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连续的地震表现,会不会是大地震的前兆?

风的颜色sm


虽然有连续的地震表现,但是仍然不能说是大地震的前兆!

如上图所示,日本处于欧亚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交界处,也是欧亚板块、太平洋板块和菲律宾板块的交界处。因此日本发生地震的概率是非常高的。不要说本次北海道6.7级地震在日本算不了什么。甚至在日本发生一个能量是本次北海道地震33倍的7.7级地震也不是一件奇怪的事情。比如2011年3月11日,在日本本州东海岸就发生过9.0级地震,其能量大约是本次北海道地震能量的10000倍以上。

因此,我们不能因为日本发生一个6.7级的地震,就以此来认定会有大地震,实际上也属于无稽之谈。因为地震的发生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非线性的过程。我们目前还没有办法认定本次日本北海道地震就是未来大地震的前震。这也是地震预测仍然是一个世界难题的一大原因!


地震博士


大地震可以具有较大能量并造成伤害,观察到的数据表明通常小地震是大地震的前兆,但前提是需要精确的观测数据:2015年2月15日,在Bundaberg内陆的佩里山西北几公里处发生了5.2级地震。整个中央昆士兰,直到麦凯和布里斯班北部郊区都有这种感觉。相比之下,1989年纽卡斯尔地震为5.6级,并造成13人死亡。佩里山事件可能较小,但也可能具有破坏性。它在这种情况下没有造成重大损害的唯一原因可能是由于它位于偏远的放牧牛场,远离任何人口密集的中心。

在佩里山地震之后,政府部署了一个由四个站点组成的地震监测网络,以记录余震。这个网络已经存在了三个星期,并且能够捕获许多余震以增强该组织的数据库。到目前为止一直在进行监测,并记录了200多次地震,降至0.1级。


佩里事件发生前十年数据的比较表明,紧邻地区的低幅度事件是后续较大事件的前兆指标。小地震作为警告

虽然不可能从前体事件的模式准确预测更大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但有足够的低水平活动需要进行更密切的监测,并可能建议政府“观察和等待”情况正在进行中。

2015年7月/ 8月,在弗雷泽岛附近发生了三次5.4级,5.3级和5.1级地震。

这些事件的余震如上图所示,GA数据首先跟随我们的CQSRG数据。

GA数据中的事件比CQSRG数据更紧密地聚类,这表明GA数据中的位置不确定性较小。

但CQSRG的数据显示了更多的低震级事件,甚至还有在Gin Gin西北部的第三个星团,在佩里山和班达伯格之间的暗示,这可能是另一个值得关注的区域。


缺少前兆警告?在三次较大的弗雷泽岛地震之前的十年中没有记录到前兆地震。


为什么在2015年8月之前的几年里,弗雷泽岛没有记录类似的低水平事件,就像佩里山事件一样?答案可能是距离最近的弗雷泽岛地震地震监测站是距离Gin Gin西南250公里以外的CQSRG站。在那个距离,它无法探测到海上可能发生的低强度地震。

GA确实在距离弗雷泽岛地震320公里的Eidsvold有一个监测站,但与CQSRG站一样,这距离太远,无法探测到低震级地震。

如果班达伯格和马里伯勒有车站,如果有人正在积极监控,可能会发现前兆地震,并警告说有更大的事情要发生。

佩里山和弗雷泽岛并不是独一无二的。昆士兰其他地区和澳大利亚其他地区的情况也是如此。

总之,理论是对的,还需要在实践中验证。此外人工智能算法可以为地震预报提供帮助,这个下次补充,欢迎大家关注我们,积极交流。


人工智能安全机器人医


很难说啊。因为根据实践来看,有可能是,也有可能不是,没法找出普便的规律。

地震预报是人类长期为之困扰的难题,至今也未能攻克,很有可能,永远也无法攻克。世界上唯一一次有社会经济意义的成功地震预报,就是1975年的辽宁海城大地震,那次预报就是建立在频繁前震的基础上的。当时国内一片欢腾,以为终于解决了地震预报难题,结果第二年就被惨绝人寰的唐山大地震打了脸。

