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4 手機行業:公關第一,廣告第二

​​看到今日頭條出的2018年手機行業白皮書,很有感觸,因為其中透露的不僅僅是手機行業的趨勢,更是營銷的變化。


手機行業:公關第一,廣告第二


在這裡記錄幾個很典型的要點。

1,強者恆強,長尾尋路

根據信通院的數據,2018年相比2017年的手機銷量基本上一直在下降,看看下面這個圖就一目瞭然。


手機行業:公關第一,廣告第二



這種情況下,呈現出的現象是強者恆強。這在其他行業也是類似特點,不過因為手機行業技術門檻越來越高,供應鏈集中度原因,導致更加突出。

華為、vivo、OPPO、小米、蘋果四個品牌在去年的份額超過了90%,其中華為在如此大基數下竟然增長30%以上。長尾品牌越來越難以生存,淪為其他。

這個時候,長尾品牌要麼徹底淪為小眾,比如黑鯊遊戲手機,要麼精心打磨產品,維護自己的忠實粉絲,比如一加手機,或有生存機會,切記不要膨脹,不要幻想收購蘋果……

2,產品第一,營銷第二

以前還說有產品派和營銷派兩個派別,現在市場殘酷,單純的營銷派已經無法存活。因為技術門檻越來越高,用戶變得越來越理性,光靠忽悠已經徹底沒戲了。

這個時候,要麼技術研發、重兵壓上,像華為;要麼聚焦於一點,在用戶最關心的痛點上實現突破,別無他途。

2018年,華為P20系列手機和Mate20系列手機能夠成為明星機型,就是在於技術的突破。比如拍照技術上,Mate20 Pro和P20 Pro已經雙雙位於DxO Mark第一名。


手機行業:公關第一,廣告第二



現在用戶的品牌切換變得容易,如果你沒有技術底蘊,沒有深厚內功,單純靠營銷忽悠來的用戶,在使用產品後,如果感覺不好,拋棄你的速度會更快。就連偉大的蘋果,這幾年也是因為技術創新放緩,導致不少用戶放棄,而轉投華為等其他品牌。


手機行業:公關第一,廣告第二



3,公關第一,廣告第二

2018年,手機行業有一個很明顯的趨勢,是大家越來越注重公關,雖然廣告依然不少,但是發佈會、媒體溝通會、品鑑會、技術交流會越來越密集。

為什麼會這樣?因為廣告能夠承載的信息有限,能解決的主要是信息廣度問題,而公關是講故事,更具信息深度,結合廣告與公關,才是最好的傳播之道。


手機行業:公關第一,廣告第二



最典型的,是OPPO。眾所周知,之前OPPO的營銷主要是綜藝節目冠名以及明星代言,但是在2018年,OPPO更重視公關,媒體溝通會、發佈會、技術交流會舉辦的次數超過了以往很多年,就是這個原因。通過公關的講故事,OPPO樹立了與之前不一樣的形象,將自己重視科技的標籤樹立了起來。

當然,華為是其中的佼佼者,除了發佈會,還舉辦了很多品鑑會。這種品鑑會的形式特別好,一是氣氛輕鬆活躍,二是每次聚焦一個場景,通過華為+合作伙伴、硬件+應用的聯合,將這個場景打透。如運動健康的品鑑會,就有301醫院、馬拉松愛好者、國家體育總局體科所智慧體育創新研究中心、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等諸多非華為的嘉賓分享,還有心臟健康、愛肌膚等應用體驗。

用戶選擇一個手機,不再僅僅是看它的功能、參數,更在乎體驗,更在乎品牌,這是公關第一、廣告第二背後的深層原因。

4,走眼已死,走心方興

以前的手機行業,和互聯網行業類似,喜歡互懟、撕逼、造噱頭,因為他們信奉眼球就是流量。

但是,2018年變了,這種走眼不走心,只能提升品牌認知度,而很多時候損害品牌美譽度的行為在變得越來越少。就像上面說的廣告第一、公關第二一樣,大家只知道你的品牌名字或者產品名字沒有用,背後的內容才是最重要的。

所以,不要再幻想蹭個熱點,和別人撕,搞個噱頭,耍個小聰明,就能對銷售手機有助力。相反,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這種方式只會招致人反感,損害品牌美譽度,最終對手機銷售無益。

5,跨界頻繁,滲透場景

2018年,縱觀手機廠商的營銷,越來越重視跨界。

為什麼?當用戶的時間越來越寶貴,當用戶變得越來越圈層化,通過跨界,可以藉助其他品牌滲透到不同的用戶圈層,實現場景的無處不在。

跨界的規律是:跨界深度越深,效果越好。比如華為與保時捷的跨界,是產品的深度融合,其他類似的還有OPPO與蘭博基尼,小米與故宮,一加與復仇者聯盟,vivo與世界盃。


手機行業:公關第一,廣告第二



跨界的本質是場景的交換、滲透,另一個明顯的趨勢,是手機廠商不再拘泥於科技圈,而是跳出來,走入其他圈層。比如品牌們和IP的合作,或者品牌與不同達人、明星的跨界,都是如此。

在這方面,建議大家可以借鑑下瑞幸咖啡,在過去一年,瑞幸咖啡估計是做跨界營銷最多的品牌。通過各種不同場景的跨界,瑞幸咖啡滲透到各種場景下,實現了無限場景、無限用戶。

6,UGC思維,大行其道

抖音是2018年的流量大戶,在抖音上的營銷,關鍵不是自己閉門造車,而是UGC的思維,發動大家貢獻內容。

抖音挑戰賽就是一個很典型的抖音營銷形式,比如vivo搞的#這就是我的logo#挑戰賽,參與方式簡單,只要使用指定音樂《Call My Name》與貼紙、帶話題就能參賽;明星驅動,蔡徐坤、Ice、劉伯辛等參與,帶動粉絲參加。最終帶來的效果是驚人的,vivo抖音官方號粉絲增加23萬,挑戰賽總vv數16.8億,還讓vivo品牌增加了潮炫的形象。

在這樣一個去中心化的時代,UGC的去中心化營銷才是關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