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3 安徽阜阳:信访诉求公开评 疑难问题终化解

近年来,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的老谢因工作安置问题没解决好,多次向有关部门反映。老谢的诉求有一定合理性,可由于时间太久,现行政策早已不再支持,导致其信访诉求多年一直得不到满意答复。不过,最近这次,老谢却哭了。在一次群众评议会上,他的问题得到了解决。

2017年4月至今,阜阳市推行疑难信访事项公开评议制度,政府搭台,群众唱戏,社会监督,一批信访积案通过评议得到了有效化解。

信访诉求合不合理 评议团来评判

关于老谢的那场评议会,阜阳市委副秘书长、市信访局局长田世海印象深刻。

“他说这么多年,找这个部门,说两句就让走,找那个部门,说两句又让走。今天让他坐在这里,十几个人听他讲,他表示感谢,站起来鞠个躬,然后就哭了起来。”在大家安慰老谢的过程中,评议会开始了,倾听老谢的陈述,了解责任单位的难处,评议员们明白了这个疑难信访事项出现的原因。

老谢的诉求有一定道理,可他已到退休年龄,而且身体不好,再想着安排工作,既不符合现行政策,也不符合其实际情况,怎么办?

“直接解决的路走不通,那还有没有其他方法?评议员们现场出谋划策,市、县信访部门积极协调,最后责任单位综合各种政策,给出了让老谢满意的解决方案,事后老谢还送来了锦旗。”事要解决,怨要纾解,在田世海看来,评议可以说是“第三方对疑难信访事项公开公正公平的评判”。

田世海所说的“第三方”,就是信访评议团。他们是中立性、多元化的社会力量,由群众代表、两代表一委员、社会工作者、人民调解员、律师、专家学者等共同组成。

“讲理、懂法、知政策,敬业、爱岗、利群众”,按照这个标准,2017年开始,阜阳在全市选出了一批认真负责、公道正派的评议员。

“我们最初要求每个县区选100人,随着工作的推广,全市的评议员队伍已有数千人了。”其中,阜阳市颍州区就采取了“90+X”的信访评议员组成模式,即从两代表一委员、群众代表等群体中选聘“区级评议员”90人,每个村(居)再选聘10名德高望重的老党员、老干部、乡贤名人等为评议员,组成90+1450人的“千人评议员库”。

评议员由信访群众来挑选

安徽阜阳:信访诉求公开评 疑难问题终化解

5月18日下午,胡某某信访事项评议会在阜阳市颍上县谢桥镇龚集社区举行。当天参会的9名评议员都是信访人胡某某自己随机挑选的,不但全程录音录像,还允许其他群众旁听。

胡某某从2015年起开始信访,反映“社区干部不让其在宅基地建房”一事。谢桥镇政府曾对此进行过详细的调查,并给出了答复意见,但胡某某一直不满意。

胡某某是一位孤寡老人,此前一直在兄弟家住,其宅基地于1998年被大侄子盖上楼房。随着年龄渐长,胡某某想跟大侄子住在一起,便提出在大侄子家隔壁空地上,盖一个小房子供自己居住。

“这件信访事项的主要症结,是那块地的归属。”颍上县信访局工作人员说,胡某某认为那块地是他的宅基地,自己有权建房子,但社区却认为,那块空地以前是公共道路,不能随意侵占。

社区提出,在其他位置提供住房或建房,但胡某某坚持要跟大侄子家住在一起。

评议会上,信访人胡某某的大侄子,以及谢桥镇、龚集社区等责任单位,当着9名评议员的面,摆证据、讲道理,甚至为了一点细节争得脸红脖子粗。

胡某某虽然当场表示不同意评议结果,但通过多方特别是当地乡镇评议员耐心细致地思想疏导,胡某某没有就此事再次上访。

“双方这么争是好事,在争的过程中,有理没理大家看得很清楚。评议过程,本身就是个辨明是非曲直的过程,也是一个化解心结的过程,这是其重要意义所在。”田世海说。

“独角戏”变“大合唱”

评议,让以前信访工作的“独角戏”变为群众的“大合唱”,而群众力量、舆论力量、道义力量的引入,既促使信访人反映诉求回归理性,也有效督促了责任单位依法依规履行职责。

根据阜阳关于“疑难信访事项公开评议”的工作通知,评议结果遵循绝对多数(三分之二)原则,即2/3以上的评议员认为责任单位处理意见符合法规政策规定,就予以支持;低于2/3的,责成责任单位重新办理,不得再次作出相同或相近的处理意见。

“如果评议结果支持信访人,责任单位必须在一个星期内解决问题,颍泉区就由信访联席办公室出面,找专门的评议员盯着责任单位,督促相关事项的解决,不让信访人再来回跑了。”田世海说。

工作制度阳光公开,群众力量监督跟进,这些确保了信访评议公信力,也有效化解了一个又一个信访“老大难”问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