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二战时瑞典作为一个小国,为什么德国没有攻打他?

罗哥德


首先纠正一下,瑞典从来不是个“小国”,二战期间,单从面积上讲,在欧洲还能算是个领土大国,44万平方公里的领土面积,仅排名法国之后,跟当时的德国本土面积差不多,比现在的德国面积还大的多(二战战败后的德国领土被割的剩了35.7万)。

再从历史传承上看,瑞典人全民尚武,民风剽悍。瑞典原本是海盗之国,让欧洲各国闻之变色的维京海盗的后代可不是什么好惹的。

直到瑞典人皈依基督教后,才逐渐脱离了野蛮的本性,进入了文明阶段。虽然信了神的瑞典人已经不那么残忍嗜杀,但是战斗的血液仍在他们的体内蠢蠢欲动。平时低调,沉默寡言,但是动起手来可是不含糊。

很长一段时间里,尤其是16-18世纪早期,瑞典作为同沙俄势均力敌的北方势力,是斯堪的纳维亚一霸,曾一度把波罗的海变成了自己的内海。

不过,到了18世纪中后期,随着周边两个邻居——俄罗斯和普鲁士的开始崛起,瑞典这个曾经充满战斗欲望的民族,开始积极退出中国际帮派和盟约,宣布自己是永久中立国。

但是,二战中,除了瑞典和瑞士(下图框框里),丹麦、比利时、荷兰、卢森堡都号称中立,但都没有逃避被占领的结局。
瑞典和瑞士这两个名字接近,地理上相距甚远的国家,在两次惨烈的世界大战中,都通过自己中立国的身份,成了战争中的“吸金国”,大发了几笔“战争财”。

究其原因,第一是刺猬战略,武装中立,装备不差,战斗意志高涨,本身不好惹,瑞士是典型,瑞典情况也类似,这个就不多赘述。

还有很重要,但不光彩的一面,就是,某种程度上看,这两个所谓的“中立国”也是纳粹的秘密合作者,这一点,瑞典做的尤为出格,简直是赤裸裸的,就差明面上的结盟了。

早在二战开始前,矿产大国瑞典就是德国非常重要的经济合作伙伴,瑞典为源源不断地为德国供应优质铁矿石和滚珠轴承,这两者则是坦克和轰炸机等装备的重要战争资源。1939年9月,二战爆发后,在英国皇家海军的眼皮子底下,瑞典跟纳粹德国的交易一直搞得热火朝天。

到了1941年,德国闪电战横扫欧洲,貌似威力势不可挡,瑞典更是选择倾向德国一边,拼命地给德国出口高品质铁矿和各种资源,开放水路交通。此时,被占领的挪威的资源也可以通过瑞典运往德占区,德国士兵和装备更是无障碍通过瑞典往来挪威和德国。

此外,要制造威力巨大的核武器,就需要重水作为原子核裂变反应中的减速剂。而瑞典有着丰富高质量的重水资源,也是向德国开放的。

自此,瑞典又供给铁矿石,又开放水路交通(当然是背地里),又让建重水工厂(下图),这么乖巧,干嘛还要费力去打。

加之,瑞典十分敌视苏联(这是几个世纪的传统,从沙俄时期就结下了仇恨,再加上意识形态,反苏反共等旧怨新仇),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所以纳粹思想在瑞典还有一定的市场,甚至瑞典一些媒体因为谴责纳粹还被政府查封了。

更值得注意的是,还有大批瑞典青年选择加入党卫军。

比如武装党卫队的“维京师”,战斗力十分强悍,在战争后期跟着德军一直撤退到了德国本土,成了柏林保卫战的主力。在真正的德国官兵成建制的投降之际,这些外籍军团倒是战斗到了最后一刻,实践了与第三帝国共存亡。

1944年下半年前的瑞典,除了没有公开结盟,没有直接派兵以外(维京师的身份是外籍志愿者,不算官方行为),对德国那是百依百顺。

然而,当德军节节败退之际,瑞典人又开始对德变脸,物资供应不但开始拖沓,而且还拽拽的要求用黄金支付。

到了1945年初,苏联红军和盟军分东西两线攻入德国境内,纳粹德国败局已定,瑞典人迅速转变政策,公开跟纳粹德国翻脸,正式断绝了一切来往。对英国皇家海军各种的支援和示好,就差直接派人加入盟军了。

