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唐宋中间隔了多少年?


大家在学习朝代歌的时候,肯定都记得那句“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唐宋之间有一个五代十国,但由于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五代十国并不是什么重点,

很多人选择性的忽略掉了五代十国,就变成了唐宋元明清。

唐朝历史上除了强大,最被大家记得的肯定就是安史之乱了。这场动乱直接使唐朝由盛转衰,唐朝特色的节度使也在这个时候大放“光芒”,在整个大唐手忙脚乱的平定黄巢之乱时,十国中的吴国与楚国得以建立,随后出现了三个藩镇大势力:朱全忠、李克用和李茂贞。

这三位可了不得,怎么说呢?朱全忠可以说是整个唐朝灭亡的罪魁祸首,掌控唐朝朝政的他发现唐朝统一遥遥无期,失去耐心的他直接连杀唐昭帝及其子唐哀帝,开启了五代十国时期。李克用更狠,他的子弟还有下属是五代中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的君主,在朝期间是朱全忠最大的敌人。李茂贞也是狠角色,多次公开嘲讽唐昭帝,杀了三个宰相反而还被封了官。

五代十国存在时间并不久,公元907年,朱全忠杀唐哀帝建立后梁,至公元960年赵匡胤夺取后周建立宋朝,总计53年,那么这么短暂的五代十国又有什么精彩故事呢?

五代十国时期皇权更替十分迅速,往往今天还做着皇帝,明天就被手下取代,连国号都懒得改。其中种种权力交替就不再多提,无非是前期明君后期昏君的故事,下面让我们来看一看五代十国的名人轶事。

提到五代十国,可能最出名的,就是那位沉迷于艺术导致亡国的南唐后主李煜。这位后主有着五位哥哥,本人也不是争权夺势的料,可偏偏五位哥哥都是患病身亡,无奈只好继位,然而他本人就从来没被当作皇帝培养过,哪怕继位了也是终日沉迷琴棋书画,不理朝政,软弱无比,后世史书上记了他一笔“姿仪风雅,举止儒措,宛若士人”,却只字不提朝政上的作用。

这位皇帝为了保证自己南唐的苟延残喘,不惜送上自己七弟作为人质,甚至自己麾下忠臣林仁肇都给毒杀了,赵匡胤那是一个开心啊。就这样,南唐被他改成了江南国,自己都成臣了,还在游山玩水兴建宫殿。赵匡胤出兵前夕,李煜手下的忠臣纷纷绝食自尽,不忍看到“国破主辱”。

李煜作为皇帝是绝对的失败,但是在诗词上的贡献却独领风骚。他的诗词清丽婉转,文人墨客无不称赞,李煜在这方面的造诣极深。

在唐宋交接的短短53年里,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直到赵匡胤黄袍加身终结了这一切。宋朝也是我国历史上经济文化科技最发达的朝代。


历史风云录


唐朝最终灭亡于公元907年,北宋建立于960年。中间相隔五十三年,是五代十国时期。

不过,实际情况要复杂得多。

在狂飙式的王仙芝、黄巢大暴动之后,唐朝在安史之乱之后维持了一百多年的表面统一局面,这时被彻底冲垮。全国各地一大批军阀乘机拥兵自立,各霸一方,如: 长江下游的高骈、杨行密,钱塘江流域一带的钱镠,以汴梁为中心的朱温,河东(山西)的李克用,以凤翔为中心的李茂贞、巴蜀的王建,荆州的高季兴…… 群雄并起,逐渐瓜分了唐朝的疆土,“大唐”就基本上名存实亡。唐朝的最后二十多年其实只剩下一个空壳。朱温907年废除唐哀帝、自立为帝(后梁王朝),只不过给已经瘫痪的大唐王朝画上最后的句号而已。

北宋建立后,用了十几年才逐渐扫平各路军阀,最终,灭南唐、灭北汉,到此时,基本上完成了对黄河流域大部分、淮河流域、长江流域大部分、珠江流域以及福建的统一。五代十国局面到这时才真正终结。

所以,“五代十国”时期其实远远长于五十七年。如果以唐朝解体为开端,以北宋消灭北汉作为结束,那么,在唐朝解体至北宋重建大帝国之间,大分裂持续了八、九十年,大致从公元880年左右到公元970年左右。


晓帆轻舟


大家都知道朝代歌里有一句是这样写的“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我们平常说的是唐宋元明清,唐宋之间从歌里能看出还有一个五代又十国,唐宋之间的隔的年数就是这个五代又十国。

