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5 湖南日報:切實補齊民生短板

“民惟邦本,本固邦寧。”2016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湖南代表團審議時殷切寄語湖南“著力加強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一手抓結構性改革,一手抓補齊民生短板”。這一重要論述,貫穿著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體現了為人民謀幸福的不變初心。

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做好經濟社會發展工作,民生是“指南針”。近年來,我省堅持不懈謀民生之利、解民生之憂,緊緊圍繞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辦了一大批急事難事好事,交出了一份分量重、成色足的民生成績單,群眾獲得感幸福感明顯提升。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全面建成小康,一個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個不能掉隊”,這是我們黨對人民的莊嚴承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強調的不僅是“小康”,更是要“全面”。從我省來講,制約我們做到“全面”的,就是民生短板。尤其湖南作為人口大省,隨著社會主要矛盾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補齊民生短板既面臨還清歷史欠賬的壓力,也面臨“再上層樓”的挑戰。

現實而言,人民群眾所思、所盼、所憂、所急的很多問題還沒有解決好。我們既為中心城市的車水馬龍、百業興旺而自豪,也為棚戶區和城中村如何共享城市文明、進城打拼的創業者如何甩掉“外來人口”的標籤而心焦;既為鄉村振興美好前景而激動,也為鄉村空心化、農村“三留守”、不少山區孩子還得跋山涉水上學而心憂;既為老百姓生活水平的持續改善而高興,也為部分群眾特別是貧困戶時不時為生計發愁、生不起病、買不到房、上不好學而牽掛;既為鐵腕治汙的成績而喝彩,也為霧霾、土壤汙染、黑臭水體而揪心。老百姓的痛點、堵點,就是黨委和政府工作的重點和著力點,必須把補齊民生短板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補齊民生短板貴在用心。黨員領導幹部要時刻提醒自己從哪裡來、根在哪裡。凡事要帶著對人民群眾的深厚感情,多聽聽群眾怎麼說,多問問群眾怎麼看,多請教群眾怎麼幹,真正把老百姓滿意不滿意、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幫村裡硬化年久失修的機耕道,確實不如拉通一條大馬路來得一目瞭然;為鄉村孩子的營養午餐加個雞蛋,也不如引進一個高星級酒店來得顯赫。但它們在老百姓心中的形象同樣高大。多搞一些群眾身邊的“微建設”,多把人民的“小事情”放在心上,老百姓的獲得感、幸福感就會更強。特別要注意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用我們的真心付出,換來老百姓的舒心暢快。

補齊民生短板重在落實。“放空炮”的“民生工程”只會傷了民心。對已經確定的民生項目和出臺的各項政策,一定要全面抓好落實,困難再大也不能打折扣、摻水分。要把民生實事任務細化為一個個具體項目、一項項實際舉措,實實在在地抓好每一個環節,一件事情接著一件事情辦,一年接著一年幹,確保每一項民生實事都有好效果。現在,一些地方在片面政績觀驅使下,好大喜功、脫離實際,致使部分民生實事無法落實,成了難以充飢的畫餅,飽受百姓詬病,這種情況應堅決避免。

補齊民生短板贏在精準。民生短板中最短的那塊,就是貧困人口脫貧。當前,黨中央對脫貧攻堅的思路已出、目標已定,就湖南而言,關鍵是找到具體工作抓手,精準發力、靶向治療。比如講“住房安全有保障”,保障的是安全住房,不是花園洋房,就不能大包大攬、盲目擴大住房面積、提高建設標準。比如教育扶貧,貧困群眾的獲得感不是很強,究其原因還是精準度不夠。重點要在提高入學率、降低輟學率、降低貧困家庭子女的上學負擔上下功夫,有效解決因貧失學輟學、因學致貧等問題。包括產業扶貧也好、易地搬遷也罷,都要精準到村、到戶。一樁樁、一件件,做的都是精細活,不沉下心來、撲下身子、想點法子,就很難徹底摘掉貧困的“帽子”。扶貧脫貧需要精準,辦好其他民生實事也需要精準。老百姓盼環保、盼生態,我們就要加大汙染防治力度;老百姓希望辦事更舒心一些,我們就要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轉變政府職能,切實做到精準對接發展所需、群眾所盼、民心所向。

千百年來,老百姓企盼的就是“過上好日子”。省第十一次黨代會提出了建設富饒美麗幸福新湖南發展願景,明確“幸福”的目標要求就是,堅持民生為本,讓全省人民生活更舒心、工作更稱心、辦事更順心、全社會更有愛心。湖南人口基數大,實現這個目標,絕不是一件敲鑼打鼓能輕易辦成的事。在這個問題上,我們既要全力以赴、盡力而為,也要掂量家底、量力而行,既不降低標準,也不弔高胃口,倡導人人參與、人人盡力、人人享有的理念,在推動發展中不斷滿足民生之需、不斷增進民生福祉。

“一切為民者,則民嚮往之”。增進民生福祉是發展的根本目的。只有堅持以造福人民為最大政績,把老百姓的安危冷暖時刻掛在心上,才能真正把總書記囑託的“補齊民生短板”落到實處,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體三湘人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