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5 从外婆、母亲到自己,这姜糖膏的味道仍会延续下去罢

从外婆、母亲到自己,这姜糖膏的味道仍会延续下去罢

我们舌尖上难寻回的味觉,渐渐消散在大步向前的时代里。关于回忆,关于故土的眷恋,乡愁引得人们频频回首,却总在尘雾中迷失了方向。

于是,我们格外珍惜如今留存着的小物种、老手艺,并由此开启了「跟着食材去旅行」的路途。这才发现,老旧的房屋格外亲切,田野头上的天空格外湛蓝。

从外婆、母亲到自己,这姜糖膏的味道仍会延续下去罢

在福建连城的西南边,坐落着一个古村落。那里仍然保存着较完整的明清时期古民居建筑群,旧得仿佛可以看见她手背上松弛的皱纹。

这,就是培田古村,客家人的老居所。

从外婆、母亲到自己,这姜糖膏的味道仍会延续下去罢

(一)

回到客家故乡

客家美食,历史悠久。而在这样的培田古村落里,随着时间的流逝,人们的生活习惯流传下来的旧食俗、老方子,如今成了珍宝。

培田古村落位于闽西,居住在拥有800年历史古民居中的,都是客家人。所谓「古村落」,顾名思义,自然与城市是背道而驰的。石子路、砖瓦房、沿街溪……这里更像是故乡的村落,亲切和蔼;连踩在地面上「磕磕」的石板路声响,都让人不禁会心一笑。

从外婆、母亲到自己,这姜糖膏的味道仍会延续下去罢

在风声特别明显的村子里,最能清晰感觉到时光的脚步。待上一段日子,甚至可以熟悉日出日落的光泊从哪里升起,又从何处隐去。整个自然都离得很近,很近,几乎可以看见田野面庞上的绒毛。

如此静谧的生活,能明显感受到植物生长、节气更替。在过去,节气是农民们为更好地进行农业生产而形成的一种历法。当离田野足够近的时候,才真正体味到一年中,七十二种物候静默如迷的变化。

从外婆、母亲到自己,这姜糖膏的味道仍会延续下去罢

(二)

冬天的姜糖膏,记忆里最暖的味道

时值冬日,恰是寒气逼人之时。这样的凉意让人身体不自觉需求起暖来:姜辣的暖,红糖的温,酒酿的热。在古村落里,前人同样流传下来应对的法子——熬制姜糖膏。

姜糖膏通常在寒露前后制作,因为气候湿冷,客家人便就地取材,用生姜红糖熬成姜糖膏,祛湿驱寒。秉着对自然和食物的敬畏,老手艺人不敢有一丝怠慢。

从外婆、母亲到自己,这姜糖膏的味道仍会延续下去罢从外婆、母亲到自己,这姜糖膏的味道仍会延续下去罢

客家女人几乎都会做姜糖膏,但包子姑娘的外婆格外擅长。“小时候受委屈哭了,是外婆递来一杯热乎乎的姜糖水。”包子说。

就这样,客家孩子们的记忆里,姜糖膏成为了乡味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长大后,从外婆到母亲,从母亲到自己,包子也学会了熬制从前递过来的那杯姜糖的味道。

从外婆、母亲到自己,这姜糖膏的味道仍会延续下去罢

(三)

诚实的食物,总是需要更多的耐心

姜糖膏的做法不难,但需耐心。似乎古方的传统味道总是加倍用心,从原料的甄选到料理过程的繁复到制作过程中每一步的认真……老手艺人将心力一针一线地刺绣在时间中,才有了让几代人都难以忘怀的味道。

从外婆、母亲到自己,这姜糖膏的味道仍会延续下去罢

制作姜糖膏,要先入深山。高山水冷,落叶则是上好的肥料——种植的老姜皮厚肉坚,清冽辛辣。

从外婆、母亲到自己,这姜糖膏的味道仍会延续下去罢

挖回的老姜需用泉水冲洗后,厚薄切片,拣三五晴日,置于露天晒足。待姜片水分蒸发为干脆,表面透亮,边将其碾磨成姜粉。

因此,这样手工制作的食材仰仗天气和人力。要能应时尝到,真是缘分。

从外婆、母亲到自己,这姜糖膏的味道仍会延续下去罢从外婆、母亲到自己,这姜糖膏的味道仍会延续下去罢

干姜片备好,热柴灶锅先下山茶油,后倒入米酒。野生茶籽榨的山茶油,可中和姜的辛辣与热性。而传统客家米酒则是这姜糖膏的特别之处,陈酿不仅温补且易于保存。

大火煮沸,放入当地纯甘蔗汁熬制的红糖。融化后,再加入姜粉。在熬煮的过程中,为了防止糊锅,需要不停地搅拌。

从外婆、母亲到自己,这姜糖膏的味道仍会延续下去罢从外婆、母亲到自己,这姜糖膏的味道仍会延续下去罢

这是极其考验耐心和体力的——从开始到完成,不能离开锅前。熬至完全没有颗粒,有些粘稠、拉丝状,便大功告成了。入瓶中放凉,冷却后即变为半凝固的膏状,便于平日随时取用。

从外婆、母亲到自己,这姜糖膏的味道仍会延续下去罢

挖一勺姜糖膏,可以嗅到浓郁的姜、清新的米酒香和醇厚的红糖甜。可直接冲泡沸水热饮,亦可加鸡蛋、红枣等与姜糖同炖,是为温补身体的好食材。

正是冬日的午后,大口饮下,能感觉到细腻的姜粉流入喉咙,微辣一惊;而后舌头回甘却不厚重,暖水生津,是甘蔗的清甜。最后空余口腔的,还留有一丝淡淡的酒香。

从外婆、母亲到自己,这姜糖膏的味道仍会延续下去罢

热水冲泡的姜糖膏,在阳光下显现琥珀的光泽

舀动姜糖水,姜粉飘散开来

像小动物抖了抖自己金色的茸毛

姜糖甘甜温辣,补气亦补血。客家女人坐月子时,总会听到这样的问候:

“你家的姜糖做好了没有?”

“什么时候做,需要帮忙吗?”

于是,姜糖经过外婆、母亲,现在到了包子姑娘的手中。上山挖老姜、切片晒干,一步不离厨房地耐心熬制,日复一日,不敢有所怠慢。

从外婆、母亲到自己,这姜糖膏的味道仍会延续下去罢

这姜糖的饮食习惯,是家人间、邻里间的温暖味道,亦历经岁月坎坷代代传承。如同延续到现在一样,同样也会延续到未来。

就像包子说的,“即使在科技发达,物品丰实的今天,浸透着古老气息的姜糖味道,仍然令人眷恋。”

从外婆、母亲到自己,这姜糖膏的味道仍会延续下去罢

如果你也想尝到

这样温暖的的姜糖膏

在中古厨房旁的风物商店

便可遇见

若无法前来

也可至淘宝检索【小满食纪】

风物商店地址

【厦门】 湖里区联发华美空间A3栋116-126之2F
【广州】 天河区天寿路35号未来社1F
【珠海】 香洲区南屏镇北山戏院

图片|Ling

部分图片来自【小满食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