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9 何为“书法气息”?中国书法应该有什么样的“气息”“面目”?

书法的气息这一概念实际上和艺术家个人的风格面貌、和一个人的气质涵养在某种程度上是相似的,是有相通之处的。

书法的气质涵养在某种程度上与艺术风格和人的经历、阅历有很大的关系。

书法的“气”,在更多程度上表现为高级追求的,如“书卷气”“文人气”“金石气”,次之的,则有“柔美之气”“阳刚之气”,最不可取的这是“匠气”“匪气”“俗气”。

何为“书法气息”?中国书法应该有什么样的“气息”“面目”?

一、何谓气

气这一概念自古就有。古今中外对其理解不尽相同。

国外论述“气”,多以古代贤哲从哲学层面进行论证。他们认为“气”是构成世界本原的物质。这种物质无处不在,所有的东西都是由它构成。

但是中国古代的文人、艺术家、士大夫这从另外一个叫独来理解“气”。

何为“书法气息”?中国书法应该有什么样的“气息”“面目”?

尤其是关涉到艺术层面上,更是如此。

早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文学理论发展的初始时期,“气”就被看作构成文学内在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被古代的文学家所加以讨论。

例如,三国曹丕曾经在他的《典文论文》中论述文学之气,随后刘勰在《文心雕龙》中也系统的将这一问题进行过展开讨论,他们认为“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至”,“以气质为体”。

但是考察他们在这里讲的“气”,不是作为文学概念的构成要素而说的,而是一种更为接近艺术欣赏论的角度而言的。这里的“气”,更偏重于论述文学的“气质、风格、面目”。

何为“书法气息”?中国书法应该有什么样的“气息”“面目”?

而这里面气质风格面目又与创作者所处的时代和大环境有很大的关系。

二、何谓息

息,许慎《说文解字》曾经说过,“息,喘也”。清代段玉裁对此进一步解释论述为“喘,息之疾”。

也就是说 息是呼吸这一个动作的总体称呼。而喘这是一种在动作和速度上都相对快速的呼吸过程。

因此,息可以总结为呼吸的动作。

何为“书法气息”?中国书法应该有什么样的“气息”“面目”?

这样一来 如果我们把前面“息”的概念和“气”的概念结合起来看,就可以很清楚的看到,气息就是一定的“气”在一定的媒介中“流动”。

当“气”在人体中的时候,气就是随着人体呼吸流动的空气。

当气在艺术、文学中时候,就完全不同了。它是一定的创作者心中理想、涵养、风度和人生经历的反应。当作品中出现不同的情绪状态时候,气也就随着作品在流变,产生变化。

何为“书法气息”?中国书法应该有什么样的“气息”“面目”?

三、气息在书法中的表现

气息在书法中有多重表现形式。例如前面我们说过的,在更多程度上表现为高级追求的,如“书卷气”“文人气”“金石气”,次之的,则有“柔美之气”“阳刚之气”,最不可取的这是“匠气”“匪气”“俗气”。

四、高级追求

书卷气、文人气和金石气,实际上都有一种学者、文人的气质在其中起作用。

它表现的是艺术在文人这一身份的影响下,所起到的、特殊的运作形式。文化知识分子把他们所学到的知识运用、书写在书法之中,就使得书法变成了一种文人的身份地位的象征。他们在书法中表现理想品格追求。

何为“书法气息”?中国书法应该有什么样的“气息”“面目”?

书法和文人理想地位结合的较为理想的时期,是宋代。宋代文人地位空前高涨,文化知识被抬升到了很高的地位,如,宋朝皇帝直言“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

这一时期书法也开始与文人文化紧密结合。宋代书法因为文人参与开始得到高扬。

五、不可追求的追求

但是在书法的气质中,书法最不可以追求的,就是匠气,匪气,俗气。

何为“书法气息”?中国书法应该有什么样的“气息”“面目”?

'''最近有人说书法应该讲求霸气,但是这个霸气很难说它能构成书法最核心的文化内涵之一,如果书法讲求霸气,那么书法是否就是一种应该崇尚莽夫之勇的艺术?

除此之外,匠气因为只是讲求书法技巧而矮化书法文化内在的内涵建设,因此并不可取。

匪气和霸气一样 有损于书法的文化内涵。

俗气,古代书法家曾经说过“唯俗不可医”。

何为“书法气息”?中国书法应该有什么样的“气息”“面目”?

如果一个人的书法俗到骨子里,那么这个人的书法基本上也就完全是不可取的了。

这就是我对书法气息的理解和阐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