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父亲强迫自己的儿子,去孝敬从未看护过孙子的爷爷奶奶,从而引起孙子的反感怎办?

邕有


通过这个问题,开心爸爸仿佛看到了一个满腹怒气的妈妈在那里说着话,当初求着你们帮忙带一下孙子一个个跑的比谁都快,现在老了好了想起孙子的好了?想让孙子陪陪了?你早干嘛去了?

其实这个问题如果往深了看一下,无非还是婆媳关系的衍生问题。

孩子要不要孝敬爷爷奶奶主要看的还是父母的意思

讲一个身边的例子,开心妈妈的爷爷奶奶就是一个甩手的爷爷奶奶。因为那时候乡村里面重男轻女思想很严重,包括老人在内都觉得女孩子迟早是要嫁人的,从小就不闻不问,照顾什么的就更别提了,三个字,不可能!

但是等到开心妈妈长大了,开心妈妈的爷爷也由于家庭财产分配不均匀被小儿子赶出了家中只能在一个老房子栖身的时候,还是开心妈妈以及开心的姥爷姥姥照顾的。

说起来情况和题主说的是一模一样,从未看护过孙女,但是最后孙女儿子儿媳妇还是不计前嫌的照顾老人的晚年。为什么呢?

主要是开心姥爷说了,这是我的爸爸,你对他好也就是对我好,你照顾他就相当于照顾我。

题主说的这个故事也是这样,孩子毕竟还只是孩子,他们虽然有和爷爷奶奶不熟不想去和老人在一起的想法,只要家长教育引导得当还是会取得。所以开心爸爸说,孩子的行为主要还是要看家长的意思。

在亲情面前说义务未免太过无情

说起看护孩子这件事情来,很多妈妈都有着一肚子苦水。很多人都在那里站着不腰疼的说,父母没有带孩子的义务,但是孩子有照顾老人的义务。开心爸爸只是想说,在亲情面前说义务这不是太无情了吗?

出于心疼孩子爱护孙子的心情爷爷奶奶帮忙照顾一下孩子这不是很好吗?出于回报父母和给孩子做榜样的心情子女照顾父母这不是很好吗?所有的矛盾无非是自私,老人付出一些子女感恩一些整个世界就和谐了。


开心爸爸的日记


我有点懵。

我在思考提这个问题的人是谁?是孩子本身?孩子的妈妈?孩子的爷爷奶奶?可以肯定一点不是孩子的父亲。

可以排出孩子,因为语气不对。

那么只有孩子妈妈或者孩子的爷爷奶奶了。

首先要说一点,看护不是爷爷奶奶必须要做的事情。不去照顾孙子没有任何问题。

第二,还是关于看护问题。看护过程中,是一种亲子互动,或者说通过看护孩子,可以建立更深的关系与连接。即,如果是爷爷奶奶想和孙子亲近,最好多接触,如果父母想改善亲子关系,也需要多在一起陪同孩子成长。

第三,孩子是独立的人。不管是四岁孩子或者十四岁的少年,是分的清楚谁爱他?谁关心他?也许他们的分辨能力不够准确,有些人只是买了套玩具就俘虏了孩子的心,这种在成年人看起来不是太重要的举动,对于四岁孩子来说,他感受到了爱和关心。

所以,如果说,没有看护过,可以通过一些东西来弥补。带孩子吃大餐,送衣服,送玩具。或者交个保险什么的。

第四,如果以上什么都没做。只是到了一定年龄要求孩子来床前尽孝,体验子孙满堂的美好……这个真的做不到。不是孩子不想尽孝,是和不了解的人没有共同语言啊!他坐老人床头能说点什么呢?不管过去的每一步都没有参与过彼此的人生啊!

聊什么?家庭作业吗?还是今年高考零分作文?

很尴尬啊!所以就不想去啊!

