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如何看待苏联?

君臣权谋


如何看待苏联=苏联怎么解体?(只谈二战后的苏联)


苏联曾经是世界上领土面积大的国家,其综合实力也曾经一度位于世界第二。其实无论在任何地方,老二的地位都比较尴尬。稍微放松一点就会被老三超越,但是只要手够一够就有可能取代第一。



尤其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作为战胜国主导国之一的苏联,内心开始出现自大的情绪。尤其是斯大林在苏联的地位,已经逐渐被神化。在“神”所领导下的国家,依然屈居世界第二,所以说苏联不甘心。他想不断的发展自己,去超越美国。

虽然他的想法是好的,可是选择了一种错误的方式。苏联作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家,瘦死的骆驼也比马大。它的轰然倒塌,不是一朝一夕可以促成的。也不是单独一个方面,而是里里外外都充满了问题。

阶层问题严重,完全背离了人们的需要。

俗话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作为统治阶层,只要给予底层民众一丝往上攀爬的希望,一般都不会出大的问题。比如说中国的高考制度,是底层阶层往上爬的最“直接”的道路。可惜苏联的固化阶层,封死了社会精英继续向上攀爬的可能。


斯大林领导苏联人民取得二战的胜利,就好比中国推翻一个王朝。取得胜利之后,当然是要进行加官进爵,斯大林也是如此。对于当年跟随自己的一批人,以及在二战中获得重大荣誉的人。斯大林给予了他们宅邸权、特供权等一系列特权。

比如说特殊的房子豪宅,给予特殊的专员供应等一系列特殊对待。这种事情比较好理解,毕竟为和平付出了血,战后应该有的回报。斯大林的初衷是好的,可是往后发展超乎了他的预料。

比如说后来的钱袋制度以及干部终身制度,钱袋制度就是工资用袋子包起来,不公开谁都不知道里面有多少,连税也不用交。干部终身制度就不用解释了,这条制度让苏联年轻精英根本难以挤进这一层面。


到了赫鲁晓夫时期,他曾经试图改变当前的状态。尤其是在处理干部终身制度上面,他触动了相当一部分官僚的利益,还没有开始就被发生了政变,勃列日涅夫开始上台。可惜勃列日涅夫就是个饭桶,什么都不会,就连这个主席的位置,都是捡的漏子,哪有什么政治能力可言。

因此在勃列日涅夫时期,使苏联的各个阶层之间完全发生了固化。到后期召开新的换届选举的时候,所有官员的连任率甚至超过了90%,有的人都是最后死在了自己任期上。因此也造成了苏联统治阶级固化老化,很多有能力的年轻人进不来。

而阶级层次的固化,又很容易造成腐败的生。原因其实很简单,因为要维护当前所处的阶层利益,就要不断的往里面投入金钱。而他们的这些钱都是哪来的?当然是搜刮的百姓。所以还是那一句话,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苏联的经济模式完全脱离正常发展轨道

无论是中国的百姓,还是世界上的百姓。其实大家都有一个通性,只要能有一口饭吃,只要饿不死,就不会想着去造反。等到苏联解体的时候,甚至已经发展到了,就算有钱也没有地方买粮食的地步。

苏联作为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采用的是较高层次的计划经济体制。如果处在正常的时期,苏联一边发展一边修改自己,还不会造成最后的局面。可是苏联一心的想跟美国一争高低,所以苏联没有机会在发展过程中修改自己,同时又造成了经济发展不平衡。

尤其是苏联领导人提出的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口号,苏联之所以能够保持如此快的发展速度,其实是以牺牲农业发展为代价换来的。尤其是在农业集体化之后,为了保障重工业的继续发展,以比较低的价格去收购农民的粮食,严重打击了农民的积极性。


而且苏联为了赶超美国,以粗狂的方式去发展自身的经济。一直追求的是大规模,大声势,只是为了在总量上可以赶超美国。这种经济模式造成的后果是,投入与产出完全不符合比例,使苏联的经济发展产生了极大的问题。

面对上面诸多情况,苏联的领导人不是没有试图做出过努力。斯大林时期我们不便多说,赫鲁晓夫登台之后,全面推翻斯大林主义。积极推行农业改革,使苏联的经济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但是其盲目的经济改革策略,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苏联当时的局面。

