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290万考研人,考上的能有多少?会有200万人成为陪跑大军吗?

Artinna-Lau


首先感谢悟空问答小秘书/头条教育邀请。

2019年研究生入学考试有近290万考生参加,其中招生名额只有72万,报录比接近4:1。所以,陪考大军超过200万,也就是俗称的炮灰,实际录取比例比这更低,因为每个学校都有一定名额的推免生,越是好学校,这个比例越高。

从上图中可以看到,近几年研究生报考人数增加很快,18年增加了37万,19年增加了52万,增长率20%左右,照这个速度,2020年考研会超过340万人,陪考人数会超过250万人。那290万人有多少人会考上呢?招生名额有72万,但这72万包括推免生,而名校的推免生比例将近50%,清华北大有的专业甚至全是推免生。

所以,72万里整体来看推免生应该能占10-20%,所以,290万考生实力录取的在58万到65万之间。考研整体录取率20%以上,但好学校好专业这个比例会低得多,有些热门专业的报录比甚至超过百分之二十,比如复旦的金融学专业,报录比达24.16:1。
所以,在报考热门学校的热门专业事一定要慎重,对自己的实力要有清醒的认识。

当然,虽然报名人数达到290万,弃考的应该有四五十万,还有没参加完考试的,所以实际有效人数会大幅下降。不过,无论如何,2020年的考研难度相比2019年会有一定提升,因为现在经济不是太景气,一部分公司裁员,这使得好多大学生通过考研来躲避就业危机,同时超过100万二战考生的加入也加剧了这种竞争,所以,考生必须清醒认识,如果考的去话,一定要全力以赴,三心二意是考研大忌!


一叶知秋有仙则名


我国的大学教育已经进入普及化时代。为了赢得更好的发展平台,这些年来考研的人越来越多。相比于去年来说,今年考研的人一共有290万,比去年增加了50万左右。




与激增的考研人数相比,考研的录取人数并没有显著的增加,近些年都保持在六七十万人左右。这么来说的话,290万人考研,那么就有近230万人要被淘汰,录取率约为1/5。实际情形比这个更严重,须知除了考研之外还有保研生,越是好的学校招的保研生越多。在顶尖院校的优势专业里,保研的同学占据了一大半,一个专业留给考研的名额可能也就10来个人。竞争不可以不说是惨烈。

但不得不说的是,考研和高考还是不同的,高考是一场不得不考的考试,大家都是卯足了劲在学习。但在考研这件事情上,有很大一部分同学抱的是试一试的态度,甚至是完全的裸考,这些人注定是要当分母的。所以如果有志考研的话,第一件事情就是要坚定考研的决心,全力以赴地去准备。




再者,考研是在考试之前就得选学校报专业。高考只有理科文科的区别,考研则各有各的专业。信息的透明度不一样,几乎每年都存在一些名校优秀专业招不满的情况。如果能提前收集到充分的信息,那么考研必将事半功倍。埋头复习固然重要,考研信息的搜集也同样不可忽视。

对待考研,不用过于关注于有多少人报考,更多的应该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一旦下定决心就得全力以赴的去准备。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尽全力了,不管成不成功,也都不会遗憾了。


国之重器,大国上庠。感受大学文化,瞭望科技前沿,亲历一流征程,敬请关注头条号“上庠”。

上庠


2019年考研人数285万,比2018年增长了52万,增长率19.76%,那么这么多的考生,考上的能有多少人呢?

我们来看看2009年到2019年研究生报考人数、招生人数及报录比。

从表中可以看出,近10年,研究生报名人数基本呈上升趋势,近几年研究生录取人数也呈上升趋势,2016年录取人数60万,2017年录取人数64万,2018年录取人数68万,基本每年增加了4万,报录比也由2.9:1,提高到3.5:1。

2019年34所自主划线招生院校扩招9000人左右,再加上近两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新增了43个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这些单位从2019年也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因此,有人预测2019年硕士研究生的录取人数预计将达到72万人,报录比基本在4:1。

200万人成为陪考大军其实也很正常,无论什么考试都存在优胜劣汰一说。再说了高校研究生招生人数有限,总有人考上,有人考不上,即使扩招,也有一定的限制。未来由于就业的压力,报考人数研究生的人数还会增加,但是扩招人数增加的幅度不会太大,研究生考试的竞争会更加激烈。

能通过初试的考生可谓都是优胜者,复试能不能过关,还在于自身的素质和努力程度,愿每一位考生都心想事成,金榜题名。


静静助学


考研大军中,多少比例学生能脱颖而出,达成既定目标呢?

