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8 以智能化引领产业转型升级,长寿经开区交出亮眼成绩单

以智能化引领产业转型升级,长寿经开区交出亮眼成绩单

2018年,对长寿经开区来说是不平凡的一年。尽管受到种种因素制约,但长寿经开区交出的成绩单却颇为亮眼:2018年,长寿经开区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750亿元,增长13.8%;实现税收30亿元,增长20%;实现利润52亿元,增长25%;实际利用外资2.3亿美元,增长46%;完成外贸进出口额100亿元,增长39%。

这份亮眼的成绩单背后,是长寿经开区近年来牢固树立和践行新发展理念,以提高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为中心,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坚持创新驱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结果。长寿经开区相关负责人表示,2019年,长寿经开区将继续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打造经济质量高、产业结构优、发展动力足、生态环境好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以智能化引领产业转型升级,长寿经开区交出亮眼成绩单

长寿经开区全景图 摄/廖涛

传统产业提质增效

多年以来,由于重钢、川维等“大块头”企业的存在,长寿经开区一度被贴上“传统”、“化工”的标签。近年来,受钢铁产能过剩、天然气限供等因素影响,这些“大块头”企业也一度举步维艰。但2018年,长寿经开区内的“大块头”企业却实现了全面盈利,成绩亮眼。

重钢实现利润17亿元,增长380%;川维实现利润1.4亿元,增长110%;巴斯夫实现利润10.4亿元……究其原因,除了产业回暖外,也与长寿经开区近年来严守安全环保“底线”,引导企业抢抓机遇开拓市场不无关系。近年来,随着环保政策不断趋严,沿海化工园区、企业被大规模关停。但长寿经开区近年来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和“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理念,制定了远低于国家要求“三废”排放标准,建成国内领先的五级事故废水防控系统,实现企业有机废气处理收集率、处理率超过90%。同时,还率先在国内开发区建立了安全环保责任关怀体系。也正是因此,长寿经开区内的化工、钢铁等传统企业得以在严格的环保政策下持续发展,其市场占有率和产值得以大幅提升。

以智能化引领产业转型升级,长寿经开区交出亮眼成绩单

小康动力总装生产新线投用 摄/杨敏

日前,川维化工的维纶长丝工艺技术进入下游应用阶段,该技术属国内首创,其产品性能指标达到国际同类产品水平。该技术的应用,是川维化工转方式、调结构、从综合化工向精细化工转型的重要抓手,也是长寿经开区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通过优化园区功能、扶持重大项目、支持科技研发等措施,支持传统制造业通过技术改造向中高端迈进的成果之一。

同时,长寿经开区大力推进产业链的纵向延伸和横向耦合,加速综合化工、钢铁冶金产业不断向产业链两端延伸,经历了“脱胎换骨”的传统产业正重新焕发生机。2018年,经开区22家重点企业全部实现盈利,全年实现利润45亿元、增长38%。

以智能化引领产业转型升级,长寿经开区交出亮眼成绩单

科技创新园鸟瞰图

智能化引领企业转型升级

1月28日,位于长寿经开区的重庆小康动力有限公司(下称“小康动力”)总装五线上,工人正在智能化汽车发动机生产线上作业。小康动力主要从事节能、环保、高性能的中小排量汽车动力总成研发、制造、销售及服务等业务。该公司抢抓智能制造机遇,建起首条智能化汽车发动机生产线,与以前的生产线相比生产效能提升34%。小康动力的发动机总装生产五线是目前发动机生产企业中“智能化、数字化、信息化、自动化、柔性化”最高的生产线,被重庆市经信委评为2018年重庆市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第一名。

完成“智造“升级的不仅有小康动力。长寿经开区管委会经济运行局副局长曹友树介绍,同样位于长寿经开区的重庆成元汽车部件有限公司、重庆星宇海特克汽车部件有限公司通过转型升级新增智能机器人1000余台,重庆和信海纳川汽车部件有限公司、重庆德洋中车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正在进行智能化车间改造。

截至目前,企业智能化改造项目投资占长寿经开区技改投资的30%以上,70%的化工企业实现全生产流程信息化。

以智能化引领产业转型升级,长寿经开区交出亮眼成绩单

成元汽车部件生产线

以新技术应用促进传统产业智能化改造,以新产品创新提升传统产业核心竞争力。通过生产过程的智能化改造和生产产品的智能化升级,长寿经开区以智能化为引领,通过产业新旧动能转换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使产业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

高新技术是实现产业升级的重要“引擎”!在引领企业转型升级的同时,长寿经开区大力引进新兴产业及高新技术产业,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

1月14日,2019年全市首批57个重点工业项目集中开工,其中长寿区开工项目就达到了37个。其中,由重庆云兴网晟科技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同城双活数据中心项目,正是长寿经开区引进的高新技术项目之一,建成后将为企业提供互联网数据中心托管、大数据存储和处理等服务。

“这些项目的引进,将为长寿经开区工业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长寿经开区管委会经济发展局局长余河海说。据了解,近年来,长寿经开区聚焦生物医药、新兴材料、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全力推进项目招商,不断改变经开区产业“基因库”,目前,经开区钢铁冶金、新材料新能源、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电子信息五大主导产业的产值比已调整为34:37:13:7:5。

以智能化引领产业转型升级,长寿经开区交出亮眼成绩单

川维厂夜景 摄/兰缔

以科技创新推动园区高质量发展

想吃什么形状的点心,只需点一下电脑上的图片,电脑所连接的3D打印机便会立刻“打印”出你选中的食品……1月8日,长寿经开区与重庆市美客无双智能科技有限公司、重庆化工职业学院联手打造的3D打印“政企校”共建创新基地正式投用。该基地是长寿区3D打印智能化解决方案创新平台与服务中心之一。未来,位于该区的重庆化工职业学院还将依托该基地开设3D打印专业,加速3D打印人才培养,助推长寿智能化发展。

3D打印“政企校”共建创新基地位于长寿经开区正在打造的科技创新孵化园内,该孵化园总规划面积约700亩,包括科技创新园、国际合作产业园创新基地、光电产业校地合作研发基地等,是长寿经开区着力搭建的创新平台,未来将打造国家级科技孵化器集群。其中,科技创新园将于今年10月建成投用,届时可入驻研发机构40余家。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长寿经开区管委会创新服务中心主任周莉萍介绍,经历十多年的发展,长寿经开区已成长为重庆个头最大的国家级经开区。为了在经济转型升级的新趋势、新结构下寻找新动能、新增长的源泉,在优化配置要素资源的同时,长寿经开区不断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体系,积极促进科技创新、制度创新,不断吸引集聚创新资源,提高创新服务水平,推动经开区发展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为了突出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地位,长寿先后出台创新扶持鼓励政策文件10余个,设立了1.5亿元/年的创新驱动发展专项资金和1亿元/年的研发专项资金,积极鼓励引导企业开展创新。目前,已经建成国家级和市级各类研发平台38个、科技型企业60家。同时,园区还着力培育创新平台,专门成立了管理服务机构——创新服务中心,并投入5.4亿元建设科技创新园。同时,在全市率先建立法人化企业研发平台,先后建立了院士工作站3个、博士后工作站2个、校地合作基地2个。

一系列措施极大地激发了企业创新的热情:2018年,长寿经开区企业研发经费支出超过10亿元。

来源 重庆日报 王静 刘廷 图片除署名外由长寿经开区管委会提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