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二戰時瑞典作為一個小國,為什麼德國沒有攻打他?

羅哥德


首先糾正一下,瑞典從來不是個“小國”,二戰期間,單從面積上講,在歐洲還能算是個領土大國,44萬平方公里的領土面積,僅排名法國之後,跟當時的德國本土面積差不多,比現在的德國面積還大的多(二戰戰敗後的德國領土被割的剩了35.7萬)。

再從歷史傳承上看,瑞典人全民尚武,民風剽悍。瑞典原本是海盜之國,讓歐洲各國聞之變色的維京海盜的後代可不是什麼好惹的。

直到瑞典人皈依基督教後,才逐漸脫離了野蠻的本性,進入了文明階段。雖然信了神的瑞典人已經不那麼殘忍嗜殺,但是戰鬥的血液仍在他們的體內蠢蠢欲動。平時低調,沉默寡言,但是動起手來可是不含糊。

很長一段時間裡,尤其是16-18世紀早期,瑞典作為同沙俄勢均力敵的北方勢力,是斯堪的納維亞一霸,曾一度把波羅的海變成了自己的內海。

不過,到了18世紀中後期,隨著周邊兩個鄰居——俄羅斯和普魯士的開始崛起,瑞典這個曾經充滿戰鬥慾望的民族,開始積極退出中國際幫派和盟約,宣佈自己是永久中立國。

但是,二戰中,除了瑞典和瑞士(下圖框框裡),丹麥、比利時、荷蘭、盧森堡都號稱中立,但都沒有逃避被佔領的結局。
瑞典和瑞士這兩個名字接近,地理上相距甚遠的國家,在兩次慘烈的世界大戰中,都通過自己中立國的身份,成了戰爭中的“吸金國”,大發了幾筆“戰爭財”。

究其原因,第一是刺蝟戰略,武裝中立,裝備不差,戰鬥意志高漲,本身不好惹,瑞士是典型,瑞典情況也類似,這個就不多贅述。

還有很重要,但不光彩的一面,就是,某種程度上看,這兩個所謂的“中立國”也是納粹的秘密合作者,這一點,瑞典做的尤為出格,簡直是赤裸裸的,就差明面上的結盟了。

早在二戰開始前,礦產大國瑞典就是德國非常重要的經濟合作伙伴,瑞典為源源不斷地為德國供應優質鐵礦石和滾珠軸承,這兩者則是坦克和轟炸機等裝備的重要戰爭資源。1939年9月,二戰爆發後,在英國皇家海軍的眼皮子底下,瑞典跟納粹德國的交易一直搞得熱火朝天。

到了1941年,德國閃電戰橫掃歐洲,貌似威力勢不可擋,瑞典更是選擇傾向德國一邊,拼命地給德國出口高品質鐵礦和各種資源,開放水路交通。此時,被佔領的挪威的資源也可以通過瑞典運往德佔區,德國士兵和裝備更是無障礙通過瑞典往來挪威和德國。

此外,要製造威力巨大的核武器,就需要重水作為原子核裂變反應中的減速劑。而瑞典有著豐富高質量的重水資源,也是向德國開放的。

自此,瑞典又供給鐵礦石,又開放水路交通(當然是背地裡),又讓建重水工廠(下圖),這麼乖巧,幹嘛還要費力去打。

加之,瑞典十分敵視蘇聯(這是幾個世紀的傳統,從沙俄時期就結下了仇恨,再加上意識形態,反蘇反共等舊怨新仇),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所以納粹思想在瑞典還有一定的市場,甚至瑞典一些媒體因為譴責納粹還被政府查封了。

更值得注意的是,還有大批瑞典青年選擇加入黨衛軍。

比如武裝黨衛隊的“維京師”,戰鬥力十分強悍,在戰爭後期跟著德軍一直撤退到了德國本土,成了柏林保衛戰的主力。在真正的德國官兵成建制的投降之際,這些外籍軍團倒是戰鬥到了最後一刻,實踐了與第三帝國共存亡。

1944年下半年前的瑞典,除了沒有公開結盟,沒有直接派兵以外(維京師的身份是外籍志願者,不算官方行為),對德國那是百依百順。

然而,當德軍節節敗退之際,瑞典人又開始對德變臉,物資供應不但開始拖沓,而且還拽拽的要求用黃金支付。

到了1945年初,蘇聯紅軍和盟軍分東西兩線攻入德國境內,納粹德國敗局已定,瑞典人迅速轉變政策,公開跟納粹德國翻臉,正式斷絕了一切來往。對英國皇家海軍各種的支援和示好,就差直接派人加入盟軍了。

