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50亿年后太阳衰老,地球除了生命灭亡,本身会怎么样?

_做一棵微笑的明媚花朵


我是宇明,是恒星与生命起源之《循环论》的理论创始人,对于50亿年后太阳衰老,地球除了生命灭亡,本身会怎么样呢之话题,可有发言权。下面我来简述一下此题吧!我认为,太阳50亿年之后太阳系会实现物质周期循环的总还原。


为什么会这样说呢?因为,依据科学家鉴测表明,太阳本周期拥有的核能物质可以持续核聚变燃烧约为100亿年,我们的太阳与太阳系在本周期已走过了约为50亿年,正处于壮年时期,太阳本周期余下的核能物质还可以再光辉约为50亿年。随着时间之箭的推移,一方面,太阳核能物质在持续核聚变燃烧状态下,会持续释放出大量的尘粒流物质,其核能物质会变得越来越少,


质量和体积也会变得越来越少,从而导致磁力会变得越来越弱之必然物理现象,这一现象会引发太阳系占领宇宙空间的逐渐收缩现象。另一方面,太阳核能物质持续核聚变燃烧,能向太阳系持续释放出巨大数量的尘粒流物质,因而,太阳系空间尘粒流物质的存量就会越来越多,逐渐集结到不同轨道运行而被加入到大行星之中,引发大行星的体积与质量会变得越来越大之必然物理现象。


这种现象是与太阳成反比的关系。随着太阳体积与质量越来越少,固有的磁力会越来越弱之必然现象,太阳系占领宇宙之空间会逐渐收缩,导致太阳系空间太阳磁场之磁力线圈的大行星运行轨道之间的距离会越来越近或向太阳靠近,并逐渐从目前稳定的八条大行星运行轨道,向逐渐合并递减的趋势发展,我们地球这条适中运行轨道是太阳系这一发展趋势的交会处轨道,在今后50亿年内,太阳系其他七大行星天体和一切太空卫体物质都会逐步集结于地球这条交会轨道而运行,因而,地球的体积与质量就会越来越大,


与太阳热能温差的适中区间位置不变,地球上的稳定液态水体(海洋)现象不变,生命的持续诞生与进化生存生态现象也不会改变,地球能通过生命持续进化生存的自然手段,可将太空所有逐渐进入到地球上的无机界物质,转换成为能燃烧的能量物质而被注入到地核和地幔之中被储藏起来。一直到达50亿后太阳系本周期的尾声,太阳系只会有地球与太阳两颗巨大的星球存在,地球到那时的体积与质量会增至约为目前的16万培或以上,


积累在地核和地幔之中的核能物质同样会增至到约为16万培或以上,当太阳耗能走到50亿后的周期最后时刻,超高温的抗磁作用将会逐渐减少,当太阳处于抗磁作用的零介点时,就会显露出太阳磁性的真正面目,即是异性相吸,并能将巨大的地球吸引过去,实现大爆炸现象,实现太阳系周期物质运动与变化之所有物质的总还原,地球会在本周期内用近100亿年通过生命持续诞生与进化生存的转换手段,所


积累和储藏在地核与地幔之中的巨大核能物质,就能随机地加入到太阳的余能物质之中,合二为一,并在相互撞击的大爆炸过程,点燃了地球上再生巨大数量的核能物质,并在恒星系一个物质循环周期终结的同时,诞生了一个新周期的太阳和太阳系的开始。之后新周期的太阳又会形成一个巨大的磁场,又会形成一个新的太阳系,又能提供一条适中磁力线圈轨道供新周期的地球成长与壮大,到一定质量的地球上,又会有稳定液态水体(海洋)的自然形成,又会有生命的持续诞生与进化生存之地球现状的轮回,无限循环,生生不息。

如读者想知道“恒星与生命起源”详细过程,请留意我即将出版的30万字《人间福音》一书,已形成了科学理论体系,将向人类彻底揭开恒星与生命起源的神秘面纱,许多目前在科学上的难解问题都能得到迎刃而解。不知这样的回答是否准确?!如读者阅后觉得我说的有道理,希给个点赞并关注我,欢迎大家一起讨论与学习。宇明于东莞市。(注:原创作品,版权所有,抄袭必究。)


