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3 教書的是老師,但育人的一定是父母

家庭是複印機,父母是原件,孩子是複印件。如果複印件出了問題,那麼我們一定要回溯到原件上去找問題。

俞敏洪曾表示,他繼承了父親的寬厚,又從母親身上學到了堅韌不拔、鍥而不捨的精神,“是我的父母成就了我。”

教書的是老師,但育人的一定是父母。俞敏洪堅信,父母的素質決定孩子的一生。

他以自己個人的例子和“韓國首席媽媽”全惠星博士的教育方法,建議父母們要懂得發展自我,不僅有能力養育孩子,還要有能力引導孩子。

每個孩子都是特殊的個體

“韓國首席媽媽”全惠星將6個子女全部培養成哈佛大學和耶魯大學的博士,畢業後,分別擔任著名大學的教授、院長和美國白宮衛生部長助理等要職。

全惠星認為,每一個孩子都是一個“特殊”的個體,都有自己獨特的要素。家長最需要做的,是讓孩子有一個強健的身體,有一種極強的學習能力和成為大人物的強烈願望。

有了這三點,天賦普通的孩子也會成為一個成功者。


教書的是老師,但育人的一定是父母

沒有規矩的教育,影響孩子的成長

中國的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原則和規矩方面做得並不好。

沒規矩,不成才。沒有原則的父母,教育出沒有原則的孩子,並且失去孩子對他們的尊重。孩子需要原則,這讓他們的成長有了土壤。沒原則的孩子會經常碰壁,安全感喪失,從而失去進取心。

原則和規矩,必須基於正確的價值觀,否則就會和大眾形成對抗,被排斥。“在原則和規矩後必須給孩子留下放飛的空間。對於鳥來說,規矩不是把翅膀剪掉,而是飛行的方向。”

鼓勵教育:應該有建設性的批判和處罰

現在中國的家長倡導鼓勵教育,鼓勵教育非常重要,但鼓勵教育不能陷入誤區。鼓勵教育不是不懲罰,不批評孩子,而是帶有建設性地批判,讓孩子在失敗和挫折面前不害怕。

“國外是對過程進行鼓勵,我們中國卻是對結果進行鼓勵。”中外教育的不同鼓勵方式,培養出了不一樣的人才。

“鼓勵教育最重要的,是在孩子挫折和失敗的時候使用。”鼓勵教育不是掩蓋孩子的缺點,而是正視自己的不足並且努力。較好的方式是對孩子所付出的努力、他們能夠自己控制的因素予以鼓勵。

鼓勵重在過程,是對孩子付出的努力給予承認,而表揚只認結果。

良好的閱讀習慣至關重要

父母要幫孩子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如果從孩子出生到八歲,家長每天都跟孩子一起進行半小時的閱讀,八歲以後,這樣的孩子今後的發展就不需要家長操心了。”

很多人都說中國人和猶太人是聰明的民族,但是中國人的閱讀好習慣卻慢慢喪失了,震撼的是,猶太人幾乎每戶人家都有2000本藏書,進門的屏風就放滿了書。

教育就是習慣的培養,重複成習慣,習慣成自然,自然成個性,個性成命運。

幫助孩子建立夢想

父母們應幫助孩子建立夢想,而不是強制興趣。夢想是孩子一生髮展的動力,是對未知世界的嚮往、對生命極限的超越。最高分數、名牌大學只是奮鬥目標。

從孩子的興趣愛好出發,讓孩子自己做出決定,學習內心真正熱愛的東西。能夠預見未來,而犧牲眼前的樂趣;充滿好奇、熱情,探索未知世界。

建議家長與孩子分享“有質量的時間”。跟孩子在一起時,對他們進行心情教育、性情教育,塑造他們健康快樂的個性、積極向上的態度、寬闊的胸懷以及堅忍不拔的精神,打開更為廣闊的思想天空,讓孩子獲得自我心情教育的能力,培養更加完善的可持續發展的人。

孩子成長最重要的九大素質

對於中國的孩子而言,最重要的在於要養成九大素質,分別是:真誠高尚的人格、開朗豁達的個性、勤奮向上的態度、獨立勇敢的精神、敢於吃苦的習慣、不怕失敗的心理、善於交流的能力、寬容大度的處世、終身依賴的技能。

美國對於孩子的研究,成功具有七大要素:堅毅、自控、合群、熱情、感恩、樂觀、好奇。“向著長期的目標,堅持自己的激情,即便歷經失敗,依然能夠堅持不懈地努力下去,這種品質就叫做堅毅。” 意志力具體體現在對於自身的控制能力上,有自控能力的孩子未來容易取得成功。

做一個完善的人,需要培養個人責任感、家庭責任感、社會責任感和歷史責任感。

父母做到:真愛,不是溺愛;尊敬,不是害怕;規矩,不是打罵;鼓勵,不是諷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