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有人说二龙山三头领梁山排名很诡异,武松为何排在鲁智深和杨志中间?

用户69001851


梁山泊英雄排座次,二龙山来的三名头领鲁智深、杨志、武松的排名:天孤星花和尚鲁智深和排名第十三位,天伤星行者武松排名第十四位,天暗星青面兽杨志排名第十七位,杨志之上,武松之下,是双枪将董平和没羽箭张清。

梁山排座次有什么玄机?

众所周知,忠义堂石碣受天文,不过是宋江、吴用和公孙胜等梁山核心领导层弄出来平衡梁山上的各大派系的一个把戏。梁山好汉们的这个排名,不是天书上写好,而是宋江、吴用等人提前权衡谋划好。他们只是需要一个恰当的时机把这个排名公布出来,让梁山上的每一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和职责。

二龙山鲁智深、杨志和武松的排名,其实大有讲究。为什么在二龙山时期,本来在杨志之下的武松,反而在梁上聚义时,就能领先杨志两个席位?这与宋江和吴用的人员安排分不开,既然梁山是宋江做主,自然就要分个亲疏远近。

因为担心朝廷官军围剿,势单力薄,鲁智深等人投靠了梁山。尽管作为梁山之外最有实力的一股势力,既然选择了归顺,在宋江的手下做事就要听从宋江的吩咐。但是,宋江也忌讳二龙山集团的实力,因为无论是鲁智深、杨志还是武松,他们的个人能力在梁山都是属于第一流的。所以宋江必须要笼络人心,又能够让他们服从自己的号令。

宋江和吴用的策略就是稳住鲁智深,拉拢武松,疏远杨志,然后分化二龙山的实力,为己所用。

鲁智深为什么进不了前十?

鲁智深之上,宋江之下,分别是宋江的铁杆追随者如吴用和花荣,要么是朝廷降将如关胜、秦明、呼延灼等,要么是一方大员如卢俊义、柴进和李应。水泼不进,宋江必须笼络这些上层阶级出身的人才能完成招安大计。

所以鲁智深满打满算,即使作为梁山最有实力的第二股势力的头领,也只能排到第十四位。还有一个原因,是他和林冲早年间的拜把子交情。林冲是梁山的三朝元老,两次维护梁山权力轮换稳定的功臣,而且是晁盖原班人马中的代表人,宋江必须安抚好林冲,因此林冲才能进入前十位。

凭借和林冲过命的交情,加上自身二龙山不俗的实力,鲁智深得以进入第十四位,合情合理。再往后,鲁智深不满意,二龙山这股势力就会出现不稳定因素;再往前,鲁智深掌握了太多的主动权,在今后的招安工作就不好开展,毕竟鲁智深和武松是明确反对招安大计的头领。

武松凭什么排在杨志之上?

一朝天子一朝臣,二龙山时期,杨志和鲁智深是草创班子的元老,武松后来在菜园子张青夫妇的介绍下上山投奔,排在杨志之后理所当然,并不屈就武松。

杨志家世显赫,名门之后,论单打实力武力值也不在武松之下,曾经和林冲大战五十回合不分胜败。但是杨志有个不好处,他和梁山势力有宿怨。

当初正是晁盖、吴用等人带领三阮和刘唐劫了他押运的生辰纲,才导致他不得不落草为寇。所以杨志,因为之前造成的隔阂,不可能和宋江、吴用等人走得太近,投奔梁山是不得已之举。

武松就不同了,武松早期在柴进庄上,和宋江是八拜之交。宋江那时候把武松当兄弟看,后来武松落草二龙山,虽然和梁山属于两股势力,相对于杨志,笼络武松显然更容易一些。所以武松后来居上,在梁山时期反而排在了原来的二龙山的二当家杨志之上。

尽管宋江吴用使了不少手段和心机,二龙山三兄弟鲁智深、杨志和武松三个真正的英雄好汉,并没有被分化离间。

三个人的关系始终如一,而且一致反对招安。招安后征讨方腊,梁山好汉死伤殆尽,鲁智深坐化,杨志病逝,武松为了守护当年二龙山结义之情,在杭州六和寺出家,始终没有离开和背叛自己的兄弟。重情重义,光明坦荡,这也是为什么武松被后人敬重的原因。


END.


