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黑暗森林根本不成立是为什么?

那些心酸的日子


大家要明白一点,黑暗森林法则在《三体》之中是一种万有定律。但是,对于人类所接触的现实世界来说,其只能算是一种假说。

而黑暗森林法则的基本假设,即宇宙物质文明总能量守恒,至今人类物理学无法证实的一个问题。

那么,我们就很难用对和错去做结论。但是,作为一个非科学家,或者说非理论物理学家的假设,实质上也没有讨论其是否更加贴近于“真相”的意义。

但是,笔者仍旧想说一些问题,那就是有太多人在尝试用臆想去反驳假设,然后证明黑暗森林法则有多可笑。说实话,这种行为更可笑。


黑暗森林法则有四个假设构成

科幻小说的魅力,就是拿着目前无法证实的理论,用想象去无限拓展整个宇宙。

《三体》也同样如此。

刘慈欣首先做出了一个基本假设,“宇宙中各文明之间处于彼此尚未察觉阶段”。

这方面很容易理解,也很容易产生代入感,因为我们确实不确定是否还有其他文明存在。即使存在外星人踪迹,也不知道他们的家乡在哪儿。

有了这个理论作为基础之后,大家就很容易理解另一个假设:“宇宙中的安全资源稀缺”。

因为不知道会有什么存在,会带给人一种焦虑的不安全感。所以猎人要躲在森林中,因为猎人不知道森林中有哪些猛兽,更不知道是否会有其他猎人对自己造成威胁。

这种假设其实是基于人性而来的,也可以理解为作家对于社会的一种思考。互不信任、互相提防本就是当前社会的主旋律。

之后,刘慈欣又提出了第三个假设:“低等文明可以通过科技爆炸超越高等文明”。

这种思考的产生其实更容易理解,毕竟在工业革命之前我们无比的强盛。但是,在工业革命之后,却被列强蹂躏。

当然,这也是一种威胁性假设。因为低等文明可能随时会超越高等文明,这就给了猎人开枪的理由。

最后一个假设:“宇宙物质文明总能量守恒”。

这个假设提供了一个依据,即提供了强者欺负弱者的理由。因为强者需要更多的资源,但是在总能量守恒的情况下,其必须占有弱者的资源才行。

本来弱者就有超过自己的机会,这时候更有理由灭掉弱者,以实现占有和自我安全保障。

所以,基于四项假设,刘慈欣提出了黑暗森林法则。

那黑暗森林法则是否成立呢?

首先,其想要成立的基础,就必须得让四项假设成立。

如果宇宙物质文明的总能量不守恒,就意味着可以创造出无限的资源,在加上科技爆炸这个假设不存在,那森林中的猎人还有向其他猎人开枪的理由吗?

亦或者可以认为,纵然是宇宙物质文明的总能量守恒,但是距离实现完全分配还有无比遥远的距离,在加上科技爆炸不存在,猎人不就是更没理由开枪了吗?

说到底,黑暗森林法则本身就是不成立的,因为其假设还未证实成立。

有人提出来合作理论,但是并没有给彼此的合作提供宇宙能量的假设基础,这种说法实则更无稽。

如果低等文明可以随时通过科技爆炸,实现超越高等文明,在总能量守恒的情况下,那必然就会人人自危。

因为,你的合作伙伴可能随时超越你,并且在超越你的过程中吞并你。

而且,我们在不知道其他文明的逻辑时,保持对自身的安全保障,其实才是最有利的行为。


其实,如果大家看过《三体》话,就应该明白黑暗森林法则从一开始就存在着周期内的不可证实性。而这种设定,也是为了文学上的矛盾冲突罢了。

而且,是否明确的成立,其实也并不重要。因为《三体》是文学作品,其更多体现的是对人性的一种反思。正是因为社会中急功近利、互相猜忌、不择手段等等情况的出现,黑暗森林法则才会得到更多人的认同。

如果有科普作家一定要跟笔者较劲的话,那笔者也希望有人得出黑暗森林法则四种假设中,其中一种假设的不存在。因为纵然四种假设完全成立,也不一定会产生黑暗森林法则。但是,只有其中一种假设不成立,才能绝对不产生黑暗森林法则。