由于后来赫鲁晓夫触动了苏联统治阶级的利益,在赫鲁晓夫度假的时候,勃列日涅夫等人发动宫廷政变,赫鲁晓夫光荣下台。但是勃列日涅夫平庸的政治才能,在其任期之间以保守的方式治理国家。最后造成了苏联阶层固化严重,但是其一味的发展军事力量,又进一步加强了苏联的衰败速度。


赫鲁晓夫在自己主席上的位置病逝之后,戈尔巴乔夫登台。他主张以新的思维对国家进行改革,大力提倡民主化与公开化。虽然大的思路是对的,而且也符合历史的发展,但是没有把握好度。公开的批判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人,造成了人们的意识混乱,使人们坚信的社会主义发生了动摇。

很多人都说戈尔巴乔夫是苏联的掘墓人,但是苏联这么大一个国家,戈尔巴乔夫没有能力去挖下这么大一个坑。应该说是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巴乔夫三人共同的“努力”,才造成苏联最后的局面。

如何看待苏联?说一千道一万,其实说白了苏联是一场社会主义的实验。既然是实验总会有失败,因为苏联错误的探索方式,最后解体是必然的。


史之策


曾经试过在跟俄罗斯朋友提到苏联的时候进行一下“客观评价”,我那个时候不知道他们对苏联到底什么态度,所以话说得比较谨慎,大意就是我知道苏联做了很多残酷的事,发生过很多悲剧,但是苏联也做成了很多非常伟大的事,如果不是苏联的话很难想象还有其他国家能够完成。

对方是八十年代初生人,童年基本都在苏联时期,回我说:“可能吧,但苏联留给我的唯一印象就是饿。”

我后来知道有这种回忆的俄罗斯人不是个例,现在去问这个事,很多那个年代出生的苏联孩子都会给类似的答复,童年的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替家长排队上,永远排不完的队,三四个小时都是常事,妈妈多半是不上班的,因为没有时间,小学生是下课后去排队,主妇得把全天时间都花在排队上。

所谓的客观评价其实很简单,无非就是它既有功绩又有过失,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功大于过还是过大于功,仿佛是道小学数学题,都是套路。对于苏联这两边的答案也都很清晰明了,功绩从加加林一直可以说到世界双极之一社会主义阵营霸主,过失则绕不开古拉格和大清洗。

但是这样真的是所谓的“客观”吗?我不知道。

那天关于苏联的讨论最后得出了一个很尴尬的结论,苏联可能是一个伟大的国家,但是没有人想在里面生活。作为一个没经历过计划经济的人,有些时候我看见莫斯科的苏联时代遗迹还会有点感慨,觉得毕竟有过很美好的理想,但认识的经历过苏联的俄罗斯人,目前为止还没遇见过对这一点表示认同的。


路尘


二战结束后,苏联一度成为与美国并肩的两个世界超级大国,在短短的二十年里,苏联是如何将一直跻身军事实力雄厚的列强甩在身后,是因为苏联抓准时机提前乘上工业革命的快车吗?还是列宁、斯大林等伟人经过岁月的积攒一时间洪荒爆发呢?相信这些问题学术界早就有了相应的答案,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是坊间不一样的说法,仅供大家参考取乐

卡普斯京亚尔“空军基地”

二战结束后,不久苏联和美国陷入冷战漫长的胶着时期,经过第二次世界大战,苏联一度成为跟美国比肩的世界超级大国,俗话说“一山不容二虎”,何况是世界霸主的地位,由此两国国家的竞争因此拉开帷幕

苏美两国在工业竞争的同时,更加注重的是军事力量的提升与发展,毕竟衡量两个国家的整体实力,除了比较经济实力的繁荣昌盛,另一个重要指标就是比拼军事实力

当时,苏美两国军事实力相差无几,无论是陆军还是海军发展稳健在短时间内整体实力都得不到大幅度的提升,于是两国将战略目光定位在“空军”领域

苏联为此战略计划特意擢升“科拉洛夫.里约诺维奇”为此项目的主要负责人,他提出在卡普斯京亚尔建立空军基地,由于战略远光的深邃与斯大林的支持,很快他的方案被采纳,据说卡普斯京亚尔空军基地的建筑图纸是由他亲自策画

当时好多看过图纸的建造师都很好奇,科拉洛夫.里约诺维奇为什么要在空军基地建造那些奇形怪状的建筑,而且基地布满都是形态不一的的停机坪,连基本的跑道都没有,有建筑师认为是科拉洛夫.里约诺维奇的失误造成的,可当善意的提醒却遭到科拉洛夫.里约诺维奇的批判说:“军令,不容置疑”