五代十国是中国的大分裂时期,唐朝末年藩镇割据,各自称王,实际上已经初步形成了分裂的局面,各个藩镇其实就是一个个高度自治的王国,该时期时常发生地方实力派叛变夺位的情况,使得战乱不止。

五代分为梁、唐、晋、汉、周,(都加个后)五个朝代,五代及宋初,中原地区之外也存在了许多割据的政权,其中包括前蜀、后蜀、南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荆南)、北汉等十余个割据政权,彼此战乱不休 一点也不逊色于战国时代。

发展到后期,北汉成为十国中唯一在北方的一国,后来的赵匡胤兄弟相继扫荡群雄,与979年灭北汉,至此,五代十国结束,统一全国。

所以严格意义上来说 唐宋之间应该是隔了72年的时间(907年唐帝禅让朱温,979年赵氏兄弟统一全国)


年轮里的日子


我们在讲王朝更替的时候,总是喜欢与忽略一些短暂但却客观存在的时期,如:唐宋元明清,这之中就忽略了唐宋之间的一段历史,那就是五代十国时期。

唐朝灭亡于公元907年,宋朝建立于960年,之间隔了53年,这53年件,一共更替了5个王朝以及多个地方政权,这五个王朝为:梁、唐、晋、汉、周,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朝代,其他地方政权更是数不胜数了。

1、后梁(907-923)

公元907年,朱温建立后梁,定都开封,五代时期自此正式开始。912年,朱温被次子朱友珪所杀,第二年,朱温的第三子朱友贞杀死朱友珪,即帝位,是为梁末帝。923年,后唐攻入开封,后梁灭亡。

2、后唐(923-936)

923年,李存勖在魏州即位,是为庄宗,定国号为唐,定都洛阳,史称后唐。同年,后唐攻入开封,灭亡后梁。925年,后唐派兵攻灭前蜀。936年,石敬瑭攻入洛阳,后唐灭亡。

3、后晋(936-947)

936年,石敬瑭向契丹称臣,并认契丹主耶律德光为父,以幽蓟十六州为代价换取契丹援助。十一月,契丹主耶律德光册立石敬瑭为帝,改元天福,国号晋,史称后晋。一个月后,石敬瑭灭亡后唐。942年,石敬瑭死,侄石重贵继位,与契丹交恶。946年十二月,契丹军攻下开封,俘虏石重贵,将其北迁,后晋灭亡。

4、后汉(947-950)

契丹灭亡后晋后,河东节度使刘知远于947年二月在太原称帝,是为后汉高祖,随后,他统兵南下,定都开封。刘知远死后,传位隐帝刘承祐。950年冬,隐帝刘承祐不甘受将相所制,杀杨邠、史弘肇、王章等权臣,又派人去谋害邺都留守郭威 ,郭威被迫起兵反抗,一路南下攻入开封,隐帝被乱兵所杀,后汉亡。

5、后周(951-960)

951年正月,郭威即帝位,是为后周太祖,改国号为周,史称后周,仍都开封。郭威死后,传位柴荣,是为后周世宗。后周世宗柴荣继位后,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开始改变中国北方的残破局面。并且出兵击败后蜀,收复秦、凤、成、阶四州此后,又亲征南唐,得淮南、江北十四州,959年,又收复了辽占领的莫、瀛、易三州。同年,柴荣病死,传位儿子柴宗训。960年,赵匡胤陈桥兵变取代后周,建立北宋,五代结束。

五代十国是中国历史上又一次短暂的分裂时期,王朝更迭比较快,时间比较短,所以经常被忽略。这段时期的分裂,主要是唐朝末年藩镇割据导致的,藩镇割据对中国历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尤其宋朝建立后,采用以文治武以遏制节度使等手中的权力,防止出现军阀割据和国家分裂,但导致军队战斗力的严重下降。