博书


很多人认为武松排挤了杨志,其实是杨志捡了武松的大便宜。

梁山坐排次的时候,“二龙山系”排名很奇怪:别的山头都没有打乱原来的顺序,比如“晁盖系”原来是吴用第二,公孙胜第三,刘唐第四,三阮依次下排,白胜最末,石碣排位也是如此;别的派系都这样。二龙山系原来是鲁智深、杨志、武松,以下是施恩、张青、孙二娘、曹正等小头领。到了石碣上,却是武松第十四仅次于鲁智深,杨志排到第十七去了。不仅被反超,还被反超了这么多。

为啥会这样,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原因:

一,武艺

武松能扔得动几百斤的石墩,打得死老虎,已经超出人类极限,肯定超过杨志。只是杨志上山早,二龙山又是他跟鲁智深打下来的,再加上他“制使“的官位比武松这个“都头“的顶头上司县太爷还高,所以在二龙山武松只能排到杨志后面去。

二,领导能力

武松干了都头,人人爱戴,下属都听他的。杨志押送个生辰纲,到最后大伙都躺下不听他的,打起来这个,那边又躺下,也是个人才。

三,名气

武松打虎,名满天下。杨志呢,打“无毛大虫“牛二?知名度明显低许多。最出名的当属生辰纲,杨志还是个被耍的反面角色。


四,跟宋江的关系

武松跟宋江在柴进庄上就认识,宋江也很器重他,收他为小弟。杨志熟悉的人就是打劫他财物的“生辰纲集团“了。。。

当然了,以后几点都不重要,杨志最大的硬伤是——智商。押运生辰纲时杨志给梁中书建议:

〖若依小人说时,并不要车子,把礼物都装做十余条担子,只做客人的打扮行货。也点十个壮健的厢禁军,却装做脚夫挑着。只消一个人和小人去,却打扮做客人,悄悄连夜送上东京交付。恁地时方好。〗

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呢,要知道用个小推车比担着省力多了,用畜力拉车又比小推车省力多了,还能自带酒水,免得路上买酒被下药,据杨志说扮成穷人能不引人注目。可真能达到这效果吗?别人看他们连推车都用不起,应该是很穷;但杨志、老都管、二虞侯都不担担子,穷人哪舍得这么图舒服浪费人力?还有别人都趁凉快走,他们却非大中午地赶路。别人见到这奇奇怪怪的一群人,想不注意都太难了。

就杨志这智商的,又不像李逵全听宋江的,有大哥罩着,如果由他带领二龙山几百人入伙梁山,顶多就跟好水川、黄山门、清风山一样;能排地煞靠前面点就不错了。

就是因为二龙山有了鲁智深、武松两个顶天立地的英雄,谁也不敢小视,顺带着把大头领杨志也带进了天罡,排了个不错的位置。


待我施为地煞变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我在读《水浒传》的时候也在思考这个问题,今天我们从两方面来分析一下武松和杨志这两个人。

01.排名不等于实际职务

在看原著的时候,发现武松的排名刚好在鲁智深的后一位,但是比杨志却多了三个排位。当时只是感觉这样安排很大的可能是因为武松是宋江的结义兄弟,其实现在想想并不完全是这个原因。

在梁山的排名只能算是一种参考,并不具有实际的意义,而在山上话语权的多寡则要取决于个人的实力。

武松在梁山排位十四位,但是却并没有实际掌控权利。在步兵统领中,他只能算是副手,要听从鲁智深的调遣,而且武松出身二龙山一系,在二龙山母夜叉夫妇虽然和武松结拜,但是同样和鲁智深熟识,所以真正意义上属于武松的嫡系只有施恩一人而已。

所以在排名的时候,武松的排名在杨志之上,但是在受领职位的时候,只是步兵的副头领;反观杨志,虽然排名在武松之下,但是却隶属八虎骑兼先锋使,在兵权上却比武松的职位更为重要。

02.两人的身份比较特殊

杨志出身正规军一系,天然和梁山的军官一系有着联系,可是杨志又有着二龙山落草的经历,和青州三山派系的关系都不错。

可是在宋江的角度来说,杨志算不上自己的嫡系部队,但是却有着一身本领,那么如果要用杨志,只能让他掌兵、充当先锋,但是在头领座次上却不能排的太高。

而武松却是另一个情况,武松是宋江的结义兄弟,可以充当宋江和二龙山一系的润滑剂,同样让武松给鲁智深做副手,如果鲁智深有异样的想法,武松就算保持中立,但也会给宋江警示,所以武松的排名和职位都在紧邻鲁智深,这样对宋江来说也是最佳的选择。

梁山好汉排名的问题,一直存在很多争议。这些问题在我看来只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毕竟我们都不是作者,一说一笑,个人观点希望大家喜欢。


