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人到中年為什麼朋友越來越少?

新評氣和



人到中年朋友越來越少原因很多。

朋友多了,路好走,一生情,一杯酒,情深意長。

青少年時期,剛剛盟懂,覺得朋友是知己。

但隨著年齡的增長,懂得了人生的道理。

到了中年後才明白:

酒肉朋友靠不住,當你有難時,他們不但不幫,早已走得遠遠的。

酒肉朋友不靠譜。


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

沒時間去多交朋友。

再說這個年齡都有心計,勾心鬥角,相互利用。

只是為了自己利益。

有幾個知己在你困難時,拉你一把,幫你一下?

讓人看透人性,看透朋友本質。

因此,人到中年朋友就會越來越少。


用戶zmj情感嘚啵嘚


人到中年,或許你會在偶然間發現,身邊的朋友越來越少了,那些和朋友一聊就是幾個小時、有說不完話的日子一去不復返了。那麼,造成這種現狀的可能原因有哪些呢?

1. 人到中年,重心更多轉到家庭、事業

心理學家發現,雖然從14歲到100歲,人們對於朋友的定義是相似的:朋友是那些我們所欣賞的人、可以說話的人、可以依靠的人。但是,在不同的人生階段裡,友誼所佔的比重是不同的。

研究發現,在現代美國人中,20-24歲的人是所有年齡段中最願意花時間與朋友交際的,他們每週會花10-25小時在社交上。因為在這個年齡段,人們有了更多的自由(離開原生家庭),又無需負擔太多家庭、事業的責任,因而有更多時間、經歷去交友。

但是,在人進入成年中期後(25-50歲),研究者發現,人們的交友能力下降了,特別是在人結婚之後。這是因為,人們會將更多重心轉移到家庭、事業,推掉朋友聚會要比推掉下班接孩子或者一次出差容易得多。久而久之,與朋友的聯繫也就減少了。

2. 人到中年,不再輕易交友

不同於成年初期,我們更容易和與我們接近的人成為朋友,比如大學室友、住得近的同事。人到了中年,對自我的認知趨於穩定,對自己想要什麼、喜歡什麼、未來的方向有了相對充分的認識,他們不再需要依靠和朋友的交流來探索自己未來的道路。

因此,中年人不太會像年輕時那樣輕易交友,而是會根據多方面因素(比如,相同價值觀、相近的受教育程度、經濟因素等等)來選擇交友的對象,並試圖尋找真正契合的朋友。

3. 人到中年,長久擁有的友情更加穩固

中年人或許朋友越來越少,友誼變得平淡,但研究表明,那些長久的友情反而更加穩固了。人在青春期的時候,常常會因為一些小事就與朋友衝動絕交;而在我們長大成熟後,變得更加理性,懂得要珍惜這些為數不多的朋友。

看到這裡,有沒有讓你想到哪位朋友呢?

歡迎點贊並關注頭條號“知我心理學”——2017年度健康頭條號、悟空問答最佳乾貨科普答主獲得者,300萬用戶信賴的心理學社區,在這裡找到你的幸福生活。

References:

Rawlins W.K.,Being there and growing apart: Sustaining friendships during adulthood.


知我心理學


人到四十算是中年人這個群體吧,本人剛好四十歲。轟轟烈烈的創業沒經歷過,但是投入全部身家進行投資是有過的,也和朋友一起共同打拼過。自己一直都沒有放棄過拼搏,為了家人也為了自己而努力!

