有名人推薦,所以他再厲害也不行。

張仲景當過大官,還有曠世的書籍論文,又有太醫院院長王叔和和後來的藥學家孫思邈推薦讚美,無論從哪個角度講張仲景社會地位都遠遠高於華佗,所以張仲景的榮譽大於華佗很正常。


觀上靈雲


因為張仲景確立了辨證論治的模式。至於華佗,則是在除了醫術的其他方面有問題。

辨證論治,可謂中醫學術的核心,是中醫固定的診療模式。

張仲景根據錯綜複雜的病情所表現出的各種證侯,運用古代辯證法思想,加以分析研究,找出其中的屬性、部位、邪正消長和病態表現,用陰陽、表裡、寒熱、虛實概括並區分病證(後人總結為八綱),作為辨識疾病的大綱,又以三陰和三陽來歸納疾病所呈現的不同類型,通過“六經”辨證,全面地把握疾病發展變化的普遍規律和特殊現象,對疾病作出正確診斷。仲景在認真辨證的基礎上,根據病變的表裡先後和輕重緩急,隨證施治,相應地制定出汗、吐、下、和、溫、清、補、消等多種治療方法,使辨證論治體系更加系統完備。

張仲景確立的這套辨證論治體系,是中醫的綱領性法則,併成了後代醫者遵循的固定模式。就憑張仲景確立了辨證論治的模式,他作為“醫聖”,實至名歸。

而華佗的問題,正如史書上所載一樣,他是自己“作”死的,一個喜歡作妖的傢伙,是不配成為醫聖的。

《後漢書》記載華佗“為人性惡,難得意,且恥以醫見業”這應該是假的,抹黑華佗。

但是《三國志》和《後漢書》書都提到,華佗“因託妻疾,數期不反。操累書呼之,又敕郡縣發遣,佗恃能厭事,獨不肯至。”——曹操派人去傳召華佗,華佗不來,郡、縣的人卻不敢把華佗硬綁來。

荀彧一語道破天機:“佗方術實工,人命所懸……”

華佗醫術高超,這就是他的籌碼,乃至曹操手下像荀彧這樣的人都開始為華佗說話,看華佗的眼色行事,曹操的指揮失靈了。

曹操親身經歷黃巾起義,又看到東吳孫策被于吉坑死,深知這些傢伙恃“醫”行兇的危害。換句話說,當時的華佗很有發展成邪教的傾向。所以,曹操寧可不治病了,把華佗宰了。

華佗走上的是與張角、于吉沒什麼區別的老路,惟一不同的是,在他的勢力發展起來以前,就被英明的曹操給滅了。

從醫術上來說,華佗是個高手,但是從行為上說,華佗是個混賬。混賬就算醫術再高,也是不配成為醫聖的。

皇甫謐在《針灸甲乙經》裡,對張仲景、王叔和都有很高的評價,唯獨對華佗沒什麼好評價,而他距離張仲景、王叔和、華佗生活的年代很近,他的話應該有較高的可信度,應該也是一輔證了。


純鈞LHGR


我來通俗的說下吧,複製粘貼的東西實在看不下去!古人把某一行業登峰造極的人物稱為聖人 文聖 孔子 武聖關羽 書聖王羲之 畫聖吳道子等等

張仲景和華佗醫學造詣上很難說誰高誰低。張仲景能夠被封聖,最主要原因是有著作傳世。這一點對後世醫學的發展,有重大影響。而華佗沒有任何醫學東西流傳下來,流傳的只有他的傳說。對後世醫學發展影響就非常有限。

歷史上有很多人在某一方面名氣很大,但是沒有東西流傳下來,最終無法被後人評價定論!華佗就是之一!扁鵲也是之一!

如果華佗有著作傳世,誰是醫聖,後人自有公論!






德潤紅木傢俱


“醫聖”,之所以稱為醫聖,是思想境界超出常人。

“傷寒論”其實並非他一人所成,而是他站在一個高層的境界俯視整個醫學界,集眾家所長,去偽存真,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彙集而成。

“傷寒論”相當於當代醫學界組方的精華彙編文獻。

使分散的精華彙集於一“論”,是對中醫組方理論的發展做出了歷史性的貢獻。


古書今讀


簡單點,不要複雜!多看幾遍會懂得為啥那些藥方很微妙!有症狀自己買來喝看看,克數3克到15克以內,不要太超標!煎藥方法裡面有,要照著煎,麻黃附子葛根要先煎的原理要懂得!你會懂得為啥他是醫聖!


雲霄張鐵柱


華佗正史中記載很少的篇幅,而且沒有確實的著作留與後世。張仲景則不同,其所著《傷寒雜病論》對後世中醫的影響極大。著作中所載一百多藥方,被後世醫家認為是方藥的鼻祖,後世醫家所開醫方都遵從其方配伍原則,從其方合法化裁而來。因此,稱張仲景為醫聖一點兒也不為過。張仲景生於東漢末年,因族人多死於傷寒。所以決定攻克傷寒病。在行醫過程中不斷實踐摸索出治療傷寒病的發汗解表藥麻黃湯,桂枝湯。他首次系統的將傷寒外感病整理成以上著作留與後世!可謂居功至偉!醫聖之名當之無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