战后,欧洲大部分地区在二战中几乎被打得稀烂,各国都欠下了一屁股债,英国的小朋友只能把胡萝卜当零食吃,连王后都不好意思穿新裙子。

但瑞典却毫发无损,还顺带建立了当时堪称欧洲一流的军队和军火工业,从纳粹里赚了成火车皮的黄金,富得流油。

一边冷眼看着世界各国相互厮杀,一边在乐呵呵的数钱.......宣布”中立“后,瑞典基本上就没过过穷日子。

之后冷战开始,瑞典作为对抗苏东集团的前线,是拉拢的对象,一直跟西方各国保持着不错的关系;加之瑞典在二战中利用中立国的身份,救助了不少犹太人,某种程度上也抵消了之前不光彩的过往,还成了人道主义“典范”。


大学军事理论教师


首先要纠正题主的说法,瑞典并不是小国,而是一个大国。领土面积40多万平方公里。历史上,瑞典曾是北欧的霸主。17世纪中叶的三十年战争中瑞典一度曾打得德国落花流水。后来彼得一世也是靠车翻瑞典才得以让俄国翻身。

当然,到二战前期,瑞典确实一落千丈。那么,为何德国没有攻打瑞典呢?主要原因是瑞典和德国合作了。

二战期间的欧洲,其实稍微大点的国家,只有苏联和英国未曾向德国屈服。其他国家,除了被德国直接吞并或占领的,其他都是德国的仆从国或者附庸国。比如罗马尼亚、匈牙利、芬兰、保加利亚这些国家,都是一起出兵入侵苏联的。几个号称“中立”的国家,屁股也都不干净。西班牙和葡萄牙实际上是法西斯兄弟,德国的友好国家。而瑞士和瑞典也是打着中立的旗号和德国做生意。

单说瑞典,他们辽阔领土带来丰富矿藏,为德国供应优质铁矿石和滚珠轴承。同时,瑞典位于德国本土和德国盟友芬兰之间,德国的军队、物资通过瑞典运往芬兰,对苏联夹击。甚至造核武器的重水,也是瑞典给德国提供的。


由于瑞典是维京人后裔,与德国日耳曼人同源,加上长期与俄罗斯敌对,不少瑞典人还加入了德国的外籍部队,为第三帝国战斗到最后。

既然瑞典是如此友好的一个国家,德国当然不会派兵去入侵占领了。直到1944年下半年,德国开始两线挨揍,瑞典才翻脸无情,迅速倒向同盟国。最后,二战结束了,整个欧洲被打得屎烂,瑞典、瑞士、西班牙、葡萄牙等几个亲德的所谓中立国家反而是个个油光水滑,滋润得很。


巴山夜雨涮锅


第一,当时的苏芬战争,在装备和人数上处于绝对优势的苏联军队几乎崩掉了牙,只能说是惨胜,瑞典军队力量,国家实力,剽悍度都高于芬兰,有了苏芬战争这个前车之鉴,希特勒没有必要耗费伤亡。

第二,德国在1940年控制了丹麦和挪威,就已经控制了波罗的海出海口,占领瑞典没有什么更大的战略价值。


第三,瑞典不仅仅是北欧强国,还是绝对中立国,基本不会加入战争,别看他离德国本土以及柏林那么近,但是他没有理由也没有欲望去攻击德国。

第四,瑞典亲纳粹分子其实挺多,从王室到议会到民间都有,而且二战时候以铁矿为主的各种瑞典盛产的矿物不停的售卖给德国,物资交易量很大,德国没必要打这样一个没威胁的亲德国家。

第五,在东边的芬兰决定和苏联继续撕,西边的挪威已经被占领的情况下,瑞典为了保持自身,无可奈何的成为了泛轴心阵营的一员,和瑞典差不多的还有西班牙和土耳其。


历史区的旅法师


德国没有进攻瑞典,不仅仅是因为瑞典是中立国,瑞典是多山地形,并不适合德军机械化部队活动,而且瑞典实行全民兵役制,战争能力还是挺强大的,德军进攻瑞典必然会付出惨重代价。

德国如果要攻打瑞典,唯一的理由可能是铁矿石。德国主要的铁矿石来源就是鲁尔工业区和瑞典,但德国国内的贫铁矿满足不了战争需要,而每年从瑞典进口的铁矿石就成为德国支持战争的最重要资源,而瑞典国内亲纳粹势力强大,对德国采取了非常开放的态度,不仅允许德军进入瑞典,而且还为德国提供高质量的铁矿,在瑞典愿意无条件配合德国的情况下,德国自然也没有必要浪费兵力去攻打瑞典。