按照科拉洛夫.里约诺维奇的图纸,不仅表面的空军基地如期完成,据说地下400米还有一处秘密基地,根据历史简报,卡普斯京亚尔建立完成后,当地居民看到不明飞行物的次数与日俱增,甚至当卫星偶然拍到卡普斯京亚尔空军基地的时候,呈现的图案竟然跟现在我们知道的麦田怪圈惊人的相似,这是巧合还是苏联有意为之

探索外太空,登月计划背后的阴谋

距卡普斯京亚尔空军基地建立后不久,苏联的秘密武器—“苏-15”战斗机诞生了,“苏-15”战斗机无论是载弹量、武器装备、速度,还是性能都是当时世界独一无二的,就连当时的美国都自叹不如

是什么原因让苏联在短短数年就能研发出如此高性能的武器?难道卡普斯京亚尔有着不为人知的秘密?

尽管科技发达的美国很快在军事领域追赶上苏联(传闻美国之所以能紧随苏联的军事脚步,秘密在于51区秘密基地,在这不多做评论),可苏联早已经快人一步转战太空

苏联英雄“加加林”,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他是第一个载人飞船进入太空的人类,然而苏联的载人飞船进入外太空已经满足不了它对未知领域的渴望,以至于将最终目标定位在登月

与此同时美国也不甘落后,各种机制开始研发“登月计划”的探测器和载人飞船,虽然历史上明文标注是美国人“阿姆斯特朗”第一个踏上月球,那一句“他的一小步,人类的一大步”现在我还记忆犹新

然而,多年后美国“登月计划”被人指出是一场阴谋,实则美国根本没有登上过月球,事实真的如此吗?而有消息指出,苏联其实可以快人一步登上月球,只是卡普斯京亚尔提前得到一段太空信号,经过解译,那是一段警告,内容大致如下:一旦被发现人类,将以武力消灭入侵者

根据现在种种卫星照片也好,卫星声呐微波也罢,拍摄的照片表明月球背面极有可能是外星基地,至于声呐传回来的波形图推测月球可能不是实心球而是中空的,极有可能有外星人居住

苏联的兴衰

历史上苏联始于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在斯大林等领导人带领下,苏联走到全盛时期,在戈尔巴乔夫时期苏联解体,其中苏联经历过的历史事件在这就不一一说明了,不过有趣的坊间传闻还是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有人说苏联兴盛取决于跟外星人签订某项互利的条约,解体是因为苏联最后“钻探计划”导致发现“地底人”导致自身走向灭亡,历史总有有趣的一面,至于外星人是否真的存在,还是留给后人评说吧!


神秘日记


苏联解体一晃快三十年了,时间确实过得很快,那么对于一个曾经占世界陆地面积六分之一的苏联,到底有何优劣?该做出一种怎样的评价?

撇开民族意识和政治体制暂且不谈,在此只发表个人对曾经的苏联的一些见解与网友讨论,不喜勿喷!

第一,在称呼上是世界上最平等的一个国家!

但凡看过苏联电影的朋友都应该知道,苏联是用“同志”一词来称呼对方最多的国家。

在整个的一部电影中,“同志”一词是用的最多的一个台词。

从早期的《列宁在一九一八》、《列宁在十月》、《以革命的名义》、《保卫察里津》、《伟大的公民》、《乡村女教师》,再到后来的《莫斯科保卫战》、《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库尔斯克大会战》、《柏林战役》等多部影片。

“同志”一词几乎是贯穿着整部的影片、从开始一直到结束。


从上级首长的彼此之间,再到士兵和高级首长之间,一律用“同志”一词来作为对对方的称呼,人人对等不搞任何的特殊。

朱可夫在向斯大林汇报工作或者是通电话时,一般都是“斯大林同志”。

言辞之间充满了一种尊重但不刻意奉承的感觉,让人感到一种很亲切和很随意。

上级和下级是这样、平民百姓和国家领导人之间也是这样,不管他是一种什么样的级别,从来不称呼对方什么“大人”、“县长”、“局座”、和“委座”之类。

即便是为了用以显示职务上的区别,一般都在职务后面也要挂上“同志”!

比如说罗科索夫斯基在见到朱可夫时,先是打个敬礼,再然后就是“司令员同志”!