这点来说,建议父亲和老人都重新思考一下。


小黑豆


也许又是家庭矛盾带来的教育问题。

无论老人带没带过孙子,都改变不了老人是他爷爷奶奶的事实,即使没有情感,道义上也需要看望爷爷奶奶的。

我女儿小时候爷爷奶奶也没照看过,一直喜欢和外公外婆亲近。女儿三年级的时候,爷爷奶奶回到县城生活。每周六我们去陪她爷爷奶奶,都会留下她陪爷爷奶奶住一晚。刚开始不愿意,我告诉他:他们是你爸爸的妈妈和爸爸,你陪他们就等于替你爸爸陪他们了。时间久了就养成习惯了。

确实有时老人做事理解不了,有时他们认为孩子小时候你对他再好他也不记得,其实情感建立还是在小时候吧?

不管老人做的对与错,我们还是坚持对的好,引导孩子包容祖辈,宽容待人,对孩子、对做父母的你们都有好处。

今天他不愿意看望爷爷奶奶。将来就有可能这么对你,何况将来有一天你也会有孙辈。

不管怎么说,这样的孩子都是不懂事的。




妈咪老师


我来说一下我自己的情况吧,我家两个宝宝从出生就是我自己带,孩子只有奶奶,奶奶只是在大儿子出生两个多月的时候来过一段时间,二宝两岁半了,没见过奶奶,所以,两个孩子对奶奶没有任何印象。

我们与老人相隔几千里地,只是在逢年过节的时候,我们打电话过去,让孩子说两句,孩子也听不懂奶奶讲什么(方言),可以说孩子们和奶奶没有什么感情。

虽然我与婆婆之间有些矛盾,但我不想把这种不愉快带给孩子,孩子该做的事情还是应该让他去做。去年,老公带着大儿子回老家了,这算是八岁的儿子第二次见到奶奶吧,不过,在孩子的心目中是无法建立起奶奶这个概念的,这就像见到小区里的老人也称呼奶奶一样。

我觉得不管成年人有什么矛盾,都不该将其转嫁到孩子身上,是好是坏,孩子长大了自然有评判。看得出题主对老人是有怨言的,孩子为何反感爷爷,应该也与父母的教育有关吧?他对爷爷的印象应该也来自父母,所以,孩子反感爷爷应该是受了父母的影响。

现在最可怜的是孩子,他得到的信息是“爷爷不好”,现在又被强迫去孝敬爷爷,这会让他内心十分矛盾,我个人觉得还是顺其自然吧,有些事情强迫会适得其反。


沛泽妈读心理


我来说一下身边的真人真事,有个奶奶很自私,大媳妇刚怀孕后还上班到准备生,她要求周末人家媳妇做饭给她其他两个成家的子女吃,嫌弃人家这么晚回家,她儿女饿死。他儿女都是当父母让怀孕的人做饭,媳妇不做声,后来媳妇生时不照顾就算了小孩哭,媳妇让她抱过来喂奶都说不会抱就走了。过后对这媳妇嫌弃还不允许人家说他儿子,因为她儿子没干事嫌媳妇吵他儿子,后来媳妇断奶上班找钱让自家父母带。有钱了媳妇连看她都不看,他儿子照样在家宅玩手机,可笑的是有次她来看儿子,孙子不认识有礼貌的说:您好,老婆婆我爸爸刚出去了。不懂她听完怎么想……

道德绑架不了亲情的深远,但能疏忽彼此的感情。所以别说不需要亲情,你没奉献时凭什么人家给你爱。


山海经与梦


我有一个奶奶,也是没有任何感情,我从来也没给过她钱。我父亲母亲跟我奶奶分家时,我妈妈正怀孕,分家时用玉米杆支起来当房子用。我奶奶家里有杏树,她从来没分给我一个杏,我姑偶尔还给两三个。三四岁时,一群小孩子在奶奶家里玩,她家蒸了一锅包子,她分给邻居的小孩每人一个热包子,没给我,我看看奶奶,跑回家,以后再也不去她家,除非被爸爸逼迫。

记忆中我奶奶从来没抱过我,没有抱过我。偶尔回家看到她,也跟看到一个陌生人一样。我爸爸每个月给她一点钱,我从来不问不管。

里面的隐情我也不管不问,因为感情是双向付出的,对一个没有养育我没有爱过我的人,我也无法付出感情。

强迫一个后辈对一个没有任何感情的爷爷奶奶去付出感情,是不能实现的


发财了没有


周围真的有一个这样的案例,特别熟。

小的时候爷爷奶奶看的最多的是外孙,喜欢外孙,非常喜欢。

最经典的一个例子,周围人家都知道。爷爷奶奶用麦子换了油条,孙子和外孙都要吃,但是不让孙子吃一根,外孙随便吃。孙子哭哭啼啼回家找爸爸,然后他家也出来换了好多油条,故意从奶奶门口走过。

