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8 《伊麗莎白女王》(一)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一世登位的內憂

前言

今天我要為你解讀的書是《伊麗莎白女王》。這本書講的是英國曆史上最重要的一位君主,伊麗莎白一世的故事。

說到伊麗莎白,你可能會聯想到現在在位的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今天要為你介紹的是伊麗莎白一世,她生活在16世紀,相當於我國明朝中期。

先來問你幾個問題。你知道莎士比亞、培根活躍在什麼時期嗎?你知道什麼時候英國人在北美設立了第一塊殖民地?還有,“日不落帝國”是從什麼時期發展起來的呢?

所有的問題都指向同一個答案,“伊麗莎白時代”。

在歷史上,名字後面能夠加“時代”兩個字的君主非常少。而在英國人心中,伊麗莎白統治時期是英國曆史的黃金時代。BBC曾經組織過一次評選,請民眾選出“最偉大的100名英國人”。伊麗莎白名列第七,超過了英國曆史上所有的君王。後來,歷史學家和評論家對英國曆史上的各位重要的君主進行了評分,評分標準涉及軍事力量、影響力等六項指數,得分最高的還是伊麗莎白一世。

所以,瞭解“日不落帝國”的輝煌偉業,瞭解今天的英國,伊麗莎白一世是絕對繞不開的。當時是一個男權社會,伊麗莎白一世又是一位女性君主,她是怎麼成就自己,同時改變英國曆史的呢?

今天要為你介紹的這本《伊麗莎白女王》會給你一個滿意的答案。這本書是英國著名王室傳記作家艾莉森•威爾(Alison Weir)的代表作。她不僅查閱了大量的歷史檔案,還參考了很多民間傳說、小說作品,為我們呈現了伊麗莎白女王作為一名女性,一位君主,還有“父權家長制時代的異類”等多維面孔。

下面我將分三部分為你解讀這本書,首先,伊麗莎白走向權力巔峰的過程中經歷了什麼磨難?其次,伊麗莎白如何應對來自外部的威脅。最後,我們看一下,女性身份會給伊麗莎白帶來什麼障礙,她又是怎麼看待婚姻和愛情的。

《伊麗莎白女王》(一)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一世登位的內憂

第一部分

第一部分,我們將聚焦在宗教改革這個問題上,看看伊麗莎白在成為女王的道路上面臨了什麼難題。

伊麗莎白統治時期,歐洲大部分國家都處在宗教改革,甚至是宗教戰爭當中。同樣,英國也從伊麗莎白的父親亨利八世時期起開啟了宗教改革。伊麗莎白一生中面臨的所有困境都和這一點緊密相關。

由於英國宗教改革,伊麗莎白一出生就面臨一個難題,那就是出身的問題。這是怎麼回事呢?

來了解一下伊麗莎白的身世。亨利八世的第一任妻子信仰天主教,由於長期沒有生下男性繼承人,亨利八世便向羅馬教廷提出請求,要結束兩人的婚姻關係。因為得不到教皇的批准,亨利就在國內搞起宗教改革,使英國教會脫離了羅馬教廷的管轄,亨利如願離婚。一位信仰新教的年輕女性成為了亨利八世的第二任王后。

《伊麗莎白女王》(一)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一世登位的內憂

亨利八世

這位新王后叫安妮·博林,她就是伊麗莎白的母親。不過,成為王后的安妮·博林好幾次懷孕都沒有成功生下王子,盼子心切的亨利八世很快也對她失去信心。後來,安妮·博林被人指控行為不檢點,剛剛當王后三年多,她就被斬首了。這時,伊麗莎白還不到三歲。由於母親因罪被斬,伊麗莎白的一切頭銜和待遇也被剝奪,她成為了私生女。小小年紀的伊麗莎白常常會問,為什麼有時人們稱呼她為“伊麗莎白公主”,有時卻稱呼她為“伊麗莎白小姐”呢。

不過,伊麗莎白最終還是獲得了王位繼承權。根據父親的遺囑,他的各位子女都可以繼承王位,次序是男性優先,女性以長幼為序。這樣的話,伊麗莎白的繼承順序,排在了同父異母的弟弟愛德華,和姐姐瑪麗後面。