泛称必用“同志”一词,成为了苏联时代的一大特色,让人感觉起来有一种即平等、又亲切的一种感觉。


但同志一词只限于人民内部使用,如果是具有通敌可能的嫌疑分子或者是非人民阵营之中的,一般是用“公民”一词。

第二,全民享受免费义务教育。

苏联成立之后,全国上下开展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扫盲运动,这是苏联政府意识到教育是一个国家是否强大的一个重要因素。

但凡在苏联出生的每一个公民,都有享受免费义务教育的合法权利,从小学开始,一直到初中、高中和大学,教育费用国家一概免费。

只要是一名合法的公民,从上到下国家高干子弟到下层的农庄会员的每名子女,人人都会享受到国家免费的义务教育。

这种政策为苏联提供了大量的科学优秀人才,苏联在二战之后在科技上成为和美国平起平坐的大国,应该说要得利于这一优异的国家体制。


第三,人人都享受养老金的社会福利制度。

一般来说,像美国和英国以及日本等这些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而言,社会福利制度一向都比较完善,人们并不担心年老以后的生活,应该说在这一方面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做的非常不错。

但是作为一个世界上的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在社会养老方面也做得非常的好。

这其中真正的体现了社会主义国家人人平等的优秀国家体制。

在苏联,从上到下国家高级领导人、下到一个普通工厂的一名工人、再到一名普通的集体农庄的一名会员,人人都有享受国家退休金的待遇。


但凡因年老退休不能再继续为国家工作时,高级工程师和种地的农民一样,都会领到由国家发放的退休金。

第四,在苏联人人都有权利享受免费医疗的权利和待遇。

苏联宪法曾规定:但凡医务人员如果在行走的过程之中,发现路边有病人出现而漠视不理,将负法律责任。

在上世纪的九十年代,那时的苏联刚解体不久,我看到一本有关中国留学生在苏联的一些情况介绍。

有一次他在路行的时候不料突然犯病,结果是没用多久医护车就到了,不由分说几个苏联医护人员就把他弄了上去。


待开到医院做完检查之后被强行办了住院手续,其实他认为自己并没有多大病,而且他对苏联医院的环境也不是很适应。

结果住了没有几天,他自己偷偷地从医院里跑了出来。

回家没安稳几天,一群苏联的医护人员闯进门来,就像绑架似的又把他强行带走又进了医院。

他在医院住了几天以后,等他适应以后才真正发现这里简直就像天堂一样。

在医院里,苏联医护人员免费为他做体检和治疗,并且还享受免费的住院饮食服务。

后来他才明白,不仅是整个的苏联公民可以享受如此的待遇,但凡踏上苏联国土的外国人员也可以享受这种待遇。

第五,苏联的科学技术并不落后美国。

现在一般都存在这么一种看法:第一苏联时代的科技水平远远的落后于美国!


第二,苏联的科技专家是在柏林战役结束后抢了德国科学家的结果。

第三,苏联的原子弹技术是克格勃偷窃了美国的原子弹技术才制造出来的。

那么是不是这样呢?

第一,在柏林战役还未开始之前,美国就对德国的科学家动了心思,以布劳恩为首的德国火箭专家和一大批核物理学家都组团悉数去了美国,等到后来苏联发现这一现象时,已经为时已晚。

第二,如果说苏联的原子弹技术是克格勃盗窃了美国的原子弹技术的话,那么后来苏联的核武器越做越大,在当量方面已经远远的走在了美国人的前面,这也是偷窃的美国技术?

第三,布劳恩去了美国,但苏联也有自己的火箭专家,这个人就是科洛廖夫。

美苏两国在五十年代都同时拉开了航天的竞赛,世界上第一枚洲际火箭、世界上第一个宇航员进入外太空,世界上第一次太空行走、世界上第一个女航天员、世界上第一个空间站,这些都是谁的?

美苏两国都不惜成本在搞航天竞赛,由于苏联的一次重大火箭事故,两国的登月活动让美国人走在了前面。

本来两国的登月活动在技术上不相上下,但美国总统肯尼迪为了在登月活动中抢在苏联前面,专门为此拨了240亿美元的巨额经费。

而苏联呢,整个的五十年代到六十年代的航天经费才只有80多亿美元,大概只相当于美国的三分之一。

如此悬殊的经费投入和几乎不相上下的航天成果,你说是谁的科技厉害?