隨著年齡大了認識了越來越多的朋友,從小時的玩伴到現在定居的地方真是數不過來,可是朋友的定位才是最有區別的。

第一類,點頭之交,因為生活中的各種方式認識的朋友,沒有實事交集,只是知道名字見面說話,這種朋友多與少沒有很大的區別。

第二類,彼此很熟悉,認可對方人品,有啥事都會嘮嘮,待在一起很舒服,沒啥很深的交情,尤其涉及金錢,連想都沒想過這個朋友,相信也只是個過客。


第三類,認識的時間不短,只要有事,都會想到他,很肯定對方會盡最大努力幫忙,自己也會同樣付出,親兄弟也不過如此,如果有兩個是幸福,有幾個是幸運。

所謂中年朋友越來越少,因為中年人更理智,而酒肉朋友不會付出真感情,所以也不會再從酒桌上主動去認識新朋友,生活中偶遇的更不用說了,沒有新朋友就會感覺朋友在減少,實際是你忽略了老朋友的存在。

中年人已經到了悲感春秋的年齡,一定要珍惜身邊每一位朋友,各位覺得呢??

大家如有其他見解,請於下方回覆交流。可加我關注瞭解更多奇趣新聞,記得點贊喲!


遇我得福


就像歌裡唱的那樣:朋友一生一起走,那些日子不再有,一句話,一輩子,一生情,一杯酒。朋友不曾孤單過,一聲朋友你會懂。


朋友就像是我們生命中的陽光,因為他們的存在我們的生活才如此明亮溫暖。心情不好的時候,朋友會開導你,遇到困難的時候朋友會幫助你,一個電話朋友就出現在你身邊。


但是,現在為什麼有越來越多的人說,人到中年自己的朋友就越來越少了。

1.生活閱歷多了,真朋友少了。


隨著時間的流逝,朋友似乎越來越少,曾經無話不談的好友卻慢慢淡出了自己的生活。時間淡化了情誼,卻讓我們看到了真心。


人隨著年齡的增長,生活閱歷就會越來越豐富,也越來越容易看透一個人。似乎年齡越大,對很多東西就看的越來越淡了。懶得迎合別人,懶得計較得失,懶得看人臉色。


朋友也是一樣,如若志趣不同,相處不來,那就各自互不打擾。也不願多花精力去討好別人。真正的朋友不會隨著時間的流逝就淡出自己生活,反而會隨著時間的增長,感情越加牢固,不用擔心朋友是否會離去。因為你知道他就在那裡,想見便可以見。

2.年齡在增長,精力在降低


年輕的時候,大家都愛玩,愛享受。即使上班很累,也喜歡約上三五好友,一塊出去吃飯聊天喝酒。不喜歡自己一個人,喜歡一群人的狂歡。可是人到中年就會發現,似乎更喜歡安靜的生活。玩不動了,總覺得精力不夠,更喜歡飯後散散步,在家裡看看新聞,刷刷手機。


人到中年後,似乎重心更傾向於家庭。更願意回家陪陪家人,做做家務,照顧孩子。城市的喧囂似乎與自己無關。只是想安安靜靜地待在家裡,一切歸於平淡。比起出去狂歡,更喜歡在家裡享受片刻的寧靜,無關工作,無關各種複雜的人際關係,就那樣純粹地待著。


我覺得有句話說的特別對:人到了一定年紀,人生就開始做減法。但是失去的也許本就不屬於你的,真正能在時間的打磨中留下來的才是可貴的。朋友亦是如此。

——END——

大家怎麼看待這樣的情況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討論哦。

職場技能掰開揉碎講給你聽,歡迎關注【霸王課】頭條號,一起加速成長,成為一名優秀的職場精英~如果你喜歡我的回答,不妨點贊、轉發、收藏一下。

霸王課




人的中年了才猛然間,身邊的朋友越來越少了。當年那個豪氣沖天的小張,如今,早已經失去了聯繫。曾經和我一起抱著吉他。想要南下廣東一起闖天下的小王,如今,連個微信號都沒有啦。那個喝酒和我嘻嘻哈哈像個男人的小玉,如今已經做了奶奶了!