我把考研的长征分为以下阶段:

Stage1:

从3月份开始说要准备考研的有290w人,可能开始有一腔热血,4~5月开始上各种基础班,开始决定一定减少社交娱乐活动,每天坚持早起,泡图书馆,能坚持两个月的人就成功了一半,最开始的时间往往放弃的人比较多,我相信两个月后有30%的人放弃了,那就还有约203w。

Stage2:

到了6月份,进入夏季,天气炎热,有的人开始找暑期实习,复习第一轮已经过了一半时间,这个时候碰到问题最多,开始自我怀疑,自我否定,每天都在矛盾中,不知道马上暑假两个月是每天泡图书馆复习考研还是回家避暑,还是实习。。。。。。基本过了一个暑假,又有20%的人放弃,因为暑假中,可能父母也会给建议,特别是女生,父母会权衡读研与找工作的时间成本,所以现在还有145w考生在坚持着。

Stage3:

到了9月份,剩下还在坚定的复习的,肯定是最后要上考场的忍者呢。然而并不是,虽然这些人已经磨练了心志和体力很久,并且克服了前期无数困难坚持到了关键期,可能他们拒绝了娱乐,遭到了父母和同学的非议,没时间陪男女朋友,每天早出晚归很焦虑等,但他们能否走到最后呢,11月有考研报名,有的人这个时候会更改之前的既定目标,可能定的考985,变成了211,可能考211,变成了一般省重点,起码有10%的人更改目标院校,一定程度上,我觉得他们也是放弃了的,最后上考场的时候,也会有约2%的人放弃最后的考试,所以坚持到最后初试的只有100多w,而初试中能进入复试并且成功考上目标院校的应该是100w人不到。毕竟初试与复试录取比例是1:1。

所以,这样的每个阶段,你要是能坚持下来,你就是最棒的。


Lily筱老师



貌似陪跑者超过200万

2019年研究生报考人数高达290万,比去年飙升52万,

招生人数预计达到72万,比去年增长4万。

实际上刨除掉保研和推免所占用的名额。

录取考研学生的名额不足70万。

也就是说,肯定有200多万人考不上。

这个已经是非常明确的了。



其实有100万人在假装考研

虽然看似有200多万人陪跑,招录比达到了4:1,

但是实际情况并没有那么惨烈。

因为有100万人在假装考研,

根本就没有认真准备,

对于好好复习的考生而言招录比也就在2:1吧。


为什么假装考研

根据我的经验,总结了几个假装考研的原因:

(1)目标不明确,考研是逃避工作

很多应届毕业生真实的想法是“逃避当前的就业”,

考研只是一个冠冕堂皇、高大上的理由!

其实,很多考生压根也没有想好自己要干什么。

(2)意志不坚定,耐不住孤独寂寞

考研大概是大学生活中最考验人意志力的事情了,

一年多苦行僧般的复习经历,对他们的确是个考验。

真正复习的考生直面人生的孤独寂寞冷。

很多人意志不坚定,根本不能坚持认真复习。

(3)三心二意,考研VS就业,鱼与熊掌能兼得吗?

很多考生虽然报考了研究生,

但是一直在就业和考研中纠结,

一边复习,一遍又在投简历找工作,

三心二意,终不能将考研进行到底。

(4)从众心理,缺乏原动力

本身报考研究生就是从众,

看到同班、同寝室同学或者朋友考研,

就觉得自己也得考,

但是又缺乏动力,报了名也不能认真复习。

假装考研的学生,结果早已经注定

假装考研注定考不上研究生。

根据我多年接触过的考生以及监考的经验,

认认真真坚持复习的考生能达到1/3就很好了。

依照官方公布的数据,

每年考研的弃考率就高达10%-20%之间!

