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有些孩子为什么和爸爸不亲?

爱山爱水爱清原


从孩子的成长过程来看,3岁以前,主要是安全感的建立,建立一种稳定的、持续的、安全的母子依恋关系尤其重要,但同时也需要爸爸的参与,爸爸参与照顾孩子的生活,以及陪伴孩子玩耍。

有些孩子为什么和爸爸不亲?关键问题不是出在孩子,而是出在爸爸,是因为爸爸的缺位,爸爸的角色或功能缺位,他没有参与孩子的成长。爸爸每天都回家,但不参与照顾孩子的生活和陪伴孩子玩耍,只是玩游戏或耍手机,孩子虽然每天都能看到爸爸,爸爸的这个角色在,但爸爸的功能是缺位的。

有些父母是两地分居的,或者长期出差在外,爸爸的角色是缺位的,但爸爸经常会和孩子视频啊通话啊,每次回家都能带回好吃的或者玩具啊,那么爸爸的功能是不缺位的。如果一个爸爸经常不在家,又不和孩子联系,又不会带什么回家,这个爸爸就像不存在一样,他的角色和功能都是缺位的。

爸爸作为一个男性,是力量的象征,对于孩子的成长非常重要,不可或缺。如果是一个男孩,他需要高大的、伟岸的、踏实的、可靠的父亲形象,让他有同性别角色的模仿和学习,这样的父亲能让他获得男性的力量。如果是一个女孩,她也需要一个这样的父亲能够保护她、照顾她,给她安全感,而且还能认可和欣赏她。

父亲是女孩生命中出现的第一个男人,这个男人对她的认可和欣赏,让进入青春期的她,能满足她对于异性的情感需求,而不至于因为父爱的缺失,盲目地早恋,进入一段幻想的情感关系。

不管是男孩女孩,父亲的角色和功能都不能缺失,否则这将是他男性力量来源的缺失,或者是她一生寻求的情感庇护。


你的心事与困惑,我们愿意倾听,欢迎关注“青音约”的头条号,向我们提问,我们帮你解忧,让我们一起活出本真,爱人悦己


青音约


首先,你得放下爸爸的角色,也变成一个孩子。这样你才能真正的了解到孩子们想要什么?孩子们渴望的是什么?

做爸爸的,不能因为自己想睡懒觉,不能因为自己想刷手机,不能因为自己想玩游戏,就给孩子丢一部手机让他去玩去看!

这样做其实是害了孩子,动画片固然好,但是如果看的时间久了,对眼睛不好是次要的,主要的是会影响孩子的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最重要的是,你错过了陪伴的时间,时间久了,孩子会变得暴躁、无缘无故发脾气。这一定不是你想要的。

做爸爸的该如何亲近孩子?简单了其实就两个字:说和玩。

说:一定要陪孩子多聊天,聊天的过程可以让孩子的大脑处于思考的状态。比如一天的结束,可以跟孩子给这一天做个总结,早上玩了什么,中午和晚上都玩了什么。话语的主动权一定交到孩子的口里,真的跟孩子聊起天来,你一定会觉得非常有意思。

玩:小时候你没有玩过的玩具,小时候你没有接触过的玩具,如今有机会,为何不好好再度把握呢?如果你还没有尝试过,不如回去之后跟孩子好好的玩一场积木玩具大战。如果玩的时间够久,你会发现孩子的创作力异常惊人。对于孩子来说,之后的日子,他最期待的,就是每天可以和爸爸一起玩游戏了。

如果这两件事你都可以做好的话,和孩子之间的隔阂一定会消失的无影无踪。我们总是在回忆我们的童年,却不知那已是过去式,如今做爸爸的你有了第二次机会,你为何把牢牢把握呢?


星爸萌娃


首先,在我们国家有句老话,“男主外女主内”的俗语让很多家庭的男主人在婚后鲜少参与家庭内务,更不用说近几年很多年轻人都不擅长家务事。妈妈可以从孕期就开始跟孩子培养感情,但爸爸却没那么幸运,甚至孩子出生很久了,都迟迟进入不了角色。而现在很多爸爸们不止进入不了角色,而且他们的身份常常被其他人替代。例如最常见的就是被老人们替代,老人们都是过来人知道孩子出生后需要付出什么,做父母的都不舍得自己的孩子吃苦,所以什么事都想帮他们承担。本来面对一个新生命,爸爸的接受度就比妈妈滞后,既然有人替他们冲在前面,他们自然就会往后退。这样一来在孩子的内心中自然就会跟爸爸的关系不那么亲近。

其次,便是很多男性并不像女性能够有更多的耐心,爸爸们常常脾气较大。父亲的脾气过大,孩子会在恐惧中形成卑微、懦弱的性格,见到孩子爸爸自然会躲着走。脾气大的爸爸们如果想要跟孩子亲近一定要学会收敛自己的情绪,耐心的沟通解决问题,给孩子多传递正能量跟孩子的关系才能有所改变。