當我們身邊的朋友越來越少,我們才漸漸發現,原來我們漸變變老了,變老了,不是一種悲哀,而是一種滄桑,是花開之後的淡然。當身邊的朋友越來越少,是因為彼此的世界開始不同。但是各自不同的世界裡有著彼此的精彩。


人到中年,身邊的朋友越來越少,主要是因為下面幾種原因。

第一,首先,人到中年因為工作關係的原因,各奔東西,有些朋友,在年輕的時候彼此肝膽相照,恨不得歃血為盟,桃園三結義。但是隨著工作單位的變遷,人際關係不同,一些要好的朋友,被時間沖淡了友情,漸漸失去了聯繫。就算一起,曾經同過宿舍,可能剛開始的幾年甚至幾十年都會有聯繫,如今卻查無音訊了,或者雖然有聯繫,但已沒有了當年的熱情。這就是人到中年,很多人遇到的問題。


第二,其次,人到中年,各自的追求是不同的。從此形同陌路,漢代人王符曾經說過這麼一句話,志道者少友,逐利者多詜。這句話的意思是,立志於正道的人很少有朋友,而爭名奪利的人往往有很多氣味相投的同伴。人到了中年,因為各自發展的方向和人脈資源的不同,所以彼此的選擇大不相同。

有的人喜歡權,錢,所以他們追求的是利益最大化。有的人淡泊名利,喜歡清高。所以這些不同的追求,以及不同追求,造成地位的不同。使的,彼此身邊的人有著不同的色彩。因為每個人追求的不同,所以不得不分道揚鑣,從此形同陌路!


第三,生活世俗化,讓人到了中年,顧不上曾經的交情。我們都是世俗中的凡人,我們也都會比較,也都會計較,所以一旦你離我遠啦,我便無法追上你了。我離你遠了,你已經有了新的朋友和歸途。

在生活的壓力下,在世俗利益的交匯中,你算計著你的柴米油鹽,我還在為我的明天,舉步艱難。於是,相邀請的酒席,我便無法參與。於是難得的相遇,讓我們一笑而過。

也許這是現實社會中的一種人之常情,但我們漸漸老去,我們身邊的老朋友也會慢慢的漸行漸遠,我們在彼此各自不同的世界裡,獨守,一季花開,獨行一夜的明月千里!


人到了中年,已經風聲四起。有很多事情,包括漸漸失去和某些人的交情,剩下的只是大浪淘金之後的至交,這是一種現實,也是一種選擇,其實與其朋友滿天下,不如兩三個知己。所以,人到中年了,我們不必擔心,朋友越來越少,越來越難交到朋友,因為難交,所以你交到了。下輩子,他們就是你的知心好友!

人到中年,朋友越來越少,你要相信,這不是一種悲哀,而是一種歡喜!

人到中年,必須扔掉四樣東西,沒有意義的酒局,不愛你的人,看不起你的親戚,虛情假意的朋友。

人到中年必須擁有四樣東西,揚在臉上的自信,長在心裡的善良,融在血液裡面的骨氣,刻在生命裡的堅強。

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對你有幫助,我的頭條也會每天分享很多情感知識和技巧,感覺這篇文章好,記得動動手指幫忙點點關注!

大家好,我是天下情感,關注過我的人都稱呼我為情感妹妹,據說給我點關注的人18年事事順心!


天下情感


這是因為人到中年,越來越能分辨出來哪些是朋友,哪些不是。時間成本太值錢了,沒有多少友誼值得耗費那麼貴重的時間。

這也是我曾經困惑的問題。從小學到中學、大學、研究生、剛剛入職的新工作,那時,大家都是同齡人,能夠迅速就交到朋友,不管是喝酒、聊天、逛街、玩耍,呼朋喚友總是很容易。而且,也特別容易交到親密無間的閨密,恨不得上廁所都要粘在一起的那種。