类似的案例有很多,慢慢的把孙子的心伤透了。再慢慢长大,他们根本不过来看望爷爷奶奶。每年过年期间,他爹逼着孩子过来看爷爷奶奶,每年都不开心。

义务与权利是统一的,既然不付出,怎么能奢求回报?那是你的爹,你去孝敬就好了,隔辈不管人


嗨多米


看到这个问题的第一感觉就是悲哀,为爷孙俩悲哀,为这个家庭悲哀,更为社会悲哀。

人心不古世风日下,道德伦理丧失。如果亲情和血缘都需要谈交换,那里还有可以依赖信任的真诚和爱心。

如果一个孙子,因为爷爷奶奶从小没有照顾自己,就拒绝回家探望照顾老人。那是不是可以断定,当你路遇一个陌生老人需要帮助的时候,一定会视而不见袖手旁观。结婚后当你面对需要你服侍的岳父母时,也会置之不理,因为他们在你小时候,都没有照顾你。是不是可以理解,你和妻子,也只是因为暂时的共同利益,才走到了一起,一旦家庭发生变故,一定是大难临头各自飞。因为夫妻和家庭毕竟也是,两个陌生人的组合。彼此之间在结合之前,并没有相互的利益交换。

在血缘和亲情面前谈义务和交换,太过无情和残酷。

从这个题目,可以感受到一个愤怒的妈妈,对公婆的控诉。在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公婆对自己无视而袖手旁观,现在公婆老了,想要享受儿孙绕膝的天伦之乐,当然是一万个不同意不情愿。

自古以来就是,清官难断家务事,更何况婆媳关系,又是家庭关系中,最难解难分。其实,母女是最亲的关系,而婆媳才是最近的关系。按中国的传统,自从结婚那天起,媳妇就成了婆婆家的一员,而对于自己的母亲,却是嫁出去的闺女泼出去的水,再亲也不是一家人了。但这只是道理,现实中仍然是母女更亲,婆媳永远是一对矛盾。

只要理解了婆媳关系,就不会去太多的纠结,不应该把婆媳间的恩怨,传导给自己儿子,更不应该把自己的怨恨强加给下一代。做一个合格的母亲,应该教会儿女做人的格局要豁达大度,而不是斤斤计较。我们可以去帮助一个素不相识的老人,为什么偏偏就不能爱自己的爷爷奶奶呢?即便他们从小没有疼爱过自己,但毕竟你们身体里流淌着一个共同的祖辈的血液,他毕竟是给你父亲生命的那个人,他毕竟是你的亲爷爷。

父辈间的恩怨,不应该影响下一代的生活,做父母的更不应该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儿女。即使是孝敬长辈,也应该是自觉自愿,而决不是因为父母的强迫。

附记。看了评论,很震惊。一篇回答没想到会有这么大的反应。其实,我的初衷就是想告诉大家,家庭关系复杂,父辈间的恩怨,不应该传导给晚辈,会影响孩子的成长和发展。都说隔辈亲,不亲孙子的爷爷奶奶很少,或许有其它什么原因,应该让孩子学会宽容。当然,明显偏心的老人也很多,这样的老人,也自然不会被孙辈多孝敬,但起码的尊重长辈还是要做到。顺便请大家嘴下留情,可以评论,但不要谩骂。


无奈且向上


看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以为是我在不知道的情况下提出了这个问题,因为我们现在也是这样的情况!

我的大宝是自己带的,因为远嫁,我们都是一年夫家一年娘家的去过年,我婆婆就一直帮小叔子小姑子带孩子,现在他们的孩子都大了,我要生二胎,我老公就把婆婆给逼过来照顾我月子,也是为以后让婆婆跟我生活打基础。但是婆婆不会普通话,而且听不懂,我儿子又不会白话,听不懂白话,婆婆来之后叫我儿子,儿子通常都没有反应,这个时候,我老公就骂我儿子没礼貌,奶奶叫人他都不理,有两次甚至都动手了!我这个时候就非常生气,语言不通,可以慢慢的沟通交流,为什么一上来就要求孩子必须听得懂呢!