戰後,歐洲大部分地區在二戰中幾乎被打得稀爛,各國都欠下了一屁股債,英國的小朋友只能把胡蘿蔔當零食吃,連王后都不好意思穿新裙子。

但瑞典卻毫髮無損,還順帶建立了當時堪稱歐洲一流的軍隊和軍火工業,從納粹裡賺了成火車皮的黃金,富得流油。

一邊冷眼看著世界各國相互廝殺,一邊在樂呵呵的數錢.......宣佈”中立“後,瑞典基本上就沒過過窮日子。

之後冷戰開始,瑞典作為對抗蘇東集團的前線,是拉攏的對象,一直跟西方各國保持著不錯的關係;加之瑞典在二戰中利用中立國的身份,救助了不少猶太人,某種程度上也抵消了之前不光彩的過往,還成了人道主義“典範”。


大學軍事理論教師


首先要糾正題主的說法,瑞典並不是小國,而是一個大國。領土面積40多萬平方公里。歷史上,瑞典曾是北歐的霸主。17世紀中葉的三十年戰爭中瑞典一度曾打得德國落花流水。後來彼得一世也是靠車翻瑞典才得以讓俄國翻身。

當然,到二戰前期,瑞典確實一落千丈。那麼,為何德國沒有攻打瑞典呢?主要原因是瑞典和德國合作了。

二戰期間的歐洲,其實稍微大點的國家,只有蘇聯和英國未曾向德國屈服。其他國家,除了被德國直接吞併或佔領的,其他都是德國的僕從國或者附庸國。比如羅馬尼亞、匈牙利、芬蘭、保加利亞這些國家,都是一起出兵入侵蘇聯的。幾個號稱“中立”的國家,屁股也都不乾淨。西班牙和葡萄牙實際上是法西斯兄弟,德國的友好國家。而瑞士和瑞典也是打著中立的旗號和德國做生意。

單說瑞典,他們遼闊領土帶來豐富礦藏,為德國供應優質鐵礦石和滾珠軸承。同時,瑞典位於德國本土和德國盟友芬蘭之間,德國的軍隊、物資通過瑞典運往芬蘭,對蘇聯夾擊。甚至造核武器的重水,也是瑞典給德國提供的。


由於瑞典是維京人後裔,與德國日耳曼人同源,加上長期與俄羅斯敵對,不少瑞典人還加入了德國的外籍部隊,為第三帝國戰鬥到最後。

既然瑞典是如此友好的一個國家,德國當然不會派兵去入侵佔領了。直到1944年下半年,德國開始兩線捱揍,瑞典才翻臉無情,迅速倒向同盟國。最後,二戰結束了,整個歐洲被打得屎爛,瑞典、瑞士、西班牙、葡萄牙等幾個親德的所謂中立國家反而是個個油光水滑,滋潤得很。


巴山夜雨涮鍋


第一,當時的蘇芬戰爭,在裝備和人數上處於絕對優勢的蘇聯軍隊幾乎崩掉了牙,只能說是慘勝,瑞典軍隊力量,國家實力,剽悍度都高於芬蘭,有了蘇芬戰爭這個前車之鑑,希特勒沒有必要耗費傷亡。

第二,德國在1940年控制了丹麥和挪威,就已經控制了波羅的海出海口,佔領瑞典沒有什麼更大的戰略價值。


第三,瑞典不僅僅是北歐強國,還是絕對中立國,基本不會加入戰爭,別看他離德國本土以及柏林那麼近,但是他沒有理由也沒有慾望去攻擊德國。

第四,瑞典親納粹分子其實挺多,從王室到議會到民間都有,而且二戰時候以鐵礦為主的各種瑞典盛產的礦物不停的售賣給德國,物資交易量很大,德國沒必要打這樣一個沒威脅的親德國家。

第五,在東邊的芬蘭決定和蘇聯繼續撕,西邊的挪威已經被佔領的情況下,瑞典為了保持自身,無可奈何的成為了泛軸心陣營的一員,和瑞典差不多的還有西班牙和土耳其。


歷史區的旅法師


德國沒有進攻瑞典,不僅僅是因為瑞典是中立國,瑞典是多山地形,並不適合德軍機械化部隊活動,而且瑞典實行全民兵役制,戰爭能力還是挺強大的,德軍進攻瑞典必然會付出慘重代價。

德國如果要攻打瑞典,唯一的理由可能是鐵礦石。德國主要的鐵礦石來源就是魯爾工業區和瑞典,但德國國內的貧鐵礦滿足不了戰爭需要,而每年從瑞典進口的鐵礦石就成為德國支持戰爭的最重要資源,而瑞典國內親納粹勢力強大,對德國採取了非常開放的態度,不僅允許德軍進入瑞典,而且還為德國提供高質量的鐵礦,在瑞典願意無條件配合德國的情況下,德國自然也沒有必要浪費兵力去攻打瑞典。