其实,黑暗森林法则是否真实成立,对我们的生活并没有什么改变。但是,黑暗森林法则本身,却值得我们自省和反思。

笔者觉得,《三体》只是在阐述:为了资源你争我夺,互相杀戮,最终的结果只能是全宇宙的毁灭。而这种出自于幻想的担忧,其实也不妨应用于地球。


小言詹詹


黑暗森林是叶文洁提示的前提推导出来的理论。

这就是说要在满足前提的情况下才成立。

黑暗森林法则,本来就不是宇宙的基本法则,只是宇宙文明间的法则,是前提条件下的智慧生物遵循的最优解。

即便是在三体中,刘慈欣也没有说黑暗森林法则放诸四海而皆准。

后期的歌者文明可以很轻松的查到人类和三体人在宇宙间的信息。也就是说,只要他愿意不通过人类用太阳发射的信息,歌者文明也可以单独查看地球信息。这种实力差距就不需要黑暗森林法则了。

黑暗森林法则就好比是锁,防小人不防君子。

与歌者文明对抗的还有其他文明,很明显他们是互相暴露了的,就像人类和三体互相暴露了一样。这个时候不是黑暗森林法则决定胜败,而是实力。

对任何一个宇宙文明来说,对一个已经暴露的文明实施打击,本来也就是自我暴露的另一种方式。三体文明就是这样暴露给了歌者,歌手文明发动打击之前,三体世界已经被另外一个文明先打击毁灭。那个毁灭三体世界的文明,是根据人类暴露的三体世界坐标。那么这个文明迟早就知道发布这个坐标的人类坐标,这个文明对人类的打击到来之前,歌者把人类打击了。

从这些前后文的故事里可以看出黑暗森林法则是有适用范围的。

不可能因为军事行动,在事后会被翻开历史档案,就不进行军事行动保密。

用一个类比来说明什么是黑暗森林法则,羚羊躲在草丛防猎豹,猎豹同样躲在草丛准备抓羚羊。但是对人类军队来说,这有什么意义?毁灭你与你何干?人类军队会躲在草丛攻防羚羊猎豹吗?

歌者文明抹杀人类和三体人,是没道理的,两个文明在歌者文明眼中是透明的,距离是瞬间可到达的,歌者文明没有抹杀他们的必要。


nqeebxyooj


看过的科幻类的小说,大刘的《三体》绝对算是独树一帜。《三体》当中关于宇宙文明,有这样一个法则,或者说说法,就是我们所熟知的黑暗森林法则。


黑暗森林法则的主要意思是宇宙本身就类似于一个黑暗的森林,每个文明都好像是带枪的猎人。他们能做的就只有两件事:小心地隐藏自己、击毙自己发现的其他猎人。言外之意文明和文明之间不存在和谐共存,一旦发现,立即摧毁。这也是对费米悖论的诸多解释之一。


正是因为如此,有些人认为我们向太阳系外发射探测器、向宇宙深处发射无线电波信号,本质上是像叶文洁一样暴露了自己的位置。按照黑暗森林法则,我们在将来的某一天一定会招来外星文明毁灭性的打击。但是仔细思考一下就会发现这里面其实存在一定的漏洞。我们也许并不需要那么悲观。

首先黑暗森林法则的基本公理认为文明的发展需要越来越多的物质和能量,这点本身就值得商榷。我们思考一下,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和现在的一台普通手机,谁的运算速度快?谁的能耗高?虽然随着文明的发展目前人类的能源利用量越来越多,但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人类能否找到更方便更高效的能源利用方法?到那时人类的能源问题还会有想象中那么严重吗?按照现在的趋势,这些情况都是很有可能发生的。除此之外,假如某些基因技术得以突破,人类可以将自身的体积改造的越来越小,那不是又可以减少能源的消耗吗?因此长久来看,如果星际航行能够成为现实,那对物质和能源的需求可能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大。



其次,个人认为文明的发展与其素质的发展基本是成正相关的。当然不排除某些好战分子,但从人类的发展就可以看得出来。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总体来说战乱纷争呈减少状态,道德观念和同情观念越来越浓。因此其他更高等级的文明可能其自身素质就很高,根本不会是动辄便毁天灭地、你死我活。


最后,黑暗森林法则这条法则是怎样提出来的?如果它是理论或者说是假说,那我们可以认为实际情况不一定是这样,如果真的有人验证过,那这条法则是怎样验证的呢?少数文明的行为怎么可以作为宇宙的生存法则呢?况且这条法则的验证本就需要对许多文明进行调查研究甚至接触,才可能得出。那在这个过程中这些文明有没有被消灭呢?如果没有被消灭的话那这条法则就不成立,如果被消灭的话那这种行为就有一定的可能是少数行为而不具有普适性。

