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9 東發學派自君始——擬峴人物(23)黃震

黃震,字東發,浙江慈溪人,宋代學者,東發學派創始人。南宋鹹淳八年(1272),以朝奉郎知撫州。《弘治撫州府志》卷十七有傳:黃震,字東發,慈溪人。鹹淳八年,以朝奉郎知撫州。時郡中飢,震疾馳之,至則大書“閉糶者籍,強糶者斬”八字揭於市,米價日損。郡社倉法弊,震曰:“法在三代,尤宜損益,青苗法,減息濟民,非不善也,弊卒不可救。今社倉亦然。”遂買田以代其息,撫人德之。修朱文公祠,樹晏元獻里門,置祭社稷器,革競渡船。善政甚多。

黃震在撫州任上還創建了文昌樓,重修了擬峴臺。1263年家坤翁重修擬峴臺,不到十年,1271年黃震就再次重修。

撫州重修擬峴臺記[1]

黃 震

宇宙間奇觀,其惟山水之會也哉!亦惟水之來者遠,而山之截者驟,斯為奇也哉!江漢東流數千裡以相合,漢之將合江而未合,尚數百里,勢方奔駛豪擊,而峴山巋然壓其衝,遂為宇宙間一奇觀。

江漢之南,山川磅礴,遠自閩廣,其來亦數千裡,乃有盱江北流撫州山城下[2],將數百里以合於江,林阜旁簇,秀蔚無際,而城堞亦巋然壓其衝[3],既奇矣,又為宇宙間一奇觀。嘉祐二年,太守裴公因作臺其上[4],名之曰擬峴,又得南豐曾公為之記[5],瑰辭勝概,相與發揮,模寫形容,妙於圖畫。其文流佈四方,人人爭誦,如身遊此臺。出雲氣而臨風雨,凡所謂水之浪波洶湧,破山拔木,山之蒼顏秀壁,顛崖拔出,與夫平岡長陸,虎豹踞而龍蛇走,荒溪煙樹、遊人行旅隱見而斷續者,皆可按記坐挹,愈奇也。然公惟頌詠此州之樂,未嘗有羨於峴山之事也。政和元年,太守狄公再葺此臺

[6],時則有若溪堂謝公又為之記[7],始謂叔子之於峴也[8],悼歲月易失,憤功烈之未成,登山臨水,慷慨激昂,而鄒湛輩乃進溢美之辭,不能贊叔子之決。其言憤發,抵掌功名,期與天壤相敝,夫豈與曾公異旨哉?嗚呼!是常觀其世也已。

夫自混沌既判,造化融液,鍾之則為山川之奇絕,孕之則為人物之瑰異,登臨嘯詠,天者妙合,蓋無一非自然而然。峴山正不待叔子而後重,此臺亦何待擬峴山而後重?典午非正[9],南北勢分,羊陸區區[10],各私其主,此豈盛世事?而登山嘆息,可為佳話耶!於皇我宋,時至仁祖,八荒一域,所至皆春,遊峴山者自熙然於大江之西,裴公之築,曾公之記,皆不過取形勢相類而言,初何羨於彼?新法紛更,紹述挑釁,時至政和,何如時也,譬之大木,枝葉已有害,不待本之撥矣。謝公邁往之才,處寂寞之濱,旁觀默察,豈無先見?此記特有所託而發,固不暇言。此州之樂,亦豈真有羨於峴山之事哉?鹹淳七年[11],餘承乏此州

[12],顧此臺特卑陋,不稱其景物,屋亦老且壓矣,明年乃撤而更之。高廣皆視昔加倍,欄檻一開,萬景皆入,有無遠弗屆之象[13]。乃方是時,襄漢適以捷聞,豈有開必先,此殆有默為之兆者歟?繼自今盡洗楚氛之惡,重遊峴首之勝,熙然一家,吾見覆如嘉祐時,磨崖頌功,朝夕泚筆[14],豈特記此臺之重新而已乎!是年九月朔[15],朝奉郎、知撫州軍州事、節制軍馬、兼江西提舉黃震記。

【註釋】

[1]選自《全宋文》第347冊。

[2]盱江:一般稱為旴江,即汝水,撫河一支,發源於江西省撫州市廣昌縣血木嶺,流經廣昌、南豐、南城、金溪、臨川,與臨水匯合而成撫河。

[3]城堞,泛指城牆。

[4]裴公,即裴材,北宋嘉祐年間任撫州郡守,嘉祐二年創建擬峴臺。

[5]南豐,即曾鞏。曾鞏,號南豐先生。

[6]狄公,即狄明遠。北宋元符、政和年間兩度任撫州郡守。《弘治撫州府志》卷十七記載:狄明遠,元符元年,以左朝議大夫知撫州,為政清明,字民有方,郡人祠之,謝竹友記之。

[7]溪堂謝公,即謝逸,號溪堂。。

[8]叔子,指羊祜。羊祜,字叔子。

[9]典午,即司馬之意。此處指稱晉朝。十二支中,午屬馬。晉姓司馬。故稱晉朝為典午。

[10]羊,指羊祜。陸,指陸抗。陸抗(226-274年),字幼節,名將陸遜次子,孫策外孫,三國末期吳軍著名軍事家。年20為建武校尉,領其父眾5000人。後遷立節中郎將、鎮軍將軍等。孫皓為帝,任鎮軍大將軍、都督西陵、信陵、夷道、樂鄉、公安諸軍事,駐樂鄉(今湖北江陵西南)。鳳凰元年(272年),擊退晉將羊祜進攻,並攻殺叛將西陵督步闡。後拜大司馬、荊州牧,卒於官。終年48歲。

[11]鹹淳為宋度宗年號,鹹淳七年為1271年。

[12]承乏,古代暫任某官職時的謙稱,謂職位一時無適當人選,暫由自己充數。

[13]無遠弗屆,意思是不管多遠之處,沒有不到的。出自《尚書·大禹謨》,全句是“惟德動天,無遠弗屆,滿招損,謙受益,時乃天道”。

[14]泚(cǐ)筆,以筆蘸墨。

[15]朔,農曆每月初一為朔日。

【淺析】

鹹淳八年(1273年),撫州知州兼江西提舉黃震主持擬峴臺重修並寫下這篇記文。此記縱橫捭闔,站在歷史發展的角度,對擬峴臺多篇記文作了點評。著重思辨擬峴臺的意義,指出擬峴臺與峴山不過是形勢相類似,不存在羨慕之意。記文在最後表達了其一新擬峴臺,有渴望恢復中原的,重回嘉祐盛世的寓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