至于挪威为何同样是中立国,依旧被德军占领,主要原因是德国处于战略考虑。首先,美国对英国和苏联的援助主要依靠北冰洋航线,占领挪威后,德国可以将美国至英国的北冰洋航线,以及苏联的不冻港摩尔曼斯克港纳入攻击范围。

其次,挪威的港口对德国来说也很重要,因为一战时期,德国公海舰队被英国海军封锁在港口内,最终沦为存在舰队。为了避免重蹈覆辙,德国海军在战争开始前就将战舰派遣到海外,然而战舰终归要回港补给,如果停靠法国,就会处于英国的威胁之下,相反挪威反而适合德国军舰补给。

最后,是为了重水,德国二战后期开发原子弹,重水是必须的原料,而当时世界上能够提炼重水的工厂是有挪威的诺尔斯克电气化工厂,这就是德国为何一定要打下挪威的重要原因之一。


迷彩派军事


瑞典,位于欧洲北部,是一个面积不算大的中等发达国家。二战时期,纳粹德国席卷欧洲,欧洲各国纷纷沦陷,不过地处北欧的瑞典却始终安然无恙。尽管瑞典四周已经被德国势力包围,但直到二战结束,瑞典一直都保持着独立,成为欧洲为数不多的几个独立国家。那么二战时的瑞典有何过人之处,为何没有遭到纳粹德国的入侵?

首先,瑞典没有遭到德国入侵根本原因就是瑞典实力很强,连德国都非常忌惮。别看瑞典国家面积不大,但实力不弱,历史上曾是波罗的海地区的霸主,周边的俄国、波兰、立陶宛和德国没少被他欺负。尽管二战前瑞典已经衰落,但仍然非常有实力,是欧洲有名的军事强国。瑞典拥有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特别是军事工业非常发达,很多武器连德国人都垂涎,瑞典的博福斯火炮享誉全球。作为一个拥有全民皆兵传统的国家,虽然瑞典人口不多,但军事力量很强,瑞典军队的装备和战斗力世界一流,没有一个国家敢小觑瑞典的军事力量。加上瑞典地形复杂崎岖,即使德国也不敢轻易打瑞典的主意。二战前,瑞典保持着50万的常备兵力,还有上百万的预备兵员。此外,瑞典还把流亡到瑞典的挪威人和丹麦人武装起来。一旦开战,德国即使能赢也得崩掉几颗牙。几百万战斗意志极高、野外生存能力极强的瑞典军队如果依托复杂的地形和德国人打游击,德国人想想就头疼。不是德国打不过瑞典,是打瑞典不划算。

其次,瑞典虽然在二战中保持了独立,但始终和德国眉来眼去,是著名的亲轴国家。二战中,德国向瑞典提供了大量的铁矿石、木材、滚轴、机械等物资,对德国的助益很大。此外,瑞典还向德国提供各种便利,允许德国通过瑞典铁路向芬兰运送兵员和物资,同时还向德国提供情报。瑞典人为德国人提供了很大的帮助,而且对德国没有什么威胁,德国自然没必要费力的去打瑞典。

最后,瑞典是著名的中立国,其中立国地位是得到国际社会承认的。在近代的欧洲战争中,瑞典一直置身事外,保持着冷静的独立。二战爆发后,瑞典仍然奉行中立政策,而且和德国关系不错,德国找不到入侵瑞典的借口。为了不让德国人找到借口,瑞典甚至对德国忍气吞声。在德国的无限制潜艇战中,瑞典损失了一部分商船,瑞典硬是咬着牙没有吭声。瑞典的隐忍一定程度上打消了德国的疑虑,也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德国的入侵。如果德国不顾道义执意入侵瑞典,很可能引发和瑞典情况类似的瑞士、土耳其等国家的反弹,到时候就得不偿失了。此外,瑞典和盟国也保持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如果德国攻打瑞典,无疑徒增了一个强大的敌人,对德国没有什么好处。所以希特勒权衡利弊,最终没有动瑞典。




荣耀校园


因为在二战里瑞典采取了和德国合作的态度,所以德国没有必要攻打瑞典。

早在二战爆发以前,瑞典就是德国重要的铁矿石供应国,和德国经济往来密切。在二战爆发特别是德国侵占丹麦和挪威以后,瑞典事实上已经不可能得到盟国的援助,更是彻底倒向德国。

虽然瑞典对英国承诺不增加向德国出口铁矿石,但是实际并未遵守承诺,1939年德国消耗的1500万吨铁矿石里,有1100万吨是来自瑞典。瑞典的滚珠轴承也是德国军工必不可缺的物资,特别是在德国本土的工厂遭到美国轰炸以后,对德国更为重要。甚至德国在挪威掠夺的资源,很大一部分也是从瑞典转运。

