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0 新大洲实控人高杠杆炒壳巨亏,面临三线融资同时爆仓风险

新大洲实控人高杠杆炒壳巨亏,面临三线融资同时爆仓风险

白纸黑字承诺的增持,到期不仅没能兑现,反而还由增持变成了减持——不出意外的话,新大洲A很快就会因公司实际控制人陈阳友夫妇的忽悠式增持而引来监管机构的问询函。

但在财报研究院看来,新大洲A背后的故事,绝不止于这场忽悠式增持闹剧,增持变减持的背后,极可能隐藏着陈阳友夫妇三线融资即将全部爆仓的尴尬局面:

首先,陈阳友夫妇赖以履行增持承诺的融资合伙计划爆仓了,这个可能已经既成事实,不然可能不至于发生上述增持变减持的故事;

其次,由陈阳友实际控制的尚衡冠通的股权质押融资仓也可能即将拉响爆仓警报,目前尚衡冠通已将其持有的新大洲A满仓质押,且该股股价已较质押当初下跌35%甚至是40%左右;

此外,陈阳友当初收购新大洲A控制权时的杠杆融资,如今同样也面临着爆仓风险,尚衡冠通当前持有的新大洲A市值,甚至都不够支付当初优先级投资人的本金,而作为劣后级的陈阳友夫妇,账面上目前恐怕已是血本无归……

忽悠式增持暴露多线爆仓风险

新大洲A周末宣布收到公司第一大股东尚衡冠通及实控人陈阳友函告:由陈阳友“控制”的财智嘉华资管中心(有限合伙)于9月3日到9月6日期间减持了新大洲A共计294.75万股,陈阳友对减持原因“并不知情”,目前正在核实中。

这起减持的特殊之处在于,上述合伙计划正是陈阳友实施此前增持承诺的主体之一。去年8月17日,陈阳友发布增持计划,承诺未来3个月内将斥资不低于2亿元增持新大洲A股票,后经公司股东大会同意增持期被延长了6个月,不过直至今年5月16日承诺期满,陈阳友也未能足额兑现承诺:承诺期内,陈阳友直接或间接通过其控制的企业及合伙计划,累计只完成了约2600多万元的增持,离当初承诺的至少2亿元相差甚远。

据悉,本次遭减持294.75万股正是陈阳友通过财智嘉华于5月16日前实施增持承诺时买入的,不出意外的话,此次财智嘉华的减持极可能会让新大洲A招来监管问询函。

尽管陈阳友对财智嘉华减持的原因“并不知情”,但财报研究院从公开资料判断,该减持极可能是陈阳友当初启动增持的合伙融资计划爆仓所致。据悉,除陈阳友外,财智嘉华的另一合伙人为北京银华盛理财顾问有限公司,陈阳友很可能在这一合伙计划中担任劣后级的出资人角色,一旦新大洲A股价下跌到一度幅度,作为优先级份额持有人的银华盛很可能会强令财智嘉华卖出股票防止自己本金受损。

公开资料显示,从去年8月份陈阳友宣布增持承诺以来,新大洲A已经呈现出连续一年多的单边下跌势头,股价从8元上方跌至上周五收盘的3.28元。

新大洲实控人高杠杆炒壳巨亏,面临三线融资同时爆仓风险

事实上,存在爆仓风险的,绝不只是陈阳友的上述增持融资仓,还包括由陈阳友夫妇实际控制的尚衡冠通的股权质押融资仓。

目前,作为新大洲A第一大股东的尚衡冠通已将其持有的10.99%的新大洲A股票分成了两笔进行了满仓质押,两笔质押的起始时间分别为今年1月11日和2月9日,上述两笔质押开始的前一交易日,新大洲A的股价分别报5.44元和4.98元,跟上周五3.28元的收盘价相比,分别下跌了39.7%和34.1%。

高杠杆炒壳或引爆仓第三波

除了增持融资计划和股权质押融资计划面临两线爆仓风险之外,陈阳友夫妇同时还面临第三线爆仓风险:其当初收购新大洲A时的杠杆融资,如今也可能快要爆仓了。

公开资料显示,陈阳友夫妇于2016年3月份,通过尚衡冠通合伙计划,斥资近7亿元从新大洲A前股东手里,收购了新大洲A上市公司10.99%的股票,成为该公司新的实际控制人,陈阳友夫妇也由此开始了长达两年多的炒壳之路。

