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1 「微课堂」赶走“节后综合征”,复产复工保安全

「微课堂」赶走“节后综合征”,复产复工保安全

「微课堂」赶走“节后综合征”,复产复工保安全

什么是“节后综合征”

“节后综合征”是人们在长假之后出现的各种生理或心理的表现。如在节后的两三天里感觉厌倦,提不起精神,上班的工作效率低,甚至有不明原因的恶心、眩晕、肠道反应、神经性厌食、焦虑、神经衰弱等。

每当长假过后,总有不少人因为节日期间的生活方式与平日相差过大,节后又不注意心理保健和自我调节而出现类似“节日综合征”的心理失调表现。

复产复工

常见十大违章行为

01

进入生产环境未按规定穿戴劳动保护用品或操作时佩戴饰物。

02

攀爬、登高作业未采取防护措施或上下台阶不扶扶手。

03

未执行监护监督制度单人进行操作。

04

选用工具不当,随意放置和丢弃工具,忽视工具维护保养。

05

随意扔、倒或排放易燃、易爆、有毒、有害废弃物。

06

进入易燃易爆环境未按规定做消除静电处理、携带火种或接打手机。

07

使用汽、柴油等有机溶剂擦拭设备、场地或用湿布擦拭带电电气设备。

08

酒后驾驶、疲劳驾驶、驾驶时不系安全带,超速、超载或客货混运。

09

封闭或阻塞安全通道。

10

进入有限空间或可能存在有毒有害、易燃易爆气体空间作业前未按规定进行检测。

复产复工怎么干

1.高处作业

  • (1)作业前要对架子、平台、通道、防护栏杆、洞口防护盖板进行认真、细致的检查,排除隐患。

  • (2)作业时要穿好工作服、防滑鞋,戴好安全帽、系好安全带。

  • (3)各种物料用系绳或溜放的方法放到地面,暂时不用的工具要装入工具袋,不得向下抛掷物料。

  • (4)作业人员不得互相嬉戏打闹,以免发生失足坠落事件。

  • (5)上下交叉作业时,不要在同一垂直面上作业,如必须在上层物体有可能坠落的范围之内作业,上下层之间要设隔离防护层。

  • (6)在脚手架上作业或行走要注意脚下的探头板。

  • (7)不得在高处作业下方和临边、洞口边缘或倚靠临时护栏休息。

  • (8)遇到大雾、大雨及六级以上大风时,要停止高处作业。

2.动火作业

  • (1)施工现场动火作业,要先办理用火证,用火证只限在规定地点、规定时间内使用,动火作业人和监火人要与票证相符。

  • (2)动火作业前要清除周围易燃物,须派专人看火,作业完毕要进行检查。

  • (3)施工现场发生火情时,要及时正确使用灭火器,电气着火不能用水及泡沫灭火器扑灭,防止发生触电事故。

  • (4)气瓶的安全距离必须符合规程要求,乙炔与氧气瓶之间为5米,距明火为10米。

  • (5)乙炔气瓶口必须有回火器,胶带不得老化漏气,并用卡扣卡牢。

  • (6)动火作业不得与油漆、涂料、电缆铺设作业同时上下交叉进行,严禁对装有易燃介质的容器施焊。

  • (7)消防器材只能在着火时使用,平时不得随意挪动。

3.起重吊装作业

  • (1)起重吊装作业要设警戒,吊物下方严禁人员行走和停留。

  • (2)司机、起重、司索、指挥要持证,还要有相应的标识和服装。

  • (3)索具、吊具、限位装置和控制系统在作业前要检查确认。

  • (4)大风、大雾、沙尘及雨雪天气不得从事吊装作业。

  • (5)起重机臂杆及吊物与架空电线边缘至少保持2米的安全距离。

  • (6)当吊运过程中,如突然停电,应立即将吊车所有控制器扳回零位,切断总开关,然后再采取其他安全措施。

4.受限空间作业

  • (1)受限空间作业必须设专人监护。

  • (2)在受限空间作业的人员要实行挂牌制度。

  • (3)要有后备应急措施(消防、救护)。

  • (4)必须事先检查里面的氧气含量,保证氧气含量在19%至23%的范围。

  • (5)应保持良好的通风。

  • (6)采用安全电压与防爆照明。

  • (7)作业人员要配备防毒面具或氧气呼吸器。

复产复工安全管理措施

1.安全教育

  • 对员工进行安全教育,比如开一场节后收心会,强调现场安全纪律。

2.安全基础管理检查

  • (1)项目经理、项目总监、专职安全人员是否到岗。

  • (2)特殊作业人员是否持有效证件上岗操作,上岗前是否经安全考试并教育合格。

3.临时用电检查

  • (1)外电线路防护、场内架空线路检查情况。

  • (2)总箱、分箱、开关箱检查情况。

  • (3)漏电保护器是否失灵。

  • (4)生活用电情况。

4.安全防护设施检查

  • (1)是否制定年度安全防护方案。

  • (2)安全带、帽、网配置情况。

  • (3)临边、洞口防护设施情况。

  • (4)安全通道防护棚搭设情况。

5.消防安全检查

  • (1)是否建立消防组织,并按规定配备消防设备、设施。

  • (2)是否具有消防总平面图。

  • (3)是否具有消防设施器材布置图。

  • (4)是否制定消防管理制度。

  • (5)消防责任人落实情况。

「微课堂」赶走“节后综合征”,复产复工保安全

往期回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