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宋仁宗年间有哪些名人?

衣米爸爸


宋仁宗年间,星光璀璨,想要将这些名人都介绍一遍,一篇文章恐怕的很难装得下。

就说宋仁宗嘉佑二年的进士榜吧,被誉为中国科举千年第一榜,光唐宋八大家在这场科举中就汇聚了四人。

主考官欧阳修,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被后人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北宋诗文革新运动,古文运动的领导者。他的《醉翁亭记》相必大家都是背过的,应该是熟悉无比。

唐宋八大家中另三人则是苏轼,苏辙,曾巩,都参加了这场科举并进士及第。

且神奇的是,大文豪苏东坡最后竟然没有获得状元,只是乙等进士出身。前三名分别是状元章衡,榜眼窦卞,探花罗恺,能压千古闻名的大文豪一头,此三人也是足以自傲一生了。

注:网传苏轼是第二名是有误的,因为进士是根据殿试成绩排名的,而殿试考卷由皇帝亲自批阅,欧阳修是没有资格的。苏轼是会试的第二名,而第一名会员是李实,也不是曾巩。所以这只是一个网络鸡汤文而已。

另外当时在京城的唐宋八大家还有两位,一位是陪儿子考试的苏洵,一位是正担任群牧判官的王安石。

也就是说,当年京城汇聚了唐宋八大家中的六位!

此次嘉佑榜,共有进士388人,其中在《宋史》中入传的有24人,分别是章衡、窦卞、罗恺、邓考甫、王回、王韶、王无咎、吕惠卿、刘库、刘元瑜、苏轼、苏辙、郑雍、林希、梁焘、曾巩、曾布、程颢、蒋之奇、杨汲、张载、张璪、章惇、朱光庭。

后来担任宰执的有九人,分别是王韶、郑雍、梁焘、吕惠卿、苏辙、林希、曾布、张璪、章惇。

王韶:北宋名将,人称三奇副使,上《平戎策》,提出并主持河湟开边计划,先后收复了宕、叠、洮、岷、河、临(熙)六州的战役,2000余里,是北宋最大规模的开疆拓土。

吕惠卿:王安石第一次罢相后,变法的继承者,但在担任参知政事后,与王安石关系破裂,王安石回京后,被贬出京城。是维护推进王安石变法的重要力量。

程颢:与胞弟程颐并称“二程”,北宋理学的奠基人。

张载:横渠先生,关学创始人,很多人可能没听说过。但是他提出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一定听过。

章惇:和年长自己十岁的族侄章衡一起参加科举,虽然中进士,但耻于在自己的侄子之下,拒不受敕。两年后再次参加科举,中进士第五名。是北宋后期新党的领导者,以“端王轻佻,不可以君临天下。”为由反对立赵佶(即宋徽宗)为帝。后被贬湖州,死于任上。

除了主考官和考生外,当时的考官团阵容也是庞大,负责阅卷的是宋诗的开山祖师梅尧臣,副主考则都是北宋文学大家王珪、韩绛、范镇,前两者后都至宰相。

可以说,嘉佑二年一榜所选拔出来的人才贯穿了整个北宋的后半段历史。

除了以上提到嘉佑榜诸人,宋仁宗年间的名人还有非常多。

名臣有:吕夷简、范仲淹、司马光、文彦博、吕公著、包拯、庞籍、韩琦、富弼、张尧佐、曾公亮、吕公弼、吕大防等。

名将有:狄青、杨延昭、王德用、杨文广、种世衡、种谔、种师道、曹玮等。

思想、文学艺术上的有:邵雍、周敦颐、张先、柳永、晏殊、蔡襄、黄庭坚、孙奭、刘敞、胡瑗、孙复、石介、吕大临、刘攽等。

科学上有:沈括、苏颂、毕昇、王惟一(针灸专家)、钱乙(小儿科专家)、燕肃(复原指南车、记里鼓车,作《海潮图》解释潮汐形成)、贾宪(数学家)等。

宋仁宗一朝人才辈出,苏轼曾评价:“仁宗之世,号为多士,三世子孙,赖以为用。”不过嘲讽的是这些人才恰恰只用了三世,宋英宗一世、宋神宗一世、哲宗和徽宗兄弟算一世,然后就爆发了靖康之耻。


潘不安讲究史


宋仁宗时期的名人,真是群星灿烂,耀古烁今!