感覺,那時候的友情都不需要費心維繫,大家自然就能噠到一起。

但是,工作一段時間之後,慢慢地,陸續有人結婚生子了,有人升職了,有人進修了,每個人的進度條不一樣了。你想找這個,人家要陪老婆孩子,你想找那個,人家是你的領導,你開不了口,你想再找,別人忙著上MBA班。倒不是說有誰對你在意見,特意跟你絕交,但在別人的價值次序裡,家庭比朋友重要,工作比朋友重要,進修比朋友重要,甚至連新交的朋友,可能都比舊朋友重要,——這都是很正當、正常的。

換了你自己,可能你也會做這個選擇。


另一方面,年輕時候,生活單純,對社會的看法也單純,沒有碰到過大的波折和考驗;無非就是吃吃喝喝玩玩。而在工作多年以後,各種社會壓力和考驗,人品的差別也就能看出來了,有些人是永遠不靠譜的,有些人是從來不會心存善念的,說不定有些人也許是能往朋友背後捅刀的。

即便不是人品問題,中年以後,各人的價值觀、世界觀的差異也越來越大,大到一定程度,連普通朋友都不必做。


但世事不必強求。年輕時,時間多的是,與朋友一起揮霍青春也是一種美好感覺。中年以後,經過種種淘汰,把不適合自己的、沒有必要浪費時間的朋友,淡化出我們的時間線,留下時間幹更多重要的事情,給予真正有意義的朋友。

兩種方式都沒有錯。


侯虹斌


作為一個剛步入中年的人,我覺得人到中年,朋友沒有越來越少,而是越來越多了!

不可否認,年輕人憑藉活力和大把的空閒時間,能更多的認識人。但認識人不等於有朋友。而人步入中年,活力不再,各種精力不足,空閒時間也有限,因此不可能隨便去找一堆陌生的熟悉的人處“朋友”。

第一,人在年輕的時候有朋友嗎?看你咋定義了,如果就是去唱歌喝酒逛吃的概念,那麼這樣的朋友肯定年輕的時候很多,但中年後隨著家庭工作事務的繁忙,朋友的數量大減。但我要問了,你說幼兒園小朋友到遊樂場所的時候,他會不會覺得所以一起玩滑梯的其他小朋友都可能是他的朋友呢?所以,我個人覺得,年輕人所處的朋友,大多不是真的朋友,要不你問問,如果一個年輕人缺個幾萬塊買房子,有多少朋友會慷慨解囊想辦法?



第二,人步入中年的朋友真會越來越少?其實,人步入中年後,人與人之間,特別是同齡的人與人,在年輕時候作為朋友,但很多因不同的事業生活圈而淡漠了,因此有人感嘆朋友變少了。不過,許多發展不錯的中年人會有自己穩定的圈子,並且能依靠這樣的圈子不斷髮展新朋友,所有從認識朋友的數量或質量上,有事業支撐的中年人都可以完勝年輕人。

最後給點建議,個人覺得,人在年輕時,要更多珍惜那些能一起吃苦創業的朋友,他們可能是你未來發展的主要夥伴和力量。而人到中年,漸漸遠離物質“朋友”,要多珍惜那些雖然很忙,還能花很多時間陪伴安慰激勵你的朋友,因為這樣的朋友才是珍視你的可靠夥伴。


談天說地小悟空


很多朋友都回答了這個問題,而且回答有理有據、有情有義,再答也答不出新意了。

我就講幾個故事吧!

故事一:

小時候我生長在農村,同村一起長大的有幾個特別要好的,說是要好,其實就是一起玩大的。

玩到上初中,他們學習就都跟不上了。等到考到縣城重點高中,就剩我自己了。從到縣城上學,一週回家一次,忙於學習,跟小夥伴的關係就越來越淡了。等到到省城上大學,寒暑假回家,見到那幾個小夥伴,話卻越來越少了。在省城工作了,回家次數也少了,見到小夥伴,剩下的只剩寒暄了。這十多年,把爸媽接到身邊,老家也不回去了,跟小夥伴的聯繫幾乎中斷了。

