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9 长江江心叶路洲上仅存的一座古民居,当地人称它为“狮子屋”!

在湖北省黄冈市黄州区长江江心叶路洲上,有一座古名居,当地人称之为“狮子屋”,是黄州区文物普查工作人员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新发现的一个清代的宅第民居,它已经成为一个地上不可移动文物点,它就是胡氏老宅。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胡氏老宅(狮子屋)的基本情况并探讨如何保护利用。

1、胡氏老宅(狮子屋)概述

胡氏老宅(狮子屋),位于湖北省黄冈市黄州区堵城镇余岭村1组夹湾,地处长江江心叶路洲的中东部。胡氏老宅(狮子屋)和欧阳老宅为整个黄州区仅有的两座古名居,上次我给大家介绍了欧阳老宅《黄州古城内唯一的一座老宅,宅内石构件上竟刻有文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黄州古城外,长江江心叶路洲上的一座古民居,当地人称它为“狮子屋”的胡氏老宅。


长江江心叶路洲上仅存的一座古民居,当地人称它为“狮子屋”!


2、胡氏老宅(狮子屋)地理人文环境

胡氏老宅(狮子屋)地处长江内河江心洲,江水环绕整个沙洲,河滩平坦,地势较低。亚热带季风性气候,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四季分明,适应小麦、棉花等作物生长。老宅地处黄冈市黄州区堵城镇叶路洲余岭村一组夹湾,老宅现由村民胡恒兵居住,四周均为村民房屋。村民以农业生产为主。


长江江心叶路洲上仅存的一座古民居,当地人称它为“狮子屋”!


3、胡氏老宅(狮子屋)简介

胡氏老宅被当地人称作“狮子屋”,是因门前立雌、雄石狮各一尊。胡氏老宅(狮子屋)平面呈长方形,座北朝南,面阔三间,通长10,进深12米。主体为木架结构,由立柱、隔板、挑梁巧妙组合而成,中轴对称布局,正中置前、后庭,两侧分设厢房,立柱直径0.15、隔板厚0.03、宽1米。门前正南两侧各立雌、雄石狮一尊,石狮质地为细红砂岩,通高1.05、宽0.40米、底座高0.50米。房屋整体布局体现清代民间民居的建筑风格。


长江江心叶路洲上仅存的一座古民居,当地人称它为“狮子屋”!


4、胡氏老宅(狮子屋)现状及原因

胡氏老宅(狮子屋)立柱、木架整体保持尚好,外墙局部垮塌严重,隔板缺损脱落,门窗扇缺失;人为居住进行扩改建,老屋原貌受到一定的影响。老宅现有胡氏后人居住,人为改扩建,修补破坏了原有的构造,损毁了宅屋的原貌。再加上所处地理位置特殊,在江心洲上,历年来多次遭受特大洪水的侵袭,墙体被水浸泡,脱落垮塌现象严重,长年雨水侵蚀、虫蛀,对木柱破坏程度较大,变形松动现象严重。


长江江心叶路洲上仅存的一座古民居,当地人称它为“狮子屋”!

古民居保护的黄山模式

5、胡氏老宅(狮子屋)的保护利用

胡氏老宅(狮子屋)体现出叶路洲清代民居的建筑风格,布局独特,建议尽快进行修繕保护,综合黄州区内文物及旅游资源,将其纳入统一规划,借鉴当前“古民居+”的保护理念,合理开发利用。这样既有利于文物保护,同时又能促进旅游发展和旅游质量的提升。


长江江心叶路洲上仅存的一座古民居,当地人称它为“狮子屋”!


在当今城市高速发展的同时,一大批承载历史文化记忆的古民居却不断减少,黄州区作为黄冈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市区两级政府所在地,整个城市的发展日新月异,像古名居这种承载市民记忆的古建筑也不多了,整个黄州区就只剩欧阳老宅和胡氏老宅这两座了,虽然它们的历史不是特别久远,只是清代的普通宅地民居,但它们却是承载市民记忆、承载在外漂泊游子乡愁的实物建筑,真心希望当地的政府能保护好并利用好这些为数不多的宝贵文化资源!据网上消息,黄州区政府将叶路洲圩堤的房屋进行了拆迁,打造叶路洲国家级生态农业园,不知胡氏老宅是否还有幸保留,知道的朋友请留言!


长江江心叶路洲上仅存的一座古民居,当地人称它为“狮子屋”!


相关文章:

参考资料:《黄州文物志》,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