宋仁宗是宋朝第四代皇帝,他是宋真宗的崽、宋太宗的孙,继位时才13岁,当了42年皇帝。

宋朝的皇帝,宋仁宗不是能力最强的,也不是才华最高的,但他却是宋朝18个皇帝中间名声最好的皇帝。

宋仁宗之所以名声最好的皇帝,一是因为他为人很仁慈,无论是对大臣,还是对身边的侍者,都一样的,温和而仁慈,从不一己之私而刁难人、斥责人,而是宽厚仁爱,所以他死后,连北方的辽国人都哭泣,这不是杜撰的,宋史和辽史都有记载。

宋仁宗名声好,还得益于他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善于发现人才、培养人才、提携人才、使用人才。

我多年浸淫于宋史和宋朝野史之中,通过对宋仁宗传记和他这一朝人物的检索,发现宋仁宗时代所发现和提拔过的人才,真是名臣辈出,名人辈出,可以说,北宋的名人,宋仁宗这一朝几乎出了一大半,有的是他发现的,有的是他提拔的,有的是在他手里崭露头角的,总之,宋仁宗时期的人才个个都出类拔萃,而且人数之多,超乎想像,简直如满天的繁星。

我可以按照我平时的了解,整理出一个宋仁宗时期的名人名单,不信你看看。

比如,名臣就有:范仲淹、吕夷简、鲁宗道、薛奎、蔡齐、陈尧佐、杜衍、庞籍、王尧臣、包拯、孔道辅、余靖、胡宿、田况、王素、韩琦、富弼、文彦博、种世衡、狄青、王德用等。

其中,范仲淹、包拯包公、韩琦、富弼、文彦博、狄青等,这些人如今都是非常有名的。而王安石、司马光、范纯仁等名臣,在宋仁宗时期都已经考上进士,步入仕途,并且,宋仁宗曾多次主动要调王安石到身边来任职,只不过王安石想在基层多锻炼锻炼,才借故推辞了宋仁宗的安排。

又如文人兼名臣:张先、柳永、晏殊、宋庠、宋祁、梅尧臣、苏舜钦、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等。

书法家宋四家,苏轼、黄庭坚、蔡襄、米芾,全部都是仁宗一朝人;

又如思想家:孙复、张载、邵雍、周敦颐、程颢、程颐,宋朝理学家,几乎绝大多数人都是仁宗朝人;

即便是科学人才,也多在这时,如毕昇、沈括、苏颂等。都是这一时期人。

所以,宋仁宗时期的名人,几乎占了整个宋朝的一半有多。


帝国的脸谱


每个朝代都人才辈出,但仁宗时期似乎赶上了文化最繁荣,“精英”扎堆涌现的时代。包拯欧阳修范仲淹,韩琦富弼苏轼,曾巩梅尧臣苏舜钦,北宋王朝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几乎全在这个年代荟萃。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这些文人雅士。但是在了解这些名之前我们少不了要来聊一聊仁宗皇帝本人。

宋仁宗赵祯(1010年—1063年),中国北宋第四代皇帝(1023年—1063年在位)。

初名受益,宋真宗的第六子,生于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1018年立为皇太子,赐名赵祯,1023年即帝位,时年13岁。1063年驾崩于汴梁皇宫,享年53岁。


宋仁宗在位42年,是宋朝皇帝中执政最长的一位。他去世时,“京师罢市巷哭,数日不绝,虽乞丐与小儿,皆焚纸钱哭于大内之前”。就连曾经的“死对头”——辽国的皇帝都痛哭不已。直到700年后,自视甚高的乾隆皇帝,也坦承:平生最佩服的三个帝王,除了爷爷康熙和唐太宗,就是宋仁宗了。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有三个是在仁宗时期出现的。军事上边境升平,西夏和辽慑于宋朝国势,虽有小纠纷,但数十年未动大干戈。司马光就曾经抱怨说,现在连贩夫走卒都穿上丝绸了,这像什么话。