去年一個初中同學把我拉進了微信群,竟然發現幾個小夥伴也在群裡,多年沒有音信,進群特別親切。

可沒幾天,就發現這群聊天,混在職場的大小都得叫總,做生意的都得叫老闆,仍然在農村的幾乎一言不發。再後來就剩幾個半老徐娘天天曬著臃腫的自拍加心靈雞湯,忍無可忍退群。

可還是加上了最好的小夥伴。

他當年跟我住前後院,我們天天在一起玩,沒有考出來,一直在老家。結了兩回婚,都離了,如今差不多變成了孤寡老人。

我並不是想冷落那個遙遠山村碩果僅存的唯一朋友,我只是實在不知道這樣的微信如何回答。

故事二:

高中時,我有三個特別好的朋友,說朋友有點淡,應該說是特別好的哥們,鐵哥們。



這個小團體,因為我而凝聚在一起。

右下角的大哥,比我們大好多,他是連續兩屆高考失敗後從高一復讀進入我們班的。剛剛考進縣高中,宿舍樓食堂都沒蓋好,白天在教室上課,晚上把課桌擺在一起就成了床。

最大問題是,沒有開水,同學們都能喝自來水,而我喝涼水就胃疼。大哥有親屬住的離學校近些,每天晚上,大哥都會去親屬家,端來一大搪瓷杯開水,晃晃蕩蕩走到我身旁,二話不說,晃盪往我桌上一放!就這樣,幫我端了整整兩年,第三年我們學校有開水了,他才解放了。

右上角的哥們,是全班唯一一個家在外縣離得遠的,家裡條件最差。上高中時我們男生都吃不飽飯,得從家裡帶點吃的,好在週日都能回家改善伙食。只有他,家遠回不去,每學期開學他都帶滿滿一布袋槓頭,硬硬的餅,到最後怎麼也啃不動。開學兩個月,我們熟悉了,我就每次回家都帶上他。農村的家雖然條件都一般,但他跟我回家一般都能吃頓餃子。

他對我老爸老媽的感激是發自肺腑的,高中快畢業時,有一次老爸去縣城碰到了他,他說啥也要給老爸買碗麵條。可老爸知道他的條件,說啥也不肯吃,他端著這碗麵,一直追老爸到車站,眾人圍觀,畫風古怪。如今老爸想起來還提起這事。

左上角哥們跟我們不一樣,他跟誰都能混到一起去,包括縣城的同學還有班級兩個最能惹禍的同學,但跟我是最好的。他對我的欣賞是我連續三年都是整個佳木斯地區作文競賽一等獎,而他也愛好寫作。

高考時,端水大哥再次名落孫山,第二年又復讀,考到了佳木斯,後來在老家縣城最早開了複印社,每次來哈爾濱,我們都聚在一起,他總是喝到酩酊大醉。

作文大哥超常發揮,居然考到了哈建工定向依蘭煤氣,這哥們大學時我倆總一起去看電影,通宵電影放完第一部後就一角錢了,我倆一看就是一宿。沒等畢業,就找了對象,沒去定向的依蘭,畢業後就下海了,自己搞裝修。

麵條哥當年考的雙城中專,上學第二年就開始倒騰家電,什麼都不用家裡管了,比我們早畢業一年,分配到了省土產公司,經常分東西,有時自己吃不了,就給我送過來。

再後來,端水大哥生意越掙越多,來往卻越來越少,後幾年聯繫幾乎中斷。

麵條哥不滿足於單位收入,自己回老家做大生意,結果得罪了老家所有的同學,都說他坑蒙拐騙,我一直也不瞭解內情,只是他從此消失在茫茫人海,音信全無。老爸老媽來到身邊後,仍然惦記他,卻失去聯繫了。後來偶爾見面,知道他離職自己做保險了。