辽宁海城大地震的成功预报,其实和瞎蒙差不多,只不过那一次蒙对了,不具备可以复制的经验。有前震,没前震,都是说不准儿的事。最新的研究成果,可以预报余震,成功率比较高,但仍然无法预报主震。

主流地震学界已经基本放弃了地震的短临预报,改而研究中长期预测,中长期预测是有意义的,可以对人们的居住、生产生活提供指导意见。


五次方物语


那您多虑了,地球每时每刻都有地震,无论是近年来还是过去哪个朝代,只要是要有大震来之前必有超自然现像,只是这些现像大多被人类忽略掉了,哪怕是那些科学家。有小震并不意味着要有大震,小震多反而可能化解大震,如果真的不被预知大震来临人类也无法躲避,因为人类在大自然面前太渺小了。


qzuser


强震才开始,随两极冰川加速融化,地球重心位置加速改变,地轴位置也加速转移,地壳偏转运动和水平运动的方向、速度都会加速改变,强震次数逐年增加,甚至出现超级地震和超级火山喷发。直至两极冰川全部融化,地轴位置重新确定,地球自转方向稳定后,地壳运动才能稳步运行。


用户7042904137534


我认为要是哪天不地震了,那你该想是不是大地震该来了。大家都学过地理,板块移动,地球内核是熔岩。每时每刻都在释放能量,如果能量不能及时的释放出去。就像放鞭炮一样,如果你把它放在空阔地带。他就是一声响。如果他放到枪管里,那它释放的能量足以推动一颗子弹,将你的身体打穿。


黄昏的黑暗时间


小震不断,大震不来,地震实际就是地磁累积到一定程度引发的地磁爆,大部分地震出现在水到不了的地球地脉断裂层及干旱层面;当然这里所说的地震也存在两种情况,主动地震现象与被动地震现象,现在世界各地到处都在乱挖矿,压断了地脉,使得地磁系统不能通畅的循环,这类情况对地球的生态系统是不利的,小震实际就像地球利用自己的免疫系统(这是主动现象),在打通地脉修复地磁通道,这有点像人体出现各类血栓会造成脑梗,心梗,肠梗阻等等需要治疗是一样的!还有一种例如大规模人群集结如战争与朝圣(这属于是被动现象),也会激发引爆地震的,所以消灭战争与合理传承宗教都是很重要的缓和地震的方法之一,因此只有加快建设好人类命运共同体才能确保人类安全,地球安全!


手机用户3881665293


个人感觉,人类过度开发只是地表问题,这一段时间的地震,与地球自转速度的变化有关。

当然这些问题,科学界是保密的。包括自转变化引起的惯性变化,是大问题。无法预测,但个人感觉,会有更大的地震出现,在这两年出现的,希望朋友们提起注意,平安健康。


风的颜色sm


地球里的矿,煤、石油等,就等同于人体各部位一样,都有其存在的理由。大自然才能和谐。人类为了私欲,疯狂索取地下资源,无疑破坏了地球的内部生态环境,反过来肯定会影响到人类自身的生存环境。地震频繁也许是一种预警和警示,善待地球,也是善待世间万物!


腾永中


地震频繁发生,与两极冰川融化有关。两极冰川融化,造成地球重心位置转移,引发地轴位置转移,地球自转发生偏转,地壳偏转运动速度和方向都发生了改变,地壳运动活跃,造成地震多发。随两极冰川融化,地壳运动会更加活跃,地震发生会更频繁,大的地震发生几率也会增加。只有掌握地球摇摆运动,掌握地震发生的真正原因,有效阻止两极冰川融化,控制地球重心位置转移,地震多发现象才会得到控制,地震预测才能实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