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7 《美丽童年》孩子在隐痛中成长,阶层鸿沟于校园隐现

《美丽童年》孩子在隐痛中成长,阶层鸿沟于校园隐现

孩子的纯洁常常让他们显得像一张白纸,成人的世界就是他们手中的颜料。看过《美丽童年》难免会发出这样的感慨。尽管这是一部儿童电影,但片里所承载的内容,绝非孩子的心灵成长这么简单。影片充满现实主义笔触,节奏平稳镜头细腻,平静之下既暗藏着汹涌的温情,又隐现着生活的残酷一面。

人们总是愿意用最美好的词来形容孩子,天真、纯洁、无邪、天使。可是片中的9岁女孩覃月却是自卑的。匆匆而过的几组画面,错落有致地交代,她出身清贫之家、居住城中村、校园遭到一众同学排斥。她穿着破旧运动鞋,每日不坐车奔跑上下学,只是为了积攒零用钱。所有这些镜头语言组合在一起,显示出清贫的家庭生活,乃是造成这个女孩自卑的根源。

《美丽童年》孩子在隐痛中成长,阶层鸿沟于校园隐现

品学兼优的覃月在学校如此孤独。老爸是城市规划师的王泽明转学而来,使得她不再形单影只。两人的友爱引发班长吴雯雯的嫉妒,她故意拿覃月妈妈的职业来制造事端,让其在全班面前出丑。覃月因自尊心的作祟,加之爱面子的虚荣,隐瞒母亲是清洁工的事实,编造老妈是飞机空嫂的谎言。影片正是以这个小小的谎言为切入口,徐徐展开剧情描述。小女孩的视角起到双重作用,一方面见证自己在隐痛中成长,一方面又构成对诸多现实问题的观察。

撒谎的覃月惴惴不安,内心备受煎熬。既害怕给同学留下不诚实的印象,又不想给母亲造成伤害。但纸里终究包不住火,覃月老妈捡到巨款后拾金不昧的举动,导致谎言被彻底揭穿。于是母女俩产生感情隔膜,她与王泽明友情的根基也发生动摇。经过谎言的洗礼,覃月意识到自己的错误,终与母亲风雨中相拥冰释前嫌,和王泽明敞开心扉修复友谊裂痕。

《美丽童年》孩子在隐痛中成长,阶层鸿沟于校园隐现

影片最独特的地方在于整个故事并没有特别复杂的戏剧性,也不像普通商业片那样强调剧情的压迫感和故事的反转。故事的讲述方式显得克制而精致,仿佛有一种平稳呼吸的韵律感,看起来流畅又舒服。尤为难得的是,片中孩子的成长,不是凭空悬浮于社会之外,而是有着牢固的现实根基。故事里的很多情节都在隐约展现社会热点问题。工薪之家遭遇城中村拆迁,弱势族群要找居所何其之难;失忆老妇鳏寡孤独,一双儿女各不奉养老人;失和夫妻执意离婚,对孩子心理造成不良影响。

有的人不是赢在了起跑线上,而是生在了终点线上。有着富爸爸的吴雯雯骄傲霸道,有着穷妈妈的覃月却忧郁敏感,两人形成鲜明对照。家境富裕的优越感,恰是吴雯雯对覃月不断挑衅的资本。一干同学集体参加孤立覃月的行列,瞧着颇有嫌贫爱富之感。覃月被轻视、被嘲讽的理由,居然是家中无权无势、无钱无贵。上述状况都在说明大人的世界出了问题。因为孩子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大多是父母所赋予的。那吴雯雯对覃月的言语态度,完全是借助孩子之口,转达中产阶级对工薪阶级的不屑与鄙夷。这两个女孩的矛盾纠葛,折射的何尝不是贫富两个阶层间的碰撞,已经蔓延到校园,致使孩子的世界并不有单纯与美好。王泽明身上带着高知家庭的属性,他与覃月交好,恰如知性一族对弱势群体送上温暖。所有这些都是在直接提醒世人,切勿让成人世界的利益牵扯,扰乱孩子们成长的平稳步调,孩子们纯真的心灵也不应被物质沾染。

《美丽童年》孩子在隐痛中成长,阶层鸿沟于校园隐现

总体来说,编导者真挚的创作态度值得赞赏的,那爱是可以超越物质、真善美能赶走虚荣的主题,传递着积极向上正能量。几个小演员的表演更是可圈可点。当覃月与王泽明实现心愿黄奶奶之后,两人在江水中坐着小船乘风破浪,用手指幻化出美丽图景,预示着他们未来美好的人生蓝图,给这部亲情与友情叠加、欢笑与悲伤掺杂、迷茫与醒悟交织的电影画上一个可资回味的句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