雖然獲得了繼承權,但伊麗莎白的出身問題更加凸顯出來。在當時,很多人並不承認伊麗莎白的繼承權,因為她的母親安妮·博林信奉新教。安妮取代信奉天主教的第一任王后,引起了國內外天主教勢力的不滿。所以,天主教群體自始至終都不承認安妮·博林的王后地位。他們也一口咬定伊麗莎白是私生女,不應享有繼承權。你可以看到,這其實並不是什麼私生女的問題,歸根到底還是宗教傾向問題。

1553年,弟弟愛德華六世因病去世。伊麗莎白的長姐即位,被加冕為瑪麗一世。姐妹兩人的矛盾隨即浮現。瑪麗一世正是父親亨利八世第一任妻子的親生女。我們前面說過,亨利八世的第一任妻子信仰天主教,而瑪麗一世也是一位狂熱的天主教徒。她甚至嫁給了天主教國家西班牙的國王,並在英國國內瘋狂鎮壓新教群體。信仰新教的伊麗莎白,自然成為了瑪麗一世的眼中釘。瑪麗一世常常懷疑伊麗莎白會在新教勢力的支持下顛覆自己的統治。1554年,伊麗莎白被指控參與謀反,她被送往倫敦塔裡等候行刑,但由於找不到確鑿證據而被釋放,伊麗莎白算是逃過一劫。

瑪麗一世去世後,終於輪到伊麗莎白戴上王冠了。你覺得她安全了嗎?真正的考驗才開始。

《伊麗莎白女王》(一)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一世登位的內憂

瑪麗一世

再來聚焦到宗教改革這個時代大背景上,亨利八世在英國國內掀起宗教改革,伊麗莎白的弟弟愛德華繼位後,在輔政大臣的支持下加速推進新教的至尊地位。而隨後的瑪麗一世是個狂熱的天主教徒,她又恢復了天主教正統地位。在這十多年間,英國在宗教問題上來回搖擺,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天主教和新教兩股力量勢不兩立。信奉新教的伊麗莎白執政後,本已失衡的天平將再次傾斜逆轉,國內天主教勢力反叛不斷,暗殺伊麗莎白的陰謀此起彼伏。

伊麗莎白很清楚,在這個問題上,稍有不慎就會引發宗教戰爭,甚至丟掉性命。她應該如何應對呢?

伊麗莎白接下來的舉動,成就了她的歷史地位。不同於前兩任國王,伊麗莎白一世對宗教採取了包容多元的溫和態度,以達到國家控制宗教的目的。聽起來有點複雜,我們一點一點來說。

《伊麗莎白女王》(一)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一世登位的內憂

伊麗莎白一世

第一,採取包容多元的宗教政策,這個好理解。也就是說,伊麗莎白既沒有像弟弟愛德華在位時期那樣一味拔高新教,也沒有像姐姐瑪麗一世那樣袒護天主教。那伊麗莎白是在當和事老,在兩個教派之間和稀泥嗎?這樣模糊的態度難道不會放任宗教矛盾,引發更大沖突,甚至導致戰爭嗎?

來看第二個要點,國家控制宗教。伊麗莎白很清楚,自己是一位君主,而不是一位狂熱的教徒。她的天然使命是對國家和社會負責,而不是某一教派負責。她應該關注的,不是臣民的信仰,而是臣民對國家的忠誠度。

你看,這一點非常關鍵。伊麗莎白對於國內的宗教問題,並不是沒有態度,而是站在更高的維度,也就是國家層面上考量這個問題。在她看來,英格蘭土地上的臣民,不管你信仰什麼教派,只要你沒有發動叛亂,沒有挑起衝突,沒有破壞社會穩定,沒有做出危害國家的事情,那你就會獲得女王的認可與支持。

伊麗莎白的政治智慧就體現在這裡。英國之前經歷過瑪麗一世的血腥統治,所以人們特別期待穩定統治的到來。現在伊麗莎白明確了自己的態度,超脫於宗教分歧,從國家利益和社會穩定的層面考慮問題,既讓天主教群體稍稍安心,又避免新教群體肆無忌憚。因此,伊麗莎白在國內得到了廣泛支持,英國也避免了戰爭爆發,宗教改革逐步完成,英國國教基本成型。

英國的宗教改革算是大致完成了。不過,宗教改革這場綿延兩個世紀的大變革在歐洲上演正酣,身處其中的英國隨時可能會遭到來自外部的衝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