除此之外,咱们再说说其它项目。

大家都知道美国的运输机那是很牛的,它最大的运输机是c5银河,它的最大载重量是不到一百二十吨。

但苏联的运输机安124最大的载重量是一百五十吨,但这还不是最大的。

它最大的运输机是安225,最大装载量是二百五十多吨,如果加上外挂总共有三百吨的载重量。

在苏联解体之时,它的米格29战斗机和苏27战斗机也已经服役,在当时来说性能是不输美国的F16战斗机和F15战斗机的。


但在成本造价上,当时的F15和F16战斗机售价分别是3500万美元和5000万美元,而米格29和苏27的售价分别是1500万美元和2200万美元。

如此悬殊的价格,和不相上下的性能,究竟是谁的科技水平厉害?

第六,阿富汗战争并不是导致苏联解体的原因。

阿富汗战争是导致苏联最终解体的原因,这是大多数现代人所持有的一个观点,这种观点其实是站不住脚的。

苏联在一九九一年解体时,当时有军队约430万左右,坦克和装甲车共服役53300多辆和60000多辆,军费开支大约是接近三千亿美元,大致和美国持平。

但这还不是它的最高峰时期,它的最高峰时期是在八十年代初期。

而侵阿苏军其军队人数在15万左右,在整个的十年阿富汗战争中,苏联阵亡军人才只有1·5万人,侵阿军费开支在200亿美元左右。

应该说,入侵阿富汗的成本只占苏联整个军备开支的很小一部分,它对于那种阿富汗战争最终导致苏联解体的说法是站不住脚的。



第七,是戈尔巴乔夫的无能最终葬送了强大的苏联。

一般来说,现代人对于苏联的解体大多数的观点是军备开支过大,阿富汗战争、经济体制僵化,人民生活困苦等。

应该说,这是客观存在的原因,想否认也不太可能,如果他有美国和西方国家那样好的生活也不至于解体,对吧?

单个人的见解是这只是很片面的一种说法,决不是它的全部。

在十月革命之后和苏联卫国战争期间,当时的苏联比八十年代末的时期要困难上百倍和千倍都不止,那时的苏联为什么没有完蛋?

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但是有一个强有力的领导人,就是列宁和斯大林。

而后的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安德罗波夫和契尔年科虽说不如当年的列宁和斯大林的铁腕,但也没有导致苏联解体。

是戈尔巴乔夫放弃了自己那曾经的信仰,才导致了最终的结果。

苏联解体时负债累累,但也就是最多勒紧裤腰带过日子的水平,而现在的美国负债几十万亿美元,也没见人家咋的?

一个国家的存在或者是完蛋,是与它的领导人的水准分不开的!

本文属于个人原创作品,从未抄袭过他人成果,在整个的写作过程之中基本靠过去的记忆而不百度。

在前一段时间,我发现在百度网站和新浪网站,有人抄袭和盗用我写的有关介绍苏联文章的事,特此声明。


东方评史


苏联,作为庞大的红色帝国,在二战可以说是战功赫赫,用血肉成就了自己在战后的地位,并影响了战后至今的世界格局。它的形象,毁誉参半,属于它的荣耀,已经锈蚀。它留给曾经信仰过共产主义的人和国家的是情怀?留恋?还是仇怨?这些都在慢慢的在经受历史的考验。


对于我们中国人里的很多人,苏联可以说让我们感情十分复杂,这只熊,做过我们眼中的列强和仇敌,也做过我们的盟友和同志。当苏联解体以后,我们既有对威胁解除的庆幸,也有了社会主义大家庭变故后的孤独和怅然。看着自己满身的苏联式成长烙印,我们很多人的心情应该是复杂的,国家记忆也是五味杂陈。

苏联,到死,等于也是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刻。庞大的红色帝国,终究是死于僵化的政治经济体制,死于畸形的国家产业结构、工业布局。国家光靠秀肌肉,是走不长的,填饱肚子不是小事。



当苏联远去成为历史时,如果我感觉庆幸,那是因为如芒在背的对手威胁已经不再;如果我感觉痛快,那一定是因为它历史上给予我们的伤痛和不堪记忆;如果我有一丝怅然,那必定是缘于因特纳雄耐尔:

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

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

………………………………………

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



吐蕃国护法国师鸠摩智


定义新概念和新规则算不算是一种强大?苏联强大的核心之处不在于它有多少核弹头,也不在于它有多少坦克,而是在于它敢为人先,打开了另一种局面,提供了另一种可能。当它失去了这种能力,走向错误的时候,它就是外强中干了。另外,题主的说法本身也不太不准确,其实苏联并没有让人民挨饿,人家好歹生活水平是中等发达国家级的。很多便利与福利是直接回馈发放,没有采用货币购买的形式,因此很多不了解的人就以为人家没有,就是现在在某些方面,可能我们还不如别人。


从生活上来讲,在苏联首次实现了以下这些,而且还是在和美国处于对抗的条件下(尽管最终由于自己走偏而失败):


1 8小时工作制(Право на восьмичасовой рабочий день.);


2 每年带薪休假(Право на ежегодный оплачиваемый отпуск);


3 无工会和D组同意不能任由管理层裁员(Невозможность увольнения работника по инициативе администрации или хозяина без согласия профсоюзной и партийной организации);


4 工作权以保证自食其力,专业教育院校的毕业者按照劳动方向进行工作安置,并提供住处--宿舍或住宅(Право на работу, на возможность зарабатывать себе на жизнь своим трудом. Причем выпускники профессиональных учебных заведений имели право на обязательное трудоустройство по трудовому направлению с предоставлением жилья в виде общежития или квартиры);


5 义务性的普通及中、高级专业教育(Право на бесплатное общее и профессиональное образование. Причем, как среднее профобразование, так и высшее);


6 免费性的托儿所、幼儿园、少先队夏令营(Право на бесплатное пользование детскими дошкольными учреждениями: детскими яслями, детсадами, пионерлагерями);


7 免费性的医疗和职工疗养(Право на бесплатное медицинское обеспечение.Право на бесплатное санаторно-курортное лечение);


8 免费性的住房(Право на бесплатное жилье);


9 针对个人就业及就学的免路费政策(Право на бесплатный проезд к месту работы или учебы по индивидуальному, оплачиваемому государством проездному документу);


10 妇女保留职位的3年产假、给予儿童达1年的免费家庭访视保健、婴儿从新生到3岁的乳制品免费供应、儿童患病时母亲享有的免费诊治权和随同疗养权(Право на трехлетний декретный отпуск с сохранением рабочего места. Право на бесплатную патронажную службу ребенку сроком до одного года.Право на бесплатную молочную кухню для новорожденных до трех лет. Право на бесплатное медицинское и санаторно-курортное лечение при любых детских заболеваниях);


PS:苏联妇女3年产假的构成:56天--发放全工资;1.5年--发放津贴;3年--不中断工龄并禁止管理层裁员(56 дней — полностью оплачиваемый, 1, 5 года — пособие, 3 года — без прерывания стажа и запрет администрации на увольнение)


11 从地方官和官僚专横中保卫国家的权力(Право на защиту государства от произвола местных начальников и чиновников)。


最后,苏联的这些权利(法令)延续到了当今的俄罗斯和白俄罗斯等国,虽然弱化甚至取消了,但至少妇女3年产假外加不许裁员这个还是在贯彻执行的,在我国恐怕目前还达不到吧。


洋葱头上的酸奶油


苏联的原称叫"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是以俄罗斯社会主义共和国和其他十几个社会主义共和国加盟共同组成,前后历经69年。

苏联曾是一个强大的国家,国土面积2240平方公里,2亿9000万人口。二战期间为战胜法西斯德国做出了巨大牺牲,也为我国的抗日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二战结束后,世界上形成了以美苏为主的两大阵营,既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阵营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阵营,两大阵营长期冷战。苏联曾是社会主义国家的骄傲,工业,军事,科技,文化,体育等很发达,后来由于野心膨胀,大力发展军备,走扩张主义道路,79年12月末,苏联入侵阿富汗,导致长达10年的战争,在国际上不得民心,国内民族矛盾激化,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失败,使苏联于1991年12月25日一夜之间解体。苏联的解体和随后的东欧剧变,震惊了整个世界,也标志了两大阵营长期冷战的结束。

苏联离我们远去二十多年了,苏联的最大不幸就是搞意识形态挂帅和推行霸权主义。苏联的垮台,外部因素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打压和破坏,内部因素是搞霸权扩张和政策的失误,最终拖垮了苏联。

苏联的解体是社会主义国家的重大损失。


永恒的桃花源


苏联有两面。

积极面,是第一个举着马克思主义旗帜建立起的国家,并建立起了与资本主义对立面的政治经济运行体制。这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上属于独一无二的创举。二战后用铁腕手段辅以计划经济,在短短数个五年计划后缔造一个与美国对抗的军事强国。意识形态的差别以及诸多历史原因,加上俄罗斯民族的一贯作风,让西方世界恐惧排斥。