作文哥最早下海,卻始終沒幹起來,抽大煙喝大酒,吃喝嫖賭,無所不精,身體最先垮掉,得了兩次腦中風了。

前幾年端水大哥又聯繫上了,來到哈爾濱,叫上作文哥,麵條哥失聯了,哥仨坐在一起,我那天激動不已,喝到人事不醒。

這兩年,大家聯繫又少了。

都在各忙各的,端水大哥兒子研究生畢業去了蘇州,他在琢磨去蘇州養老。作文哥又病一場,我們怎麼勸他戒菸戒酒,他卻有自己一整套學說,勸也勸不了,幫也幫不上,只能默默祝福了。麵條哥又失聯好幾年了,聽說媳婦也換好幾個了,但願他知道他到底要找什麼。

我一直記得酒桌上的一句話,端水大哥當著我和作文哥面說的:別人都是瞎扯!對我最好的就是你們嫂子!

這是他這輩子的人生經驗,也是我們哥們逐漸變淡的原因嗎?

故事三:

職場的朋友,艾瑪,再寫就太長了!好天還是去逛街吧!寫出來也沒人想看,我們都活在自己的世界裡,自怨自艾,顧影自憐。



都說朋友多了路好走,可是現實生活沒有歌裡唱的那麼簡單。

首先那些說朋友關係可靠的人,本身就不可靠。因為朋友關係的主體有兩個,你和我,但是變量有四個,你變了,我變了,遇到金錢,遇到困難。很少有朋友關係能經受住這四個變量。而交朋友有兩種, 一種是真朋友,還有一種是假朋友。在交朋友的時候,事先要分辯清楚。只有這樣,我們才不會被別人抄後路。也只有這樣,即使我們被別人抄了後路,也還有第三條路。

那應該怎樣分辯真朋友呢?

一是當你需要借錢的時候。人只有當自己需要借錢的時候,才發現自己的朋友是多麼的少。把所謂的朋友從密密麻麻的名單上過濾之後,剩下的能隨時開口借錢的,才是你的真朋友。他們提供給你物質支持。

一般而論,不缺錢的人,就不缺朋友。

第二種辦法就是你在凌晨一點可以隨時騷擾的人。那些24小時開機可以讓你在凌晨一點騷擾的人也是你的真朋友。他們提供給你精神支持。

一般而論,遇不到難事的人,也不缺朋友。

我們沒有自己想象的那麼堅強,遇到事的時候我們才能看到自己和對方真正的人性,是那麼軟弱,貪婪,自私自利,虛偽不堪。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

不遇見事是不能見到一個人的真心的,也不能真正認識一個人!

但如果我們自己沒變,朋友變了,我們又該怎麼辦?

其實很簡單,道不同,不相為謀。如果本來就是兩股道上跑的車,非要搬到一股道上,其結果就是翻車。所以還是得聽從各自內心和自然的力量。

中國人非常喜歡熱鬧,喜歡盛大的盛典,喜歡歡樂的場面,包括特別喜歡找幾個朋友晚上聚在一起,飯桌上笑語歡聲,大家都在說笑話,但是這些笑話沒有一絲一毫觸及到在座的每一個人的肌膚或者心裡,都跟自己沒關係,都是要用別人的熱鬧或者製造的熱鬧來排解自己的孤單。中國人每個人心裡邊都有一顆種子,這顆種子逐漸在長大,這棵長出來的樹就可以叫“孤單”或“孤獨”。

許多國人會說自己活得比較累,說人與人之間缺乏誠信,交心的話、知心的話不知道和誰去說。就如同書中的許多人物一樣,因為話不能和人說、不知道怎麼說,反而要從一個熟悉的地方走向一個陌生的地方。劉震雲認為,這也許是中國是人人社會而不像西方是人神社會的緣故。以東西方兩部經典來說,就好像《論語》是人與人的對話,而《聖經》是人與神的對話。

