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3 《最美的青春》:锻炼身体,绿化祖国!向最美的青春致敬

《最美的青春》:锻炼身体,绿化祖国!向最美的青春致敬

《最美的青春》:锻炼身体,绿化祖国!向最美的青春致敬

本周追了十四集《最美的青春》,太多震撼。相比他剧,这是一部具有写实主义风格的电视剧,该剧人设不落俗脱、叙事节奏明快紧凑,不失主旋律题材中的写实经品之作。

十八年前,我从东北辞职成为北漂时,北京的天气很糟。到了2003年,三四月份沙尘暴来袭,首都漫天遍地黄沙,每天出行都戴着口罩令人苦不堪言。这尤显得绿化祖国的重要性,但治理沙尘暴工作日久弥坚,非一朝一夕所能解决。但就有这样一批人,数十年如一日战斗在治沙前线上,仅凭这一点,我们就有足够的理由向创他们致敬。

《最美的青春》:锻炼身体,绿化祖国!向最美的青春致敬

我想用“我把青春献给了你”来形容冯程、覃雪梅等为代表的第一代造林人并不为过。《最美的青春》中的男主角冯程,为了爱情来到风沙刺虐的塞罕坝,但最终却丢失了爱情,冯程留在当年父亲战斗过的地方一守就是四年,终于让沙漠泛出一丝绿意。一棵200年树龄的参天大树,32株新生的小树苗,就是当年“美丽的高岭”如今漫天黄沙飞舞塞罕坝的新生。

《最美的青春》刚开场时,从北京调职到围场的林业大学老师冯程,最初来到围场的动机并非为了植树造林,而只是出于私人感情的原因。而后,他从一开始对围场的一无所知,到逐渐认识到围场造林事业的重要,最后成为当地植树造林的技术骨干。这个转变的过程是人物的成长转变,也相对‘柔软’地展示了该剧背后的大主题。

《最美的青春》:锻炼身体,绿化祖国!向最美的青春致敬

也许,无人知道冯程最初在塞罕坝植树时的内心感受。该剧中有一个剧情,尤为难忘,冯程面对沙丘痛苦地说:“第一年,我心里倍受煎 ,无数次想到当跑兵,第二年,我几乎每一天动过寻死的念头,第三年,绝望就是我的一日三餐。这些你们根本就受不了。”这就是这个树一样的男人内心的坚定信念。

借用诗人艾青那首诗就是“为什么我的眼里含满泪水,因为我爱这土地爱得深沉!”面对塞罕坝植树这块难啃的骨头,来自苏联的专家佩科维奇持否定的态度,你知道冯程这个“野人“是怎么回应的?他说:“佩科维奇同志,塞罕坝需要建林场,不是为了我们当中哪一个人,而是为了国家,我们的首都是北京,不应该因为沙尘暴的影响而迁都啊!我们做为林业人,有责任有义务在这里造林,恢复生态环境,造福子孙后代啊!”也正是在冯程、覃雪梅等等人的坚持下,塞罕坝才成为治沙绿洲。

《最美的青春》:锻炼身体,绿化祖国!向最美的青春致敬

该剧剧情背后亦有大背景,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像剧中人那样支援边疆建设的人数不胜数,他们从全国各大专院校毕业后响应号召奔赴大漠边陲,奉献了一生。他们中绝大多数人都在边疆安了家,或者妻子儿女从全国各地随迁落地,操着南腔北调的口音,成为了当地人。没有学校,自己动手建,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记录了曾经的故事。这些支边人只有少部分后来有机会回到自己的故土,叶落归根。塞罕坝的故事只是那个年代的一个潜在的缩影。

“锻炼身体,绿化祖国。”看起来令人辛酸,但绝非一句空泛的口号,想必没有经历过的后辈是很难理解那代人的情感的。为了恢复百年前的高岭美景,三代塞罕坝人历经55年的艰苦造林事业,最终造出了112万亩的世界最大人工林。从这种意义上说,这部电视剧本身的现实教育意义远远大过其艺术表现力。

情到细处方动人,更为难能可贵的是,在《最美的青春》这部剧情剧中,无论是刚开始迎亲的李铁牛,还是天直的林业局长于正来,抑或食堂师傅老刘头乃至覃雪梅等一大批支边学生,每个人物都个性鲜明不落俗套,这也是这部主旋律写实剧吸睛的看点所在。主题鲜明,人物励志,节奏明快,我把青春献给你,请允许我们向最美的青春致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