综上所述,个人认为黑暗森林法则还是存在一定的缺陷的。当然,这丝毫不影响《三体》在我心目中科幻第一的地位。


张家小智儿


1.什么是黑暗森林

黑暗森林的概念来自于三体这部小说。作为一部伟大的作品,《三体》为人类开了很多脑洞,也提出了很多新的创意,其中最有名的就是“黑暗森林法则”。黑暗森林法则被认为是刘慈欣对费米悖论的回答,更是三体整部小说的灵魂所在,很多人读到这里都被深深的震撼,直冒冷汗。在三体里是这样描述黑暗森林的:“宇宙就是一座黑暗森林,每个文明都是带枪的猎人,像幽灵般潜行于林间,轻轻拨开挡路的树枝,竭力不让脚步发出一点儿声音,连呼吸都必须小心翼翼:他必须小心,因为林中到处都有与他一样潜行的猎人,如果他发现了别的生命,能做的只有一件事:开枪消灭之。在这片森林中,他人就是地狱,就是永恒的威胁,任何暴露自己存在的生命都将很快被消灭,这就是宇宙文明的图景,这就是对费米悖论的解释。”

2.大部分人对黑暗森林的解释

很多人把“黑暗森林法则”比作宇宙的“丛林法则”,但你仔细阅读就会发现,黑暗森林法则和丛林法则有本质的不同。不夸张的说,黑暗森林法则比丛林法则黑暗的不止一万倍。从本质上来说,丛林法则以“优胜劣汰”为基本准则,最后生存下来的文明,以宇宙资源的承载力为衡量单位。而黑暗森林法则由于建立在“猜疑链”和“技术爆炸”之上,从本质上来说是一个赢者通吃的法则,即只有最发达的文明才能存活,其他所有的文明都要被毁灭,因为“别人是永恒的地狱”。而打败地狱的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彻底毁灭所有的地狱。因此当毁灭地球的歌者以全体文明个体二维化为代价来抗拒降维打击的时候,作为顶级神级文明“归零者”却选择了宇宙重启,以此一劳永逸的毁灭所有虫子和以光速、黑域为保护的次神级文明,这才是黑暗森林法则的终极法则。

对于宇宙的黑暗森林我认为,从我们的思维出发。

首先:如果是我们,会不会杀比我低等的生物,我想人类绝对会,就像我们会杀蚂蚁,会杀小动物什么。这是因为我们人类有恶的力比多(佛洛伊德人性的词)。所以如果我们知道一个蚂蚁王朝通知了类似于地球的星球,那么我们就会选择统治这里。

其次:如果我们遇到强者,那么我们能生存?比如会利用三级文明的外星人,同理可证(如果他们也是恶的)那么就会被灭了。

最后:我想没一个星球能出现的文明不一样。像太阳这样的恒星也许能有文明的存在。只是文明的概念不是咱们理解的概念。(比如十纬度空间),那么概念全部颠覆了。还有也许有的生命没有恶的念头,这都不好说。也许能和平相处呢?

当然这都是瞎猜,等我们找到外星文明再说吧






橘子猪711


黑暗森林法则成立的四个条件:

1、生存是文明的第一选择。

2、宇宙物质的总质量是守恒的,文明可以使用的资源总量是有限的。

3、猜疑链。

4、技术爆炸。


生存和质量守恒是宇宙的客观现状。

生存是基本需求,所有文明都优先选择生存,才会有对资源的争夺,这是宇宙社会学中的“基本属性”。这两个基本面,是产生其他问题的客观条件。

由这两个客观条件,产生了黑暗森林法则,也可能产生共同发展的其他法则。是否需要消灭其他文明 ,或者应该共同开发,是基于是否要生存和抢夺资源。


猜疑链和技术爆炸是黑暗森林成立的社会条件,是宇宙社会学的“社会属性”。

猜疑链是由于信息阻隔造成,由于不能确定其他文明是否善意,因此射杀暴露的文明是最优选择。而技术爆炸放大了猜疑链的后果,由于技术爆炸导致了文明之间力量强弱的不确定性,使猜疑链更加牢固。

就好像森林中行走的猎人,因为互相之间无法确认是否善意,只能选择开枪,而开枪也是危险的,因为这样会暴露自己,如果不能消灭对方,很有可能会被对方消灭。所以猜疑链是导致黑暗打击的重要因素。