说完这个时代的大佬我们就不得不提大佬的左膀右臂—包拯包青天大人。

宋真宗咸平二年(公元999年),包拯在安徽庐州出生,宋仁宗天圣五年(公元1027年),登进士第。为官期间,包拯累迁监察御史。在担任监察御史及知谏院时,包拯严查贪官污吏,肃正纲纪。在宋仁宗赵祯面前,他能冒犯威严,大胆给领导“提意见”

包拯时刻保持清廉本性,洁身自好,喜爱读书,谨慎交友。与他人交往讲纪律和规律,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庆历元年(1041年),包拯南下岭南出任端州知府。端州自古以来以其端砚闻名于天下,为四大名砚之一。包拯到来,一心只为减轻百姓负担,下令只许征收进贡数量的端砚,禁止多征一个,自断历来这条“升官捷径”机会

接下来我们就来认识一下我们的大诗人:苏轼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林语堂先生在《苏东坡传》中写道:“一提到苏东坡,中国人总是亲切而温暖地会心一笑”。这大概就是对苏东坡最好的诠释

苏轼二十岁中进士,可谓少年得志,中年以后,从北到南,却是接连被贬,直到被贬到遥远的海南岛。

对于一个蛮荒之地,完成了科举的零突破,确实称得上是“破天荒”了,时至今日,海南依然留存着东坡村、东坡井、东坡路、东坡帽甚至还有东坡话。海南人一直把苏东坡当成是儋州文化的开拓者。

就是这跌宕起伏,四海飘零的一生,却被苏轼过得有模有样,有滋有味。他能享受命运的馈赠,也能承担命运的打击,无论好的坏的,他都能变成生命里的风景。这大概就是苏轼的魅力吧。

一提到范仲淹,我们都会想到他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再多的似乎就没有了。接下来我们就走进范仲淹的人生喜乐。

老范系出名门,先祖范履冰曾为唐朝宰相,父亲范墉早前亦在吴越为官,可惜在老范两岁时候父亲去世,母亲贫困无依,只好改嫁淄州长山人朱文翰,老范也随着更名为朱说(yuè)。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范仲淹苦读及第, 授广德军司理参军,迎母归养,改回本名。

老范27岁的老在1015年范一举高中进士,在御试中见到了年近五旬的真宗皇帝。康定元年(1040年),与韩琦共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采取"屯田久守"方针,巩固西北边防。庆历三年(1043年),出任参知政事,发起"庆历新政"。不久后,新政受挫,范仲淹被贬出京。皇佑四年(1052年),改知颍州,范仲淹扶疾上任,于途中逝世,年六十四。追赠兵部尚书、楚国公,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

虽然这几个人不足以说明宋仁宗时期的繁荣,但是通过这几个人我们至少知道了仁宗不是一个昏君,甚至是一个受百姓和朝臣爱戴的任君,每一个朝代都有我们值得纪念的人,不能忘却,只是怀念。


必读历史


苏东坡

他就是自号「东坡居士」的大文豪--苏轼。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和东坡先生一样,也都各有一片文学的天空。一门三杰,传为文坛佳话。

沈括

沈括,字存中,宋仁宗天圣九年(公元1031年)生于浙江钱塘(今杭州)一官僚家庭。自幼勤奋好读,在母亲的指导下,14岁就读完了家中的藏书。24岁开始踏上仕途,三年后,被推荐到京师昭文馆编校书籍,在这里他开始研究天文历算。晚年他在梦溪园认真总结自己一生的经历和科学活动,写出了闻名中外的科学巨著《梦溪笔谈》和《忘怀录》等。宋哲宗绍圣二年(公元1095年)沈括逝世。

司马光

司马光,生于北宋真宗天禧三年(1019年),卒于哲宗元佑元年(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是北宋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山西夏县)人,世称涑水先生,进士出身,历任馆阁校勘、同知礼院、天章阁待制兼侍讲、知谏院、御史中丞、翰林院学士兼侍读等职。熙宁三年(1070年),他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同,坚辞枢密副使,以端明殿学士出知永兴军(今陕西西安市),次年改判西京御史台,退居洛阳,专事著史15年。哲宗即位,高大后临政,召司马光入主国事,任命为相(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身后追赠太师,封温国公,谥文正。


