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0 睿频≠超频,有关睿频的知识你真的了解吗?

自2008年英特尔发布睿频加速技术至今,正好十周年。在今年推出八代酷睿高性能移动版处理器时,英特尔顺势将睿频加速技术用在了面向轻薄本的低电压i3系列处理器。一时间“酷睿i3喜迎睿频时代”成了不少小伙伴热议的话题,由此可见“睿频”是深得用户喜爱。

不过提及睿频,不少小伙伴还是将它和超频混为一谈,所以今天小编就针对睿频的问题,给大家做一下解答。

睿频≠超频

提到睿频,一个饶不开的词就是超频。超频的英文叫“Over Clock”,简言之就是通过调整硬件设置,提高芯片的主频率,从而获得超过额定频率性能的一种技术手段。

睿频≠超频,有关睿频的知识你真的了解吗?

由于电脑处理器的超频对性能提升最明显,所以提及超频,一般都是指电脑处理器的超频。

超频这个名词早在“奔腾I”时代就已出现,当时是极少数的发烧友为了追求更高的性能,展开的一场好奇心之旅。却在无心插柳间,开创了PC领域久盛不衰的“超频”话题,同时也成了考量电脑处理器“体质”的重要指标。

不过超频需要调整各种指标,比如电压、散热、外频、电源、BIOS等等,对于玩家的准入门槛还是比较高的,但架不住超频之后电脑性能提升所带来的愉悦感,所以还是有大批玩家前仆后继的奔走在超频路上。

睿频≠超频,有关睿频的知识你真的了解吗?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有关超频的知识,欢迎点击传送门↓

https://www.intel.cn/content/www/cn/zh/gaming/how-to-overclock.html

睿频时代降临

鉴于超频对于普通用户有些难度,于是英特尔在2008年正式发布了面向大众,无需自己超频的睿频加速技术(Turbo Boost)。

睿频和超频很像,都是提升频率,但两者还是有本质区别的。超频是人为将频率提升,包括提升电压等一系列动作,它通常是超过处理器的规划规格,而且会导致功耗的大幅度增加。

睿频≠超频,有关睿频的知识你真的了解吗?

睿频则依靠处理器的智能自主处理,它会自动根据实际运行情况,智能调整处理器的频率、电压来提升性能,同时保持处理器继续运行在限定的功耗、电流、电压和温度范围内。

比如当你运行一个复杂的程序时,处理器会在原来的运行速度上自动提升 10%~20% 以保证程序流畅运行;当进行工作任务切换时,如果只有内存和硬盘在进行主要的工作,处理器会立刻处于节电状态。这样既保证了能源的有效利用,又使程序速度大幅提升,可谓是一举两得。

睿频≠超频,有关睿频的知识你真的了解吗?

睿频背后的秘籍

睿频如此好用,这背后最大的功臣就是英特尔的睿频加速技术(Turbo Boost Technology)。我们知道电脑处理器的性能与频率、IPC(每周期指令数)、指令数相关。提升处理器的性能,要么提升频率,要么提升IPC,要么就减少执行指令所需的数量。

从难易程度上来说,减少指令数量最为复杂,提升IPC性能则需要增加处理器核心、改进架构,相较之下提升频率的方法就显得更为简单有效。

但是提升频率意味着功耗的增加,尤其在多核心时代,怎样保证4-8个核心高效率工作,在提升频率的同时兼顾处理器的性能、发热及功耗,避免撞到功耗墙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原来的固定频率模式就稍显落伍了。

睿频≠超频,有关睿频的知识你真的了解吗?

所以在2008年Nehalem架构的酷睿处理器发布时,英特尔推出了第一代Turbo Boost加速技术,通过先进的算法来动态调节不同处理器核心的频率。

它的原理是实时监控处理器的活动核心数、功耗及温度,把不需要工作的处理器核心降至C0、C1等节能状态,将空出来的功耗空间增加到活动核心上(即提升频率),从而达到高效运行的目的。

这一技术在当年大获成功,因此在2011年的Sandy Bridge处理器上,英特尔推出了它的升级版Turbo Boost 2.0加速技术。它在睿频加速时考虑的影响因素更多,更重要的是它新增了核显的频率动态调节机制!

处理器、核显之间是共享功耗的,在某些应用场景(比如游戏)中对于核显的加速需求更高,所以提升核显的频率就显得尤为重要。由于Turbo Boost 2.0加速技术的优异表现,使得它一直沿用到目前的八代酷睿处理器。

但是面对发烧级平台,比如酷睿X系列,更高的加速频率同样重要。因此在2016年,英特尔推出了面向发烧级平台的英特尔® 睿频加速 Max 技术 3.0(Turbo Boost Max Technology 3.0)。

它可以将处理器的单线程、多核性能提升15%以上。在睿频3.0技术中,英特尔会将1-2颗体质最好的处理器核心定义为最佳性能核心,然后尽可能提升它们的频率,从而满足更复杂场景的应用需求。目前该技术在硬件上仅支持消费级X99、X299平台。

睿频≠超频,有关睿频的知识你真的了解吗?

使用睿频加速技术,可以让你的电脑在闲时(运行轻应用)做到低功耗长续航,在战时(大型应用、游戏)提升频率保证流畅性,智能化的处理场景,最大程度的保证了处理器的稳定性。

比如以额定频率2.2GHz,睿频频率4.1GHz的第八代酷睿i7-8750H为例,当你仅用它来运行Word文档时,2.2GHz轻松拿下;但当你运行大型游戏时,它会瞬时睿频到4.1GHz,用更高的频率来保证游戏的流畅度,所以“i7才会赢”是很有道理的!

随着Tubro Boost技术越来越智能,睿频的频率越来越高,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自己折腾超频也就没有什么必要了。选择一款拥有高睿频频率加持的八代酷睿电脑,既能兼顾性能与功耗,还能避免强行超频导致的翻车风险。所以……别啰嗦赶紧上车要紧!

惠普 暗影精灵4代

睿频≠超频,有关睿频的知识你真的了解吗?

机械师游戏本(MACHENIKE) F117-B

睿频≠超频,有关睿频的知识你真的了解吗?

小米(MI)15.6英寸游戏笔记本电脑

睿频≠超频,有关睿频的知识你真的了解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