至於挪威為何同樣是中立國,依舊被德軍佔領,主要原因是德國處於戰略考慮。首先,美國對英國和蘇聯的援助主要依靠北冰洋航線,佔領挪威後,德國可以將美國至英國的北冰洋航線,以及蘇聯的不凍港摩爾曼斯克港納入攻擊範圍。

其次,挪威的港口對德國來說也很重要,因為一戰時期,德國公海艦隊被英國海軍封鎖在港口內,最終淪為存在艦隊。為了避免重蹈覆轍,德國海軍在戰爭開始前就將戰艦派遣到海外,然而戰艦終歸要回港補給,如果停靠法國,就會處於英國的威脅之下,相反挪威反而適合德國軍艦補給。

最後,是為了重水,德國二戰後期開發原子彈,重水是必須的原料,而當時世界上能夠提煉重水的工廠是有挪威的諾爾斯克電氣化工廠,這就是德國為何一定要打下挪威的重要原因之一。


迷彩派軍事


瑞典,位於歐洲北部,是一個面積不算大的中等發達國家。二戰時期,納粹德國席捲歐洲,歐洲各國紛紛淪陷,不過地處北歐的瑞典卻始終安然無恙。儘管瑞典四周已經被德國勢力包圍,但直到二戰結束,瑞典一直都保持著獨立,成為歐洲為數不多的幾個獨立國家。那麼二戰時的瑞典有何過人之處,為何沒有遭到納粹德國的入侵?

首先,瑞典沒有遭到德國入侵根本原因就是瑞典實力很強,連德國都非常忌憚。別看瑞典國家面積不大,但實力不弱,歷史上曾是波羅的海地區的霸主,周邊的俄國、波蘭、立陶宛和德國沒少被他欺負。儘管二戰前瑞典已經衰落,但仍然非常有實力,是歐洲有名的軍事強國。瑞典擁有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特別是軍事工業非常發達,很多武器連德國人都垂涎,瑞典的博福斯火炮享譽全球。作為一個擁有全民皆兵傳統的國家,雖然瑞典人口不多,但軍事力量很強,瑞典軍隊的裝備和戰鬥力世界一流,沒有一個國家敢小覷瑞典的軍事力量。加上瑞典地形複雜崎嶇,即使德國也不敢輕易打瑞典的主意。二戰前,瑞典保持著50萬的常備兵力,還有上百萬的預備兵員。此外,瑞典還把流亡到瑞典的挪威人和丹麥人武裝起來。一旦開戰,德國即使能贏也得崩掉幾顆牙。幾百萬戰鬥意志極高、野外生存能力極強的瑞典軍隊如果依託複雜的地形和德國人打游擊,德國人想想就頭疼。不是德國打不過瑞典,是打瑞典不划算。

其次,瑞典雖然在二戰中保持了獨立,但始終和德國眉來眼去,是著名的親軸國家。二戰中,德國向瑞典提供了大量的鐵礦石、木材、滾軸、機械等物資,對德國的助益很大。此外,瑞典還向德國提供各種便利,允許德國通過瑞典鐵路向芬蘭運送兵員和物資,同時還向德國提供情報。瑞典人為德國人提供了很大的幫助,而且對德國沒有什麼威脅,德國自然沒必要費力的去打瑞典。

最後,瑞典是著名的中立國,其中立國地位是得到國際社會承認的。在近代的歐洲戰爭中,瑞典一直置身事外,保持著冷靜的獨立。二戰爆發後,瑞典仍然奉行中立政策,而且和德國關係不錯,德國找不到入侵瑞典的藉口。為了不讓德國人找到藉口,瑞典甚至對德國忍氣吞聲。在德國的無限制潛艇戰中,瑞典損失了一部分商船,瑞典硬是咬著牙沒有吭聲。瑞典的隱忍一定程度上打消了德國的疑慮,也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德國的入侵。如果德國不顧道義執意入侵瑞典,很可能引發和瑞典情況類似的瑞士、土耳其等國家的反彈,到時候就得不償失了。此外,瑞典和盟國也保持著非常密切的聯繫,如果德國攻打瑞典,無疑徒增了一個強大的敵人,對德國沒有什麼好處。所以希特勒權衡利弊,最終沒有動瑞典。




榮耀校園


因為在二戰裡瑞典採取了和德國合作的態度,所以德國沒有必要攻打瑞典。

早在二戰爆發以前,瑞典就是德國重要的鐵礦石供應國,和德國經濟往來密切。在二戰爆發特別是德國侵佔丹麥和挪威以後,瑞典事實上已經不可能得到盟國的援助,更是徹底倒向德國。

雖然瑞典對英國承諾不增加向德國出口鐵礦石,但是實際並未遵守承諾,1939年德國消耗的1500萬噸鐵礦石裡,有1100萬噸是來自瑞典。瑞典的滾珠軸承也是德國軍工必不可缺的物資,特別是在德國本土的工廠遭到美國轟炸以後,對德國更為重要。甚至德國在挪威掠奪的資源,很大一部分也是從瑞典轉運。