如果互相之间的信息沟通是顺畅的,是否可以确认善意而结成同盟呢?打破了猜疑链,就不会黑暗森林打击。

猜疑链可以打破,却很难打破

以人类的社会来类比宇宙这个“大社会”。事实上,行走在黑暗森林中的猎人并不一定会直接射杀别的猎人,他们可以通过喊话,确认双方的意图,甚至通过广播,把所有猎人召集在一起开篝火晚会。这是因为人类的“黑暗森林”可以被信息穿透,而宇宙的各个文明之间,却很难形成信息沟通的渠道。以三体人和地球人为例,单是无线电传送信息至少需要4年时间,而信息的解读、意见的统一都需要大量沟通,这都造成信息阻隔,为猜疑链的形成提供了条件。

如果三体人通过智子实现与地球人的沟通,确认了地球的善意,地球人愿意接纳三体移民,那么,地球人怎么确认三体人也是带着善意来地球呢?这样,猜疑链仍然存在。

黑暗森林中的猎人,你跟对方表达善意:伙计,过来一起喝酒。对方端着枪过来,你怎么确认他是来喝酒,还是别有企图呢?

人类之间的沟通有着共同的人性,要打破猜疑链都很困难,更不用说不同文明之间的思维和构造有巨大的差异了。

在某种程度上,表达善意的一方,都是做好受到伤害的准备的,风险的最坏后果就是毁灭。而高级文明是有能力承担一定风险的,就好比穿着铠甲的猎人,先表达善意,不担心即使别人突然开枪,他也有能力抵挡并反击。可是技术爆炸打破了这种确定性,使得高级文明也不敢去打破猜疑链。穿着铠甲的猎人,不确定对方会不会有穿甲弹,那他就不敢冒险去表达善意了。

猜疑链+技术爆炸,是很强的黑暗属性。除非有归零者这样的神级文明,有着必然的善意和绝对的强大,他们可以尝试打破猜疑链。对于其他弱小文明来说,黑暗森林是可怕的所在。


他们叫我PS


因为开枪本身就是暴露自己。

想象一下,在夜晚的森林中有两位猎人,一位虽然四处游荡,但是小心谨慎,一有危险立马就跑,积攒了丰富的森林生存经验;另一位整天呆在山洞里不敢出去,对森林了解很少,但是他每次看到有人路过就会开枪。

你觉得哪个猎人会先暴露自己?恐怕会是窝在山洞里、还总喜欢开枪的那个吧。

“黑暗森林”其实是一种简单化的场景,在这个场景里,一旦开枪,就会有一方获胜。然而现实中,可能会有僵持,可能会有反转,可能会同归于尽,所以开枪不一定是最好的办法。

比方说,即使是大白天,即使是经验丰富的老猎人,也不能保证百发百中,总会有失手的时候。如果失手的时候,面对的是只兔子,那倒没什么;要是一只凶猛的大老虎,那这位猎人搞不好就变成猎物了。

在地球的森林里,我们遇到的都是人类很了解的动物,都没有人类聪明,而在宇宙的森林里,我们根本不知道会遇到什么,万一遇到会飞能隐身还防弹的大老虎,又怎么能打中?贸然开枪是不是就直接暴露自己了?

更何况,有句老话叫“螳螂捕蝉 黄雀在后”,就算猎人一枪打死了猎物,别的猎人会不会顺着枪声找上门来呢?即使是以我们地球目前的科技,都可以借助声音来定位,还可以通过子弹等痕迹来追查枪手,别的猎人要想找上门来,还是挺容易的。

即使能远程遥控开枪,又抹掉各种痕迹,也挡不住万一遇到拥有大杀器的敌手,那么人家根本不需要判定开枪的具体方位,只要扔一个大杀器(可以是原子弹、也可以是二向箔),就可以把整片森林都抹平,也可以把地球和三体都二维化。毕竟,虽然人类觉得四光年非常遥远,但是对宇宙来说,根本不算什么。

说到戴森球,我们现在觉得恒星能量简直是无穷无尽的,有点像穷人想象中了10亿的大奖,觉得怎么都花不完,但是实际上,土豪有土豪的过法,10亿有10亿的花法,恒星的能量也会用完的,比方说,土豪可能想有这么多能量,要不要造个二向箔试试。

然而资源有限并不一定导致争得头破血流,因为即使争得头破血流也不一定会有一方获胜,很可能两边都会输得很惨,所以才会有 “鹬蚌相争 渔翁得利”的故事,《三体》后面的剧情也验证了这一点,只不过大刘站在人类的立场上,安排了飞船,让少数人逃了出去,然而真实的宇宙恐怕不会这么照顾人类。

如果知道开枪会暴露自己,会毁灭你和整个地球,你还会开枪么?