不过,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陈阳友夫妇的炒壳之路并不顺利,新大洲A股价的持续下跌,让陈氏夫妇如今惨失惨重。

据悉,当初收购新大洲A控股权时,陈阳友夫妇动用了较高的杠杆资金,尚衡冠通7亿元资金的资金来源结构为“1+3+3”的有限合伙模式:陈阳友夫妇及其控制的恒阳农业集团分别出资1亿元和3亿元,鼎晖天骏出资3亿元——在这7亿元的合伙计划中,陈阳友充当风险级最高的普通合伙人,恒阳农业集团充当劣后级有限合伙人,鼎晖天骏则充当优先级有限合伙人,并享有一定的年化预期收益率 但具体数字未知。

“按照上周五3.28元的收盘价计算,新大洲A的总市值已经跌至26.70亿元,尚衡冠通的上述持股市值也已缩水至2.94亿元,这意味着,尚衡冠通的炒壳计划已经亏损接近6成,而且其目前2.94亿元的的持股市值如果变现甚至都不足以支付鼎晖天骏3亿元的本金,更别谈利息,更作为普通合伙人的陈氏夫妇、及作为劣后级的由陈氏夫妇控制的恒阳农业,更或将血本无归。”上述分析人士指出,“也就是说,陈阳友当初炒壳时的融资计划,也面临着爆仓风险,一旦爆仓,尚衡冠通恐怕面临‘散伙’的可能,届时新大洲A又可能将面临着控制权的变化。”

问题并购或成引爆器

在财报研究院看来,陈阳友如今面临着增持计划和股权质押融资和炒壳融资三线爆仓的风险,而新大洲A本身高度紧张的资金链,以及前期启动的问题并购所留下的巨额商誉,极可能会成为引爆其股价加速下跌的导火索。

新大洲A近期发布的中报显示,该公司的资金链目前已经处于非常紧张的状态,其账上的流动资产为19.83亿元,其流动负债为19.84亿元,这表明其账上的流动资产已经不能覆盖其流动负债,资金链已经捉襟见肘。如果该公司管理层不能有效保证其资金链的安全,一旦未来资金链断裂,极可能会将新大洲A带入加速下跌的深渊。

不过,财报研究院注意到,新大洲A目前最大的威胁恐怕并不在于其资金链,而在于其前期实施的问题并购。

去年11月30日,新大洲A以8230万美元的代价,并购了前股东太平洋牛业位于南美乌拉圭的两家子公司Rondatel S.A 及 Lirtix S.A100%的股权,而上述两公司当时可辨认的公允价值不到3400万美元,由此形成了4800多万美元(约合3.16亿人民币)的商誉。

新大洲实控人高杠杆炒壳巨亏,面临三线融资同时爆仓风险

按照当初的并购协议,太平洋牛业等交易对手方承诺Rondatel S.A 及 Lirtix S.A两公司2017年到2019年三年扣非后的净利润分别不低于470.2万美元、815.3万美元和1047万美元,但实际上2017年上述两公司只兑现了不到170万美元的净利润。

更可疑的是,上述交易在2017年11月30日完成,新大洲方面似乎有足够的理由知晓Rondatel S.A 及 Lirtix S.A根本无法完成其首年的业绩承诺,但新大洲管理层却仍然非常痛快地与前股东达成了上述交易——事实上,正是由于这起并购最终业绩未达承诺预期值,新大洲的审计机构立信会计师事务师在其年报中给出了“非标”意见。

值得注意的是,一般情况下,对于多数上市公司而言,一旦并购标的业绩大幅低于预期,随之而来将是巨额的商誉减值计提,并由此造成标的上市公司业绩的大幅缩水甚至是巨额亏损,但新大洲A却并未在随后的财务报表中做任何商誉减值计提,相反,其账上的商誉数字还由2017年底的3.16亿元增加到了最新的3.2亿元。

“中报季报无需审计,留给CFO财务操纵的空间也会比较大,一旦新大洲上述并购标的在2018年同样也无法完成业绩承诺且继续大幅低于承诺额的话,那么在审计机构面前,大额的商誉计提恐怕不可避免,届时将可能给新大洲A的财务报表造成巨大压力。”分析人士说,“新大洲A今年上半年的营收只有9.23亿元,其归属股东的净利润只有3302万元,因此从数据来看,超过3亿元的商誉将是新大洲A未来利润表的一个重大威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