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有些孩子為什麼和爸爸不親?

愛山愛水愛清原


從孩子的成長過程來看,3歲以前,主要是安全感的建立,建立一種穩定的、持續的、安全的母子依戀關係尤其重要,但同時也需要爸爸的參與,爸爸參與照顧孩子的生活,以及陪伴孩子玩耍。

有些孩子為什麼和爸爸不親?關鍵問題不是出在孩子,而是出在爸爸,是因為爸爸的缺位,爸爸的角色或功能缺位,他沒有參與孩子的成長。爸爸每天都回家,但不參與照顧孩子的生活和陪伴孩子玩耍,只是玩遊戲或耍手機,孩子雖然每天都能看到爸爸,爸爸的這個角色在,但爸爸的功能是缺位的。

有些父母是兩地分居的,或者長期出差在外,爸爸的角色是缺位的,但爸爸經常會和孩子視頻啊通話啊,每次回家都能帶回好吃的或者玩具啊,那麼爸爸的功能是不缺位的。如果一個爸爸經常不在家,又不和孩子聯繫,又不會帶什麼回家,這個爸爸就像不存在一樣,他的角色和功能都是缺位的。

爸爸作為一個男性,是力量的象徵,對於孩子的成長非常重要,不可或缺。如果是一個男孩,他需要高大的、偉岸的、踏實的、可靠的父親形象,讓他有同性別角色的模仿和學習,這樣的父親能讓他獲得男性的力量。如果是一個女孩,她也需要一個這樣的父親能夠保護她、照顧她,給她安全感,而且還能認可和欣賞她。

父親是女孩生命中出現的第一個男人,這個男人對她的認可和欣賞,讓進入青春期的她,能滿足她對於異性的情感需求,而不至於因為父愛的缺失,盲目地早戀,進入一段幻想的情感關係。

不管是男孩女孩,父親的角色和功能都不能缺失,否則這將是他男性力量來源的缺失,或者是她一生尋求的情感庇護。


你的心事與困惑,我們願意傾聽,歡迎關注“青音約”的頭條號,向我們提問,我們幫你解憂,讓我們一起活出本真,愛人悅己


青音約


首先,你得放下爸爸的角色,也變成一個孩子。這樣你才能真正的瞭解到孩子們想要什麼?孩子們渴望的是什麼?

做爸爸的,不能因為自己想睡懶覺,不能因為自己想刷手機,不能因為自己想玩遊戲,就給孩子丟一部手機讓他去玩去看!

這樣做其實是害了孩子,動畫片固然好,但是如果看的時間久了,對眼睛不好是次要的,主要的是會影響孩子的動手能力和思考能力。最重要的是,你錯過了陪伴的時間,時間久了,孩子會變得暴躁、無緣無故發脾氣。這一定不是你想要的。

做爸爸的該如何親近孩子?簡單了其實就兩個字:說和玩。

說:一定要陪孩子多聊天,聊天的過程可以讓孩子的大腦處於思考的狀態。比如一天的結束,可以跟孩子給這一天做個總結,早上玩了什麼,中午和晚上都玩了什麼。話語的主動權一定交到孩子的口裡,真的跟孩子聊起天來,你一定會覺得非常有意思。

玩:小時候你沒有玩過的玩具,小時候你沒有接觸過的玩具,如今有機會,為何不好好再度把握呢?如果你還沒有嘗試過,不如回去之後跟孩子好好的玩一場積木玩具大戰。如果玩的時間夠久,你會發現孩子的創作力異常驚人。對於孩子來說,之後的日子,他最期待的,就是每天可以和爸爸一起玩遊戲了。

如果這兩件事你都可以做好的話,和孩子之間的隔閡一定會消失的無影無蹤。我們總是在回憶我們的童年,卻不知那已是過去式,如今做爸爸的你有了第二次機會,你為何把牢牢把握呢?