对话历史


我生活当中,经常把“唐宋元明清”连在一起来说,所以很多对于历史不太了解的朋友,就会以为唐朝结束之后,直接就是宋朝了。

其实不然。

唐和宋之间,还夹杂着一个堪比南北朝时期的,大混乱、大割据时代。

五代十国。

从朱温公元907年代唐建梁,到公元960年赵匡胤篡周建宋。

唐朝与宋朝之间,总共间隔了五十三年。

在这五十三年间,中原共崛起了梁、唐、晋、汉、周五个大国,被称为五代。

和这五代共同存在的,还有十个割据势力,被称为十国。

如果说这其间发生了什么大事。

公元907年,逐渐强大的唐末藩镇朱温废掉了唐哀帝,自己登基为帝,国号大梁,成为了五代之中的第一代,史称“后梁”。

后梁建立的同年,唐昭宗册封的蜀王王建不服朱温,便自立为帝,国号为“蜀”,成为了十国之一,史称“前蜀”。

唐末河东节度使李克用与朱温是死敌,李克用死后,其子李存勖起兵反梁,于公元923年在魏州称帝,国号为“唐”,同年灭掉后梁,定都洛阳,成为五代第二代,史称“后唐”。

李存勖灭梁后不久,起兵灭掉了前蜀,并任命孟知祥为西川节度使,镇守蜀地。公元934年,孟知祥脱离后唐,自立为帝,建立“蜀国”,成为十国之一,史称“后蜀”。

后唐末代皇帝李从珂猜忌手下大将石敬瑭,石敬瑭为求自保,于公元936年献出燕云十六州给契丹辽国,引契丹之兵灭掉了后唐,自己登基为帝,国号为“晋”,成为五代第三代,史称“后晋”。

公元937年,南吴权臣徐知诰代吴建齐,自立为帝,三年后改国号为“唐”,成为十国之一,史称“南唐”。

石敬瑭死后,养子石重贵即位。石重贵不愿意向辽国称臣,主动与辽国开战。公元947年,契丹大军攻破汴梁,生擒石重贵,后晋灭亡。

后晋河东节度使刘知远见后晋被灭,便打着为后晋复国的旗号,在契丹退兵之后,接收了后晋遗留下来的地盘,于公元947年代晋自立,国号为“汉”,成为五代的第四代,史称“后汉”。

刘知远称帝之后不到一年便因病驾崩,其子刘承佑即位。

刘承佑即位之后,非常猜忌那些手握重兵的大将,便想要找机会除掉包括枢密使郭威的在内的一大批手握兵权的将领。

但事情泄密,枢密使郭威逃得一命。刘承佑气急败坏之下,将郭威满门抄斩,仅剩郭威本人,以及郭威的养子柴荣逃得一命。

公元950年,郭威起兵打进汴梁,推翻了刘承佑的统治,次年代汉自立,国号为“周”,成为了五代的第五代,史称“后周”。

郭威死后,养子柴荣即位。

柴荣带兵南征北战,一位名叫赵匡胤的禁军将领就被逐渐提拔了起来,最终在柴荣临死之际,赵匡胤当上了手握禁军大权的殿前督检点。

公元960年,柴荣死后的第二年,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代周自立,国号为“宋”。

北宋王朝就此建立。

我是@盗帅夜留香YE,关注我,一起交流更多的文史话题。


盗帅夜留香YE


唐朝和宋朝之间隔了一个五代十国,时间为公元907年至公元960年。在这53年时间里,北方先后出现了梁、唐、晋、汉、周五个朝代,由于历史上这些朝代都出现过,因此在这些朝代全面加了一个“后”字,这些国家的都城都在北方。在南方出现了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荆南、北汉等十个政权,除了北汉之外,其余九个政权的都城都在南方。五代十国的政权更叠如下:


后梁:创建者朱温,907-923,都城开封。

后唐:创建者李存勖,923-936,都城洛阳。

后晋:创建者石敬瑭,936-946,都城开封。

后汉:创建者刘知远,947-950,都城开封。

后周:创建者郭威,951-960,都城开封。

前蜀:王建,891-925,都城成都。

后蜀:孟知祥,925-965,都城成都。

吴:杨行密,892-937,都城广陵。

南唐:李昪(bian),937-975,都城金陵。

吴越:钱镠,893-978,都城杭州。

闽:王潮,893-945,都城福州。

楚:马殷,896-951,都城长沙。

南汉:刘隐,905-971,都城广州。

荆南:高季兴,907-963,都城江陵。

北汉:刘崇,951-979,都城太原。

由于石敬瑭当了皇帝,为了避他的讳,姓敬的人不得不姓苟,这就是苟姓的由来。


历史军魂


都说唐宋元明清,唐宋元明清,很多对历史不太了解的朋友可能会以为唐朝过后就直接到了宋朝,实际上并不是如此,唐朝和宋朝之间还隔了一个五代十国,接下来我们简便的说一下唐宋之间的这段历史。