以2019年290万考生来计算,

大概40多万人压根就没走进考场。

总之,一分耕耘一份收获!

那些假装考研的考生,

只不过为考研人数创纪录贡献了一份力量,

在考研大军中充当了一回分母而已!


所以立志考研的同学,

不要因200万人陪跑而无端增加压力。

只要你认真去复习、去准备,

就一定有非常大的希望。




雷哥观教育


考研这些录取比例顶多算是个参考,研究生考试首先要明确目标,比方说,你想考双一流那么你就要付出超出双一流的努力,哪怕持平都不行;如果想考个专业强势学校一样。这些都只是基本的,如果你不这么付出凭什么在那些比你本科学校好的学生还比你努力的学生里面脱引出来。基本没戏,研究生考试每年都有很大比例弃考率,还有很多考了一般某一科不会就放弃的,是不是心理抗击打和自我调整太差了些。那些抱怨考研好学校分数高的请先看看自己努力付出是什么,不要以为你在你的学校如何如何就很厉害了,不到那些名校,你永远不知道那些人有多么拼命。

考研准本复习大部分人在一年半到两年时间,但是不说始终如一只说有始有终坚定不移的就可以筛出去很大一部分人。就是一句话,想往上走就拼命这一年半或者一年;想持平走那就尽力复习就行;如果向下走或者为文凭,那就努力就好了。


加菲和他的小熊


考上的大概70多万,大约四个人中录取一个人。


考研数学涂老师


其实,每年考研结束后都会有这样的问题,那就是考研能够录取多少学生呢?又会有多少的学生成为陪跑大军呢?

记得在我第一年参加考研时,我便很不幸的成为了几百万考研陪跑大军中的一员,经历了或许才懂的了考研的不易,所以二战考研时用尽了自己的所有的努力,最后顺利的考上理想院校的硕士研究生。


19考研的学生同样也会面临这样的问题,谁能够被顺利的录取?谁又最终成为了陪跑大军中的一员?或许现在已经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结果了。

就今年的考研情况来看,研究生录取人数大约是70多万,也就是说会有220要考研陪跑大军。或许这真的不是一个好消息,如此之多的考研陪跑大军,他们又该何去何从呢?

但是如果一旦成为了考研陪跑大军,请一定要认真分析自己考研失利的原因,为明年得二战考研做好准备,如果不二战考研,那也是为我们以后的工作所积累的经验教训。



不过,既然是考试便一定会有陪跑大军,所以有考研想法的你,请一定要努力,一定不要在最后成为了陪考大军中的一员。

加油,所有的考研人!


领略教育魅力


我来说说我自己吧……首先我是一个中年妇女,还有两个娃,是的……我还要上班,今年考373分 政治67 英语69 专业课一134 专业课二103 不是非常高 但是我觉得就我自己来说,我尽力了。

我决定要考研是去年4月,因为我觉得我对女儿要求很高,我老公就说我,你对别人要求这么高,怎么不想想自己对自己没有要求?

然后我回想我过去空闲的日子,要么就是研究护肤,聊聊八卦,出去玩玩,然后逼着我女儿弹琴。有一天,我突然看到一篇文章,叫,哎呀,那不是说我吗?

我觉得日子不可以这么过下去了,于是我想那么反正她要读一年级了,我就考研吧,立个读书的榜样总没错。于是,我就开始找资料……要知道搜罗信息中年妇女很差,而且周边没有以前的同学研友啥的,完全一个人,还上当买了假的。不过假的我也看了。

4月到6月一直在啃英语,现在觉得啃早了,到后期很累;7月8月我一个人带两娃去广州和日本玩了半个月,不过都是带着书,白天带娃玩,晚上看书。然后整个暑假就是娃上兴趣班,我在肯德基点杯咖啡看书。9月底就没有那么慌,按照计划阶段性的过内容。一直到临考前还在背政治。大概每天就睡4到5个小时,很累,但是很充实,而且我相信我可以坚持走下去……

