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一些農資批發商開始進村搞直銷了,零售商以後該怎麼辦?怎樣自保?

志白手黑


隨著種植結構的調整,勢必會改變現有農資銷售格局,像安徽和湖南一些地方,隨著種植大戶的不斷湧現,一下子就改變了農資市場的消費群體。很多農資零售店因為搞不定種田大戶,而無奈將自己的市場拱手讓出,而後落寞地離開這個行業。

其實,我想表達的是,農資批發商進村搞直銷,只是銷售的一種手段,試想一下,如果農資批發商在一個成熟的區域都搞直銷的話,那他得有多大的規模和實力呀。

但凡有些自信的農資零售店,都是不懼怕這些的,人家到你的地盤來搞競爭,你還像委屈的小媳婦一樣只會哭哭啼啼,給誰看呢?

咱要拿出男人的血性,來捍衛你的地盤,當然,這靠弱弱地喊幾句口號,是不可以挽救自己的,大家要用自信和底蘊來進行反擊。

多說無益,還是給大家講一個故事,看後想必能給你帶來一些啟發和幫助。

農資零售店鄭老闆,短短的五年時間,農資生意就從零開始,一直做到如今四百多萬的銷售額,別人都說他的農業技術知識過硬,對農資產品吃得比較透,指導起種植戶用藥更是絲毫不含糊。

鄭老闆對待那些搞直銷的農資批發商,採取的應對措施是:

1、堅決不和這樣的農資批發商合作,既然你搞直銷,勢必就會影響零售店的利益,再合作下去也不會有啥好結果,乾脆,去尋找能保護你市場的批發商吧。

2、積極利用農業技術服務農戶,採取促銷措施或者宣傳攻勢,在用戶群體中打造個人美譽度,一旦個人品牌形成,即使批發商說的天花亂墜,農民朋友也不會買賬,哪怕購買的農藥要比從批發商那裡拿得貴一些,但可以保障很多東西。

3、品種再豐富的農資批發商,也趕不上一個零售店,這就是你的優勢,利用你貨物齊全的優勢,避開批發商的單品衝擊。

4、針對有問題的農資衝擊市場,要毫不留情地給予舉報反擊,比如春秋季用肥的季節,就會有很多進村賣肥料的,如果你手裡能抓到直接證據,就可以給予激烈的打擊,當然,打鐵還需自身硬,不要偷雞不成蝕把米。

5、針對重點市場,進行重點服務,農資批發商所具備的優勢,你也有,可你在當地所具備的人脈優勢,經銷商卻沒有,這就是你最大的優勢。

好吧,用一句話來結束今天的話題吧,那就是“打敗你的從來不是別人,而是你自己。”

佰秀農業


你說得沒錯,批發商早就進村了,而且廠家也早就進村了,這並不是什麼新聞。

零售商認為批發商和廠家把自己的飯碗給搶了,我看不是,如果廠家產品有代理的話,他是不會去直銷的,批發商在此地有經銷的人,也不會隨意直銷的。

所以我們發現了,談及直銷的都是所謂的空白市場,或者該市場有代理商也跟銷量不大,廠家和批發商根本不鳥你。

這樣看,你零售商還叫喊啥呢?又不是你的品牌去直銷,別的品牌完全有直銷的權利,都是推動銷售嘛。知道這些了,零售商首先應該問問自己,自己品牌所屬的批發商和廠家為啥不推動你去直銷,或者是因為自己銷售還可以吧。

既然零售商認為農資批發商進村直銷,動了你的奶酪,必竟資源就那麼一些些吧,那麼你是不是從自身考慮過如何應對呢?我認為該從以下幾點應對。

1、不管是批發商還是零售商,都得接觸客戶,而不是簡單的批發商就應該直對零售戶,只有零售戶才可以面對農戶。零售商應該轉變這種單一思路,自己作為一方零售商,更對民情瞭解,更應該主動出擊。

2、再換一種思路,你不是對本地最瞭解嗎?是不是可以把農民的農資需求做箇中肯的統計,比如肥料需求,完全可以做個調查,什麼品牌的老百姓喜歡,什麼配方的老百姓認可,然後根據摸底數據去對接各品牌批發商。你不是零售商嘛,為啥非要鑽一兩個品牌呢?你就是個農資代言人,或者叫中間人,只要能摸好底,銷售掉產品,什麼品牌的我看也就不是關鍵因素了吧。