一般我们在学历史的时候,唐朝讲到安史之乱后就戛然而断了,所以很多人就以为唐朝是在安史之乱后就灭亡的,事实并非如此,安史之乱只是唐朝的一个分界岭,安史之乱前的唐朝,是真正的盛世大唐,是当时世界文化的中心,是无数人梦寐以求的幻想国度。

当时的唐朝因为四处征伐,国土扩张了很多,这个时候问题就来了,以唐朝中央朝廷的军力要掌控这么广袤的土地,需要花费很大的力气,会显得非常吃力,所以当时开创盛世大唐的唐玄宗就想出了一个方法,那就是给节度使们放权,让他们自己扩充军队,掌握军队,帮唐帝国戍边疆。

唐玄宗给节度使的大肆放权导致了原本应该属于朝廷管控的军队在很大的程度上成为了节度使们的私兵,全程听由他们调遣,安史之乱的安禄山和史思明就是当时帮助唐帝国戍守边疆的外族节度使。



唐朝当时空前的繁荣强大,但也因此遗落下了很多病根,节度使的制度就是这些病根之首,当安禄山和史思明的势力庞大到可以威胁皇权的时候,此时就是他们出手的时候了。

安史之乱在唐帝国国境内绵延了七年的时间,最终被郭子仪和李光弼等人平息了,安史之乱虽然被平息了,却由此引发了非常可怕的后果。

那就是以往埋下的节度使病根开始成长为茁壮的大树,因为朝廷的掌控能力大为的消弱,所以皇帝需要加重节度使们所能掌控的能力来继续维持原态,节度使从一开始的军队长官成为人一地的军政长官,随着时间的过去,这些节度使们不再受皇帝的掌控,虽谈不上藐视皇权,但也在很大的程度上无视了皇帝的发号施令。



安史之乱之后过了150年,唐帝国才彻底的灭亡,唐帝国的命运是被一个名叫朱温的节度使终结的,在唐朝的末年,又发生了一场大乱,那就是黄巢与王仙芝之乱,这场大动乱导致了摇摇欲坠的唐帝国彻底开始崩塌,从一介病躯变成了奄奄一息。

朱温就是黄巢曾经手下的将领,他在背叛黄巢之后一步步成为了在唐帝国中位高权重的节度使,最终逼迫末代唐帝惮位,开创了一个朝代,名叫后梁。


朱温可以说是所有开朝皇帝中最尴尬的一个人,因为他的后梁国只占据了中原的一小块地方,其他的许许多多的地方就是唐朝遗留下来的节度使们开创的小国家。

这些小国家仿佛一座座小岛一样分布在神州大地上,其中我们史学家把最大的十个小国家称之为了十国,后梁则因为继承了唐朝廷的领土,所以成为了五代之中的第一代,我们所说的五代就是在唐朝廷就图上轮番出现的五个国家。


五代十国的皇权交替非常严重,其中有敌国之间的攻伐,但是更多的还是手下将领们的反叛,五代十国起码有将近一大半的王朝都是将领造反得来的,后梁被灭完后出现了后唐,后唐之后则分别是后晋、后汉、后周,这五个轮番出现在中原土地上的国家就被我们称之为了五代,再加上它们周边许多的国家,就成为了五代十国。

到了后周的时候出现了一个天纵英武的君主,名叫郭荣,他带领着后周南征北战大有一统神州的趋势,但是不料天妒英才,郭荣英年早逝,最终后周被权臣赵匡胤谋朝篡位,美其名曰黄袍加身终结了。



最终赵匡胤建立了统一南方的宋朝,真可谓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但是北方的游牧民族国家辽帝国太过于强大,又加上赵匡胤死得早,没来得及北伐就被他的弟弟赵光义接任了。

赵光义此人能力又有限,在北伐的时候犯下了大错误,加上战马的不足,最终导致了北伐的失败,所以最终中国进入了一个类似于南北朝的年代,南宋北辽,北方的辽,后来又被金取代,金朝后面要背北方的蒙古帝国灭掉了,最终自北而南蒙古灭掉了宋朝。


所以说唐朝和宋朝之间的五代十国一共隔了53年,这53年中是中国历史上局势最混乱的年代,各大节度使军阀们纷争不休,你方唱罢我登场,好不风流,那是一个大争与礼义崩塌的年代,君主们最大的敌人从外敌变成了自己的手下,一切的秩序彻底的崩塌了,这就是我所了解到的五代十国,希望大家看得尽兴。


