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1 「微課堂」趕走“節後綜合徵”,復產復工保安全

「微課堂」趕走“節後綜合徵”,復產復工保安全

「微課堂」趕走“節後綜合徵”,復產復工保安全

什麼是“節後綜合徵”

“節後綜合徵”是人們在長假之後出現的各種生理或心理的表現。如在節後的兩三天裡感覺厭倦,提不起精神,上班的工作效率低,甚至有不明原因的噁心、眩暈、腸道反應、神經性厭食、焦慮、神經衰弱等。

每當長假過後,總有不少人因為節日期間的生活方式與平日相差過大,節後又不注意心理保健和自我調節而出現類似“節日綜合徵”的心理失調錶現。

復產復工

常見十大違章行為

01

進入生產環境未按規定穿戴勞動保護用品或操作時佩戴飾物。

02

攀爬、登高作業未採取防護措施或上下臺階不扶扶手。

03

未執行監護監督制度單人進行操作。

04

選用工具不當,隨意放置和丟棄工具,忽視工具維護保養。

05

隨意扔、倒或排放易燃、易爆、有毒、有害廢棄物。

06

進入易燃易爆環境未按規定做消除靜電處理、攜帶火種或接打手機。

07

使用汽、柴油等有機溶劑擦拭設備、場地或用溼布擦拭帶電電氣設備。

08

酒後駕駛、疲勞駕駛、駕駛時不繫安全帶,超速、超載或客貨混運。

09

封閉或阻塞安全通道。

10

進入有限空間或可能存在有毒有害、易燃易爆氣體空間作業前未按規定進行檢測。

復產復工怎麼幹

1.高處作業

  • (1)作業前要對架子、平臺、通道、防護欄杆、洞口防護蓋板進行認真、細緻的檢查,排除隱患。

  • (2)作業時要穿好工作服、防滑鞋,戴好安全帽、繫好安全帶。

  • (3)各種物料用繫繩或溜放的方法放到地面,暫時不用的工具要裝入工具袋,不得向下拋擲物料。

  • (4)作業人員不得互相嬉戲打鬧,以免發生失足墜落事件。

  • (5)上下交叉作業時,不要在同一垂直面上作業,如必須在上層物體有可能墜落的範圍之內作業,上下層之間要設隔離防護層。

  • (6)在腳手架上作業或行走要注意腳下的探頭板。

  • (7)不得在高處作業下方和臨邊、洞口邊緣或倚靠臨時護欄休息。

  • (8)遇到大霧、大雨及六級以上大風時,要停止高處作業。

2.動火作業

  • (1)施工現場動火作業,要先辦理用火證,用火證只限在規定地點、規定時間內使用,動火作業人和監火人要與票證相符。

  • (2)動火作業前要清除周圍易燃物,須派專人看火,作業完畢要進行檢查。

  • (3)施工現場發生火情時,要及時正確使用滅火器,電氣著火不能用水及泡沫滅火器撲滅,防止發生觸電事故。

  • (4)氣瓶的安全距離必須符合規程要求,乙炔與氧氣瓶之間為5米,距明火為10米。

  • (5)乙炔氣瓶口必須有回火器,膠帶不得老化漏氣,並用卡扣卡牢。

  • (6)動火作業不得與油漆、塗料、電纜鋪設作業同時上下交叉進行,嚴禁對裝有易燃介質的容器施焊。

  • (7)消防器材只能在著火時使用,平時不得隨意挪動。

3.起重吊裝作業

  • (1)起重吊裝作業要設警戒,吊物下方嚴禁人員行走和停留。

  • (2)司機、起重、司索、指揮要持證,還要有相應的標識和服裝。

  • (3)索具、吊具、限位裝置和控制系統在作業前要檢查確認。

  • (4)大風、大霧、沙塵及雨雪天氣不得從事吊裝作業。

  • (5)起重機臂杆及吊物與架空電線邊緣至少保持2米的安全距離。

  • (6)當吊運過程中,如突然停電,應立即將吊車所有控制器扳回零位,切斷總開關,然後再採取其他安全措施。

4.受限空間作業

  • (1)受限空間作業必須設專人監護。

  • (2)在受限空間作業的人員要實行掛牌制度。

  • (3)要有後備應急措施(消防、救護)。

  • (4)必須事先檢查裡面的氧氣含量,保證氧氣含量在19%至23%的範圍。

  • (5)應保持良好的通風。

  • (6)採用安全電壓與防爆照明。

  • (7)作業人員要配備防毒面具或氧氣呼吸器。

復產復工安全管理措施

1.安全教育

  • 對員工進行安全教育,比如開一場節後收心會,強調現場安全紀律。

2.安全基礎管理檢查

  • (1)項目經理、項目總監、專職安全人員是否到崗。

  • (2)特殊作業人員是否持有效證件上崗操作,上崗前是否經安全考試並教育合格。

3.臨時用電檢查

  • (1)外電線路防護、場內架空線路檢查情況。

  • (2)總箱、分箱、開關箱檢查情況。

  • (3)漏電保護器是否失靈。

  • (4)生活用電情況。

4.安全防護設施檢查

  • (1)是否制定年度安全防護方案。

  • (2)安全帶、帽、網配置情況。

  • (3)臨邊、洞口防護設施情況。

  • (4)安全通道防護棚搭設情況。

5.消防安全檢查

  • (1)是否建立消防組織,並按規定配備消防設備、設施。

  • (2)是否具有消防總平面圖。

  • (3)是否具有消防設施器材佈置圖。

  • (4)是否制定消防管理制度。

  • (5)消防責任人落實情況。

「微课堂」赶走“节后综合征”,复产复工保安全

往期回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