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0 《紅樓夢》後40回也是曹雪芹手筆

原文 載於中讀App

《紅樓夢》後40回也是曹雪芹手筆

這世上嫌棄《紅樓夢》後四十回的人太多。把嫌棄之語說得最得人心的,張愛玲算一個。她的人生三恨,通暢而朗朗上口:一恨海棠無香,二恨鰣魚多刺,三恨紅樓夢未完。

張愛玲已經逝去多年,如果能夠有所感應,夢中談文,我很想跟她聊聊對《紅樓夢》後40回乃是續寫的看法——其實她不必恨《紅樓夢》未完。

寫書的人,早就算到後世讀者裡痴人多。開篇搶先說了,“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雲作者痴,誰解其中味! ”作者寫這書,是希望讀到的人,能解其中味的。怎麼解呢?痴迷之人,肯定難解。還是要抽身出來,冷冷地醒一醒,想一想。

大家看前80回如紅粉佳人津津有味痴迷其中,因為語言生動,刻畫形象,步步機關,目眩神迷。

但是,很少有人想過,曹公急轉直下,後40回彷彿骷髏本色,平鋪直敘,顯得特別冰冷寡淡無味,會不會就是希望諸君翻個面照照,倏然驚醒?

既然前80回趣味無窮,玩賞不盡,就說明作者的機巧文思無與倫比,如玲瓏寶塔。絕頂聰明才智之作,讀它的人,更要以詭奇之心,去揣測作者和他的這部書。

雖然曹公努力偽裝,還託空空道人之口自我定性,“將《石頭記》再檢閱一遍,因見上面雖有些指奸責佞貶惡誅邪之語,亦非傷時罵世之旨,及至君仁臣良父慈子孝,凡倫常所關之處,皆是稱功頌德,眷眷無窮,實非別書之可比。雖其中大旨談情,亦不過實錄其事,又非假擬妄稱,一味淫邀豔約、私訂偷盟之可比。”

事實上後來呢?這書乾隆時被禁了。這恰恰和作者的憂心不謀而合。

因為作者自己最清楚,他寫的東西到底有沒有“傷時”。雖然他極力春秋筆法,但擺明了就是在諷刺和寫出真實的悲哀輓歌。

小說裡賈珍要給兒子捐官,太監幫忙買賣職銜,還告訴賈珍不如把銀子直接送他府上更加划算。而滿口仁義道德的賈雨村,葫蘆僧判斷葫蘆案,直接帶出了四大家族的盤根錯節,利益勾結。

賈政說他們家最是憐憫下人,但他家的丫鬟一個一個死了不少。光是自殺的就有金釧兒,被趕出去病死的有晴雯……等等。

更加可怕的還包括搶別人老婆打死人的薛蟠,人命關天的官司,也不過是一筆勾銷。薛姨媽拜託賈政,還有姐姐王夫人,間接動用她這一家的舅舅王子騰的關係,保住了命。薛蟠這個紈絝子弟,繼續花天酒地吃喝嫖賭。

賈妃元春的一句“當日既送我到那不得見天日的去處”,頂一萬句血淚控訴。富麗堂皇慈心恩澤的省親,不過是囚犯放個風。在老百姓看來,鳳樓龍闕天上人間,夢寐以求的富貴,實際上,就是“大監獄”。

這書,太現實主義了,雖然寫得隱蔽,但讀書人都心知肚明。這樣的書,被禁被查,簡直是一種必然的宿命。

作者必須用一些障眼法,來保護書稿本身存在下去。

這種筆法用多了,他又擔心真的令很多“看官”誤會,不得不設出賈瑞這麼一個人物,沒性格沒特色,空洞蒼白,就為了引出風月寶鑑和閱讀提示,“千萬不可照正面,只照他的背面,要緊,要緊!”

假設一下,如此心智的曹公,如此嘔心瀝血明暗交替去寫書,會如何設定安排此書“後事”?他當然會更加周全考慮書的命運。

書問世了,廣泛被傳抄,難免被更多人審閱,尤其是一些聰明又當官的讀書人。普通讀者好糊弄,聰明讀書人就麻煩了,難免上達天聽,被禁或被增刪。

與其如此,為什麼不自己動手,故弄玄虛?後40回反其道而行之,該留白留白,該殘稿就殘稿,就是不寫完,勾引大眾的興趣。就讓他們去續作改寫吧。缺了後半截的書,連全本都不算。誰會想到,這麼一本沒寫完的書,揭露了無限黑暗呢?再加上從表面上看,是情情愛愛的故事。

後40回,他甚至索性安排好了蘭桂齊芳的線索,他知道這些人補寫小說水平有限。由後面的某些人補足官方喜歡的色彩,這樣豈不是更好傳世?

總有人會去做這樣的事情。哪怕是被篡改,被扭曲,被誤解,首先是要流傳下去,被世人讀到。

一方面溫柔繁華寫盡了,還能如何?前後迥異,冰水澆頭,大夢先覺,才吻合內在的寫作邏輯和人生觀世界觀。另外一方面,也料定了這種曲折手法能過關。

多年前我遊覽過一次大名鼎鼎的法門寺,釋迦佛指無上貴重,篤信佛教的歷代唐朝皇帝極端重視供奉,專門造了一個地宮存放。

地宮除了關卡障礙,設了七重盒子,黃金、美玉、琉璃、鐵皮等等都用上了,一個套一個,仿似俄羅斯套娃。結果呢?這最華麗包裝的,是影子佛指骨,用來混淆迷惑盜取者,真品反倒裝在其貌不揚的小盒子裡。為了防盜,從裡到外,機關算盡。

唐朝帝王就有這樣的心計成算,何況寫出《紅樓夢》這種奇書,人情練達世事洞明的清代作者。

後40回也是曹雪芹手筆,就是故意寫得黯淡,製造殘缺,當做一種保護殼,這才能一脈傳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