星爸萌娃


首先,在我們國家有句老話,“男主外女主內”的俗語讓很多家庭的男主人在婚後鮮少參與家庭內務,更不用說近幾年很多年輕人都不擅長家務事。媽媽可以從孕期就開始跟孩子培養感情,但爸爸卻沒那麼幸運,甚至孩子出生很久了,都遲遲進入不了角色。而現在很多爸爸們不止進入不了角色,而且他們的身份常常被其他人替代。例如最常見的就是被老人們替代,老人們都是過來人知道孩子出生後需要付出什麼,做父母的都不捨得自己的孩子吃苦,所以什麼事都想幫他們承擔。本來面對一個新生命,爸爸的接受度就比媽媽滯後,既然有人替他們衝在前面,他們自然就會往後退。這樣一來在孩子的內心中自然就會跟爸爸的關係不那麼親近。

其次,便是很多男性並不像女性能夠有更多的耐心,爸爸們常常脾氣較大。父親的脾氣過大,孩子會在恐懼中形成卑微、懦弱的性格,見到孩子爸爸自然會躲著走。脾氣大的爸爸們如果想要跟孩子親近一定要學會收斂自己的情緒,耐心的溝通解決問題,給孩子多傳遞正能量跟孩子的關係才能有所改變。

最後一個問題是爸爸媽媽都會有的問題——控制慾。有的爸爸過於大男子主義,控制慾太強。無論任何事情,都是自己說了算,不尊重孩子的想法。控制慾太強的爸爸會過於威嚴,無形之中給孩子一種壓力,給父親和孩子之間的親密關係產生不良影響。

隨著孩子的逐漸長大,要學會放手給予孩子自我表現的機會;接納孩子,允許孩子按照自己的節奏,做自己喜歡的事,在這個過程中,讓孩子展現自己的能力,並挖掘出潛在的能力。


宋少衛


“有些孩子為什麼和爸爸不親?”這個問題其實類似於“有些孩子為什麼和媽媽不親?”。這個問題簡單地看,有可能是孩子個人的性格特質導致的,所以,有些孩子和爸爸不親,和媽媽更親一些,而有些孩子則是和爸爸親一些,和媽媽疏遠一些。而如果深入一點去看的話,可能原因僅僅是單方面的,拋開孩子那邊的性格特質,可能父親這邊的情況也是有影響的。比如說,父親可能本身對孩子就不夠親,畢竟與母親相比,在親密度上,父親其實是個第三者。無論男孩還是女孩,最初親密關係的對象都是母親,父親是在嬰兒逐漸長大的過程中才漸漸參與到母嬰二元世界的,所以如果父親與孩子的親密度在先天上就應該是弱與母親與孩子的親密度的。而在這樣的前提下,一個父親如果是遵從著父愛如山,沉默寡言那樣的行為準則的話,自然是很難以一個能吸引孩子靠近的角色呈現在孩子面前的。而能和孩子建立起較為親密關係的父親往往是能在孩子面前放得開的父親,父親的幽默感是很重要的,幽默,寬容的父親,會使得孩子更願意與之親近,而一個不苟言笑的父親,則會令孩子望而卻步。因此,那些和父親不親的孩子,有可能是因為那些孩子的父親本身就不知道怎麼和孩子親,所以孩子沒法學習如何與父親親近。這是相互影響的過程。

答者:暖心理諮詢師陳嘯

快來關注暖心理頭條號,溫暖你的世界 讓我們一起溫暖世界 ~


暖心理


家庭是是我們力量的源泉,更是我們學會愛和關心的地方。那麼家庭這麼重要,卻為何很多男人都不愛回家,很多孩子和爸爸都不親熱呢?

