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网红老师陈果上课念了一个错别字,引起轩然大波,上传视频的人是什么心态?

烟花三月09


我父亲是一名小学退休语文教师,他对汉字非常感兴趣,退休以后一直研究生僻字,现在八十多岁了,周末回家看到他的几本笔记,本子上的字我全不认识。

去年女儿为外公买了一本故宫年历,其中有两个字他不认识,字典也翻查不到,后经过网络查验,原来是书写错误。就是这一辈子和汉字打交道,字典翻烂几部、不认识的汉字反复记录的老人,他目前也只认识五千多字。

我的父亲只能认读五千多字,我认识的汉字绝对要少许多,也许会有人不屑:幼师认识的字肯定少,但我相信绝大多数人认识并且会读的汉字不会超过五千个!

可中国汉字有多少?

《说文解字》收集9353个汉字;《广雅》收集18150个汉字;《 声类》收集11520个汉字;《字林》收集12824个汉字;《康熙字典》收集47035个汉字;《中华大字典》收集48000个汉字;1990年出版的《辞海》收集14872个汉字;1994年出版的《中华字海》收集87019个汉字(其中重复字320个);近来,根据北京国安资讯设备公司汉字库公布,共收集有出处的汉字91251个汉字。


可我们日常所使用的汉字只有几千字。据统计,1000个常用字能覆盖约92%的书面资料,2000字可覆盖98%以上,3000字时已到99%。试问谁敢说自己会认读所有汉字?谁敢说自己没读错过汉字?谁敢保证自己永远不会读错字?请不要过于苛求他人!

不知道因为名人读错一个字大肆宣扬的人是什么心态,更不知道他们生活中认识多少汉字、会读错多少汉字?

当然名人读错汉字有一定的影响,可我相信善意的提醒会更有意义。

新时代给了每个人的表达自由,但是请多多传播善意,不要为了博取眼球而让良心遭受拷问,让自己成为一个笑话。


妈咪老师


问题不在于两个读错的字,让我们看到的是对读错字的态度。有的引经据典收罗了许多名人出错的先例,无非就是说人人难免。本人认为不管是谁,错就是错。特别是文科教授,“耄耋”两字不属生辟难涩之类,这样的错确不应该。但是错了也没有什么,关键在于认识。我在读中学的时候,有位教历史的山东籍老师,上第一堂课他就告诉我们:自己乡音难改,讲普通话不标准,请同学们凉解。讲课时照样受欢迎。特别他的板书漂亮极了,对同学营响很大。他教过的学生没有几个写字不好的。有一次板书时大禹的禹写成了宇宙的宇,第二天他对我们说:昨天我把禹写成了宇,老师向你们道歉。大家回敬的是一片掌声。他用自己实事求是的行为和操守,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的成长。教师、教授不仅仅只是解疑释惑,向学生传授知识,也有培育学生实事求事的操守和品德之责。为什么很多人在“耄耋”两个字读对读错上纠缠不休,我们是不是应该多想想比读对读错两个字更有意义的东西呢?


常健77544927


汉语言博大精深,仅汉字就是一个不小的拦路虎,没有谁能说识遍所有汉字。古人一生大都只识汉字学汉文,可是仍有不少人闹笑话;清末废除科举,施行西学,科目增多,“中国人不识中国文”的现象更是比比皆是。前几年北大校的鸿“告”风波,如今的网红的“毛至”笑柄,这些高等学府出现的看似不可思议,其实真不必太当回事。

陈果女士,讲台风格不亚于当年的于丹,鸡汤很鲜,妙句很爽,初听耐人寻味,细一揣摩骨感十足。教学风格可以流派争鸣,吹拉弹唱齐来,不过要言之有物,不是歌者晨起练声,咿咿呀呀有个韵味就行。

有人说陈女士学富五车、才高八斗,恐怕捧者心里有问题,抱有个人见不得人的目的很难说。如果被捧者因此而飘飘然,那下场是很可悲的。楷书以为陈果有一定的才分,但还有努力充电挖潜提高的空间。还年轻,浮华一点也未尝不可。但长此以往是肯定不行的。古人说大道至简。又有老诚的作家说,文风平淡更不易。但愿美女卸下浓妆,撕去花黄,素颜对众。

读错了字,别人行,教师不行,大学级更不行。但不可怕,放下身段多修行才是正理。

至于说上传者的心态如何,我们不必去猜度,起码反映的是事实,这就足矣!