3、因為現在大戶更期望賒賬,零售商的資金實力很難承受這種苦痛,不如從收糧上下點工夫,能收糧的話農資自然會賣得好一點。這需要你與當地糧食攤販摸底,形成合作,老老實實做回經濟人。糧與肥結合在一起,才會極大地提高競爭力,同時你可以把自己的鐵粉牢牢把控住,同時可以爭取更多的鐵粉,我感覺這是今後幾年必然的一條路,這條路可以讓零售商轉型。我現在就是這樣做,我的每個鄉、每個村的零售商都轉變成了我的收糧戶,收入穩定了,學會多模式經營了,也就不怕那些外來的批發商和廠家來爭地盤了。

以上是我的三點小意見,從某方面講,每一種營銷模式的轉變都是有內因的,我們不能抑制,而需要我們迎合,找出漏洞來,鑽進去,形成自我的營銷方式,這樣零售商就不會成為孤家寡人了,而是農資業裡頭的新星了。


農資人實錄



2018年國家對於農資的管理也異常嚴格,這邊針對您的問題,我覺得先要了解一下國家的一些政策;


1,所有農藥標籤的二維碼政策出臺,這樣就存在一個新品和陳貨的問題,這也是每個農資商家必須要遵守

2,國家目前對於農藥化肥雙減有政策性指示,這需要廣大農資人員去嚴格遵守

3,農資所有信息透明化帶來大面積的農資營銷行為失效,大多數農資原來不能見光的將會被曝光,靠信息不對成獲利,靠營銷賺錢的日子已經一去不復返

我相信您問這個問題,也應該發現了一些工廠直接在農村進行直銷,我個人覺得這對於您來說是個很好的機會,因為現在很多國家的執法部門對於農資非常重視,過去的靠宣傳,靠介紹的,靠嘴說的時代已經過去,關鍵還是要看效果;

農藥可以用,怎麼用這些直銷企業有介紹嗎?

有效果嗎

化肥怎麼用?用了有效果嗎?沒有效果怎麼辦?退款嗎?

很多很多問題是這些直銷企業目前或許很久都不能解決的問題。


在這邊我給您的建議是找一些,真實有效的企業,真實能給農作物帶來效果的企業,進行深度合作,從做這個村的經銷商開始,但是前提是要有一定數量試用品,好方便您進行推廣,我們不需要人去介紹,去解說,讓你的產品說話,讓你的產品告訴消費者你是真實有效的,我相信假以時日,你的生意會比直銷更好,中國有很多的農業展會,建議您網上搜一搜找一找,去看看,我也相信中國有真正有實力的農資工廠也願意和您這樣的零售點直接合作。



Brent88


一些農資批發商開始進村搞直銷了,零售商以後該怎麼辦?怎樣質保?

我是豐收之寶,剖析問題本質,為您提供最專業的參考

很高興為題主解答

現在的市場不單單是農資市場,很多的廠家都在渠道下沉,其實這個問題早在,幾年前都有人在考慮這個事兒了,廠家渠道下沉,批發商進村搞直銷,尤其是在這個互聯網加的時代,其實有很多廠家已把產品直接做到農戶了,

我們倒著來分析這個事,像批發商搞直銷廠家渠道下沉他們喊的最多的一個口號是什麼呢?消滅中間環節讓利於終端客戶,提供最專業的農業業知識農技知識

然而,除了這些方面,他們還有什麼考號呢,可以想一下啊,嗯,然後廠家農資批發商,他們真正做到的又有多少呢?

他們沒有做到的,或者他們做的不足的就是我們生存的空間

農村是我們的根據地,是我們的大本營是外來的,和尚會念經嗎?還是是外國的,月亮更圓有沒有想過我們本身存在的一些問題?

思維跳躍一下啊!

我們分析一下,第一個情況,以後的土地會越來越集中,越來越大,規模的種植戶會更多,而一些農場種地大戶大地主,也都希望直接和廠家打交道,那麼這些種地大戶這些人們他們除了能直接跟廠家打交道獲得更低廉的價格以外,還會有什麼需求呢?

第二個情況,現階段,在咱們農村整個一個農資市場,主要的勞動力是哪一個年代的人群?而他們又需要什麼呢?

