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9 东发学派自君始——拟岘人物(23)黄震

黄震,字东发,浙江慈溪人,宋代学者,东发学派创始人。南宋咸淳八年(1272),以朝奉郎知抚州。《弘治抚州府志》卷十七有传:黄震,字东发,慈溪人。咸淳八年,以朝奉郎知抚州。时郡中饥,震疾驰之,至则大书“闭粜者籍,强粜者斩”八字揭于市,米价日损。郡社仓法弊,震曰:“法在三代,尤宜损益,青苗法,减息济民,非不善也,弊卒不可救。今社仓亦然。”遂买田以代其息,抚人德之。修朱文公祠,树晏元献里门,置祭社稷器,革竞渡船。善政甚多。

黄震在抚州任上还创建了文昌楼,重修了拟岘台。1263年家坤翁重修拟岘台,不到十年,1271年黄震就再次重修。

抚州重修拟岘台记[1]

黄 震

宇宙间奇观,其惟山水之会也哉!亦惟水之来者远,而山之截者骤,斯为奇也哉!江汉东流数千里以相合,汉之将合江而未合,尚数百里,势方奔驶豪击,而岘山岿然压其冲,遂为宇宙间一奇观。

江汉之南,山川磅礴,远自闽广,其来亦数千里,乃有盱江北流抚州山城下[2],将数百里以合于江,林阜旁簇,秀蔚无际,而城堞亦岿然压其冲[3],既奇矣,又为宇宙间一奇观。嘉祐二年,太守裴公因作台其上[4],名之曰拟岘,又得南丰曾公为之记[5],瑰辞胜概,相与发挥,模写形容,妙于图画。其文流布四方,人人争诵,如身游此台。出云气而临风雨,凡所谓水之浪波汹涌,破山拔木,山之苍颜秀壁,颠崖拔出,与夫平冈长陆,虎豹踞而龙蛇走,荒溪烟树、游人行旅隐见而断续者,皆可按记坐挹,愈奇也。然公惟颂咏此州之乐,未尝有羡于岘山之事也。政和元年,太守狄公再葺此台

[6],时则有若溪堂谢公又为之记[7],始谓叔子之于岘也[8],悼岁月易失,愤功烈之未成,登山临水,慷慨激昂,而邹湛辈乃进溢美之辞,不能赞叔子之决。其言愤发,抵掌功名,期与天壤相敝,夫岂与曾公异旨哉?呜呼!是常观其世也已。

夫自混沌既判,造化融液,钟之则为山川之奇绝,孕之则为人物之瑰异,登临啸咏,天者妙合,盖无一非自然而然。岘山正不待叔子而后重,此台亦何待拟岘山而后重?典午非正[9],南北势分,羊陆区区[10],各私其主,此岂盛世事?而登山叹息,可为佳话耶!于皇我宋,时至仁祖,八荒一域,所至皆春,游岘山者自熙然于大江之西,裴公之筑,曾公之记,皆不过取形势相类而言,初何羡于彼?新法纷更,绍述挑衅,时至政和,何如时也,譬之大木,枝叶已有害,不待本之拨矣。谢公迈往之才,处寂寞之滨,旁观默察,岂无先见?此记特有所托而发,固不暇言。此州之乐,亦岂真有羡于岘山之事哉?咸淳七年[11],余承乏此州

[12],顾此台特卑陋,不称其景物,屋亦老且压矣,明年乃撤而更之。高广皆视昔加倍,栏槛一开,万景皆入,有无远弗届之象[13]。乃方是时,襄汉适以捷闻,岂有开必先,此殆有默为之兆者欤?继自今尽洗楚氛之恶,重游岘首之胜,熙然一家,吾见复如嘉祐时,磨崖颂功,朝夕泚笔[14],岂特记此台之重新而已乎!是年九月朔[15],朝奉郎、知抚州军州事、节制军马、兼江西提举黄震记。

【注释】

[1]选自《全宋文》第347册。

[2]盱江:一般称为旴江,即汝水,抚河一支,发源于江西省抚州市广昌县血木岭,流经广昌、南丰、南城、金溪、临川,与临水汇合而成抚河。

[3]城堞,泛指城墙。

[4]裴公,即裴材,北宋嘉祐年间任抚州郡守,嘉祐二年创建拟岘台。

[5]南丰,即曾巩。曾巩,号南丰先生。

[6]狄公,即狄明远。北宋元符、政和年间两度任抚州郡守。《弘治抚州府志》卷十七记载:狄明远,元符元年,以左朝议大夫知抚州,为政清明,字民有方,郡人祠之,谢竹友记之。

[7]溪堂谢公,即谢逸,号溪堂。。

[8]叔子,指羊祜。羊祜,字叔子。

[9]典午,即司马之意。此处指称晋朝。十二支中,午属马。晋姓司马。故称晋朝为典午。

[10]羊,指羊祜。陆,指陆抗。陆抗(226-274年),字幼节,名将陆逊次子,孙策外孙,三国末期吴军著名军事家。年20为建武校尉,领其父众5000人。后迁立节中郎将、镇军将军等。孙皓为帝,任镇军大将军、都督西陵、信陵、夷道、乐乡、公安诸军事,驻乐乡(今湖北江陵西南)。凤凰元年(272年),击退晋将羊祜进攻,并攻杀叛将西陵督步阐。后拜大司马、荆州牧,卒于官。终年48岁。

[11]咸淳为宋度宗年号,咸淳七年为1271年。

[12]承乏,古代暂任某官职时的谦称,谓职位一时无适当人选,暂由自己充数。

[13]无远弗届,意思是不管多远之处,没有不到的。出自《尚书·大禹谟》,全句是“惟德动天,无远弗届,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

[14]泚(cǐ)笔,以笔蘸墨。

[15]朔,农历每月初一为朔日。

【浅析】

咸淳八年(1273年),抚州知州兼江西提举黄震主持拟岘台重修并写下这篇记文。此记纵横捭阖,站在历史发展的角度,对拟岘台多篇记文作了点评。着重思辨拟岘台的意义,指出拟岘台与岘山不过是形势相类似,不存在羡慕之意。记文在最后表达了其一新拟岘台,有渴望恢复中原的,重回嘉祐盛世的寓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