三点文墨


其实并不完全是这样,梁山泊大聚义的时候,鲁智深和武松分列13、14位,杨志17位,武松的确在鲁智深和杨志中间。但是最初二龙山小山头聚义的时候,武松排在第三位,杨志第二位。梁山大聚义和之前小聚义的名次有不同。还比如最开始花荣排在秦明前面,后来秦明就排在花荣前面了。

(《水浒传》影视剧鲁智深、武松、杨志)

最初的排名其实可以理解,鲁智深做大头领实至名归,在江湖上,鲁智深的声望比杨志要高,别人介绍桃花山时,会这样介绍:二龙山有鲁智深,还有个叫什么杨志的。张青和李忠都是如此说。

鲁智深和杨志一起打的山头,所以杨志排了个第二,武松是后来才上山的。他们这三人,武艺难分伯仲,因此就按照了先后顺序,这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等到梁山大聚义后,杨志名次就排在了后面,杨志是定位是八虎骑兼先锋使,自然排在五虎将之后,马军、步军名次交错,五虎将为马军,接着就是鲁智深和武松这两员首次席位的步军将领,所以反倒是将杨志挤到了后面,但是名次也很靠前。

(《水浒传》剧中鲁、武、杨)

除了老生常谈的“上应星宿”外,就是人们常常提起的阴谋论。武松脾气比杨志更分明,也更难对付。杨志对朝廷的怨恨没那么深,他上梁山完全是花石纲、生辰纲的连锁反应,倒是吴用那厮“成全”了杨志上山。武松早些时候和宋江提过是否有幸被招安这事,说明当时武松要么是搪塞宋江之口,要么就是没想明白是否真要成为“良民”。等后来和鲁智深相处时间长了,反倒是极力反对招安的人,鲁智深对他的影响不能说不大。所以这对好兄弟后来也是前后挨着排名,以示宋江的手段。

说到底杨志也是个较次要的角色。


泊图泊途


林冲落草梁山的时候,鲁智深跟杨志落草在二龙山。其实,二龙山本是邓龙占据的,邓龙是个和尚出身,鲁智深起初投奔他时,邓龙是拒绝的。在林冲徒弟曹正的计策下,鲁智深和杨志等人,杀了邓龙,就这样占据了二龙山。

后来,武松、孙二娘、张青、施恩、曹正等人也都陆续而来,二龙山可以说是人才济济。当然,前三位大头领是鲁智深、杨志和武松。

再以后,二龙山合并到梁山,梁山108将大聚义大排名,杨志的排名却不如武松了。这却是为何呢?很多人都有自己的答案,但不少是主观臆测,或者是宋江搞鬼的阴谋论,这些都不够客观。

先说二龙山排名。

二龙山排名其实很简单,最初只有两人,即鲁智深和杨志。两人是在曹正的帮助下,打死了邓龙,占据了二龙山。

但为何是鲁智深做大当家,而不是杨志呢?原因也不复杂,因为邓龙是鲁智深打死的,夺山之功,鲁智深最大;另外,杨志的武艺应该也稍逊鲁智深一些,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俺却刚刚地只敌的他住”。

因为前期只有鲁智深和杨志,所以杨志排了第二。等到武松上山时,武松自然而然地就坐了第三把交椅。这也很容易理解,武松那时候才去落草,年纪也轻,自然要排在后面。

等到张青、孙二娘、施恩等人都上二龙山时,排名也都是这样,先到的人排名就高,完全是按顺序而来。没有什么出身、武艺等方面的考虑。

再说梁山排名。

很多人都说,梁山108将的排名是宋江搞的鬼,或者说是宋江、吴用甚至公孙胜一起搞的鬼。说实话,以前我也这么觉得,毕竟天降石碣太扯淡了。

但是,看了许多明清小说后就发现,这种看似不可能发生的,封建迷信的情节,在当时小说中实在太多了。别的不说,就是三国演义中也有很多。左慈掷杯戏曹操,于吉气死小霸王,关羽魂附吕蒙身,南华老仙传书张角,刘玄德跃马檀溪等等,这些都是。

即便是堪称小说巅峰的红楼梦,不也有“神瑛侍者”“绛珠仙草”转世为贾宝玉和林黛玉的铺垫吗?

这种“封建迷信”情节,是古代小说一种表现形式,主要是为了衬托正派,贬低坏人,另外还有暗示主角的命运等作用。

如果都直接否定,认定是人为,那请问三国演义中,难道是曹操专门找个法师来侮辱自己?吕蒙之死,难道是孙权在酒中下药?孙策之死,难道是做梦出现的幻觉?刘备跃马檀溪,难道是他在蔡瑁面前表演了幻术,并以此欺骗世人?