小草根学历史


宋朝仁宗赵桢在位时的统治分两部份,前段时间是太后刘娥执政,十一年后才是仁宗自己亲政,他的大治基础,更多的是得益于其母后,而他在历史上的“仁”名,也可能与刘娥太过强势有关,一直在高压下做事,没有其他皇帝“天下是我的”那种强烈占有欲,当然也与他的柔仁性格有关,最大的限制应该是宋朝的与士大夫共天下的国策。君王的自我约束,与臣下相得益彰,俱千载流芳,论及当时的贤臣,可用明朝思想家李贽的话概括“钜公辈出,尤千载一时也”。


吕夷简是见政了仁宗母子政治及深度参与其中的人物,他是吕蒙正的侄子,吕蒙正是宋太宗和宋真宗时期的宰相,吕夷简幼年好学,才名在外,是吕氏家族出的第二位宰相,有为国爱民之真心,他走上相位是在真宗去世,刘娥开始执政时,新手上路,需要有人撑门面,就选中了吕夷简,刘太后想一手遮天,政由己出独断专行,却不料吕夷简斗争有术,小事让着,大事死争,搞得刘后也头大不已,却又不好过于却了他的情面。

除了政事处理得井井有条外,比较著名的是他为仁宗生母的后事犯颜力争。仁宗生母李氏病逝,刘娥打算以宫妃之礼安葬,是吕夷简提议以皇后之礼入殓,暗示以后仁宗亲政,得知内情恐怕有怨恨,会对刘后亲人不利,刘娥听从了。后来果然,仁宗亲自查看生母的入殓情况,见是以皇后之礼下葬,怨气大消。等到仁宗亲政。吕夷简又向皇帝提出八条规劝,即:正朝纲、塞邪径、禁货贿、辨佞壬、绝女谒,疏近习、罢力役、节冗费,助推仁宗之治的前行发展。(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


从后来宋理宗为了表彰宋朝历代功臣,归纳总结宋朝功臣,命令画师把二十四名功臣的图像画下来,然后把这些图像放在昭勋阁里,从昭勋阁二十四功臣来看,经历过仁宗时的名臣入阁最多,约有王曾、吕夷简、曹玮、韩琦、曾公亮、富弼、司马光,也可以从这里反衬出仁宗朝确实人才辈出,文武双全。昭勋阁入阁人选虽大体公平公正,但其中缺少一位仁宗朝的名臣,也一直为人所微词,他就是后世享有大名的范仲淹。(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名言在学生时代便耳熟能详,更是历代文人武将奉为圭臬的座右铭。范仲淹从小家贫,曾随母改嫁而改姓,长大后得知真相,离家出走求学,学得一身文武艺,考中进士光宗耀祖,便改回范姓。从此在官场起起落落,与韩琦共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采取“屯田久守”方针,巩固西北边防。因宋朝建国日久,官僚队伍庞大,人民生活堪忧,外部辽国和西夏威胁着北方和西北边疆,而对严峻形势,推动并主持了“庆历新政”的改革,为王安石变法打下基础。


南方鹏


宋仁宗赵祯是宋朝第四位皇帝,在位时间42年,是宋朝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皇帝。宋仁宗是一代明君,他性情宽厚,不事奢华,还能够约束自己,受到历代历史学家,政治家的称赞。

仁宗朝时涌现出了,不仅在当时,乃至于后世,都堪称表率的人物。范仲淹就是其中之一。在北宋名臣中,范文正威望最高,南宋人罗大经尝说:“国朝人物,当以范文正为第一”。数百年后的明人李贽赞叹道:“宋亡,范公不亡也”。乃知,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人格境界,虽历百千年,仍令后世君子旷代相感。

包拯从进士及第到出仕为官,一生都在仁宗朝。而他与仁宗的关系,居然有些类似真宗与寇准——君臣之间,一刚一柔,一忠一仁,所不同的则是,仁宗与包拯之间自始至终都是君臣契合。王夫之认为宋仁宗“无定志”,切不论此言对否,不过,至少在对包拯的支持上,仁弱少断的宋仁宗却从未犹疑过。