就是年龄大了,考试很累人,要奋笔疾书3个小时,还好可以吃点东西,不然我觉得我会昏厥。

考完就像泄了气的皮球,彻底瘫了……不过还得上班。

对了,我只请了3天假,临考前三天,因为我用来补觉了。

啰里八嗦一大堆,只是想跟大家分享,任何时候想定了就努力去追,去奋斗。虽然不知道最终如何,但是周围人都觉得我很正能量,连我女儿都说,我妈妈是一个很努力很拼的人,我要跟妈妈一样。我知足了。


enjoy佳佳


近几年考研人数增长率近乎直线上升,报考人数年年创新高,2019年更是达到290万。


为什么考研的人越来越多呢?

在18年考研报名人数统计中,238万考研人,应届考生131万人,比17年增加18万人,往届考生107万人,比17年增加19万人。往届生报考占比将近50%,其中除了应届毕业生,还有相当一部分在职工作人员参加考试。对在职人员来讲,考取双证不必脱产学习,充分满足了工作、学习两不误的需求。

对于应届大学生来说,同样更多的考生选择考研,想要通过这一次考试提升就业竞争力,通过考研进入名校,或者追求自己喜欢的专业、完成自己的学术理想,亦或者有一部分学生也根本没有自己的职业规划,不知道毕业之后做什么,就盲目随大流加入考研大军,暂时逃避就业压力。

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不断增长的同时,女生考取研究生的比例不断提高,女生成考研群体主流。下图为河北省历年男女生考研人数对比图:

290万考研人,考上的能有多少?

据可靠数据,2018年,全国研究生招生总规模达到88.4万人,其中博士生9.4万人、硕士生79万人。79万硕士研究生招生人数当中,包括推免生,而且近两年推免生的比例也在逐年上涨,尤其是名校。据统计,18年部分双一流高校的保研率甚至超过50%。这也就导致复试差额比增大,2:1、3:1都很常见,甚至达到10:1、30:1,竞争激烈!

下图为2002-2019年考研人数与录取统计表:

从表中可以看出,近几年考研报录比将近4:1,如果按照这个比例估计,今年录取人数72.5万,也就是有200多万考生遗憾落榜。

当然,这290万考研人,也是有“水分”的,为什么这么说?290万只是统计的网上报名人数,实际进行现场确认,走进考场的并没有这么多,能够坚持考研试的,最终能上线的,其实可能也不到100万。比如,根据目前云南大学统计数据,全国报考云南大学2019年硕士研究生考生共有19390人,按照往年“国家线分数线测算”,我校今年上线考生达6600余人,也就是说上线率32%。

下图为部分高校2019年报考人数统计情况:

比如南京大学,计划招生5400人,其中推免占2000人,也就是说在不扩招的情况下,2.7万统考生竞争3400多个统考名额;

再比如厦门大学,19考研共计有26760名考生通过网报系统报考厦大,根据厦大招生简章来看,计划招生人数是5000人上下,其中还有1400多人的推免生,这么一算统考生的报录比将会达到7:1。

为什么这么多人成为炮灰?

除去那些盲目随大流,报过名之后放弃考试的,我们说说那些努力了却依然失败的考生,为什么?

或许从一开始当你做选择开始就注定要失败。有很多考生在考研择校时根本没有任何概念,甚至不知道考哪所学校,朋友考哪里我就考哪里,或者一心执念要考名校。当你没有真正考察随便做选择的那一刻开始,就注定这将是一场失败的考试。


那些考研失败的过来人总会跟学弟学妹们说“选择大于努力”,殊不知选择也是努力的一部分。择校时,我们要综合考虑:招生人数(除去推免外)、复试分数线、专业分数线、报录比、历年复试差额比(多少人进入复试,最终刷掉几个录取几个)、是否提供参考书、是否有认识的学长学姐或其他熟人等等,多个方面进行比较,最终定下来的学校一定是那个考上几率较大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