哦,從上面兩個思路來看,廠家農資批發商做不好的,沒有做到的,做的不充分的,同時,現在從事種植業的主要勞動力和一些種地大戶,他們有哪些需求,以及他們在從事種植業生產過程中,有哪些痛點兒?我們農資零售商可以辦到哪些事情?

其實這個問題啊!本身就是再找一些那個痛點。一些痛點。只有我們農資零售商可以解決的痛點。其實這個過程從前幾年一直都是這樣過來的

前幾年一般的農資店都不賒銷唉,你的農資店可以賒銷

其他的農資店都不送貨,你的農資店可以送貨,並且還可以送到田間地頭

唉,你的農資店服務熱情周到,而隔壁老王的農資店整天耷拉個臉

再往後看,其實是一個更加垂直,更加精細化的一個一個問題,做到極致,做到完美

比如,你的專業知識特別好,很多其他人解決不了的,病蟲害問題,你可以做的很輕鬆,很遊刃有餘

比如你可以回收他們的農產品,能給他們提供一個更好的出路,更優質的價格

比如你是村裡邊紅白理事會會長,村子裡邊的大小事,都需要你的參加

我是豐收之寶,不辜負每一分耕耘,為了更好的豐收

僅代表個人觀點,歡迎批評指正


豐收植物保護


農業在變,農業相關領域如何不變?淘汰你的永遠不是競爭對手,而是趨勢,想想柯達,諾基亞,農資人死的不冤!


現在的市場情況下,廠家渠道下沉,主攻零售商,批發商組織人員做直銷,零售商抱團找廠家訂貨已經不是什麼新聞,農戶直接網購基礎產品也不鮮見,你給自己的定位是什麼?

未來幾年,無論廠家,批發商還是零售商都會淘汰一部分,每個人都有生存的壓力,互聯網加速了這一切,樓主所提的問題不過是批發商自我改變來適應新形勢的一種方法而已。

沒有成功的經驗告訴你怎樣生存,更沒有明確的發展之路,每天面對的問題都不一樣,刀光劍影的競爭才剛剛開始,如果沒找到合適的路,就下地去,不和人爭,做好技術,至少不會先死!


一起葡萄


,,農資直銷,說明白了就是低價競爭,套現金流。這也是一個銷售模式,不能說不好,但也是一些廠家無耐的選擇。和大廠家拼不了市場,拼不了技術,拼不了質量,所以只能像小商小販一樣賣一點說一點,並且也沒有實戰經驗,一些大廠家搞的試點告訴我們,農資搞直銷,死的不只是產品,連品牌都會完了,特別是在搞直銷的地方。再想回頭也會沒人問,因為批,零,農戶都認識你了,一個完蛋的品牌。

,,要想搞活自己的農資品牌銷售,就要做一個隨然快完了,也有一個頂天立地,讓農民都離不了的產品。比如,阿米西達,等,這也是檢驗廠家能否存活的關鍵。

,,關注楊家營冬棗,簡簡單單種好冬棗


楊家營冬棗


好不誇張的說,農資店在未來會逐步消失會被某個如同京東或者淘寶一樣的APP擠兌出局。平臺優勢配合大廠家的一縣一店模式,競爭可以說如同白刃戰。未來會出現技術主導銷量,質量配合技術下鄉的主要營銷方針。不在有高利潤。以前藥決定銷量,現在已經是藥配合農技進行銷量,以後肯定是廠家以技術為主,藥品為輔的生產模式。

國家出臺農藥減量,去化肥模式,那麼對各廠家的技術儲備比藥品儲備要求更高。誰的技術服務好,專業,誰的藥品才能夠大賣。技術服務深度,決定一個企業生死存亡不是危言聳聽。再過10年就會出現這種服務型的實體生產企業。誰做好了,就是領頭羊。


原生態酵素農技種植


批發商進鄉村只有死路一條,第一下鄉的費用也不少誰出,第二,直銷員也要養家餬口,每月工資也得幾大千,第三,人生地不熟農民抱著試試心理,銷量也不大。曾經隆平高科就搞個這個模式。收效甚微。


楊清明116


我們那邊早就這樣了,每個零售商霸佔幾個村,其實農資行業利潤太高了,請客的、送東西的………說實話我希望他們都完蛋,規範這個行業,農民辛辛苦苦掙點錢有一大部分給這幫王八蛋賺去了



農人小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