至于九天玄女授书,别说水浒中,就是《警世通言》《初刻拍案惊奇》《上古秘史》《神魔列国志》《女仙外史》《三遂平妖传》《薛刚反唐》等十数部古典书籍中,也都曾出现九天玄女。而且无一例外的都是帮助正派主角人物。

另外,水浒中,作者为了后面的大排名,也多次铺垫过,比如说天星、罡星,罗真人还直接说出了李逵是天杀星,公孙胜是天闲星。最明显的一点就是108将,作者是按着道教中三十六天罡和七十二地煞星而设定的。

很多人说,108将排名是宋江综合出身、武艺、技能,甚至还为了平衡派系而做的。说句难听的,梁山如果有派系,高俅、蔡京那帮人精早就看出来了,他们都没看出来,反而被后世一些人看出来了吗?何况,作者在78回开篇赋中也说过,“八方共域,异姓一家”。

所以,为何上了梁山,杨志排名不如武松了呢?那只能问作者了。如果非要解释,也只能说武松戏份极多,毕竟武十回,作者对他偏爱。


自说文史


一、梁山好汉的排名,并非完全按照上山以前先后顺序来排,除了兄弟、夫妻、叔侄不能颠倒之外,其它根据情况可以适当调整。

比如花容是秦明的大舅哥,按理说应该花荣在前秦明在后,而事实是秦明第七,花荣第九。宋江的目的是树立五虎将的威信,毕竟花荣只是八骠骑第一位。

还有师徒颠倒的,李忠、史进师徒,李云、朱富师徒,这其中原因想必是师父能力太差,所以被排在后面。最不公平的是解珍解宝和姐夫孙立的黑白颠倒,其中玄机恐怕只有宋江知道。

二、二龙山三个寨主依次是鲁智深、杨志、武松,若论武艺,很难说三人谁强谁弱。不过《水浒传》中可以明确感觉到,施耐庵喜欢武松多于杨志,但由于剧情发展,鲁智深和杨志先拿下二龙山,做了老大和老二,武松后来的只能做老三。



归入梁山后,杨志司职马军八骠骑第三位,咱们都知道马军最厉害的是五虎将,那么也就是说,杨志的武艺大概排在所有马军将领的第八位。 鲁智深和武松是步兵十头领第一、二位,而且这两位杀神组合威力无比,连宋江都惧怕三分。

所以在排位上除了五虎将和花荣、柴进、李应、朱仝,然后就应该是他俩,分列一个13、14,绝对不能再往后了。杨志排17,如果按照二龙山的顺序,要么把杨志往前排第14,杨志前面还有董平和张清,各方面他都无法超越。要么把武松往后排第18,你觉得武松能同意吗?



三、杨志的角色比较尴尬,你说他是二龙山派系的,他又跟鲁智深、武松不亲。如果说他是降将派,降将派特点是赞成招安,可是杨志跟高俅交恶,招安对他来说不是啥好事。虽然他是名将杨业的后代,却没有得到关胜、呼延灼的待遇,其中原因都与得罪高俅有关。所以,武松排在杨志前面也不足为奇。


小睿史话


因为武松“二”啊!没听他自我介绍的时候经常说:在下清河武二嘛!

这话是谁说的?怎么诡异了?一共三个人排名,总要有个人在中间吧,难道还非要弄个并列第一名?

梁山泊分为三个兵种:水军,马军和步军。相当于现在的海军空军和陆军。

马军的地位最高,这点从“五虎将”中的所有人员都是来自马军可以看的出来。(其实做这样的安排就看出有猫腻,梁山泊就像一个孤岛,是以水军起家的,水军才是是根本。可水军头领中排名最高的是位列天罡星第二十六名的李俊,由此可以看出在排座次的时候宋江等就已经做好放弃梁山大本营的准备了。)