我给老公说,他还特别生气,说是我没教好,话里话外的意思是我儿子对我妈就是亲热的外婆长外婆短,对他妈就是爱搭不理。我简直无语,不说我妈和孩子沟通上就没障碍,每年回我家,我妈都是一直问我儿子要吃什么,想吃什么,尽可能依我儿子口味去做饭菜。但是回广东,他奶奶从没问过他有没有想吃的,更没有别的奶奶那样见到久未见面的孙子,会带他买个小面包,小玩具啥的!当然,我婆婆没钱,我们也理解,可是当我儿子很多次亲热的叫奶奶,跟她说话的时候,她总是回一句:不知道你讲什么!然后就不搭理我儿子了。我儿子七岁的时候,回家看她喂那两个孙子吃饭,一直自己吃饭的儿子说要奶奶喂他吃,结果刚开始还三个孙子轮流喂,结果没喂几口,就不管我儿子,专心的去喂那两个孙子,连我儿子跑走都不知道!我也是对儿子说奶奶年纪大了,要喂你们三个忙不过来,你是哥哥,要体谅奶奶辛苦,自己吃饭,给弟弟做榜样!我除了这样说还能咋说呢?虽然我肚子里一肚子火直冒!

现在我儿子十一了,也有自己的认识,想法了,他爸总不能在他妈一来就让我儿子很亲热的对他奶奶吧!人和人相处不都是处出来的感情吗?有喷子可能会说,就不能平时多在孩子面前讲讲奶奶爱他,喜欢他,为他做的一些事吗?呵呵,我真的讲不出,从怀孕到现在十一,没见过他奶奶一针一线,打电话都是找她儿子有事,打过去的电话人家就是忙着带孙子孙女,对我儿子永远都是那句,不知道你在讲什么!我真不知道这样的感情怎么建立!现在,我只能教儿子因为她是奶奶,所以你必须要尊重尊敬孝顺!


十里花开百里闻


圈圈家就是这样的,但父亲没有强迫我们。

我奶奶今年80多岁,一共生了4个儿子一个女儿,我爸排行老三,他们分家分得早,我爷爷奶奶和四叔五叔,房子修在一块儿一起住,我五叔外出十几年打工,他女儿一直让奶奶带的。

我妈妈生两个,从小到大没让他们带过一天,就算我爸妈再忙,也没看见过他们说一句“要不把孩子放我们那儿两天吧”。

记忆中从来没有享受过什么爷爷奶奶的宠溺和疼爱,反而是我爸经常会对我们姐俩说:“过节给两个老的打电话”“过年看看买点什么东西”,我和我姐从上班开始挣钱,每年过年的红包钱营养品,都没断过。

没什么反感的,只是无感而已,和他们仅仅是物质上的关心,谈不上有什么很深厚的感情而已,毕竟感情上的付出是相对的。

圈圈猜测这儿子年龄可能比较小,因为十来岁的时候也曾经怨恨过,尤其看见奶奶什么东西都藏着掖着给他们的时候,所以我爸只要说“去看看爷爷奶奶”,我就翻白眼。

父亲看出来我抗拒去看爷爷奶奶的时候,曾经说过一段话,“每个人都是要老的,你爷爷奶奶都这么大的年纪了,也做不了什么,你现在也不缺他们给你的东西,我和你妈也会到那个年纪的,那···”他没说下去,我也懂了,父亲怕将来儿女这么对他,孙辈也这么对他,为了让他安心,我们都在孝顺爷爷奶奶。

而题主父亲想要题主做的孝敬,不是说要承担什么赡养责任,无非就是去看望看望或者逢年过节买点东西给老人家,说多了儿子不听不行动,才强迫的吧。

其实慢慢长大以后,理解了放下了,你会发现他们真的只是你人生中的片段,有爷爷奶奶的疼爱当然高兴,没有他们的看护你依然会长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