地外天使


地球的光芒,太阳,现在正处在中年期,不论是什么物质总有消亡的一天,太阳也不例外。在50亿年之后,太阳会衰老,膨胀,最后会成为白矮星。50亿年对于人类是一个天文数字,对于恒星来说却只是一生而已。


太阳在50亿年后,它的氢,氦聚变反应会停止,那时它将膨胀成为一颗巨大无比的红巨星,膨胀的过程是很快的,最开始水星很快就会被吞没,然后是金星,地球也会受到波及,就算直接吞没不了地球,地球也会成为灼热地狱。同时,太阳的表面温度将从现在的6000K下降至3500K,但是由于其有着巨大的体表,亮度将会比现在亮百倍。

下一步就是白矮星

太阳变成红巨星后,也就意味着进入了老年阶段,它的体积虽然很大,但是表面温度却不太高,同时太阳的核心部分却会剧烈的收缩,核心温度将会升得很高,当温度升高到一个极高特定的值时,氦将成为碳,再逐步的向内部坍缩,行成了一颗有着极端高温的碳核,逐渐的,红色外壳将不复存在,变成了一颗体积只有几千公里直径的致密球体,体积只相当于地球大小,温度极高,密度极大,这就是白矮星了。到了白矮星这个阶段,在经过很长一段时间,最后会成为一个致密的结晶体。


宇宙与科学


虽然太阳会在50亿年后迎来毁灭,但太阳毁灭地球生命用不着等到那个时候。只要再过不到20亿年的时间,地球生命就会因为太阳温度变得太高而毁灭。

太阳内部的氢核聚变会不断制造出更重的氦,这些元素会在太阳中心不断富集,使得引力坍缩效应增强,从而让氢核聚变的反应速率越来越快,导致太阳的温度越来越高。温度升高的太阳会使宜居带向外偏移,使得地球不再运行在宜居带中。由于地球将会从太阳那里接收到大量的热量,这最终会让地球热到无法维持住液态水,所以生命也就无法在地球上生存。

太阳将会在50亿年后发生剧烈变化,它先是演化成红巨星。在此阶段的太阳拥有十分庞大的身躯,它有可能直接吞并地球。

如果那时的地球没有掉进太阳中,那么,地球将会继续环绕成为白矮星的太阳旋转。由于太阳在坍缩成白矮星之后将会损耗大量的物质,最终太阳的质量还不到原来的一半(尺寸甚至比地球还小),这意味着地球的轨道将会发生变化。但不管怎样,太阳还保留着一部分质量,其引力还会束缚住地球。

因此,地球还会保持自转和公转,既不会掉入成为白矮星的太阳中,也不会脱离太阳系。只是那时地球上不再有人类,除非未来人类早就做出改变。


火星一号


首先要说的是,很多人对预测数十亿年之后的事表示怀疑,但事实上对于太阳寿命的预测是相当严谨的,远不是胡乱的猜测和推测。

目前太阳的年龄是50亿岁左右,科学家们通过计算预计太阳还有50亿年左右的寿命,这也就意味着太阳正值壮年时期,从这方面来讲,这也是我们人类的福分。

太阳之所以能保持熊熊燃烧长达数十亿年,就是因为两种力量的平衡。第一就是核聚变产生的向外巨大的推力,第二就是太阳本身强大的向内的万有引力,这两种力量取得了几乎完美的平衡,才让太阳生命一直持续下去。

不过随着太阳内部氢燃料的越来越少,当燃料耗尽时,核聚变产生的向外推力将不能与万有引力抗衡,引力占据了上风,太阳也开始了走向死亡的道路,引力作用会让太阳开始向内塌缩,太阳内核温度和压力也随之急剧上升,到了一定程度向外爆发成红巨星。

成为红巨星之后,太阳的体积开始膨胀变大,逐步向内行星,比如说水星,金星等行星靠近。科学家们预测,50亿年后,随着成为红巨星的太阳膨胀到足以吞没水星,金星,甚至地球也难以幸免,而更远处的外行星则不会被吞没。

毫无疑问,届时的地球上的一切生命(如果还存在)都将面临死亡,事实上,在太阳吞没地球之前,地球上早已不再适合生命生存,因为随着太阳体积逐渐变大,地球温度迅速上升,海洋也将蒸发。

