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5 清明扫墓里的“捡骨葬”,会被一次性安葬替代吗?

清明时节,除了有扫墓,还有些人家需要迁坟。

在广西广东等两广地区,有些地方至今保留下的丧葬方式里,有“捡骨葬”一说。

清明扫墓里的“捡骨葬”,会被一次性安葬替代吗?

什么意思呢?

“捡骨葬”就是已故先人下葬后,如果是土葬的,基本上三年内不会迁坟、不会动土、也不会立碑,预计尸体在棺材里腐烂完毕,剩下骨头后,一般会选择安葬的三年后,从新起棺,捡起尸骨放入专门用的瓦缸(也称金塔),重新择地安葬,也就是二次下葬。

这是古人留下的传统。既然存在,就有当时的一定历史价值。

清明扫墓里的“捡骨葬”,会被一次性安葬替代吗?

而如今,土葬、火葬并存,一旦当初选择火葬,就不存在“捡骨葬”仪式了。但是在偏远农村,土葬甚至多于火葬。所以,这种仪式还一定程度存在。

如果还需要,这个坟地还可能需要合葬、迁葬出现三次以上的安葬。每一次迁坟安葬过程,必须选择特定的日期,要求族人返回张罗事宜。因此,前前后后,需要点财力、精力。

清明扫墓里的“捡骨葬”,会被一次性安葬替代吗?

另外,土葬三年迁坟后,原有的墓地,往往会被废弃,没人去耕种。有的村落,整个山坡都已经被墓地占满,除了土葬占地外,也在于“捡骨葬”的二次占地和废弃墓地出现。

时代发展至今,很多农村已经城镇化,土地减少。如果土葬多于火葬,“捡骨葬”往往会出现“死人跟活人争地”的现象。有的地方在校园围墙外、圩镇公路边就葬有新坟。

清明扫墓里的“捡骨葬”,会被一次性安葬替代吗?

随着国家倡导火葬的步伐一步步推进,相信未来的土葬会减少,而“捡骨葬”等多次安葬仪式也会消失。如果真的是那样,没有什么可惜或遗憾的,或许对于后人是一种解脱。

毕竟,活在当下、孝在眼前最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