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6 行而劲健 草而蕴藉

行而劲健 草而蕴藉

——记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普宁市文联主席李明生

【记者 蒋杰】 李明生,字贺之,斋号明生堂、雲陇山房,1973年1月生。大学本科学历,北京大学书法研究生。

行而劲健 草而蕴藉

李明生研究书法

李明生是那种少年得志的人,20多岁的时候即已在全国书法展中荣膺大奖,并且凭籍着这种骄人的艺术成就资历,当选为普宁市书协主席、揭阳市书协副主席、广东省书协理事。进之作为粤东一地青年艺术家杰出代表的身份,又当选为普宁市政协常委,普宁市人大常委,普宁市文联主席,揭阳市优秀专家和专业技术拔尖人才,揭阳市宣传思想文化拔尖人才,揭阳市人大代表等政治荣誉,李明生可谓是一个在艺海官场,处处逢缘的人,这在七十年代出生的书法家中,显然是极其罕有的。

艺海官场的顺畅,并没有令李明生飘飘然起来,患上一般年轻人得志便猖狂的通病,他在平素为人为艺的过程中,反而更加内敛,更加用功,这也许才是他的过人之处。我猜度他必是深究过老庄一派的处世哲学,懂得“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解恶,故几于道”的妙理。纵然自己是木秀于林,然风未必能轻易摧之,他的这一用世处事的策略,完全超越了他既有的齿龄及阅历。他是一个能成大事的人,当然结果如何还有待于时间的检验。

行而劲健 草而蕴藉

李明生书法作品

李明生幼受庭训,垂髫之年既得祖父启蒙,由唐人褚遂良《雁塔圣教序》登堂入室,开启了个体的书艺之旅。在书法的学习与实践中,启手人门是否正路是至为关键的一环,启手的第一本字帖向被人喻作“第一口奶”,李明生喝的这“第一口奶”的确正路。刘熙载《艺概・书概》评褚遂良书法是“唐之广大教化主”,以此可窥褚字境界之高、影响之大。李明生由褚启手人门,可称正得学书的绝妙法门。褚遂良《雁塔圣教序》用笔流畅灵动,以行入楷,线型婉媚道劲,节奏感极强。从某种角度评价,以褚书《雁塔圣教序》启手,再由楷书向行书过渡的进阶转换中,往往比之汉魏诸碑及唐人欧、颜、柳诸家更加便捷无碍,大有顺理成章之慨。是故李明生在《雁塔圣教序》中汲取到书写技巧的基本法理后,自然而然地又把触角沿深向更容易抒写心曲的行草书学习,他由楷法入行草较之一般学书者,几乎是随手而得,没费一点儿力气。

当代书坛耆宿李刚田先生尝评李明生书法日:“明生之行草书,出入二王门庭,于米南宫、苏东坡、董其昌、王孟津诸家莫不悉心用功,其笔下娴熟自然,于细节处能得精致,于篇章章中见恢宏。”刚老之语,诚不妄辞也,他在娓娓徐叙中,道出了李明生学习行草书的脉络及着力处。李明生确是经年沉浸在帖学书法的海洋中,凡帖学书法之精者,莫不观之思之运之。刘勰《文心雕龙》中有云:“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晓声。”正是在广采博览中,李明生终于选定了最惬个体心意的董其昌行草书作为取法的主要源头,随后以董其昌的法书为创作蓝本,营构了一个属于自我的黑白世界。

行而劲健 草而蕴藉

李明生书法作品

董其昌在书法创作上强调以势为先,他尝自道:“文敏之书病在无势,所学右军犹在形骸之外,右军雄秀之气,文敏无得焉。”从这段论书语中可知,他在对赵孟頫书法的批评中,也道出了个人对“势”的关注与尊崇。李明生对董其昌书风的把握正是在“势”的方面用意,因之能得一超直人之妙,尽取董书灵妙矫变之风神。李明生作书往往以董书为意,用笔提按强烈,线条粗细反差很大,结体上松下紧,左右倾侧,字与字、行与行的映带关系通常分得很开,但是上一字末笔的出锋与下一字起笔的露锋,都是遥相呼应、丝丝入扣的,行与行的映带关系也是前后有序承接,保有明显的照应呼应意识。因此他的作品整体感很强,字距行距的拉大则是有意强化董书“凉风乍至,斋阁萧闲”的淡远之意。总之,李明生之行草书可目为当世真识董书真味者之一。

李明生在全国书法展获奖的经历及自身政治、艺术行政力的资历,为他的书法作品进入市场提供了一个有利的顺入前提。据我的市场考察,他的作品在粤东的潮汕地区早有流通且价位颇善,从地域性市场渐渐拓展成为当代书法市场中的“全国粮票”是每一位具备市场竞争力书家的必须过程。李明生行年不惑,只要他能继续保持现时的的“竞技状态,”他的作品进入全国范围的书发法市场仅是时间问题而已,我们翘首以待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