而地球本身也将被太阳“烤焦”。而太阳成为红巨星之后的下一个阶段就是白矮星,那是一个致密的星球,体积甚至会比地球还要小,是太阳成为红巨星抛洒掉外层的气体云留下的“内核”。白矮星仍然会发出微弱的光线,届时的太阳系会显得死气沉沉。


或许你会担心在太阳成为红巨星后人类将何去何从,不过看来确实没有为人类担心,数十亿年后的人类到底会如何,只能去想象了。随着太阳体积膨胀,太阳系的宜居区也会从地球向外移,达到木星土星附近,而木星土星有很多卫星可以成为人类的落脚点。

同时以目前人类科技的发展速度来看,人类或许早已离开地球,离开了太阳系,到更广阔的星际空间殖民外太空,甚至会成为真正的星际旅行种族,没有固定的定居点,乘坐巨大的宇宙飞船一直航行在浩瀚的星际空间,成为“宇宙游牧民族”!

当然,还有一种比较悲观的结果,那就是在太阳灭亡之前人类早已经灭亡了,这并非不可能,人们文明在浩瀚的宇宙面前还显得太渺小。

但是,我们也没有必要纠结人类的未来,换个思考方式会更好,因为即使被我们一度认为永恒的太阳也会最终走向死亡,如果说人类有一天走向灭亡也没什么大惊小怪的!


宇宙探索


首先要说的是,你的这种好奇是一种追求事物真相的品质,是一种科学精神的表现。当然,既然打了科学标签,就不能只是为了搞笑,还必须有比较严谨的科学观点。

目前啊世界科学界对太阳的寿命普遍认为有100亿岁,现在年龄已经有50亿岁了,正值壮年,还有50亿年的主序星运行时间。从太阳诞生开始,太阳中心在3000亿个大气压强和1500万度的高温下,一直就在进行着由4个氢核聚变为1个氦核 的热核反应,这种核聚变是太阳发光发热的源泉。为了维持这种核聚变,太阳每秒钟都要消耗掉400万吨的质量,通过光和热向太阳系的太空中辐射掉,这种消耗还可以维持50亿年。50亿年后,太阳的中心的能源就几乎消耗殆尽,中心的核聚变停了下来,再也支撑不了巨大的引力而坍缩,变得越来越亮,而外围还有残余的氢在燃烧,温度和亮度大大增加,并膨胀成了一个红巨星,这个红巨星的半径达到现在太阳半径的200倍,差不多快到了地球的轨道。水星、金星、地球很可能在这个时候被焚毁或者被太阳吞噬气化掉。这就是地球的归宿。还有一种说法是太阳晚期引力减弱,地球轨道会向外移动,以地球为界,外围的行星会逃过一劫。

太阳最终抛离了外壳气体,这些气体飘散在太空形成原始星云,中心收缩成了一个白矮星。这个白矮星是电子简并态的致密星球,表面温度可以达到10万度以上,密度极高,可以达到每立方厘米十几吨的重量。地球在这样的一个太阳变成的白矮星系里,能否能否继续作为行星一员在一个新的轨道运行,白矮星的光和热能否继续照耀着地球,只能凭你的想象去猜测了。

有朋友肯定会很关心,这时候地球的生物和人类会怎样呢?其实,这个时候谈论地球生命早就没有意义了,因为在太阳还没有灭亡的很早很早之前,地球就已经没有生命了。太阳每过10亿年,亮度和温度会增加10%,地球的水将被蒸发殆尽,生物包括低等藻类都全部灭绝,成为一个残骸星球。其实在这之前,地球的温室效应或者一些其他的地球灾害和地外灾害,可能早就使地球不宜居了,人类必须进行星际移民,才有可能生存发展下去。

目前,世界科学家已经在寻找和研究星际移民的可行性,首先目标是火星,还有太阳系以外的恒星系统,都是考虑的目标。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已经制定了《改造火星计划》和《百年星舰计划》准备用一百年的时间,将火星改造成宜居姊妹星球,并制造星际航母,将人类送往太阳系以外,寻找新的宜居星球。这方面的知识,请参看时空通讯前面发表的文章和回答。