乔小海


黑暗森林法则是中国科幻作家刘慈欣在其科幻巨著《三体Ⅱ:黑暗森林》中提出的一系列假设。具体如下:

(1)宇宙各个文明之间的信息具有非完全性,他们未曾察觉彼此的存在,也不确定自己是否被对方首先察觉到;

(2)各文明认为宇宙间的生存安全是稀缺的;

(3)较低级的文明能够产生大量的技术爆炸,有可能赶超高级文明;

(4)宇宙物质文明的总质量守恒。


这个法则的解读就是我们可以把宇宙比喻成一个黑暗森林,每一个文明都是一个带着枪的猎人,他们都在黑暗森林中小心翼翼地行走,因为森林中还存在和他一样的带着枪的猎人,如果他们发现了别的生命亦或者是被别的生命发现了,他们能够做的就是开枪把他消灭,在这片森林中,除了自己之外的所有文明都是威胁,任何暴露自己的文明都会很快灭亡。

为了具体解释这一假设,不妨做一个事例假设。假设宇宙中有一个星球文明A暴露给了比他科技更高的星球B,那么星球B就有可能认为星球A有赶超自己的潜力,这样的话星球B就会想要把星球A给毁灭,但是如此一来,星球B也可能把自己暴露给比自己更高级的文明,B或许因为害怕被更高级的文明发现而谨慎不行动。

而如果B鲁莽对A进行了打击,这样被更高级文明发现了,B也可能会迎来灭顶之灾。但是比B更高级的文明可能比B更谨慎,不对B采取行动,那样的话B就是捡了便宜了。


其实越是高级的文明,就越是谨慎,越是不会向低级文明发动打击,因为天外有天,他们也不知道自己上面是否还有一个更加高级的文明,这对于宇宙中最高级的文明而言也是一样的,他虽然有能力摧毁任何一个文明,但是他也不确定是否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所以也不会轻举妄动。

这样一来,宇宙中能够发动战争的就是那些低级的文明,就好比是地球和三体文明等,而更高级文明之间不仅没有战争,甚至连交流都不会有。但是高级文明有一个很大的困扰就是资源有限,资源消耗得差不多的时候,他们不可能不去扩张,而对于地球这类低级的文明,他们想要去更多的了解宇宙、探索宇宙,所以被发现的可能性很大,已经发射出去的旅行者一号和旅行者二号就是很好的证明,有人说旅行者一号和旅行者二号暴露了地球的坐标,将会给地球带来灭顶之灾,这并非没有道理,但是按照黑暗森林法则,岂不是高级文明发现了地球但是又惧怕被更高级的文明发现所以不敢轻举妄动呢?我认为这是不对的,任何一个文明想要发展都需要扩张,想象如果人类发现了一个比自己更低级文明,会不采取任何行动吗?显然是不可能的。






对于低级文明是这样,高级文明也是一样,当生存资源面临枯竭的时候,他们必须选择侵略更低级的文明,而不是惧怕被更高级文明发现而默不作声,而战争也是文明交流的需要。其实作者刘慈欣就已经说过黑暗森林法则只不过是为了小说创作的需要,为了制造矛盾而已,并不是一种严密的科学推理。各个文明之间的思考方式也不一样,总有一些文明不断地扩张而有一些文明热爱和平,不能一概而论。


镜像科普


黑暗森林法则是科幻小说作家刘慈欣在《三体II 黑暗森林》中引入的法则。宇宙就是一座黑暗森林,每个文明都是带枪的猎人,像幽灵般潜行于林间,轻轻拨开挡路的树枝,竭力不让脚步发出一点儿声音,连呼吸都必须小心翼翼:他必须小心,因为林中到处都有与他一样潜行的猎人,如果他发现了别的生命,能做的只有一件事:开枪消灭之。在这片森林中,他人就是地狱,就是永恒的威胁,任何暴露自己存在的生命都将很快被消灭,这就是宇宙文明的图景,这就是刘慈欣先生对费米悖论的解释。