孩子之所以和爸爸不親,很大一部分是因為爸爸通常都在外打拼事業,不怎麼管孩子,孩子通常都和媽媽一起學習,玩耍,長此以往就會導致父子關係或是父女關係沒有那麼協調。


而在大多數時候,並不是男人真的不想管孩子,而是媽媽沒有做到放權。

在多數家庭中,爸爸管孩子的時候,媽媽總是不放心在一旁看著,認為男人處理不好孩子的各項事務。只要爸爸稍有做的不好的地方,媽媽就會打開話匣子數落爸爸。時間久了,男人們便會喪失管理的孩子的興趣和慾望,轉生投入工作之中。而媽媽也因為不相信爸爸的能力,把孩子的一切事情都包辦,自己累的半死,還得不到老公的稱讚。因此,管教孩子問題也成為了許多家庭矛盾的爆發點。

其實在爸爸管教下的孩子無論是成績還是各方面的能力都好過於媽媽單獨教育出來的孩子。爸爸就好像是陽,帶給孩子正能量和陽光,而媽媽就好像是陰,給孩子帶來溫暖和關愛。兩者缺一不可。只有在一個父愛母愛都不缺少的環境下,孩子才能最健康的成長。


而且很多時候,由於母親總是關注孩子而忽略了爸爸的感受,也給家庭生活增添了不少的矛盾。如果媽媽能夠學會合理放權,讓爸爸也參與到孩子的教育之中,那麼孩子一定能夠得到更加全面的發展,家庭生活也會更加和諧。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

關注小明的兩個原創頭條號。《趙小明心理團隊 》與《心夥伴》~被頭條網評為2017年度最火的心理類專欄。

趙小明 央視財經頻道特約心理專家


心夥伴


孩子和爸爸不親 如果真是出現這種情況的話 應該有三種情況:

一 '他爸爸不是親爸爸,那這種情況 就會出現了,不是親爸爸 那肯定 孩子不會和她親了,

二 俗話說得好,兒子和母親親 嗯,女兒和父親親,說明這個孩子有可能是一個男孩,怎麼說呢 這是異性相吸嗎,反正很多 家裡邊 ,女兒都會和父親親一點嗎, 不是都說女兒是父親上輩子的情人嗎,父親應該還還是很疼 疼愛女兒的,

三 說明這個父親在外工作的日子比較多,不經常在家,不經常照顧孩子,和孩子交流的比較少,也會出現 孩子見到父親會稍微有點陌生,出現 父親和孩子不親的情況。


積極的悲觀主義LQ


孩子為什麼和爸爸不親?我想這個問題屬於個別現象,大部分孩子還是和爸爸很親的,只有個別的相對於和媽媽的關係來說,稍顯生疏。我個人覺得可以從以下幾方面來找原因:

第一,爸爸陪伴孩子的時間太少。很多家庭的主要經濟來源是靠爸爸,爸爸就要在外面奮鬥拼搏,有時候還要出差,這樣一來陪伴孩子的時間就非常有限,特別是對於年齡更小的孩子來說,誰陪伴的多跟誰關係就更親近。

第二,爸爸對待孩子比較嚴厲。小孩子是很會“記仇”的,誰更包容他他就更願意和誰親近。爸爸說必須把作業寫完了才能看電視,看著爸爸一臉嚴肅的表情,小小的他沒有反駁的勇氣。但是肯定會在心裡想:爸爸太兇了,還是媽媽更溫柔。

第三,爸爸的愛更大條。如果說媽媽的愛是潤物細無聲,那麼爸爸的愛就是狂風驟雨。這麼粗魯的愛孩子有點接受不了呀!抱著孩子玩,玩著玩著就用帶著胡茬子的嘴巴去親孩子的臉,孩子被扎的直叫喚,下次就想躲得遠遠的,就害怕爸爸扎人的鬍子。