在有宗教的國度裡,除了人與人交往,上邊還有一個人,就是神,你有什麼懺悔的話、憂愁的話,你隨時可以跟神交流,神是無處不在的。但是在人人的社會中,你要有知心的話,想找一個說話的地方,你必須在人中找一個人。在人中找一個知心朋友是非常不容易的。更大的問題就是當朋友發生變化的時候,他就不再是知心朋友了。人跟神最大的不同是當初你把他當知心朋友而說的那些話,他會報復性全部添油加醋的兜出去,這時你告訴他的那些知心話就變成一把刀子又扎回了你的心臟裡。所以,在人人的社會里,朋友的意思也是危險,知心的話一般都很兇險。

其實越長大,越覺得孤獨。不愛說話,至少心裡還有話,沒話說就是真的沒話說了。有話說的往往是朋友,無話說的則是家庭成員,而找話說的往往是上下級。

“世上的人遍地都是,說得著的人千里難尋。”

繞回到文章開頭“一個人的孤獨不是孤獨,一個人找另一個人,一句話找另一句話,才是真正的孤獨。”

知音難求,知己難尋。與一個能“說得著”的人終老是一件多麼幸福的事。


異域少女小漁


我是朱小天,三級心理諮詢師,兒童心理學研修生在讀。想成為心理諮詢師,可以關注及私信我們的頭條號,華大心理陪你助人自助!

人到中年,驀然回首,回顧意氣風發、同學少年、呼朋引伴的青年時代,發現朋友間的聯絡越來越少,新朋友也交得越來越少,成天忙忙碌碌,工作,孩子,家庭,甚至還要學習充電提高自己。每一個都在忙自己的事,忙不完的事。朋友一起出去high一下的時光,少之又少。

中年,在人的發展座標上,是非常重要的階段,一般指35歲~60歲,也有劃分為40歲~60歲的。

這一時期的人,更加成熟,也是承擔社會任務最多的時期,同時也是對社會影響最大的時期。

在家庭中承擔著教育子女、維護伴侶和照顧老人的重任。

家庭、工作、社會的壓力,使得中年人無暇他顧,閒暇越來越少,與朋友交往自然越來越少。

另一方面,心智的進一步發展、對人情世故認識的加深,在看人待事上,也與青年時代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似乎青年時代喜歡一個人很容易,很容易言談甚歡、意氣相投。初出茅廬,世界那麼新鮮,充滿憧憬、理想與抱負,朋友在一起,可探討、可交流、可分享的東西,很多很多。

中年人,則已經歷了世間冷暖,“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原先的同學、朋友很多因分歧或生活天各一方,而越行越遠。對於人和事,更多秉持君子之交淡如水,尊重相異性、包容矛盾衝突。



人格也變得越發成熟。按榮格的理論,中年期,由青年期的外傾變得越來越內傾,更多地把關注的焦點投向內心世界。不像青年期,那麼好交朋友、好向外求索了。

人在不同的發展階段,完成不同的發展任務,承擔不同的社會和家庭任務,扮演不同的角色。

中年,承接青年,過渡向老年。既享受著成熟、成功和穩定,也開始對自己的人生作出評價、進行變化,發生轉折。是人生非常重要的時期。

因為任務繁重、忙碌,與朋友聯絡越來越少、交朋友越來越少的情況,確實是令人遺憾的。

個人覺得,在繁重的家庭、社會事務中,闢一些時間和空間,給朋友和自己,還是需要的,也是有益的。可以擠一點時間出來,約朋友小坐,小聊聊,雖然不似年輕時慷慨激昂、如膠似漆,也依然是很好的情感交流與身心休憩。

關於華大
原華東師範大學心理諮詢工作室,始於2003年,專注心理諮詢、心理培訓、企業EAP。300多名富有實戰經驗的心理諮詢師團隊,600餘名志願者服務團隊,30門電話組成的免費公益心理服務熱線向社會提供服務。不管你有任何心理或情感困惑,可以關注及私信我們的頭條號,向作者提問諮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