在二战里,瑞典一直都等于德国经济区的一部分。以至于1944年美国人最后不得不直接出面警告,威胁瑞典如果继续增加对德出口军用物资将对瑞典本土进行轰炸。瑞典才停止和德国的合作。

为了避免触怒德国,瑞典还对舆论进行严格控制,禁止国内媒体报道德军的暴行。甚至还有很多瑞典志愿者为德国服务。

对于德国来说,这样的瑞典已经根本不需要占领了。


不沉的经远


首先,我认为是地理位置决定了瑞典没有被德国侵略,瑞典地处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是北欧国家,不是德国的重点战略目标,如果当时法国没有布防马其诺防线,德国也不会兵进挪威和丹麦。


其次,瑞典在和平时期奉行中立的外交政策,不和任何国家进行军事结盟,国家和国家之间,人民和人民之间没有仇怨,瑞典偏安一隅,不谋求海外扩张,和大国之间没有利益冲突。

还有就是别看瑞典不大,却并不好惹,他们是狂暴的维京人的后代,在历史上以给别国当雇佣兵著称,虽然后来放弃了这个谋生的传统,但能征善战以根植于这个民族的灵魂,尽管瑞典保持中立,却并没放弃武力准备,一战爆发后,他们就对军队进行了改革,加紧了武器更新,大多数人都接受了军事训练,实行全民皆兵,一旦出现意外,近千万的瑞典人,也可迅速组建百万大军,所以对于这样一个国家,即没利益可徒,又没战略价值,又不是那么好惹,更无恩怨情仇,德国攻打他干吗?但话要说回来,假如德国进攻苏联顺利,回过头来要整顿欧洲秩序,那么攻打不攻打瑞典就要另当别论了。



瑞典作为一个小国,面对德国,法国,英国,苏联这样一些庞然大物,只能是保持中立,两边讨好,谁也不得罪,这是他们生存的策略,但中立政策不是不被挨打的唯一理由,你帮助了一方,就是与另一方为敌,真正保持一个国家的独立,完整,不被侵略,还需自身强大才行,大家说是不是啊?

谢谢阅读


雪上长留马行处


瑞典是金融的中心。火药的发明者诺贝尔就是在这里诞生的,用他发明的东西来打他的国家有点不人道,所以纳粹们想了想,算了吧,万一诺贝尔有什么机关的话,我岂不是要完蛋。于是不打瑞典了。


美食和旅行都得在路上


瑞典北方铁路交通史里面有这一段:我们瑞典在二战中确实是中立国,但我国有个不光彩的历史事实是,瑞典在二战期间,实际上与纳粹德国走得很近,因为瑞典以为德国会赢得战争,于是偏向了轴心国阵营。1940年德国入侵占领我们的邻国挪威期间,我国同意德国借用瑞典北方的铁路系统运兵到挪威。这是我国历史上一件很耻辱的事:瑞典帮助了侵略军占领自己的邻国……

二战初期德国直接向瑞典摊牌:“只有倾向于德国的中立,才是保证不被侵犯的唯一道路。”德国同意有条件地尊重瑞典的中立地位,条件之一就是瑞典不能削减对德国的铁矿石出口。瑞典北方丰富的铁矿,成了德国最重要的战争资源之一。二战期间,铁矿石运输船源源不断地,从瑞典在波罗的海边的港口城市律勒欧开向德国的汉堡港,然后炼成钢铁去喂养第三帝国这个庞大的战争怪兽。这就是为什么丘吉尔连做梦都想在波罗的海航道上布下水雷,这样就可以切断德国军事工业性命攸关的瑞典铁矿石供应线。直到德国在库尔斯克坦克大会战中再度失利后,瑞典才终于决定,不再替德国运输物资和士兵了。

二战时,瑞典的中立是伪装的中立,其实质上是德国的盟友,有点类似瑞士在二战中的角色。


始于虚无终于黑暗


瑞典是北欧的一个国家,是国际社会承认的永久中立国,盛产铁矿石,主要出口到德国,它在二战中奉行中立政策,所以没有卷入战争,德国没有侵略瑞典,一方面担心会被牵制,另一方面,瑞典保持中立地位非常有利于德国,因为它可以正常的进口铁矿而无需担心盟军的干涉 .因此德国在地理军事上没有必要占领瑞典!而且瑞典也很愿意以中立国家,与德国纳粹交易,购得更多战争资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