(时空通讯原创作品,抄袭可耻,抄袭必究)


时空通讯


首先保证人类能活到50亿年之后再说吧。50亿年的时间是一个很恐怖的概念,地球诞生到现在都还没有50亿年呢,50亿年之后的事谁又说得清楚呢。

我们总说太阳的寿命在100亿年左右,目前太阳50亿岁了,还有50亿年的寿命,这并不是信口开河,而是通过严密的科学计算。一个星体,能否成为恒星几乎全部依据它的质量,质量够了,就可以成为恒星,不够了,就不能成为恒星,只有一个星球的质量足够大,大到在自身的引力作用下能够引发核聚变反应才能点燃恒星的生命。

在恒星的一段生命时期里,恒星会在其核心进行核聚变反应,从恒星的内部将能量向外部输出然后经过漫长的途径从表面辐射至太空,而一旦核心的燃料耗尽,不足以支撑核聚变反应,恒星的生命就差不多走到了尽头。太阳就是一个恒星,准确地来说太阳是一个黄矮星,黄矮星的寿命大致为100亿年,目前太阳的年龄50亿岁左右,大概50-60亿年之后,太阳内部的氢元素几乎会全部耗尽,在太阳的核心将会发生塌缩导致温度上升。

温度上升了,太阳的外层也会膨胀,膨胀的过程中,太阳的外围会把地球包围,并且一直进入到火星的轨道附近。当然,地球的命运还是不确定的,因为当太阳急剧膨胀的时候,它的质量也会流失不少,到时候地球的轨道会向外偏移,地球或许能够幸免于难。但是最新的研究却表明,地球很可能会因为潮汐的相互作用而被太阳吞噬,即使地球不被焚毁,地球上的水仍旧会全部沸腾。



对于地球上的生物来说,太阳寿命将尽之时就是自己灭亡之时,但是地球的命运却是不确定的。50亿年,是个非常漫长的时间,我们无法预测50亿年之后会怎么样,我们甚至都不知道人类会不会在太阳灭亡之前就灭绝了,毕竟比起太阳还有50亿年的寿命,人类包括地球上的一切生物短时间内受到的威胁都足以引起重视,小行星撞击地球是我们能够承受得了的吗,外星人入侵地球我们有反手之力吗,所以,与其考虑那么久远而不切实际的东西,不如立足当下,还是好好想想人类怎么才能够活到50年之后再说吧。


镜像科普


50亿年后太阳变成红巨星,其直径最大可以膨胀到火星轨道附近


太阳是一个小质量恒星,小质量恒星既不会发生超新星爆发也不会坍缩成黑洞,具体到太阳身上就是会因为内部核聚变的氢越来越少,最后慢慢膨胀为一颗红巨星。

红巨星时代的地球有两种结局,主要取决于太阳到时候膨胀到多大,第一种情况的太阳膨胀到火星轨道,到时间水星金星和地球就被太阳引力拉进火海之中一命呜呼。

第二种情况目前只是个猜测,就是说太阳在红巨星时代引力会变弱,太阳系的所有星球会向外飘移很长一段距离,到时候地球虽然能活下来但是也不在宜居带内了,太阳变成红巨星后宜居带也会向后漂移。

其实我们完全不用担心50亿年后太阳膨胀后地
球生命的结局,因为在那之前地球人类就飞出太阳系殖民外太空了,而在那之前几十亿年太阳就会把地球上的水给蒸发干,到时候地球上除了人类可以跑路其他的生命就只能和地球共存亡了。

太阳生命末期的地球会因为太靠近红巨星而被烤焦,到时候的地球就和现在的水星差不多,而如果地球被红巨星的巨大引力给吞噬了,那地球也就完蛋了。

如果人类50亿年后还在地球上生活没有离开太阳系,那人类灭绝了也是活该,只有外向型的文明才能在宇宙中生存,不过就目前来看人类对于外太空探索的热情还是很高的,开发月球和殖民火星都已经有了时间表,总有一天人类会殖民全宇宙。


宇宙探索未解之迷


50亿年后太阳衰老,地球除了生命灭亡,本身会怎么样?

