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4 6·18购物狂欢节,要小心别上“电商专供”的当!

6·18购物狂欢节,要小心别上“电商专供”的当!

去年“双11”期间,各大电商平台复杂的促销规则,引发网友集体吐槽,一时间段子横飞:“买个百十元的东西,得花几个小时研究各类规则”“没有‘奥数’功底已不敢应战”“咱这智商,基本告别双十一了”……

6·18购物狂欢节,要小心别上“电商专供”的当!

但仅仅需要智商算优惠还不是最可怕的。如果你凭借奥数功底,拼体力、拼智力买来的却是一堆偷工减料的电商“专供产品”,是不是就更沮丧了?

近日有媒体报道,一年一度的“6·18”年中大促销活动正在各大网络电商平台热闹进行,标榜比实体店面售价更优惠的“电商定制版”、“在线专供款”、“网络专供版”等所谓的“电商专供”商品又充斥其中。

6·18购物狂欢节,要小心别上“电商专供”的当!

一般消费者认为,网络电商由于不用负担实体店租,所以用更低的价格买到同样质量的商品是完全可能的。但事实上,这些参与低价促销的“电商专供”商品虽然不是假货,但家电产品偷工减料、服装质量较差、卫生纸变薄......可以说,这里面,多得是你不知道的事。

比如,一款三门冰箱在网上只卖4000元出头,而实体店内,一台外观几乎一模一样的产品却要贵出近2000元。有实体店销售员指出,一般“电商定制版”和线下版会在几个关键的地方有区别,比如冰箱的发泡层厚度。

再比如,电商定制的计算机整机配置高,但价格却低于市场价不少,因为里面的关键零件都是缩水的,显示器、散热器配件、供电模块规格、带宽、出厂日期等方面可能都有区别,做游戏、制图、影音编辑时就会感受到明显差距。

6·18购物狂欢节,要小心别上“电商专供”的当!

往年,为了显示活动折扣力度大,一些电商玩起了“先涨价再降价”的套路。不过,近年相关部门对此的监管力度加大,电商的旧套路似乎玩不下去了。

这次曝出的偷工减料、以次充好并且美其名曰“电商专供”的现象,似乎是一种作为替代的新手法。如果因此被监管部门盯上,还可以拿出“专供”做挡箭牌。看来,网友调侃的“走过最深的路就是电商的套路”还真不是夸张,它们真配得上!

说好的“专供”“专享”,到头来却是低配,这放在消费升级的背景下,更透露出浓浓的黑色幽默意味——原来,所谓的“消费升级”,只是电商的文字游戏。

不过,这事儿被揭露,至少能让那些热衷于在促销节“剁手”,生怕不买就吃亏的剁手族梦醒:不管是线上还是线下,不管是平价还是促销低价,再有善心的商家,都不可能违背“一分钱一分货”的铁律。如果以不合常理的超低价能够买到心仪的产品,别忙着高兴,还是先检查一下自己是不是买了个“缩水”版的。

6·18购物狂欢节,要小心别上“电商专供”的当!

看似疯狂、被一些人心心念念已久的大促销,若是建立在“货不对板”的基础之上,往轻了说是虚假宣传,是误导消费者。说严重点,就是对所谓大促销的作弊,其背后捆绑的是电商促销乃至整个线上消费场景的公信力。

更多的消费者看到这样的新闻,估计都得惊出一身冷汗:那些年自己剁过的手,占过的便宜,原来换来的都是低配产品?长此以往,这类偷梁换柱的小伎俩,其实就等于是逼着消费者对网上购物产生信任危机。

6·18购物狂欢节,要小心别上“电商专供”的当!

不过,就眼下电商集体促销活动的现状看,低配版的“专供商品”上线,未尝不具有某种必然性。

暂不知这类以次充好的“电商专供”在目前的电商平台中到底有多普遍,也不确定,看似一样产品的线上与线下销售,除了价格差别,是不是“心里”的差别更大。但显然,从套路化的打折,到偷工减料的电商专供,与近年来电商集体促销是否还有必要的声音越来越大,应该有着某种内在联系。

以巧立名目、玩文字游戏的方式来支撑的购物节越来越多,这除了映射出商家的天然逐利冲动,在另一方面,是不是也暗示着从商家到平台,对货真价实的促销已经越来越力不从心了?

早在2015年,财经作家 @吴晓波 就撰文发问:我们真的还需要“双十一”吗?他提出的理由,主要是商家在价格战的反复中,获利模式始终没有形成。而商家以偷工减料的“电商专供”产品来搞促销,把促销规则设计成奥数级别,或者直接玩“先涨价后降价”的把戏,或许正是对正常获利模式未能形成的一种迂回应对。

套路越多,越发显示出网购狂欢节的虚弱。从这个角度讲,“电商专供”的猫腻,可能不只是个别商家的“利欲熏心”,而是电商平台集体促销活动自身危机的一次间接暴露——这样的促销是否还有必要?有多大的必要?

“电商专供”其实已隐约给出了答案。

• end •


观点流

有价值的观点在流动中聚合

观点 · 聚合 · 价值

主编 | 刘 昆

副主编 | 龚孟关

撰文 | 任 然

※本号内容专属于光明日报 · 观澜工作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