沈括(1031~1095 年) ,宋朝科学家,石油命名最早由他提出。沈括发现用细线系在磁针的中央(指南针),并将其悬挂起来。经过观察、发现,写进了他的著作《梦溪笔谈》中。以后人们把用磁铁制作的针成为指南针,还有指南桌。 13世纪到东方旅玩的意大利人马可波罗见到了指南针,并把它传到了欧洲。

仁宗朝文学之士则有词家柳永、晏殊。被誉为唐宋八大家的苏洵、欧阳修,书家则有为后世尊为北宋四家之一的蔡襄,科技人才则有精于数学的贾宪,贾宪三角为人类数学史上之重大成就。又有精于天文的苏颂,其人作水运仪像台,可谓精密幻妙,为剑桥学者英人李约瑟赞为天文钟之发源。而仁宗朝的人才似乎都有种太平气象。


Sylar弈


范仲淹。欧阳修。包拯。文彦博。韩琦。曾公亮。富弼。王安石。三苏(其实应该是四苏,苏小妹也很猛)。司马光。梅尧臣。王珪、韩绛、吕公著。范镇。蔡襄。曾巩。狄青。王韶。杨家将后代杨文广。种家将。沈括。张载。程朱理学的二程。太多了,整个北宋的精华都集中在了仁宗朝。还有那个河东狮,还有那些反面名人,比如王安石变法带出的几个名列奸臣传的曾布.张悙.吕惠卿.邓倌,以及主动投靠西夏的汉奸张元。


猪哥哥与小龙女


我个人比较对宋朝历史感兴趣,要说宋朝,那个皇帝最有名气,第一个就是赵匡胤,这个没办法吗,别人打下的赵宋江山。第二位呢就是这位宋仁宗了。为什么?因为这是一位千古仁君啊,在位时间42年,是北宋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开创了“仁宗盛治”,当然这个仁宗盛治是与仁宗下面的贤臣名人分不开的。


我来画一张图,大家就一目了然了。

也就是从这个图上你就可以看出来,从宋仁宗登基的时候就有刘太后垂帘听政,下面的宰相是贤相吕夷简,接着就是晏殊、然后晏殊的女婿富弼,晏殊的门生韩琦。


副宰相也就是当时的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就有范仲淹、包拯、欧阳修这些牛人。


文学序列更是“传帮带”的体制。晏殊提拔了欧阳修、范仲淹、宋祁、梅尧臣等人,而欧阳修呢,承前启后,提拔了苏轼三父子、曾巩、王安石等。后面苏轼又有学生:秦观、黄庭坚等人。也就是说从仁宗朝起,这样优秀而且历史罕见的贤才聚集的趋势达到了顶峰,而且形成了传承。北宋灿烂的文化,也是在仁宗朝奠定并繁荣。


当然这里还要提一下仁宗朝时期的皇亲国戚:刘太后,也就是“狸猫换太子”故事里面狠毒的刘太后,其实刘太后和汉朝的吕后、唐朝的武则天并称。都是喜欢干涉朝政的女强人,但是刘太后有吕后和武则天那么政绩斐然,但没有吕后、武则天那么残暴,正史的评价是很正面的。


还有一位就是宋仁宗的皇叔:八大王。他是《少年包青天》里“八贤王”的原型,长相严峻,适时而退,民间和外邦都很敬重敬畏他,曾经也担任过要职,只是后面刘太后垂帘听政,他为了避嫌再也不问朝政。


每天读诗词


比如像范仲淹、韩琦、富弼、王安石 、司马光、 苏轼、 苏辙 、包拯、张尧佐、王德用、王素、包公、晏殊、刘太后、曹皇后、杨太妃、张美人等。


虽一毫而莫取


包拯,对包拯大家都很熟悉,刚正不阿,敢于惩治贪官污吏,甚至连皇亲国戚也不放过。

欧阳修,唐宋八大家之一,被公认为当时的文坛领袖,名作有《醉翁亭记》。

王安石,北宋著名的改革家、政治家,同时又是非常著名的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