在二戰裡,瑞典一直都等於德國經濟區的一部分。以至於1944年美國人最後不得不直接出面警告,威脅瑞典如果繼續增加對德出口軍用物資將對瑞典本土進行轟炸。瑞典才停止和德國的合作。

為了避免觸怒德國,瑞典還對輿論進行嚴格控制,禁止國內媒體報道德軍的暴行。甚至還有很多瑞典志願者為德國服務。

對於德國來說,這樣的瑞典已經根本不需要佔領了。


不沉的經遠


首先,我認為是地理位置決定了瑞典沒有被德國侵略,瑞典地處斯堪的納維亞半島,是北歐國家,不是德國的重點戰略目標,如果當時法國沒有佈防馬其諾防線,德國也不會兵進挪威和丹麥。


其次,瑞典在和平時期奉行中立的外交政策,不和任何國家進行軍事結盟,國家和國家之間,人民和人民之間沒有仇怨,瑞典偏安一隅,不謀求海外擴張,和大國之間沒有利益衝突。

還有就是別看瑞典不大,卻並不好惹,他們是狂暴的維京人的後代,在歷史上以給別國當僱傭兵著稱,雖然後來放棄了這個謀生的傳統,但能征善戰以根植於這個民族的靈魂,儘管瑞典保持中立,卻並沒放棄武力準備,一戰爆發後,他們就對軍隊進行了改革,加緊了武器更新,大多數人都接受了軍事訓練,實行全民皆兵,一旦出現意外,近千萬的瑞典人,也可迅速組建百萬大軍,所以對於這樣一個國家,即沒利益可徒,又沒戰略價值,又不是那麼好惹,更無恩怨情仇,德國攻打他幹嗎?但話要說回來,假如德國進攻蘇聯順利,回過頭來要整頓歐洲秩序,那麼攻打不攻打瑞典就要另當別論了。



瑞典作為一個小國,面對德國,法國,英國,蘇聯這樣一些龐然大物,只能是保持中立,兩邊討好,誰也不得罪,這是他們生存的策略,但中立政策不是不被捱打的唯一理由,你幫助了一方,就是與另一方為敵,真正保持一個國家的獨立,完整,不被侵略,還需自身強大才行,大家說是不是啊?

謝謝閱讀


雪上長留馬行處


瑞典是金融的中心。火藥的發明者諾貝爾就是在這裡誕生的,用他發明的東西來打他的國家有點不人道,所以納粹們想了想,算了吧,萬一諾貝爾有什麼機關的話,我豈不是要完蛋。於是不打瑞典了。


美食和旅行都得在路上


瑞典北方鐵路交通史裡面有這一段:我們瑞典在二戰中確實是中立國,但我國有個不光彩的歷史事實是,瑞典在二戰期間,實際上與納粹德國走得很近,因為瑞典以為德國會贏得戰爭,於是偏向了軸心國陣營。1940年德國入侵佔領我們的鄰國挪威期間,我國同意德國借用瑞典北方的鐵路系統運兵到挪威。這是我國曆史上一件很恥辱的事:瑞典幫助了侵略軍佔領自己的鄰國……

二戰初期德國直接向瑞典攤牌:“只有傾向於德國的中立,才是保證不被侵犯的唯一道路。”德國同意有條件地尊重瑞典的中立地位,條件之一就是瑞典不能削減對德國的鐵礦石出口。瑞典北方豐富的鐵礦,成了德國最重要的戰爭資源之一。二戰期間,鐵礦石運輸船源源不斷地,從瑞典在波羅的海邊的港口城市律勒歐開向德國的漢堡港,然後煉成鋼鐵去餵養第三帝國這個龐大的戰爭怪獸。這就是為什麼丘吉爾連做夢都想在波羅的海航道上佈下水雷,這樣就可以切斷德國軍事工業性命攸關的瑞典鐵礦石供應線。直到德國在庫爾斯克坦克大會戰中再度失利後,瑞典才終於決定,不再替德國運輸物資和士兵了。

二戰時,瑞典的中立是偽裝的中立,其實質上是德國的盟友,有點類似瑞士在二戰中的角色。


始於虛無終於黑暗


瑞典是北歐的一個國家,是國際社會承認的永久中立國,盛產鐵礦石,主要出口到德國,它在二戰中奉行中立政策,所以沒有捲入戰爭,德國沒有侵略瑞典,一方面擔心會被牽制,另一方面,瑞典保持中立地位非常有利於德國,因為它可以正常的進口鐵礦而無需擔心盟軍的干涉 .因此德國在地理軍事上沒有必要佔領瑞典!而且瑞典也很願意以中立國家,與德國納粹交易,購得更多戰爭資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