宋江,卢俊义相当于总司令和副总司令。

五虎将就相当于五大战区的司令员。

其次是步军。

步军的正副头领鲁智深,武松相当于五大战区中陆军的司令员和副司令员(兼任战区副司令员)。

最后是水军,混江龙李俊相当海军司令员。

马军中五虎将以下是八骠骑,杨志就是其中之一。

他们的级别本就在步军正副头领之下,杨志排在鲁智深,武松之后理所当然。

再者说,不论从个人的能力,江湖上的名声以及个人影响力来说,杨志排在鲁,武二人之后也得服气,不憋屈。

有人会说当初三人在二龙山的时候是按照鲁、杨、武的顺序排列,杨志排在武松前面,是二当家。

可当时大家就是按照先来后到的顺序随机排列的,没有参考其他因素。

而且当时三个人之间更像是比较松散的合伙人的关系,并不像后来梁山排座次时等级森严,每个人都要对号入座 。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这是宋江为了挑拨二龙山三人之间的关系有意为之。


我不敢苟同,我认为以杨志这种官迷心窍的个性上梁山后早和宋江打成一片了,无需挑拨。

对持这种观点的同学,我只能说,你想多了!


田获三狐


很正常。

其一,鲁智深是一个快人快语,行侠仗义的人,而且地位很高,是二龙山的大寨主,同时鲁智深和少华山的朱武等人关系很深。

其二,武松当年和宋江关系很好,是宋江赏识的兄弟。

其三,杨志和梁山兄弟关系不睦,和梁山上的军师吴用关系不太好,当年吴用等人曾智取生辰纲。也断了杨志的升官发财的道路。


李治亚文史博客


武松血溅鸳鸯楼,逃到十字坡,被孙二娘假扮成头陀,推荐上了二龙山。此前,二龙山鲁智深杨志分任头号二号寨主,武松加入,一没卢俊义活捉史文恭一样的战功,二没柴进李应一般随身带来的入伙家财,三没有宋江入伙梁山一样带来的人马,四没有朱仝上山跟宋江的铁关系,五没有类似王伦向林冲要的投名状,六也没跟鲁智深杨志夺寨之前比武一样,跟鲁智深杨志交流武艺,七没有像关胜呼延灼等职业军官一样表现出高超的作战指挥能力。给个三号寨主之位,应该次要看孙二娘张青夫妇面子,主要看武松本人打虎英雄的威名,还是不错的。



为什么自三山并入梁山,武松排名就反超杨志了呢?

  1. 武松势力增长了。二龙山后期又有多人入伙,其中施恩、孙二娘、张青都是武松的人。有人说孙张夫妇跟鲁智深关系与武松差不多,其实差远了。孙张夫妇对鲁智深有饶命之恩,而与武松则相反,武松与孙张夫妇建立了情同手足的感情,这是鲁智深不能比的。所以在二龙山后期,武松的势力大大增强了。
  2. 武松跟鲁智深关系升华了。武松与鲁智深特别投缘,一样的出家人身份,一样的大力神,一样的嗜酒如命,相似又互补的性格,很快,在东昌府,鲁智深被张清飞石打中头,鲜血迸流,望后便倒,张清军马一齐呐喊,都抢将来。武松急挺两口戒刀,死去救回鲁智深。后来武松断臂,也是鲁智深拼死救回武松,可见他们成为了生死与共的兄弟,杨志被二人小小的边缘化了。
  3. 武松在三山聚集中做了贡献,孔明孔亮是武松旧识,李忠周通是鲁智深故交,三山合并,然后同归梁山,与宋江会师正是武松引见,当然要算武松做了突出贡献。
  4. 武松跟宋江是老关系了,宋江稍稍做点手脚,既分化了二龙山,又用武松这个亲信盯紧鲁智深,是他的如意算盘。
  5. 杨志本身跟吴用公孙胜等梁山元老派还有生辰纲一段过节,难免不被打压一下。
  6. 跟武艺也有点关系。梁山的排名,五虎八骠基本是依照武艺为标准的,只是步军头领鲁智深武松被刻意打压了。

下面就看看杨志武功的排位。

杨志跟许多人比过武,路过梁山,赶了一段路后大战林冲,先三十回合不分胜负,后又战十几回合,正待分际被叫停了,“分际”是什么意思呢?大概是要分出胜负的关键时刻?总之要比林冲差一点。

大名府战索超,五十回合不分胜负,感觉索超是负气出战,杨志有点忍让的成分。

二龙山战鲁智深,也是四五十合胜负未分,但杨志自忖这和尚真个好本事,刚刚能敌得住他,看来可能略有不及,不久他俩占了二龙山,也很自然让鲁智深做了老大。

再后来战呼延灼,还是四十多个回合,杨志先撤出战斗,呼延灼也没敢追击,看似平手,实则呼延灼先与鲁智深大战了一场,杨志已经占便宜了。

如此说,杨志的武功与林冲、鲁智深、呼延灼、索超等人是一个档次的,差林冲多一点,稍弱于鲁智深呼延灼二人,只比索超略强,最后排名也反应了这一点。

那么武松的战力应该排在哪里呢?

