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为什么农药的稀释倍液不统一按公斤计算?

水思维


问题:农药的稀释倍液为什么不统一成公斤计?



答案:农药的稀释倍液的计量单位不统一,给农民在使用过程中带来许多不便,甚至错误地使用药量,造成农药无效或药害。

第一,农村农药使用缺少规范化管理。现在农药品种的质量与含量以及生产方的资资都有严格管理制度,这是可赞扬的面。低劣质量、假冒伪劣产品、以劣充优等现象消失了。但是农药的产品说明和后期使用的计量单位缺少严格的管理制度,缺少规范化统一计量单位,造成许多乱象,给农业生产带来诸多不便,甚至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第二,农药生产厂家和科研单位,对剂量单位各抒己见,形形色色,造成剂量单位混乱。各地农药科研单位很多,生产单位千百万,阵容庞大,数量敏多。每个科研单位,每个生产厂家都有自己的计量单位,都是各自为政,没有统一规范。有的厂家在同一说明书上的计量单位都是混乱不统一,如先说兑水××升,后说兑水××公斤。懂得的人没有问题,还有不懂得的人使用就不方便了。现在,计量单位乱象很多:重量质量单位互用,有公斤、千克、克、毫克、斤、两、钱等。容积体积混淆,容积单位用成体积单位,互相换用,制造混乱,如立方毫米和毫升,立方米和升,互相换用。重量(质量)和容积通用,如农药××毫克和毫升,公斤和升等。浓度单位有摩尔浓度、波美浓度、ppm、百分比浓度、毫克/升、毫克/毫升、千克/升等等


第三,农民文化素质有待提升。在农村,有些农民是初中文化,有的是高中文化,文化层次不齐,文化成度也各有千秋,理解能力更不用说了。有的农民反映,一切农活好干,就怕配制农药。确实是这样,农药计量单位令人头痛,药与药的计量单位都不一致,配制的人稍不留意,就会配错,造成的后果,枚不胜举,造成的损失实例太多太多。

总之,农药使用计量单位确实要统一,避免农民在使用过程中出现大问题,制造大损失。

【以上是本人观点,如有不妥,请大家在留言区处留下你宝贵的意见,并积极参与评论,特邀请大家关注三农达人旭日东升付先,一起探讨三农问题!】


鄂东三农


新的农药管理条例出台后,有效成分和浓度等说法都取消了,统一成公斤也是不现实的,对于农药稀释方法,主要采用以下几个方法:

大田作物(小麦、玉米、水稻等):

采采用公顷用量,并必须用括号标识亩用量或稀释倍数。例如某种药剂用量是150毫升每公顷,那么这种药剂必须括号标识10毫升每亩或3000倍喷雾,具体算法:一公顷为15亩,一般大田施药一亩地用水为60斤(30千克),那么一亩地用药量为10毫升(10克,默认密度等同于水的密度),稀释倍数即为3000倍,这里亩一般指667平米。示例: 150毫升每公顷(10毫升每亩或3000倍喷雾)

用于林地等作物:

这种作物一般很难确认面积,所以采用有效浓度标识,括号里面需要标识制剂的稀释倍数。例如50%药剂在使用时浓度为0.1%浓度使用,那么稀释倍数就是500倍。


种子处理剂使用量:

主要是指种衣剂等,一般应100千克种子主要的多少制剂用量,例如某厂家30%噻虫嗪种衣剂用量为210-420克/100千克种子,也就是包衣100千克种子需要量取210-420克30%噻虫嗪制剂使用。


农业助手


农药稀释倍液为什么不统一成公斤计算

在我们日常使用的农药中,查看农药说明你会发现,不同厂家农药的说明不一样。特别是对于浓度方面,有的是稀释多少倍,有的是按照百分比来说明的,有的是ppm的,更有的是用药多少克每hm2。是不是有些晕菜了?

确实,一下子这样,一下子那样的计量方法,让本来文化程度不高的农民确实莫衷一是,一头雾水,不晓得怎么配药。为何农药不统一成兑水多少公斤计算呢?这样岂不是简单方便?

据说这是为了与国际接轨。想想,别的国家按照公顷算,我大中国出口农药用公斤算,这显得与国际是不是格格不入?人家种地不是三亩五亩的种,而是上百几百亩的种,这农药用兑水公斤来算,这是不是难倒他们了?不过,这对于国内农民来说,真的晕头转向,容易出现用药过量的问题。

在这里,我们按照农药说明标准配制农药,只需要搞明白各种说明如何操作就可以了。

用稀释多少倍来算的,直接用药量乘以倍数就可以了。比如说每亩用药50克稀释1000倍喷雾,那就是一亩地用水量是50×1000=50000克,也就是一亩地50克药兑水50公斤喷雾就可以。

用百分比来表示的,比如说喷雾时用2%浓度药液喷雾,那就是100克水里面兑药2克,1公斤水兑药20克,一背包水15公斤那就是兑药30克了。

用ppm表示的,这个是很多人不明白的。其实简单说就是1ppm=1毫克/升水=1克/立方米。所以,如果说用药浓度为20ppm,那就是每立方米水用药20克。

至于 hm2的意思就是公顷,1公顷=15亩(1亩=666.7平米)。如果说用药300克/hm2,那就是每亩用药300÷15=20克。

其实,最好是在用药浓度上有个统一的规范,这样农民才能够一看就懂,而不是需要转过来转过去的换算,一是没那个时间,最重要的农民不会算啊。大家说是不是呢?

以上就是清水塘的看法。如果有不对的请大家指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