其实等不到五十亿年,差不多二十几亿年后就太阳就开始逐渐膨胀了,而早期的结果则是会让地球的温室效应加剧,但逐渐就无法用温室效应来形容了,因为进入烧烤模式....最终在太阳熊熊烈火的炙烤下.....地球成为一个外焦里嫩的“烤地瓜”!!

而这个时间在动辄上亿的宇宙纪年中,似乎并没有那么久远,从上图开始,到逐渐升温不过20-25亿年左右,而这个过程未来将会越来越快!太阳的红巨星时代是因为氢元素耗尽后的氦元素燃烧时代,因为氢元素燃烧是最温柔的,而内核收缩后的高温将点燃氦元素燃烧,剧烈的能量释放意味这更高的辐射压,那么将太阳的气态外壳向外推离是必然的过程,而随着太阳气态外壳的膨胀,太阳表面的温度将逐渐降低,但由于其表面积增大很多倍,因此地球获得更多的辐射能!并且根据类日恒星的膨胀大小,其半径大约会到1.6亿千米处,您不要以为这会将地球包裹在内,完全不会,因为太阳膨胀后质量密度降低,其引力也会降低,那么地球将会迁移到更远的轨道,因此地球完全能逃脱太阳的魔爪!!死罪可免但活罪难逃!

地心冷却可不是太阳作用的结果,而是地球自身的问题,这个问题将非常严重,因为冷却的地心再也无法提供磁场,地球的大气将会被太阳风无情的剥离!

其实,再升高10度我们日子就过不下去了,如果再升高20度的话,应该要灭绝了!

到35亿年后,这个应该毫无悬念了,1000多度,火化炉也就这个温度吧,还不用花钱,简直人性化啊......

当然尽管生命早已逝去,但地球只是因为太阳成了白矮星后到了更远的轨道,自转速度应该不太会改变,但失去大气和海洋后的地球,自转速度将不再变慢,那个岁差将会有一些变化,公转速度会变慢,因为距离更远了!而这又有什么关系呢?早已和人类么有关系了!那么人类有地方可去吗?

木星和图形的卫星将成为新的宜居带,不过到了那个时代,人类早已遍布银河系,或者回来串串门倒是经常的事,或者来对太阳系考个古.......


星辰大海路上的种花家


太阳的寿命被认为是100-120亿年之间,目前太阳已经存在了50亿年时间,还剩下约50-70亿年时间。所以,人类距离太阳油尽灯枯,还有足够的时间发展科技以避免人类未来灭亡的命运。



在太阳生命晚期,由于太阳内核的氢已经聚变的差不多了,所以太阳热核聚变的排斥力就抵挡不住了太阳压力,这时候太阳内核会被继续压缩,变成电子简并态的氦。而压缩产生的热量会使太阳表面的气体物质膨胀,太阳直接膨胀的覆盖了金星轨道,甚至是地球轨道。这时候,太阳就升格成为了红巨星。



在成为红巨星没多久后,由于太阳内核温度过高,压力巨大,因此简并态的氦进一步发生了融合,核反应为碳。这个反应过程十分快,而且释放的能量特别多,几乎是银河系释放的总能量之和,杀伤力巨大,直接可以把地球给烤焦了。



氦闪之后,太阳内核逐渐停止核反应,太阳内核逐渐冷却并变成白矮星。


科学探秘频道


地球未来的命运有两种可能:被太阳吞噬掉,从此宇宙间再无地球;

另外一种,由于太阳质量的减少,地球向太阳系偏外侧轨道移动,那么地球可能会侥幸的躲过此劫。

无论哪一种,地球都在此之前的十亿年前就无法承载生命了,即便地球很幸运,那也只是一颗和如今水星地表环境一样的星球了,要比如今的火星环境还要糟糕。

(红巨星)

自转与公转还在,那时候的地球一年要比现在长了,而且,向天空望去,天上亮着的不再是红彤彤的大苹果,而是一颗发着暗淡惨白色光芒的银盘。

(白矮星)

而且,在此之前,仙女星系与银河系的碰撞已经开始,虽然很大可能上并不会波及到太阳系这么小的空间结构内,但也有发生意外的可能性。

人类可能已不在银河系中,或者已经去往本星系群外更大的宇宙空间了。毕竟以亿年为单位的发展时间,人类的文明程度早已不是现在可以想象的到的。

(未来人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