最后一个问题是爸爸妈妈都会有的问题——控制欲。有的爸爸过于大男子主义,控制欲太强。无论任何事情,都是自己说了算,不尊重孩子的想法。控制欲太强的爸爸会过于威严,无形之中给孩子一种压力,给父亲和孩子之间的亲密关系产生不良影响。

随着孩子的逐渐长大,要学会放手给予孩子自我表现的机会;接纳孩子,允许孩子按照自己的节奏,做自己喜欢的事,在这个过程中,让孩子展现自己的能力,并挖掘出潜在的能力。


宋少卫


“有些孩子为什么和爸爸不亲?”这个问题其实类似于“有些孩子为什么和妈妈不亲?”。这个问题简单地看,有可能是孩子个人的性格特质导致的,所以,有些孩子和爸爸不亲,和妈妈更亲一些,而有些孩子则是和爸爸亲一些,和妈妈疏远一些。而如果深入一点去看的话,可能原因仅仅是单方面的,抛开孩子那边的性格特质,可能父亲这边的情况也是有影响的。比如说,父亲可能本身对孩子就不够亲,毕竟与母亲相比,在亲密度上,父亲其实是个第三者。无论男孩还是女孩,最初亲密关系的对象都是母亲,父亲是在婴儿逐渐长大的过程中才渐渐参与到母婴二元世界的,所以如果父亲与孩子的亲密度在先天上就应该是弱与母亲与孩子的亲密度的。而在这样的前提下,一个父亲如果是遵从着父爱如山,沉默寡言那样的行为准则的话,自然是很难以一个能吸引孩子靠近的角色呈现在孩子面前的。而能和孩子建立起较为亲密关系的父亲往往是能在孩子面前放得开的父亲,父亲的幽默感是很重要的,幽默,宽容的父亲,会使得孩子更愿意与之亲近,而一个不苟言笑的父亲,则会令孩子望而却步。因此,那些和父亲不亲的孩子,有可能是因为那些孩子的父亲本身就不知道怎么和孩子亲,所以孩子没法学习如何与父亲亲近。这是相互影响的过程。

答者:暖心理咨询师陈啸

快来关注暖心理头条号,温暖你的世界 让我们一起温暖世界 ~


暖心理


家庭是是我们力量的源泉,更是我们学会爱和关心的地方。那么家庭这么重要,却为何很多男人都不爱回家,很多孩子和爸爸都不亲热呢?

孩子之所以和爸爸不亲,很大一部分是因为爸爸通常都在外打拼事业,不怎么管孩子,孩子通常都和妈妈一起学习,玩耍,长此以往就会导致父子关系或是父女关系没有那么协调。


而在大多数时候,并不是男人真的不想管孩子,而是妈妈没有做到放权。

在多数家庭中,爸爸管孩子的时候,妈妈总是不放心在一旁看着,认为男人处理不好孩子的各项事务。只要爸爸稍有做的不好的地方,妈妈就会打开话匣子数落爸爸。时间久了,男人们便会丧失管理的孩子的兴趣和欲望,转生投入工作之中。而妈妈也因为不相信爸爸的能力,把孩子的一切事情都包办,自己累的半死,还得不到老公的称赞。因此,管教孩子问题也成为了许多家庭矛盾的爆发点。

其实在爸爸管教下的孩子无论是成绩还是各方面的能力都好过于妈妈单独教育出来的孩子。爸爸就好像是阳,带给孩子正能量和阳光,而妈妈就好像是阴,给孩子带来温暖和关爱。两者缺一不可。只有在一个父爱母爱都不缺少的环境下,孩子才能最健康的成长。


而且很多时候,由于母亲总是关注孩子而忽略了爸爸的感受,也给家庭生活增添了不少的矛盾。如果妈妈能够学会合理放权,让爸爸也参与到孩子的教育之中,那么孩子一定能够得到更加全面的发展,家庭生活也会更加和谐。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

关注小明的两个原创头条号。《赵小明心理团队 》与《心伙伴》~被头条网评为2017年度最火的心理类专栏。

赵小明 央视财经频道特约心理专家


心伙伴


孩子和爸爸不亲 如果真是出现这种情况的话 应该有三种情况:

一 '他爸爸不是亲爸爸,那这种情况 就会出现了,不是亲爸爸 那肯定 孩子不会和她亲了,

二 俗话说得好,儿子和母亲亲 嗯,女儿和父亲亲,说明这个孩子有可能是一个男孩,怎么说呢 这是异性相吸吗,反正很多 家里边 ,女儿都会和父亲亲一点吗, 不是都说女儿是父亲上辈子的情人吗,父亲应该还还是很疼 疼爱女儿的,

三 说明这个父亲在外工作的日子比较多,不经常在家,不经常照顾孩子,和孩子交流的比较少,也会出现 孩子见到父亲会稍微有点陌生,出现 父亲和孩子不亲的情况。


积极的悲观主义LQ


孩子为什么和爸爸不亲?我想这个问题属于个别现象,大部分孩子还是和爸爸很亲的,只有个别的相对于和妈妈的关系来说,稍显生疏。我个人觉得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找原因:

第一,爸爸陪伴孩子的时间太少。很多家庭的主要经济来源是靠爸爸,爸爸就要在外面奋斗拼搏,有时候还要出差,这样一来陪伴孩子的时间就非常有限,特别是对于年龄更小的孩子来说,谁陪伴的多跟谁关系就更亲近。

第二,爸爸对待孩子比较严厉。小孩子是很会“记仇”的,谁更包容他他就更愿意和谁亲近。爸爸说必须把作业写完了才能看电视,看着爸爸一脸严肃的表情,小小的他没有反驳的勇气。但是肯定会在心里想:爸爸太凶了,还是妈妈更温柔。

第三,爸爸的爱更大条。如果说妈妈的爱是润物细无声,那么爸爸的爱就是狂风骤雨。这么粗鲁的爱孩子有点接受不了呀!抱着孩子玩,玩着玩着就用带着胡茬子的嘴巴去亲孩子的脸,孩子被扎的直叫唤,下次就想躲得远远的,就害怕爸爸扎人的胡子。

以上是我个人在带孩子过程中总结出来的观点,如有不同答案,欢迎留言区讨论。


夕阳山外田


这个要看我们对“亲”的理解。因为孩子和爸爸、妈妈在一起的方式是不同的,越小的孩子越黏妈妈,而在爸爸面前可能是比较乖的。

一般来说,爸爸陪伴孩子的时间都比妈妈要少很多,所以孩子可能会跟妈更亲一些,比如撒娇、耍赖、闹脾气等。甚至使小性子,闹小情绪,也都是很正常的。他不需要在妈妈面前呈现讨好的沟通姿态。

但孩子如果和爸爸接触比较少,又希望爸爸喜欢自己,就会表现的比较听话。因为没有那么亲密,所以也不会随便耍情绪,看起来好像跟爸爸有些距离。只要爸爸想改变这些,多陪孩子玩,多陪他做各种游戏,孩子很多就会跟爸爸也亲起来的。

孩子在3岁前的确更需要妈妈,所以对妈妈的依恋比较大。但到了4岁以后,孩子开始了社会化的过程,尤其是6岁以后,需要有一个模仿对象去完成学习、认知和如何面对挫折。这时候爸爸的作用就会发挥的特别大。

如果爸爸经常带着孩子,无论是在家、出去玩还是去谈工作,其实孩子会很容易在这个阶段对爸爸产生依赖的。因为他内心是想做一个真正的男子汉的,而爸爸正是他学习的最好榜样。

如果爸爸的脾气又比较好,那孩子更容易和爸爸成为朋友,跟爸爸说一些和妈妈都不说的小秘密,做一些妈妈不允许,但爸爸同意的有冒险性质的事情,完成逐渐成为男子汉的过程。

所以,只要爸爸愿意积极地参与进来,同时妈妈做到安心放手,孩子跟爸爸的关系还可能好于和妈妈的关系呢。


壹父母


因为孩子生下来,和妈接触多,需妈照顾孩子一切。可是宝妈会发现,你为孩子付出多少,他觉这是理所当然,当孩子有吃得时候,他毫不考虑地给自己的爸爸留着,一天偶尔不在,还会念念有词,所谓的“骨肉亲"就是这样吧。所以孩子本身和爸爸是亲的,只是爸爸忙于工作跟孩子接触少。甚至,孩子大了,和老爸沟通更多,他会觉得老妈唠唠叨叨不可接受。宝妈们,有同样感受吗?



真心育儿宝妈


孩子如果是亲生的,没有和父母不亲的,这是相比较而言。一般情况下,10岁以下的小孩对母亲更亲近一点,与爸爸相对疏远点,这是常态,不必多虑。

绝大多数小孩都有恋母情结,虽然孩子是父精母血的结果,但毕竟婴儿是母血所成,是母亲身体割出一块的肉,原本和母亲就是一体。你说能不亲近吗?再说,十月怀胎的孕育,他她已习惯了母亲的气息,母亲的声音,包括母亲的一切。母亲是他她来到这个世界最熟悉,最信任的人。你说能不亲近吗?

另一个原因是,母亲与孩子接触最多,关爱也最多,因爸爸主要精力放在家庭的外务上,要忙挣钱,忙家庭的大事安排和处理,与孩子接触少,)交流少,相对关爱也就少了些。小孩是很单纯的,他她的判断就是,谁给他她好吃的,陪他她睡觉、玩耍,谁经常接触他她,他她就亲近谁。从这点上说,当然是母亲了。母亲晚上陪他她睡觉,白天喂奶喂水,为他她换尿裤擦屁股,与他她交流陪他她玩耍,逗他她开心。母亲当然是最亲近的人了。

孩子亲母亲,不亲爸爸,这是暂时的。一般孩子大了,13岁以后这种情况是会改变的,有的甚至还会逆转,由原来的最亲近母亲变为最亲近爸爸。因为随着孩子的成长,他们的喜爱在变化,认知和判断在提高,他们亲近的标准不再是单纯的吃吃喝喝了,他她会亲近性格相似的,行为举止自己认可的人。

所以,小孩亲近谁,不亲近谁,不必在意,尊重孩子的天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