消极面,在对外政策上,苏联一贯奉行联合主权不如独立主权,实际上就是要加盟共和国放弃自我主权。这一点和美国的结盟政策相比,差距太大。无论心胸气度,抑或是手腕心机,注定了苏联会被美国玩死。实际上要论军事力量,华约可以荡平欧洲,手握沙皇炸弹,美国也不敢直面其锋,但这种强横是无法与民众对物质生活的追求抗衡的。

苏联多年军费支出占全国支出接近三成,重视重工军工,忽视轻工商业,说它一句穷兵黩武,不算过分。国内民生矛盾越来越激化,虽然一直强力压制,但终究有破锅的一天。

1991年苏联宣告解体,全国没有一个人为其抗争,没有一个人为其惋惜,一代强人政权就此落幕。

多年以后,人们议论起这个曾经让全球战栗的国家,应该明白一个道理,永远不要和人性做斗争。人们需要公平对待,需要生活富足,需要生活在没有恐惧的环境里。这些,苏联一个都没做到。它不死,谁死?


用户3304391195


谢谢!一句话:“俄国熊”两度崛起、两度衰落。俄罗斯帝国在莫斯科公国的基础上扩张,而莫斯科公国则吞并了最早的俄罗斯国家(俄罗斯人的邦联城堡)。公元882年于欧洲第涅伯河中上游一带出现的一个新兴的封建国家。从伊凡四世、瓦西里三世,伊凡四世称为“沙皇”、彼得大帝,到叶卡捷琳娜二世,俄国无时无刻不在扩张领土,逐渐从欧洲配角成为欧洲主角。新兴势力必然要与老势力产生矛盾,于是只能用战争来解决。结果形成了第一次崛起,击败欧洲常胜将军拿破仑;日俄战争失败后,沙俄一蹶不振,终于爆发了十月革命,沙俄跌落深渊;二战胜利使俄国新沙皇崛起,成为两极对垒的主角,70年后,由于经济到了崩溃的边缘,前苏联总书记戈尔巴乔夫实行政治和经济改革,由于前任斯大林、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片面追求重工业和军工业,造成轻工业和农业迟滞不前甚至萧条,使前苏联的经济结构彻底破产,东欧动乱,苏联解体,大国再次衰落。而今,普京总统勉励维持自己大国形象,终究今不如昔,经济增长点只能靠能源和军工,并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当中渐渐落伍,用不了十年,俄国将彻底沦为二流国家。


第五玥璋


第一次世界大战末期,俄罗斯爆发二月革命,罗曼诺夫王朝被推翻。不久后爆发十月革命,布尔什维克夺取政权,俄罗斯进入苏联时代。

从20世纪10年代末到30年代末,苏联因大力推动国家的工业化,实力急剧增加,到二战前,苏联跃居全球第二工业大国,仅次于美国。

这样的情况有些不合常理。云石君曾在上一节说到,俄罗斯因为自身环境和技术发展的限制,在19世纪下半叶,俄罗斯的国力大大落后欧洲列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俄罗斯的几乎油尽灯枯,以致引发革命。苏俄诞生初期,因白俄之困以及列强的封锁,国家几乎毫无实力可言。

可就是在这样恶劣的情况下,苏联仅用二十年的时间就坐上了全球第二工业国的交椅。这样快速的逆袭,苏联是如何做到的?云石君认为,主要原因有以下三点。

第一点,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的普及。俄罗斯地处欧洲文明圈边缘,自然环境恶劣,没有较好的出海通道,依然保留着极多的农耕时代残余,因此其文明发展水平远落后于其他列强。只不过俄罗斯凭借巨大的体量,弥补了质量的不足,才维持了列强的脸面。

不过,随着19世界下半叶工业革命成果大范围的普及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爆发。欧洲文明整体跃进,英、法、德、美等国因机器大工业国力得到质的突破。而俄罗斯因恶劣的自然环境和落后的社会结构,在机器化大工业模式的转型初期远远落后于其他列强的脚步。太过落后的文明质量,已无法用规模优势进行抵消,因此,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罗斯沦为“帝国主义的薄弱环节”。

不过,在布尔什维克崛起时,情况好转。苏联于1922年正式成立,距1870年代开始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已过去半个世纪。