以上是我個人在帶孩子過程中總結出來的觀點,如有不同答案,歡迎留言區討論。


夕陽山外田


這個要看我們對“親”的理解。因為孩子和爸爸、媽媽在一起的方式是不同的,越小的孩子越黏媽媽,而在爸爸面前可能是比較乖的。

一般來說,爸爸陪伴孩子的時間都比媽媽要少很多,所以孩子可能會跟媽更親一些,比如撒嬌、耍賴、鬧脾氣等。甚至使小性子,鬧小情緒,也都是很正常的。他不需要在媽媽面前呈現討好的溝通姿態。

但孩子如果和爸爸接觸比較少,又希望爸爸喜歡自己,就會表現的比較聽話。因為沒有那麼親密,所以也不會隨便耍情緒,看起來好像跟爸爸有些距離。只要爸爸想改變這些,多陪孩子玩,多陪他做各種遊戲,孩子很多就會跟爸爸也親起來的。

孩子在3歲前的確更需要媽媽,所以對媽媽的依戀比較大。但到了4歲以後,孩子開始了社會化的過程,尤其是6歲以後,需要有一個模仿對象去完成學習、認知和如何面對挫折。這時候爸爸的作用就會發揮的特別大。

如果爸爸經常帶著孩子,無論是在家、出去玩還是去談工作,其實孩子會很容易在這個階段對爸爸產生依賴的。因為他內心是想做一個真正的男子漢的,而爸爸正是他學習的最好榜樣。

如果爸爸的脾氣又比較好,那孩子更容易和爸爸成為朋友,跟爸爸說一些和媽媽都不說的小秘密,做一些媽媽不允許,但爸爸同意的有冒險性質的事情,完成逐漸成為男子漢的過程。

所以,只要爸爸願意積極地參與進來,同時媽媽做到安心放手,孩子跟爸爸的關係還可能好於和媽媽的關係呢。


壹父母


因為孩子生下來,和媽接觸多,需媽照顧孩子一切。可是寶媽會發現,你為孩子付出多少,他覺這是理所當然,當孩子有吃得時候,他毫不考慮地給自己的爸爸留著,一天偶爾不在,還會念念有詞,所謂的“骨肉親"就是這樣吧。所以孩子本身和爸爸是親的,只是爸爸忙於工作跟孩子接觸少。甚至,孩子大了,和老爸溝通更多,他會覺得老媽嘮嘮叨叨不可接受。寶媽們,有同樣感受嗎?



真心育兒寶媽


孩子如果是親生的,沒有和父母不親的,這是相比較而言。一般情況下,10歲以下的小孩對母親更親近一點,與爸爸相對疏遠點,這是常態,不必多慮。

絕大多數小孩都有戀母情結,雖然孩子是父精母血的結果,但畢竟嬰兒是母血所成,是母親身體割出一塊的肉,原本和母親就是一體。你說能不親近嗎?再說,十月懷胎的孕育,他她已習慣了母親的氣息,母親的聲音,包括母親的一切。母親是他她來到這個世界最熟悉,最信任的人。你說能不親近嗎?

另一個原因是,母親與孩子接觸最多,關愛也最多,因爸爸主要精力放在家庭的外務上,要忙掙錢,忙家庭的大事安排和處理,與孩子接觸少,)交流少,相對關愛也就少了些。小孩是很單純的,他她的判斷就是,誰給他她好吃的,陪他她睡覺、玩耍,誰經常接觸他她,他她就親近誰。從這點上說,當然是母親了。母親晚上陪他她睡覺,白天餵奶喂水,為他她換尿褲擦屁股,與他她交流陪他她玩耍,逗他她開心。母親當然是最親近的人了。

孩子親母親,不親爸爸,這是暫時的。一般孩子大了,13歲以後這種情況是會改變的,有的甚至還會逆轉,由原來的最親近母親變為最親近爸爸。因為隨著孩子的成長,他們的喜愛在變化,認知和判斷在提高,他們親近的標準不再是單純的吃吃喝喝了,他她會親近性格相似的,行為舉止自己認可的人。

所以,小孩親近誰,不親近誰,不必在意,尊重孩子的天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