武松作为水浒的主角之一,从来没跟梁山一流战将比试过。有人说论冲锋陷阵,民间武师、地痞混子总比不上职业军人,以此判断武松武艺不怎么样。但是看看卢俊义、栾廷玉、史文恭等人的战力,就知道一味拔高职业军人,而贬损民间武师并不总是正确的。

有人说武松落草之前除了老虎,没遇到一个真正的高手。这个没法争论,就说蒋门神,身高九尺,有着一身好本事,使得好枪棒,拽拳飞脚,相扑为最。泰岳争跤,三年不曾有对。这些有虚有实,但毕竟蒋门神是开馆授徒的专业武师,而且依附上了张都监张团练这样的官员。其身份与祝家庄的栾廷玉,曾头市的史文恭真的没可比性么?说蒋门神酒色掏空了身子,可武松醉打蒋门神,却只两脚而已,哪有电视剧里那么麻烦。金圣叹一直说施耐庵惜字如金,可武松醉打蒋门神却夹叙夹议,详细描述了两遍:

说时迟,那时快;武松先把两个拳头去蒋门神脸上虚影一影,忽地转身便走。蒋门神大怒,抢将来,被武松一飞脚踢起,踢中蒋门神小腹上,双手按了,便蹲下去。武松一踅,踅将过来,那只右脚早踢起,直飞在蒋门神额角上,踢着正中,望後便倒。武松追入一步,踏住胸脯,提起这醋钵儿大小拳头,望蒋门神头上便打。原来说过的打蒋门神扑手,先把拳头虚影一影便转身,却先飞起左脚;踢中了便转过身来,再飞起右脚;这一扑有名,唤做”玉环步,鸳鸯脚”。这是武松平生的真才实学,非同小可!打得蒋门神在地下叫饶。

武松的腿功很厉害,景阳冈先是躲过老虎扑掀剪三招,接下来,向后是一纵就退后了十步,二次猛扑过来的老虎恰好落在面前。跑跳纵跃、闪转腾挪,都是靠腿,玉环步、鸳鸯脚也是腿上的功夫。武松的腿功在水浒里是独一份,他要是上马作战还真白瞎了这份修为。

那武松为什么反超杨志,却没有反超鲁智深呢?

鲁智深年龄应该比武松大十来岁,生性豁达,古道热肠,一心为人,极有大哥风范。从东昌府武松拼命救回鲁智深来看,武松极其崇敬爱戴鲁智深。他们二人的武力一般人认为在伯仲之间,但是特点不同,鲁智深是气度非凡,勇猛无比的战将,武松却是机警冷血,进退如电,一击制敌的杀手。武松武艺比宋江高的多,却只能听命于宋江,武松不论与鲁智深谁的战力强,武松也始终会甘居鲁智深之后。


东水西原


二龙山上,三个头领是鲁智深、杨志和武松,而鲁智深和杨志是一起上了的二龙山,武松是之后去的二龙山。后来二龙山人马也上了梁山,在排定坐次的时候,武松居鲁智深之下,却在杨志之上。


那武松为什么会排在他们三人中间呢?

首先,鲁智深和武松是步将,而杨志却是马上将军。梁山军队头领排序先是马军、再是步军、最后是水军。

梁山马军以五虎为首,除董平是居八个骠骑先锋使其中的花荣和朱仝之下外,其他关胜、林冲等四人,都在骠骑先锋使之上,而杨志就是骠骑使之一。

鲁智深和武松是步军的头领,在梁上先马军、再步军,马军有五虎,步军有鲁智深和武松。他们分别是马军和步军的代表。

因此对于战将而言,马军五虎之后,是步军头领,而后是骠骑先锋使。


其次,鲁智深和武松都是步下将军,都是步军头领,但他们还是有先后的,是鲁智深在前,武松在后。

在二龙山时,鲁智深就是坐二龙山的头把交椅,在梁山后,同样武松是在鲁智深之下。

最后,杨志虽然是杨家将的后人,心里也想再为朝廷效力,但终究不是宋江的心腹之人,同时吴用等人毕竟劫了杨志押送的生辰纲,杨志对吴用等人心里多少有点不痛快,而吴用又是宋江的左膀右臂。

而武松虽然反对招安,但他跟宋江很早已经相识。


所以二龙山的三位头领鲁智深、杨志和武松,武松会排在鲁智深和杨志之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