楷书13


谁敢说对中国的汉字全部认识,不会读错一个字,包括汉语专家,汉字专家。尤其近些日子不断炒作陈果老师读错一个字的这些人,你们谁敢说每个汉字你都不会读错,都认识?!不断炒作陈果老师读错一个字的这些人,要吗就是心态扭曲嫉妒,靠抺黑别人尤其名人,以彰显自己有“文化”。要么就是跟风的,狗屁不懂的网络棍子和网络喷子,他们逮着个机会就大肆炒作,靠贬低别人尤其名人来满足自己的不良情绪。还有就是一些自以为是的所谓文化人,文人相轻的劣根作怪,发现别人一点错误就揪住不放。滔滔不绝,夸夸其谈,好像天塌下来似的。好像他或她比陈果老师高明的很多,好像他或她懂文化最多,谁都不如他。很恶心!难道读错一个字就可以否定一个受学生欢迎的一个名牌大学的年青教师,教授?难道国人就不能心态正常对待人与事?!当然,错了可以纠正。只是不要这么肉麻的,恶心的夸夸其谈,好像陈果犯下了不可饶恕的错误了。难道国人就喜欢别人倒霉?文人相轻的劣根性能不能少一点?!国人能不能对人对事客观,全面,实事求是呢?能不能善意而不是吹毛求疵,靠贬低别人,彰显自己来满足自己的心态呢!?尤其在知识界,真正创造一个风清气正的学术交流氛围,而不是靠贬低别人,吹毛求疵,互相攻击,见不得别人有成绩。这样才可以让年青的知识分子快速成长。慢慢带动国人的素质,让我们国家人民的素质整体提高,这样不好吗?难道你们不希望国民素质整体提高,国家繁荣昌盛吗?


天河和淡然


教师念错字大可不必兴如此风浪,但事出有因。一、复旦大学教授念错此字,实属不该,此字中学生一般都不会读错,这是常考文字,大学老师如何过得中高考关,如何留了校教书,犯这望文生义的低级错误。二、陈果被炒的已然是网红教师,不少学生奉之为女神,其风度翩翩其语言滔滔其说教阐理,俨然已成第二于丹,心灵鸡汤灌的学生是云山雾罩,自己却连这踏实备课的基本功都没有,令人不由想其为人做事的浮躁。三、一字之错,错的离了谱,大众哗然,无可厚非,爬上神坛的人自煞了风景,灰溜溜下来也是正常不过的事情。


用户59751601096


很简单,你去医院一个医生说错药名,你去吃饭一个厨师弄错菜名,你去找律师,律师说错法律条款,你都能接受吗?

耄耋现在已经算不上什么生僻字,几乎年年高考都有。一个文化水平比较低的人说错了也没多大问题。很多明星都出过各种低级错误,什么驾驭读成驾权之类的,但都知道娱乐圈普遍文化水平低,调侃一下也就过去了。

但作为高学历并且在高等学府任教的老师出现这种错误,那就有点说不过去了。老师是教书育人,这种错误发生在老师身上会误导学生影响很大,现在信息这么发达,即便当初考试没遇到这个词,吃不准的时候动手查一查总可以吧?几秒钟的事情至于用猜的么?就这治学态度就存在问题。


小唐糖棠


十几年前潘长江来江苏省淮安市盱眙龙虾节演出,把盱眙说成“于台”,谁没有失误的时候?


zdy229933


陈果不是大师,是个网红,整天出来贩卖包装过的心灵鸡汤怎么称得起大师?大师是要潜心做学问的!那个流浪汉许巍也不是大师,但他的思想很正统,有成为大师的潜质。


涛哥的意思


终于抓到把柄了!


张求实(临风沐雨)


论别字老师的另类功绩:当我们知道老师读错了字的时候,我们就记住了这个字了,甚至,关于这个字(词)的知识点也记住了。我高中一老师,讲了一个知识点,我现在都记得:“卡(四川话读qia,四声)文迪(他读的‘由’)许的扭秤(他读的‘平’)实验”。对不起啊,老师,拿你说事,但那知识点我真记牢了。感谢师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