孤客生


唐朝灭亡于公元907年,宋朝建立于公元960年,中间隔着53年。这一时期共有5个朝代更迭嬗替,所以史称“五代”。它们分别是后梁(公元907-723年)、后唐(公元923-936年)、后晋(公元936-946年)、后汉(公元947-950年)、后周(公元950-960年),这一时期的皇帝如走马灯一样换来换去。

关于五代,有薛居正奉宋太祖之命编纂的官修正史,史称《旧五代史》;还有欧阳修编撰的私修正史,史称《新五代史》。高中课本学过一篇有名的文章《伶官传序》,就是录自《新五代史》欧阳修给《伶官传》撰写的序言。文中讲到后唐开国之君李存勖(谥号“庄宗”)因沉迷酒色而在兵变中被杀一事,用以发挥“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之义。

五代的衍生,和唐朝末年的藩镇割据有着必然的联系。从安禄山拥兵自重图谋叛变以来,唐朝中后期就饱受藩镇割据的困扰,中央权威受到极大的冲击。再到后来,王仙芝、黄巢等发动的农民起义又大大地动摇了晚唐的统治地位,从此地方将领(节度使)更是割据一方,不受朝廷节制,最终导致了节度使的篡权夺位。后梁的开国皇帝朱温就是从唐朝末年节度使起家的。

五代在历史上虽然昙花一现,但它作为中国历史上一个动荡时期,也给后世以警醒。欧阳修正是从这个角度,重修了《五代史》,“自撰《五代史记》,法严词约,多取《春秋》遗旨”,即根据春秋褒贬是非善恶的精神撰写这一段历史。所以,读五代史会更容易产生掩卷长思之感!


雕刻历史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稍具历史常识的朋友都知道唐宋中间隔了几十年,但民间历来有唐宋元明清之说,让许多人误以为唐宋两朝是紧挨在一起的。其实唐王朝于公元907年灭亡,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了宋朝,唐宋之间隔了整整53年,这53年就是城头变幻大王旗的五代。

唐朝末年,天下大乱,特别是黄巢起义后,唐王朝更是摇摇欲坠。黄巢手下大将朱温后来投靠了朝廷,担任了宣武军节度使,逐渐尾大不掉,在今天河南一带割据一方。907年,朱温从唐王朝手中取得政权,建都开封,国号为梁,史称后梁。

从朱温开始,很短时间就更换一个政权,当时在中原地区相继出现了后梁(907——923)、后唐(923——936)、后晋(936——947)、后汉(947——950)、后周(951——960)五个政权,历史上将其合称为五代。

在中原以外的其他地区,当时还存在着大大小小十几个割据政权,其中比较有名的有前蜀、后蜀、南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荆南)、北汉等,史学界称其为十国。赵匡胤建立宋朝后,十国中一些政权尚存,后来相继被宋消灭。十国中国力最强的是江南的南唐,975年为北宋所灭,南唐最后一个国君就是赫赫有名的大词人李煜,他的那首《虞美人》可谓是家喻户晓:“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五代十国是个乱世,军头并立,武夫争权,很多人都搞不清楚这些小国的来龙去脉,下面列个简单的表格,好让大家一目了然:


民国年间那些事


梁唐晋汉周,

朱李石刘郭,

都来十五帝,

拨乱五十秋。

自唐节度使朱温立梁以后,中华大地狼烟四起。频换王朝。虽然命短,但是占据京都,打出国号,威服四方。

可是国祚都太短暂啦。五代梁,唐,晋,汉,周(前面加“后”字,以示区别前面的王朝)一共五十三年。什么概念那?

汉武帝在位:五十四年。

乾隆帝在位:六十年(不算太上皇)

康熙帝在位:六十一年。

就连梁武帝在位也有四十八年,辽圣宗在位也有四十七年。

五个王朝不如一个盛世之主

五代加一块一共那么少的年份。其中,后汉就两年,还换两个帝王。

再加上南北两侧(主要是南边,北一南九)的十个小国,怎一个乱字了得。

后来,后周节度使赵匡胤陈桥兵变,创立大宋,终止了混乱的局面。

所以,唐以后是梁,不是宋。但是,五代的时间太短了,文化、经济都没有稳定的传承,在五代时期没有值得称颂的人文留下来。

后来宋朝稳定了,宋词得到发展,才结合唐的文化,有了唐宋八大家的说法。

我有时在遐想,如果宋也是短命的王朝,那么,会事怎样的结果呢?

如果不是柴荣传位小皇帝,周朝也许会传承下来,替代宋。

所以,可见皇帝小是不行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