50年的时间,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高端技术变得更为成熟,推广和普及的成本大大降低,效率和实用性大大提升。这对于俄罗斯而言是个好的局面。

俄罗斯地处苦寒之地,自然环境恶劣,导致一些工业革命的重要成果较难在俄罗斯运用——比如铁路,恶劣的环境大大增加了技术难度和建设成本。这也是俄罗斯在19世纪后半叶中衰落的一个主要因素。

但到了20世纪20年代,机器化大工业技术逐渐成熟,成本降低。使俄罗斯具备了大范围运用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的可能——西伯利亚铁路就是在1916年全线通车的。

俄罗斯终于等来翻身的机会。拥有两千万平方公里领土的俄罗斯,其地缘潜力是世界一流的。科技水平的提高,让俄罗斯有能力对大量冻土荒漠进行初步的规模工业开发,也让俄罗斯的地缘潜力变现,国力得到大幅提升。

当然,苏联的崛起除了客观物质层面的因素外,还离不开苏共自身。

第二点,苏共采用极端暴力的方式,颠覆旧有社会关系,建立以工业化为标准的社会结构。苏共提托社会下层民众,以暴力革命夺得政权。这样的方式虽然用最短的时间一举清除了原有社会关系和组织架构,但也存在着弊端。那就是,这样的方式过于残酷,短时间内会给社会带动极大的动荡和经济损失。因此,如果只是普通的政权更替,暴力革命并不是最好的选择。

不过,苏联并不是简单意义上的取代了沙俄。沙俄因经济基础层面保留大量农耕文明残余,所以其内部的利益集团也是基于这种经济结构建立,并构成政权统治的根基。

落后的利益结构决定其必然成为俄罗斯大规模工业化的绊脚石——工业取代农业时,自然会严重损害利益集团的原有利益,而农业转型到工业新的经济结构并不能保证其利益和社会地位,所以,他们抵触经济转型。

如果不是用暴力革命,而是采用内部改良或较为温和的革命,俄罗斯的工业化革命将会受到利益集团的阻碍,那么自然就严重阻碍了俄罗斯的快速崛起。

因此,暴力革命是让俄罗斯快速崛起的一剂良药。

当然,暴力革命在短时间内,快速消耗了国家的财富,因此,一个家底殷实的国家,采用这样的方式并不划算。

但是,当时的俄罗斯家底并不丰厚。工业化转型的迟滞让俄罗斯从19世纪下半叶开始,国力就不断颓靡,在加上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消耗,让俄罗斯几乎山穷水尽。因此,对于穷家破业的俄罗斯来说,暴力革命并不会让其受到太大的损失。因此,布尔什维克的暴力革命,对俄罗斯而言是利大于弊的。

第三点,苏联的政治体制助推了苏联的快速崛起。苏联要积蓄国力,就需要在全国搞工业化开发。但这面临着两个问题:一是自然环境十分恶劣,大多为冻土和荒漠,不适宜人类生存;二是,俄罗斯疆域辽阔,在地缘和人文机构上较为复杂,大量的少数民族缺乏对国家的认同感,集居在各边缘板块。

这样的情况,会让苏联在工业建设和领土开发上,面临民众因艰苦的条件和缺乏对国家的认同感,而不响应政府的号召。

那么,没有钱的苏联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那就只能依靠强力政治,用“强力”威慑国民,让他们必须响应政府的号召——高强度的从事劳作而不敢要求过多报酬。通过这样的方法,让苏联花费极端的时间,就实现了国家由农业向工业的转型,从而完成了财富的积累,助推了俄罗斯的快速崛起。

以上,就是云石君认为的,苏联快速崛起的三点原因。其中既有客观条件,也有苏联政权主观上积极推动的主观因素。当然,从人文角度出发,苏联的一些做法比较极端,但从现实角度来看,也真是因为这些极端的做法,才让俄罗斯在如此短的时间内从深谷中爬出,跃居为与美国比肩的超级大国,在20世纪中后期,与美国一起成为世界的领导者。

说到苏联的高压政治,就不得不谈到,在苏联历史上非常有名的大清洗、克格勃等。苏联的政治生态为什么如此恐怖和极端化?关注微信公众号:云石,云石君将在下一节为您继续解读。

本文为云石地缘政治系列118章。解读大国博弈内幕,剖析政治深度逻辑,请用微信搜索公众号:云石,收看全部云石君地缘政治系列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