我在一次活动中和刘先生聊天,我说,我不同意黑暗森林法则,当然也不同意用黑暗森林法则作为费米悖论的解释。刘先生笑了一下说,我提黑暗森林法则就是为了能够在小说里面制造出矛盾冲突,没有其他的意思。

我不同意的原因在于,从人类发展的历史来看,最终生存下来的文明都是与外部交往的文明,没有哪个文明是在完全封闭的状态下发展起来并且能够延续下去的。人类文明如果永远局限和束缚地球上,最终是一定会灭绝的。宇宙中如果有其它文明的话,他们也会认识到这一点。跨星球的文明交往需要合作,而不是灭绝对方,因为每一个文明必然有各自的局限性,只有相互合作才能共同发展。如果宇宙中有很多文明的话,我相信,最后生存下来和继续发展的文明一定是那些具有合作意识的文明,而不是一言不发就干掉对方的文明。至于宇宙中的资源,我相信对于智慧文明是够用的,不需要靠灭绝别的文明而生存下去。

声明:由于太忙,我没有时间读我回答后面的评论和发给我的私信,当然也

无法回答评论里面提出的问题和回复私信。如果您希望我回答您的问题,请在悟空问答提出,然后邀请我回答,我会在方便的时候挑一些问题回答。但是在提问之前请先看看我以前回答过的问题,我不重复回答问题。谢谢!


张双南


按照人类的经验来看:

一个原始文明如果想要步入到科技文明阶段,首先要具备好奇心,其次是进取心,好奇心提供原动力,进取心提供源源不断、永不枯竭的动力。

科技文明阶段又分为好几个等级,根据卡尔达肖夫指数,宇宙间文明可以分为三个等级,一级文明即行星文明,充分利用行星资源;二级文明即恒星级文明,充分利用恒星能源;三级文明即星系文明,充分利用星系资源(银河系级别星系)。

三个等级之间隔着巨大的鸿沟,低等级文明要如何步入到高等级文明呢?

第一个,需要时间;第二个,需要科技的突破。其中,时间是个最大的变数,也是指文明的存在时间,不能在过程中“返璞归真”,如果直接中断了,那就更别提。

所以,条件还是非常苛刻的,经过这一轮的筛选,能够步入到一级文明的文明,必然应该是爱好和平,不爱杀伐的文明。

达到一级文明之后,巨大的能源需求是个问题,必须寻求能源突破口,如果找到了获取源源不断的能源的办法,那么就离迈入二级文明不远了。

文明的发展必须依赖于充沛的资源,而对于那些能步入二级文明的文明来说,他们已找到办法,能源的问题不再是他们担忧的问题。

所以,这又是一次筛选,对于二级文明来说,他们面对的问题是——如何真正的探索更深的宇宙。

至于三级文明,那就不必要再说了,他们都是非常古老的存在,发展了无数年,也不知道达到了何种地步。

从这些方面看,黑暗森林法则不成立,因为,对于任何一个高级文明来说,他们已能够找到更便捷的办法使文明向前发展,他们的目标是探索宇宙本质。另外,高级文明也应该是爱好和平的种族,懂得互惠双赢,懂得合作,否则又怎会达到如此高度呢?


科学船坞


别说宇宙了,在地球上生物与生物之间不都是存在着赤裸裸的“黑暗森林”法则吗?人类是最顶级的猎手,猎杀或圈养所有的其他动物。如果人类对于某种动物展现出仅有的一丝怜悯,那也只能是那种动物的存在对于人类而言如同蝼蚁,毫无利用价值而已。

地球对于人类足够大了了吧,资源如此丰富,人类不还是为了争夺资源而征战连年吗?为了果腹猎杀圈养其他物种,为了满足自己的物欲无情的掠夺自然资源。

文明就像癌一样吞噬着地球,当文明能解除其他文明的时候也必然相互吞噬。同为人类的不同文明数万年来都发动过无数战争,种族屠杀,奴役,我们仅仅只有最近半个世纪没有发动大型的战争,就好像我们已经安详了数万年的和平,我们的核心技能仍是杀戮与侵略。

如同癌的人类文明在未来宇宙中若是遇见歌者文明,人类必然就是被毫无怜悯抹去;若是三体文明,人类被奴役是很正常的;若是家畜文明不幸遇上人类,人类餐桌上又多了一道美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